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釉上彩(什么是釉上彩瓷器)

什么是釉上彩陶瓷?

釉上彩指的是彩料在釉上。先高温烧制瓷器然后再釉上彩绘,低温烧制。

釉上彩和釉下彩是什么?

1、烧制工艺不同

釉上彩(胎——釉——彩)

又叫“炉彩”,指先把瓷坯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瓷,再对它们进行彩绘,最后再入窑低温烧制(入窑低温600—900℃),主要是为了固化彩料,保持成品的稳定性。

釉下彩(胎——彩——釉)

又叫“窑彩”,指在成型的素坯上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浅色釉,一次烧成(入窑高温1200—1400℃)。

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衣覆盖在下面,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细腻,永不褪色。

2、表现特点不同

釉上彩(有凹凸感,色彩鲜艳,价格较低)

颜色鲜艳,纹样突出于釉面,用手触之,有凸起感觉。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但因烧成温度低,着彩选料广,因而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以用于陈设器皿为佳。

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什么是釉上彩(什么是釉上彩瓷器)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

区别:起源时代不同、主要品种不同、烧制工艺不同

区别一:起源时代不同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在唐代。

区别二:主要品种不同

釉上彩的主要品种是釉上五彩;而釉下彩的主要品种是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

区别三:烧制工艺不同

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温度烘烤而成。

釉下彩是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上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下彩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

1、产生的年代不同:釉下彩是最早的,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而釉上彩是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2、制作歩骤、过程不同:釉下彩是用生胚经过烘烤之后的速配上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再上釉,最后窑烧制成;而釉上彩先将白瓷胎的瓷器烧制好,再在瓷器表面用彩画装饰,然后入窑烧制,画的图案和釉色是分开烧的。

3、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釉下彩烧制的时候是先用泥坯800℃烧成素坯,在画完之后上完又再经过1200到1300℃左右的窑火进行烧制。釉上彩是先用1200~一千三四十度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然后再用彩画装饰之后用800摄氏度进行二次烧制。

4、外表不同:釉下彩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并不会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而釉上彩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没有釉下彩光滑。

5、分类不同:釉下彩绘主要以青花、釉里红以及釉下五彩为主。釉上彩绘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为主。

6、色料不同:釉下彩的色料是用高温烧成的,所以颜色的变化难掌握;而釉上彩色料是用低温烧成的,所以烧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大。

该文章由作者:【光合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