美标戒指5号(美款戒指6号)

美码戒指尺寸

1.美国版的戒指尺寸范围在是5号-12号之间,5号的周长是49.3mm,直径是15.7mm,和中港版的9号或10号接近。

2.美国戒指尺寸是5号到12号,相对于中国戒指尺寸,它的码数有半号,如果中国尺寸是11号,美版戒指就应该选择7号。

戒指尺寸测量方法:

1、纸条(细绳)测量法

需准备三样东西:A4纸一张、笔、刻度尺。首先将A4纸延长边裁出宽小于1cm的长纸条,然后将纸条缠绕于指间两圈,记住要在手指关节最大处一圈,松紧以舒适程度为主,用笔在重叠的位置做上记号,最后将纸条平铺,用刻度尺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手指的指围。如果用的细绳,跟纸条方式一样,但是要注意,细绳尽量选择无弹的。

2、专业工具测量法

有一种专门用来测量手寸的戒指尺寸棒,这个工具带有刻度一串大小不同的指环,将需要测量的某根手指戴上合适的指环,再取下这个指环套在戒指棒上,对照出数值即可。这种戒指尺寸棒在珠宝店较常见。

3、戒指内径测量法

之前有戴过戒指的,可以将内径印画在纸上,用刻度尺测量后对照尺寸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笔要垂直纸张,尽量选择没有棱角的笔,否则容易出现误差。还有一种更方便的,就是买一个戒指尺寸棒,直接用以前的戒指套在上边记下刻度就可以。

美标戒指5号(美款戒指6号)

美国戒指5号相当于中国的多少号

美国5号戒指相当于中国的9号。

戒指,是一种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任何人都可以佩戴。佩戴戒指的习俗源远流长,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佩戴方式有着不同的代表含义。材料可以是金属、宝石、塑料、木或骨质等。

在中国,戒指的使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戒指在古代多称为“指环”,而“戒指”之名的出现,则是元代的事情。

戒指传至民间,其作用就不仅是简单的装饰品了。男女互爱,互相赠送,山盟海誓,以此为证。它起源于实用,而后逐渐转向审美和财富的统一,并逐渐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意义。

扩展资料:

戒指指圈大小的标准,称为手寸,以号来计。手寸分为港式和美式,中国多采用港式。大部分人的手寸在4 – 26号间,最稳妥的测量方法是请珠宝店的店员为你们两个人测量,也可以采用网上公布的方法自行测量:

找到一条细绳或者纸条,围绕手指将戴戒指得的地方一圈,用一支笔在绳子或纸条上的交叠处做一个标记,然后用尺子量出其长度,和手寸对照表一比较即可得知。

戒指一般不宜随便乱戴,按习俗它戴在各个手指上所表示的含义不一样,这是一种沉默的语言,也是一种讯号和标志,所以在佩戴时要细心考虑,以免闹出笑话。

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戴在食指上表示想结婚,表示未婚;戴在中指上表示已有对象,已在恋爱中;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订婚或已结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主义或已离婚。有人用更简单的“追、求、订、婚、离”五个字说明将戒指分别戴在5个手指上的含义和暗示。

关于戴戒指的含义,历来流传着好几个版本的解释,其中比较通用的一种说法是:戴在拇指上表示追求对方,戴在食指上表示渴望爱情,戴中指表示已经订婚,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经结婚,而戴在小指上就表示单身或离婚了。

据传说,戒指是一位暴躁的君主发明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位皇帝爱发脾气,事无巨细,稍微不顺意便拍桌子打板凳大发脾气,群臣不快,皇帝也常事后后悔。

他自己意识到发脾气非常不好,于是想了个办法:铸了个小铜环套在手指上。当他发脾气时,猛一拍桌子,那个铜环子便将他的手弄得疼痛难忍。

时间久了,手指巨痛教训提醒这位暴躁的皇帝,终于帮他戒掉拍桌子恶习。从此这个方法传开,大臣们在先,百姓也随后效法,纷纷戴起了戒掉坏脾气的铜指环,后来干脆给它起名叫“戒指”了。

古埃及人将戴戒指做法,发展成结婚要由新郎给新娘戴珍贵的金、银或是钻石戒指的习俗。这原因也很有趣,古埃及人认为,手指的血管同心脏直接相连,此看法同中国的俗语“十指连心”不谋而合。

他们相信,在新娘的手指上戴个贵重无比的戒指,可以拴住新娘的芳心呢!妻子会永远跟随丈夫,相亲相爱直至百年,夫妇定可白头偕老。国内佩戴戒指的含义遵循国际戴法,由不同手指与心脏的距离决定佩戴戒指的不同含义。

双手佩戴戒指是国内与国际的区别,例如:左手无名指与心脏代表“新婚”,而右手无名指遇心脏距离最远代表“单身”,并且形成了左手寓意“婚姻”,右手寓意“恋爱”的独特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指

美国五号戒指圈是多少

美号戒指尺寸对照表通用于美国或者其他部分国家,号数范围在5-12号之间,直径范围从15.7mm到21.4mm,周长范围从49.3mm到67.2mm。通常女性常规戒指尺寸为4-7号,男性为7-11号。

如何测量自己所戴的戒指圈号?

1、用无弹性的细线绕手指两周,用记号笔在同一位置做下记号。

2、然后将细线拉直,用直尺测量两个记号间的距离,就可以得出戒指的周长。

3、用周长对应相应的戒指尺寸对照表,就可以知道所戴的戒指圈号。

备注:此方法最好多重复几次,得出多个周长数值后,取平均值比较准确。

该文章由作者:【林木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