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翡翠是否打蜡(怎样识别翡翠是否打蜡过)

纯干货!四步教你轻松辨别翡翠上蜡与浸蜡处理!

翡翠,自古以来就以它深邃晶莹的质地,蕴涵着神秘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获得了”东方绿宝石”的美誉。翡翠看起来光滑、滋润,或绿中含水,或红中透艳,或冰中泛媚,这大多是翡翠自成的特征。然则虽特征迥异,不尽相同,但件件玲珑剔透,灵气逼人,这些特性虽然取决于翡翠自身质地的优劣,但与后期雕工及抛光亦是分不开,同时也取决于翡翠加工的最后步骤——上蜡!

翡翠上蜡在翡翠产业和国家珠宝标准内都是被认可的,它属于翡翠表面优化范畴,而非很多翠友们认为的翡翠处理!当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要上蜡。需要上蜡的一般是:1、仅种水好、致密度高,但雕刻和抛光不到位的翡翠一样需要上蜡来弥补缺陷的翡翠2、那些种水不够好,致密度低的翡翠。为什么要上蜡?这应该是多数翠友的疑惑。

其一,就跟女孩子喜欢化妆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掩盖或大或小的瑕疵。翡翠毕竟是大自然之物,不可能完美无瑕。而经过上蜡之后,可遮掩表面裂纹或坑点,从而使翡翠成品的表面洁净光滑,莹润通透。

其二,上蜡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翡翠上一个保护层,使翡翠内部水分不易流失。就好像女孩子会擦防晒霜,目的是一样的!又因为上蜡无毒无害,所以一般只要是抛光过的翡翠都会被上蜡!

上蜡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把翡翠放进融化的液体石蜡里面浸泡,二是稍微加热翡翠,把白色蜡粉喷上去,再用毛布擦拭,让蜡均匀的裹住翡翠表面。方法不同,原理一样,但在蜡中浸泡的翡翠如果有裂纹,蜡便会渗透进去,使得翡翠更为漂亮!

其实,任何改变玉石环境的情况,都会增加裂纹的可能,就算放着不动,也有可能出现裂纹,特别是那种玉质不算好的,上蜡过程中玉器受热出现裂纹也时有发生,玉质好的料,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小很多。

但是,如果翡翠的质地比较疏松,或者是经过各种酸洗,都会使翡翠的孔隙增多,而导致较多的石蜡填充到翡翠的内部。且浸入蜡较多的翡翠,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蜡老化产生白花,使翡翠的透明度变差。有些翡翠会因为蜡的质量不好,仅半年时间就会产生这种变化。所以,这种蜡的填充工艺与上蜡不同,可称为浸蜡处理!

翡翠上蜡与浸蜡的鉴别

1、用紫外荧光观察。浸蜡翡翠的紫外荧光强于上蜡翡翠,一样平常为中等强度的蓝白色荧光,乃至可以有较强的蓝白色荧光。

2、无论是上蜡还是浸蜡的翡翠,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石蜡都会老化。但区别是:上蜡的只会影响翡翠表面品质,而浸蜡的翡翠则是由内而外改头换目的品质变化。

3、上蜡的翡翠可以出具鉴定证书,但是确定为浸蜡的翡翠是没法出具鉴定证书的。

4、用红外吸取光谱仪检测。红外吸取光谱可以更好地区别上蜡和浸蜡两种翡翠。但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因此,如果我们需要了解是上蜡还是浸蜡时,只要把翡翠交给珠宝检测部门,然后等待结果就好。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爱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去拥抱翡翠的极度痴迷者。

喜欢翡翠,请加个人微信:feicui811(爱翡爱翠珠宝),公众号:fczbzs(翡翠珠宝知识)

怎么看自己的翡翠是“浸蜡”还是“注蜡?

前不久,一位朋友在玉石市场上买了一块带紫色的翡翠毛料(图1),虽然种水一般,经熟人介绍拿到玉雕厂做了一件弥勒笑佛小手玩件,神态十足(图2)。但后来拿去本地珠宝检测站做证书时,结果却出人意料,说是人工处理的翡翠,也就是说,是B货翡翠!这让这为朋友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从毛料购买、到设计加工的全过程都是他亲自经历的啊!其中也绝对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作假处理过。那为什么会变成了处理翡翠呢?后来,经过询问才知,这个手玩件在最后的抛光以后经过了炖蜡处理,虽然几乎每件翡翠雕刻制品在抛光以后都要进行炖蜡处理,但随着翡翠产品质地结构的不同,处理的效果也就不同。这也涉及到了翡翠制作过程中的“浸蜡”与“注蜡”两个概念。

图1购买的翡翠毛料(为一块作假皮山料翡翠赌石)

1、浸蜡

所谓的“浸蜡”是指在传统的翡翠雕刻加工过程中,翡翠制品经过抛光以后,会将翡翠再放在熔化的石蜡之中浸泡3~5分钟(图3),然后取出,剥掉附着在表面多余的蜡后(图4),再利用干毛巾或毛刷擦拭光亮的过程(图5)。这一道工序也称为“穿蜡”,在传统的玉石雕刻工艺中经常会用到,其主要目的与作用包括如下方面:

1)保持翡翠的湿润程度。因为翡翠之中一般都会含有一些水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翡翠的湿润程度,但翡翠经过雕刻加工以后,翡翠的微裂隙和矿物颗粒的晶间间隙就会被打开,水分也就会随之散发,翡翠将会出现干裂。通过蜡的“密封”作用后,可以保持翡翠中水分的湿度,使翡翠不至于出现细小的干裂。

2)提高翡翠的圆润程度和透明度。浸蜡的过程也使部分的蜡液渗透到翡翠的表层,掩盖了翡翠近表层的部分为裂隙、棉絮等瑕疵,可以部分提高翡翠的圆润程度和透明度。

3)提高翡翠的光亮程度。翡翠制品浸蜡后经过干净绒布或毛刷擦拭后,可以提高翡翠的光亮程度,尤其是在一些抛光的死角部位,亮度会明显提高,从而增加了翡翠的美观性。其效果类似于给木地板打蜡,会显得光滑油亮一般。

可见,对翡翠的浸蜡作用其实也是对翡翠制作的后期保护作用,这不仅在翡翠加工中,即使在其它的玉石加工中,已经成为一道重要的工序。包括对于那些长期不佩戴或存放过久的翡翠玉石制品,也可以利用浸蜡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养护。

2、注蜡

所谓的“注蜡”是指利用石蜡的熔点低、液态蜡流动性好的特性,可以先将翡翠制品在强酸浸蚀,去除内部的杂质后,再进行抽真空注蜡,制成注蜡的翡翠制品,人为地提高翡翠整体的透明度。由于“注蜡”翡翠首先需要经过一个强酸浸蚀漂洗的过程,使翡翠的内部结构破坏,产生了疏松,以便于熔化的蜡液能够充分地渗透入翡翠之中。因此,“注蜡”翡翠的蜡不仅存在于翡翠制品的表层,而且也会渗透到内部,含蜡量一般都比较高。“注蜡”翡翠的特征与注胶翡翠的制作过程类似,在国家珠宝玉石标准中,“注蜡”归属于对翡翠的处理范畴,是人工处理翡翠(B货翡翠)的制作方法之一。

综合上述可见,“浸蜡”和“注蜡”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浸蜡”是对翡翠的表面养护性处理,对翡翠内部影响不大,属于A货翡翠制作工艺的范畴;“注蜡”则是对翡翠整体的浸入性处理,内部结构已经遭到了破坏,应当属于B货翡翠的制作工艺范畴。

但是,目前在实际翡翠制品中,如何判定是“浸蜡”还是“注蜡”的界线是十分含糊的。对于一些质地较粗、结构疏松的翡翠制品,如豆种、紫罗兰和干白地等翡翠,在浸蜡的过程中,蜡不仅会附着在翡翠的表面,也会沿着硬玉矿物颗粒间隙、微裂隙渗透到翡翠内部,其效果与翡翠的“注蜡”特征相类似,在微裂隙中都会充填有一些蜡,呈现酸蚀纹的特征,无法从根本上区分;在紫外荧光灯照射下,在也都会显示与B货翡翠一样的强烈紫外荧光(图6)。

质地粗糙的天然翡翠观音(左)浸蜡后在紫外灯下出现较强紫外荧光(右)

朋友的弥勒佛手把件被判定为处理翡翠,很可能就是类似情况。首先原材料是一块用新场玉作假皮的紫罗兰毛料,新场料翡翠一般质地较粗,结构疏松,加工抛光后在表面都会出现密集的坑点,类似于B货翡翠的酸蚀纹结构(图7),在“浸蜡”过程中,液态蜡比较容易往内部渗透,导致蜡的渗入量过多而在鉴定中被认定为处理翡翠(B货)了。我们在紫外荧光灯下观察,该弥勒佛手玩件的确显示出明显蓝白色的紫外荧光(图8),表明可能是内部渗透进了大量的蜡所致。

目前对于珠宝检测站来说,对翡翠是“浸蜡”还是“注蜡”始终也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界定,仍属于翡翠鉴定的一个盲区。质检站往往是将质地粗、结构松散,“过分”浸蜡的翡翠制品也当作“注蜡”翡翠来看待,主要是根据翡翠内部含蜡量的高低来界定“浸蜡”与“注蜡”:仅在表层含有少量蜡的翡翠制品,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谱线中有机蜡的吸收峰很微弱的,紫外荧光也较弱,就确定为“浸蜡”制品,仍属于天然翡翠的范畴;如果翡翠中含蜡量过高,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谱线中有机蜡的吸收峰很强,且翡翠体现出比较强的紫外荧光,就认为是“注蜡”翡翠,属于处理翡翠的范畴了。

正因如此,也使得一些认为只是经过了“浸蜡”过程的翡翠制品,到珠宝检测站做鉴定时,也会被判定为是经过“注蜡”处理的翡翠,无法出具天然翡翠的证书

你能分得清翡翠上蜡和浸蜡的区别吗?

浸蜡,一字之差,却大有不同

除了上蜡之外,还有一种加工方法叫做浸蜡,虽然和上蜡只有一字之差,但它所代表的含义,可就差很多了。

浸蜡,行内又称它为“炖蜡”或“煮蜡”,是把抛好光的翡翠,放进滚烫的石蜡溶液里,继续用火慢煮。

为什么要煮呢?因为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翡翠内部的间隙会膨胀开来,这样融化的石蜡溶液就能进入翡翠内部的缝隙中,填补翡翠内部的空隙,让翡翠看起来更为紧实,质地也能因为这样变得更加通透。

不过这样的加工方法并不是业内承认的优化手段,而是属于处理,经过浸蜡处理的翡翠是开不了天然翡翠的证书的,原则上属于B货。

四、上蜡、浸蜡,如何区分?1、目的:

从本质上来说,上蜡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翡翠表面的光泽更好,是对翡翠的正常保护,并没有改变翡翠的本质;而浸蜡则是改变了翡翠内部的结构,时间稍长,“煮”进去的蜡脱落,而翡翠内部的结构早已在加工过程中变大,填充的蜡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质地松散、水头变差的翡翠。

2、荧光灯检测:

在荧光灯下,上蜡处理过的翡翠只有微弱的白色荧光,而经过浸蜡处理的翡翠蓝白荧光非常强烈。

3、证书:虽然仅仅靠肉眼辨认很难区分开上蜡翡翠,不过之前也有提到,浸蜡处理的翡翠是没有证书的,从证书这一点也可以简单直接的区分开来。

“翡翠,蕴藏着东方人的灵秀和含蓄,

不仅是祈福庇佑之物,更是一份温柔的生活情怀。”

怎样识别翡翠是否打蜡(怎样识别翡翠是否打蜡过)

自己怎么检测翡翠真假

可以通过翡翠的声音、重量、硬度来判断翡翠的真假。

天然的翡翠在互相碰撞的过程中会出现清脆悦耳的声音,假的翡翠声音大多都是暗哑沉闷的;天然翡翠的密度比较大,在手上掂重量的时候能感受到压手感,假的翡翠比较轻,没有压手感。

天然的翡翠硬度比较大,用坚硬物品划刻表面不会留下划痕,假的翡翠会留下划痕。在家用绳子把翡翠悬挂起来,用筷子轻轻敲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声音持续的时间也比较久。市面上假的翡翠在敲击的时候声音会比较沉闷,声音持续的时间也非常短。

天然的翡翠是硬玉的代表,自身的密度比重很大,放在手上掂记下就能感受到翡翠的压手感。市面上假的翡翠放在手中的感觉是轻飘飘的,没有压手感。天然的翡翠硬度很大,可以在家用小刀在表面上用力的划刻,翡翠表面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相关说明

一件“翡翠”,在紫外灯下有荧光反应,它可能:被酸洗注胶过,成为我们说的B货翡翠,或者B+C货翡翠;真翡翠在紫外灯下没有荧光,而B货翡翠的填充物——环氧树脂,在荧光灯下会发出荧光。所以,经过酸洗染色的翡翠,都能用紫外灯鉴别出来。

被打过蜡层,就是在真的翡翠饰品外,涂上一层有色或者无色的蜡;这种情况需要特别留意,因为它可能会开出真翡翠的证书,但是,经过打蜡处理,不良商家会把品质不好的翡翠,“整容”成了好种水、好颜色的翡翠,以次充好卖高价。好在,紫外灯下,这些魑魅魍魉就通通现了原形。

一种极少见的情况,确实是真翡翠,也没有经过处理,但其中混入了太多石性杂质,杂质在紫外灯下发出了荧光。不过,这种“真翡翠”的外观,一般和石头无异,鉴定机构也不称之为翡翠,没有商业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翡翠

该文章由作者:【班贝克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