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翡翠“玉石”你会辨别吗?解析各种假冒翡翠!
喜欢翡翠的人,总对“绿色”有着执着的偏爱,但是这样往往会让我们被其他“绿色”的表面所蒙骗。市面上很多绿色的玉石,都跟翡翠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喜欢翡翠的你会辨别这些“玉石”吗?一起来看下面:
绿玉髓(澳玉)
意大利是绿玉髓最为知名的产地,因此人们也常称之为“澳玉”。也正是因为这个称呼,再加上和翡翠相似的外观,让很多人对绿玉髓产生了误解,误以为是国外的翡翠。
其实,天然绿玉髓本来就是一种美丽的玉石,属于隐晶质石英质玉石,半透明,硬度有6~7,呈玻璃光泽。颜色往往分布均匀,常常为苹果绿色,鲜艳之中带有嫩的感觉。
不过,澳玉的颜色也不一定都是分布均匀的,像下面这块,就是长得很像翡翠的澳玉。翠友们可得擦亮眼睛了。
绿玛瑙
绿玛瑙并不多见,本身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却因为和翡翠长得太像,而被用作仿冒品,从而“败坏”了名声。
天然的绿玛瑙多为暗绿色或者褐绿色等不纯的绿色,有平行的色带,密度比翡翠小,所以相同大小的拿在手上能够明显感觉到绿玛瑙要轻。
水钙铝榴石(不倒翁)
水钙铝榴石是著名的“翡翠杀手”,商业上叫做“青海翠”,业内则称之为“不倒翁”,是从缅甸语音译过来的。
水钙铝榴石产自缅甸北部,透明度差,水头也不好,并且常有黑点(绿色聚集)像斑点状分布在表面。价格非常低廉,千万别上了它的当。
符山石(加州玉)
符山石在市场上比较少见,最早发现于美国加州,所以也叫“加州玉”。黄色、绿色、褐色都是它常见的颜色。
它和翡翠的区别,在放大检查的时候,符山石不显“翠性”,并且它的折射率有1.71,比翡翠的1.66要大。
蛇纹石(岫玉)
蛇纹石是岫玉的主要成分,市场上很常见,并且需求也不小,甚至有不良商家用大理岩等来冒充。岫玉内部常有白色絮状物,这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岫玉其实属于软玉一类,油脂光泽明显,尽管比不上和田玉细腻,又不及翡翠通透,不过却也算是玉石中的良品。
染色石英岩(马来玉)
石英岩染色是目前玉石市场中最广为运用的一类造假手段,成本低、相似度高,在加上为它冠上了什么“马来玉”、“韩国玉”等名字,迷惑了不少人。
从侧面打光,肉眼就可见粒状结构,放大的话则可以看到丝瓜瓤状结构。
染色大理岩
大理岩染色比石英岩染色还要再低一个档次,也是常见的造假手段之一。多在手镯、雕件等较大的仿翡翠制品中看到。
染色大理岩颜色较深,质地疏松,微透明到不透明,敲击一下会听到沉闷的声音,并且密度小,手感比较轻。
玻璃(冰翠)
玻璃冒充翡翠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了,美其名曰“冰翠”,像什么旅游景点啦、路边摊啦,比比皆是。
通常玻璃仿的翡翠颜色均匀,有色带的话也是呈流动状,并且是不规则排列。
另外,气泡也是玻璃仿翡翠的一个重要特征。
编稿:杨凡 责任编辑:杨凡
玉石如何造假
现在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也让那些不法商家动起了造假的歪脑筋,他们在文玩市场中投入了大量的造假玩意儿。爱好文玩的朋友,尤其是初入文玩圈的小白们,在收藏过程中的吃亏经历也就在所难免难。今天,我们就揭秘几种造假手段!
1.蜜蜡
最常见的造假是用合成树脂、聚乙烯。
虽然从本质上来说,蜜蜡也是树脂形成的,但人家天然蜜蜡毕竟经历了亿万年的磨砺,其中所花费的功夫,是合成树脂这种人工合成材料不可比拟的。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而合成树脂与天然蜜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表面常常能看到加热融化后产生的流动纹路,手感也没有天然蜜蜡轻盈。
再说聚乙烯,可能大家不知道聚乙烯是什么,其实简单讲就是塑料,用质量轻、易染色的塑料,来冒充蜜蜡。但这样也正好让我们抓住了把柄,大家只需要把蜜蜡放入饱和的盐水中,是塑料会下沉,而真正的蜜蜡则会上浮。同时大家可以用此方法测试手中的蜜蜡是否是赝品。
2.和田玉
最常见造假是石英岩玉、玻璃。
▲石英岩玉
石英岩玉来造假和田玉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它无需处理就有这以假乱真的资本,更不用说后期处理过的,那么该怎么辨别呢,其实在多方比较之下,你就会发现它唯独缺少了和田玉的那种油润感,因为结构不同,石英岩玉透着玻璃光泽和晶体感,和“软玉”差异很大。
▲乳化玻璃
再说玻璃,玻璃是最廉价的人工材料,乳化玻璃与石英岩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缺乏和田玉的油润感。而且玻璃很容易看到其中的气泡,从而辨出真假。
3.翡翠
最常见的造假是用各种其他品种的绿色玉石、冰翠、石英岩玉等。
▲石英岩玉
用来冒充翡翠的替代品,就实在是太多了,市面上90%用的都是东陵玉、水沫子、碧玉、石英岩玉等等来冒充的,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长得像翡翠,是绿色的,自身也接近玉,所以真是防不胜防。而冰翠中的玻璃呢更是无法想象成本极低,伪造成手镯、戒面之后却能售价上万,这其中的昧良心钱真是无法想象。
4.南红
最常见的造假是用红碧石、红玛瑙,注胶染色等。
▲莫桑比克玛瑙
非洲料是一种来自非洲莫桑比克的玛瑙,有玻璃光泽,硬度比南红高,在颜色方面,它是比较淡的红色。区分南红与非洲料,可以从他的包裹体与朱砂点、透明度来鉴别。非洲料的红色部分多在原石中间,就是说非洲红玛瑙是透明晶体包裹着红色部分。而南红玛瑙玛瑙则是红色部分包裹着透明晶体,这一点即便是做成成品也是区别两者的特点之一。
▲红碧石
凉山南红产地同时出产大量的红碧石,其中一类火山红碧石外观皮壳和凉山南红几乎完全一致,从外表基本无法正确判断识别。红碧石石性重,表面很干,不润,用专门检测珠宝玉石的手电筒,选择白色强光抵住打光,完全不通透是红碧石。真正的南红玛瑙不论多厚肉色多满,边缘都会透点光。
请问一下翡翠鉴定证书可以造假吗
鉴定证书是可以造假的,造假有两类:
1,小作坊自己折腾的证书,给钱就出证书,毫不负责任。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上网查询出具证书的机构是否具有权威鉴定资质,进而确定证书的可信程度。正规的翡翠鉴定证书必须有CMA、CAL、CNAS三种标志。看检测内容。包括颜色、总质量、密度、折射率等项目,在国家认证的珠宝玉石检测机构这些项目检验都非常严格。看鉴定者签名。鉴定证书须两个鉴定师签字确认才有效。一个是鉴定者,另一个是校核者。看印章。严格的应该是钢印,且上面的字体可以清楚辨认。
2,一件真货,反复去权威鉴定机构做鉴定,出具多张证书,然后配发给近似的假货,这在手镯这块,尤其多见。只需用精准的珠宝秤称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比对证书标注克重,误差超过0.02克,即可视为套用证书。
更多关于翡翠鉴定证书可以造假吗,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翡翠原石可以造假吗
可以翡翠原石造假一:做假皮这类作假是将一些翡翠皮壳的风化层粉碎后,再用胶将一些石英砂类的物质粘在翡翠原石的表面,以此来讲翡翠的实质蒙盖,从而达到欺骗的目的。假皮类的最大特点是:质软、有胶性、没有细结晶粒自然排列的表现。翡翠原石造假二:做假色这类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镀色、炝色或火烧,在鉴定中很多地方与饰品的鉴定一样,但是,有些迹象方面却是饰品所没有的。如原石中存在的绿色是由表向里浸入,绿色的色调中有一种不蓝及黄的味道,而且表层处可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烧焦点,这些焦黄点便是由于酸、碱的腐蚀而形成的。在鉴别时,只要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那些作假的迹象。翡翠原石造假三:真假混色这类作假行为在原石和饰品中常有出现,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绿色的数量或加深色调。由于真假混杂并存,在鉴定时难于前者是一种欺骗性较强、分辨较难的造假现象。翡翠原石造假四:做假象这种作假方法多为涂墨、写字、贴胶布或纸、抹泥、去皮不抛光或大件开小口等,目的是以这些假象来分散鉴定者的注意力,或者是掩盖翡翠原石中存在的裂纹、黑点、残损等瑕疵。翡翠原石造假五:镶嵌贴片在无色的翡翠原石上开一口,并镶嵌上一块色正质地较好的翡翠,以此来掩盖内部劣质部分,这就是镶嵌贴片。在鉴定时,应注意镶嵌部位或开口处是否有异样,有无粘合的痕迹等。翡翠原石造假六:掏心涂色这类作假方法主要是在质地好的无色翡翠原石的中间,挖一个空洞至表层数毫米处,涂上绿色原料,并用锡箔纸盖住,然后将口贴合。这种作假翡翠原石,在表现特征上与天然翡翠较为相似,而且颜色也总给人以外浅内深的感觉。但是总的来说,这种颜色看起来就像是一块磨花玻璃的背面涂有绿色。在鉴定时,也要注意看其有无粘合痕迹。翡翠原石造假七:伪造风化一些劣质的翡翠或因其他原因而做假皮者,为了掩盖其人工痕迹,便将其埋入土中,并且在其周围放入酸或碱等腐蚀物浸蚀,这样就可以使其皮壳的表现相似于天然风化。翡翠原石造假八:探孔补洞对一块翡翠原石内部情况不明,为了了解其内部情况,先钻一小孔,若发现质量较差者,就将孔补上;或者是通过孔将里面的绿色取出后再将孔补上。
该文章由作者:【汤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