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玉石家具是不是骗局
楼主你好:仿玉石又名人造玉石。具有天然玉石的外观和光泽。密度与天然玉石相近,硬度和抗老化性能稍差。可对其进行机械加工。以制作仿玉石装饰工艺品,仿玉瓷砖,桌面、茶几等室内用具、屏风及壁画等。在不饱和树脂中加入填料、色料、固化剂,然后经注模成型、打磨抛光制得。
是现在家具装修装饰很流行的一种,观赏性很高,希望的回答能帮到你!!
假的玉石有什么危害,一般是什么材料做的
一、危害:
1、假玉石含有强致癌物质,对佩戴者身体不好。
2、假玉石祸乱玉石市场。
二、假玉石材料:
1、常见的有玻璃材质的,有玉石粉压制而成的,有树脂造成的。
2、真品玉石强酸腐蚀后注胶染色做成的。
扩展资料:
玉石鉴别优劣方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以及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
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古人说:“玉赛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样,才算是高级的。可见,硝子和玉难以分辨。
然而真假终究是不同的。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硝子虽也温润,莹润之中却难免有贼光。
白玉是天然产物,体质很难全部均匀一致,内中玉筋、玉花等。硝子为人工所制,则无上述表象。白玉质地坚实,无气泡可寻。
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气泡、气眼外露。弄清这几条,就不会把硝子制品当成玉器了。
识别玉的好坏,要根据玉色、玉质、玉性等。不论是白玉、黄玉、青玉还是碧玉,其玉色一定鲜明,不邪不灰而无杂色者为最佳。
就玉性和玉质而言,要求细而白润,纯而无杂。无论是什么颜色的宝玉,质越细润越好,越细也就越显滋润。
玉制成首饰,适合于各种性格和年龄的人佩戴。无论是秀丽的青春女郎,还是丰韵飘逸的翩翩少妇,戴上一串闪闪发光的钻石项链,再配戴一个纯洁晶莹的宝玉耳坠或手镯,都会显得光彩照人。识别玉石,主要防止以硝子充当白玉。
识别时可以从颜色、玉性、断口、杂质、比重和声音等方面来进行。
(1)颜色
白玉的白色之中常微泛青色,极为洁白纯白色者少,而硝子都为一种匀净的洁白纯白色。灯下照后硝子还微有桔黄色光。
(2)玉性
玉性之一就是温润匀腻,如膏似脂,而硝子虽也觉莹润,但却感觉精光外露,于莹润之中却感觉有贼光闪烁。
(3)断口
这是明显分别的特征,白玉的断口为石性特点,暗碴无光,参差状或锯齿状,而硝子的断口为料性特点,亮碴有光,贝壳状。虽然珠宝鉴定不能作破坏性检验,但是却可以通过一些偶然的碰碴,不上光的磨面及边边角角等处来加以观察。
(4)杂质
玉内不会有气泡气眼,但是硝子体内却有气泡气眼。有时因半透明的色而不易被观察到,有时因硝子质量好而气眼极少。但作为鉴别来说,不找到证明是不能罢休的。
有时我们可以从表面进行检验,如有沙眼者即气泡在表面的表现,也可以证明是硝子,因为白玉是没有这种特点的,对于内部的气泡亦可在强光下检查而得出究竟。
(5)比重
玉的比重在2.9~3.1之间,硝子在2.5左右,相比之下硝子要轻飘一些。
(6)声音
玉声凝重,而硝子声清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轻轻的碰击,从玉和硝子所发出的声音不同来给以识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玉石
齐家玉的造假内幕 如何鉴定真假齐家玉(组图)
神人面纹玉杖形器
嵌松石人面纹玉琮鱼蛙纹玉璧索纹玉瓶三角齿棱玉钺
近日,央视在“新闻直播间”和“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以两天三次的播出频率曝光了齐家玉的造假内幕,让齐家玉一时成为收藏界的热议话题。节目里,主编过十五卷本《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的古玉专家古方认为“齐家玉都是素面器,表面没有纹饰”;馆藏最多齐家玉的甘肃定西众甫博物馆馆长刘岐江称齐家玉“比较简单、造型古朴、大器型相当少”;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则提到齐家玉出土量也就在千件左右。那么,这些专家们所谈到的观点是不是完全为学术界所认可呢?齐家玉在纹饰、器型方面是否真正缺乏“创意”?民间齐家玉的分布状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国内知名玉器专家展开了探讨。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雷从云:
大量齐家玉“流落”民间
古方讲的齐家玉主要是简单粗糙的平面片状器和无纹饰的特点,这是《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五册甘肃、青海、新疆卷玉器作者的观点,完全没有什么新意。我以为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这种说法是比较符合考古发现实际的。但也并非绝对,其实《中国出土玉器全集》里面就收录了一件甘肃静宁地区出土的青玉弦纹玉琮,弦纹做得非常均匀、精细,抛光也很好,是静宁某地施工时民工发现的,现在收藏于静宁县文管所。我曾经跟人开玩笑:“如果不是因为施工发现并交给了文管所,那现在的考古可能连弦纹玉琮都还没有见过。”
考古发现为什么会出现某些“空白”甚至“交白卷”?这是由于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物考古就有一条规定,那就是不主动进行考古发掘。为什么做这样的规定?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虽然盗墓的现象不多,但考古工作者光抢救基本建设、土木工程中的出土文物都忙不过来。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不仅全国的各种土木工程量更多、更大,同时盗墓情况空前猖獗,考古队光去“善后”都来不及。但事实上考古队所能抢救到的好文物已经所剩无几了,很多东西都“流落”到民间,甚至流失海外,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齐家玉。
近年来,为了编辑出版《民间收藏玉器全集》,我和其他几位古玉专家清清楚楚地看到,原来在考古发掘中没有出现过的东西,许多新的器型,许多不曾见过的形制和纹饰,不仅在民间有,而且数量非常大,品类非常多。但因为它们并非考古发掘品,这些东西都没有“出生证”;另外,我们有的考古工作者、有的博物馆工作者为了守护“个人的阵地”,凡不是考古出土的东西都一概不承认。这种情况不仅落在齐家玉和其他古玉器头上,在陶瓷界也是如此。我要再次强调,民间收藏的齐家玉,数量、品类、等级不可小视。其中不仅有各种平面片状器,还有各种图像、纹饰的齐家玉,有大件器,有立雕的神器、神物,有圆雕人物、动物,如甘肃、青海收藏家协会的一些头面人物,就收藏了许多齐家玉。以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对于齐家玉的认知程度,怎么可能去买一大堆赝品呢?
我在声明中也说了,我研究齐家玉器超过10年。其间,两次到甘肃、青海,一次在宁夏考察齐家文化和齐家文化玉器,先后发表关于齐家玉的论文7篇,专著三部,并多次在海内外作齐家玉的专题演讲和讲座。2006年我还在文章里第一次讲到了清宫收藏的齐家文化玉器。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图录里,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玉器全集》里面,都分别著录了几十件清宫收藏的齐家玉。我在《齐家玉韵》著录的183件东西,敢说绝大部分都是真品和珍品。因为我一件件看过、搬弄过这些东西,而且当时还不止我一个人看过。这些跟这次“事件”的卖家、买家、制假方做的“齐家玉”,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与他们任何一方的任何人没有联系。而节目中无端地将我和“齐家玉”的卖家、买家和制假者牵扯在一起,将我及著作作为反面专家、反面教材,不仅完全是混淆视听,而且是对我和我的作品的极大侵害,对我声誉的极大破坏,并对社会相关事业与活动造成恶劣影响。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
把民间齐家玉说成赝品是无知
我到蚌埠等地做过调查,很多店里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真古董,但他们硬说是他们自己做的高仿品。你问他图案谁设计的,为什么设计这样图案,玉料在哪买的,剩下的玉渣在哪里,他们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景德镇有些所谓能做高仿瓷的“专家”,也都是拿老东西在包装自己,他们的窑摆在那里,却从没点过火。那他们为什么偏要把老东西说成“今货”呢?为的就是要掩盖盗墓的事实,因为盗墓是要判刑的。央视播出的节目里,甘肃那个卖“齐家玉”的店主之所以说他做的是当代仿品,就是这个道理。我跟几个收藏界的朋友都认为他的店里放在地上、包了泥土、有阳刻纹的齐家玉应该都是真品。在齐家玉中存在着很多阳刻的纹饰,这是西北地区的特色美学,很难仿造。因为阳刻是凸出来的,需要把边上的所有材料都一点点地打掉,这叫减地法,才能最后突出这些纹饰。阳刻非常费时费力,一个造假的人不可能花这个心力去造一件才卖几百块钱的东西;而且齐家玉的图案都是非常抽象生动的,没有一定文化功底的人是无法设计出来的。
而以齐家文化近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来说,如果其玉器总量不过千八百件,平均算起来,每年也就制作一件半件,这听起来就是个大笑话!考古资料上也明明白白地记载了,甘肃武威皇娘娘台一座墓葬出土的玉璧就有83件,更不要说民间藏了多少宝。我始终认定,中国即便算是五千年的历史,也一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和古代艺术品。最近就有一位藏家拿了两件有纹饰的齐家玉到获得司法部认可的鉴定机构北京瀛方斋做鉴定,无论是四面带纹饰的小玉琮还是镶嵌绿松石的玉人,通过微痕检测都确定是齐家玉无疑。所以,所有不懂的东西,所谓的专家最好不要轻易去否定。假如存世的只有千八百件齐家玉真品,那么那些“赝品”你敢让它流出海外吗?再以另一个角度看,现在流出海外的很多宝贝,是不是就因为我们某些“专家”的无知才流出去的?事实上,现在国外的一些集团,在拼命打压中国的民间收藏,就是想把这些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打压成赝品后能以低价收购了去。所以我们现在要进行的是一场文化保卫战、文物保卫战。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理事汪遵国:民间齐家玉要鉴定先行据我所知,考古发掘出来的齐家玉,数量不多,品种不多;但民间出土的齐家玉,在数量上是考古发掘的上百倍,在品种上也是大大增加。就我个人看过的齐家玉真品,就有三千多件,但我还不是国内见过齐家玉最多的人。
当然,民间挖出来的东西,脱离了原来的地层,就有了一个鉴别真假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古玉造假的确也比较普遍。判断古玉的真假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首先是看玉料的产地,像齐家玉多数出于甘肃、青海,那就要看这件玉器是否为这一带出土的;第二,齐家玉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这么长的时间肯定经历了第二次氧化。二次氧化是有一定特征的,譬如包浆变了,颜色变了,硬度变了,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判断出绝大部分齐家玉的真伪了。造假的人虽然也有他们的“绝招”,像酸浸把今玉放到硫酸、醋酸或草酸里浸泡,或是烘烤把今玉加温到五百度或一千度使其变色,但人工色沁的效果,跟天然的二次氧化一定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这些专门研究玉器的专家,如果能够接触到大量民间出土的齐家玉,能够准确地判断其真伪,就能比考古出土的玉器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信息。因为民间出土的齐家玉比考古发掘的齐家玉,在器型、纹饰方面都更多样;在做工上,除了切磋、抛光外,还有镶嵌绿松石的;而且也发现了很多大件的玉器,像玉鼎,比青铜鼎还大的我都见过;另外,民间出土的齐家玉中,有些表面上还出现刻符,这些符号可能是早期的文字,可以和甲骨文、金文相比对相印证,比如说“一”、“日”、“王”,就跟甲骨文、金文基本一致。
玉石加工应该规避的问题有哪些?
选好玉石料,不要有大棉、内裂什么的,要不然雕着雕着碎了,很恼人。
切石要准确,避免浪费玉料,好钢用在刀刃上。
雕刻师傅手艺熟练也能减少玉雕风险。
皮毛吧,跟原来合作的厂学的,想了解可以联系那家厂,叫臻玉,是做玉石加工的厂。
该文章由作者:【周勇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