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印章(田黄石印章真品图片)

被称为印章中的极品,为何田黄石会有此殊荣之称?

因为这种田黄石非常的稀少,他是产自于我国的福建寿山一带,并且就算在寿山这块出产地上,也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有这种田黄石,这就造成了田黄石的稀少和珍贵,另外还有一个是田黄石它是一种软宝石,它不同于其他的石头那么硬,因此在软质的雕刻石当中,田黄石可被称之为极品,他非常适合拿来当印章,因此每出土一个田黄石的时候。人们都会争相收藏。

自从田黄石出土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它的整体是一种黄颜色黄中带亮,它的表面光纹非常的光滑,让人看了就有一种挪不开眼的感觉,因此田黄石又被称之为石头中的老大,又被称之为福寿田,它可以给人带来一种长寿平安的美好寓意,田黄石自从古代以来就被各朝的帝王所推崇,他们认为田黄石能够给他们的国家带来好好运,能让他们的国家国泰民安,因此在这样的追捧之下造就了田黄石独特的地位。

但是近年来随着田黄石价值的走高,也让市场上出现了田黄石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这样的状况就导致了田黄石被加速的挖掘,这也让田黄石的储存量得到了大大的减少。天荒时而过度开采,让这些无价之宝的储存量变得越来越少,因此在福州市的寿山当地政府就制定了严格的措施,进行定期开采,并且严加保护这一带的田黄石。虽然当地政府制定了这一系列措施,但依然阻止不了田黄石的供不应求,甚至田黄石的价格比黄金都还要珍贵,到当今社会,自然中的田黄石已经非常的稀少了,就算有也很难找到一块品相好的石头,因为这种田黄石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田黄石的稀缺造成了当今价格的高涨,在一些拍卖会上甚至派出了高达千万的高价,这也因此让铁矿石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得到大大的提升,因此只要在市面上流传出来了一块田黄石,那么必然受到多人的追捧,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假冒产品,这就需要大家好好的辨认。

田黄印章五连印的存世有吗?

五连应该一件也没有,但是有一件三连的。

乾隆帝田黄三连玺。

此三连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

它是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链连在一起。

这块石头什么来历?据记载,在康熙年间福州寿山挖出的田黄石作为贡品献到了清宫,在库房里静静地躺了近百年。乾隆年间,机缘巧合这块石头被呈到了乾清宫,乾隆皇帝对其一见倾心,命工匠精心雕琢,于是乾隆三联玺就此诞生。三链章的制作采用了链雕的技法,所谓链雕,也就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的痕迹。田黄石质软(硬度大约为2.5–3.0度),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破,因而这件田黄三链章的工艺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这三玺的篆刻方式与玺文布局均有不同。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宸翰”是帝王的文章或手书的意思。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

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惟精惟一”为阴文篆刻,印文用汉代私印形式,采取回文法排列,错开相同的两个“惟”字与延长两字上端一笔都是为取得整个印面饱满匀称、和谐美观的效果。

“惟精惟一”、“乐天”都出于儒家经典。“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乐天”之义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孔颖达解释为:“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北京故宫,为什么要把田黄石三链章藏在棉衣里?

从以前的皇宫贵族到普通人,无论他失去了多少、放弃了多少,唯独田黄石三链章始终没有放弃。溥仪在离开皇宫的时候非常匆忙,很多奇珍异宝都来不及携带,甚至溥仪在离开时还被搜身,文物、字画等都不让其带走,只能带一些银两、及日常生活用品。即便是这样,溥仪还是将田黄石三联章带出来了。可见溥仪对田黄石三链章有多么重视。

那么田黄石三链章是什么宝贝吗?溥仪为什么要冒风险将他藏到衣服里?

田黄石原本就是极其稀有的珍贵石材,用来制作各种印章。颜色泛黄。是制作印章的极品材质。非常珍贵无比。而田黄石三联章,从名字上就能知道,是用田黄石制作的三枚印章。用链雕手法雕刻出可以活动的石链,将这三枚印章链接。表面不能出现任何裂缝和粘贴过的痕迹。雕刻难度特别大,同时印证了当时雕刻工艺的最高水平。田黄石三链章是在乾隆时期打造的,因为乾隆喜好字画、书法等,字画上又需要题字印章,所以乾隆对极其喜欢印章。而当时大清国力鼎盛,尽管其享尽了奢华,但对田黄石三链章也是非常的喜爱有加,时常带在身上。

当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哪怕是日本人收留了溥仪,他也要将田黄石三链章藏起来,怕被日本人抢走。可以说,田黄石三链章是康乾盛世的见证,对于溥仪来说,这是传家宝,又是顶峰时期的代表物。所以才会随身携带,并且如此重视田黄石三链章。

溥仪在1950年将这枚田黄石三链章上交给国家,到目前为止,一直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馆,是镇馆之宝。国家相关部门还在1997年将田黄石三链章印制成邮票发售。足以可见田黄石三链章的珍贵之处。

田黄石印章(田黄石印章真品图片)

吴山作家篆刻田黄石印章价值高吗?

高。

1、在收藏界一直流传着“一寸福黄三寸金”的说法,其中黄石印章更是价值不菲。

2、吴山作家篆刻田黄石印章的升值空间很大,所以价值很高。

古代田黄印章最早出自哪个朝代?

田黄印章最早出自明朝。

明代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已御定为宫廷之印玺。到了清代,皇帝更是喜爱田黄石。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梦醒之后,觉得这是一个祥瑞之兆,但是却对“福寿田”三字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次日他在上朝之时,将梦境叙述出来让大臣们给自己圆梦。一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称“福寿田”三字应以“福州、寿山、田黄石”为解,玉皇大帝赐给皇上您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乾隆皇帝都要在供案上供一块田黄石以祈求上苍保佑。足见乾隆对寿山田黄石的喜爱。现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宝田黄石三联玺就是乾隆的喜爱之物。这件三联玺是用产自福建寿山田坑的上等田黄石做成,其原石据记载,在康熙年间就来到了清宫,在库房里一待就是近百年。乾隆年间,机缘巧合这块石头被呈到了乾清宫,乾隆皇帝对其一见倾心,命工匠精心雕琢,于是乾隆三联玺就此诞生。后来,这件三联玺被末代皇帝溥仪缝在棉衣里带出了紫禁城,之后又随其辗转长春、远东、抚顺,直到抗美援朝时期,溥仪将这枚珍贵的田黄石三联玺捐献给了国家。

如何鉴定田黄石印章

如何鉴定田黄石印章

(一)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

(1)细:指质地细密,如婴儿之肤;

(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手有滑感;

(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无火气;

(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如露之欲滴;

(5)凝:指凝灵,如半透明的冻状;

(6)腻: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头,没有这种油腻感,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

(二)田黄的比重2。6克/cm3,

摩尔硬度为2.5—2.9度。与人指甲硬度差不多。若田黄加热上腊后,石质会变硬些。

(三)田黄肌理应有萝卜纹,在灯光透视下可见。《印石辩》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石萝卜纹六种表现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贡献。

(1)象萝卜皮内层的纹理,网状而且长眼,由密渐疏。

(2)像粽粒状,如糯米粽子蒸熟后,米粒似化未化形状,有时也成条纹状。

(3)网眼较圆,又断续分散分布。

(4)如东瓜内心纹,或明或暗不规则分布。

(5)如水波纹状。

(6)基本上不见萝卜纹,仅有少数网状纹,是最上品者。

(四)田黄石有无外皮不作为鉴定标准,仅作为参考。格裂是田黄石瑕疵,无格无裂是极美品。“无格不成田,无皮不成田”,只作参考,不作鉴定标准。“无纹不成田”,作为鉴定标准之一。有萝卜纹不一定是田黄,但田黄必须要有萝卜纹。

(五)仪器检测,用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能谱分析(EDS)

分析,田黄石主要成份有的是纯净的地开石组成,其中有极少量辉锑矿;有的除地开石外,

还含有其他矿物成份;田黄冻石主要矿物成份由珍珠陶石组成(1996年、崔文元发表《田黄及其鉴别研究》一文确定)。其矿物主要成份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不一定是田黄(浙江昌化田黄,其矿物主要成份也是地开石),但田黄的主要矿物成份必须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就可以确定是田黄真品。

与田黄石相近或相似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鹿目石:石内有红褐色透出,没有萝卜纹。

(二)连江黄:干燥易裂,纹粗且直,石质脆硬,石屑呈颗粒状,矿物成份是伊利石。

(三)善伯洞石: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闪闪发光,俗称金砂地,有的有粉白色的浑点,俗称花生糕。其矿物成份是高岭石。

(四)溪管田石:也称溪蛋,是芙蓉石的石性,矿物成份叶腊石。

(五)牛旦黄石:石内含砂点,没有萝卜纹。

(六)坑头田石:石内有俗称“虱卵”的白点。

(七)巴林福黄石:矿物成份是高岭石,其黄冻产量稀少,目前己是黄金三倍价。

(八)河南黄冻石:其主要矿物成份不是地开石。

(九)巴林殊砂冻:其主要矿物成份不是地开石。

(十)寿山高山冻:温、润、腻不如田黄。矿物主要成份是高岭石。

(十一)浙江昌化田黄:刀感要硬、涩一点,刀痕有小小结晶闪闪发光,石质较粗,较松,内有浅色小点,杂质,没有寿山田黄莹澈、温粹、凝腻的境界。

特别注意,只有浙江昌化田黄石,其主要矿物成份是由地开石组成,与寿山田黄石相同;高山坑、都成坑、坑头坑的寿山石有的也含有地开石,但颜色为灰白、白色、肉红色;其余成份都不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用仪器检测很容易区别。

(四)

其他方面

田黄石颜色是经过溪水浸润,田土覆盖,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仍至几百万年,由内部矿物染色变化才形成。

该文章由作者:【姜小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