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颜色是什么元素形成的(翡翠的颜色来自什么元素)


翡翠各种颜色是怎么形成的,比如说什么元

翡翠中占比例最大的硬玉本身是无色的,主要的颜色如

绿色来自于钠铬辉石等由微量元素Cr,Ti,Fe引起。

黄色、红色是由于后期的风化侵蚀作用,玉石出现裂隙,铁元素渗入。

紫色应该是Mn所致,为原生色,与翡翠形成时就有了

翡翠的颜色是什么元素形成的(翡翠的颜色来自什么元素)

翡翠的形成原因

民间有很多神奇传说;地质学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个谜,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都是在地壳深部几千度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其实不然;美国不少地球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仿真实验,再结合世界各地发现翡翠矿床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翡翠并不是在高温情况下形成,是在低温条件下在极高压力下变质形成。 日本东北大学砂川一郎教授在《话说宝石》(1983年出版)一书中,更具体指出翡翠是在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温度(200 – 300℃)下形成。我们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当然不可能处于较深部分,那么高压究竟从何而来呢? 这高压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挤压力所形成的,现已获得证实,凡是有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均是地壳运动较强烈地带。 还有另一个因素是:凡发现有翡翠形成地方均有含钠长石的火成岩侵入体(中─基性岩)。钠长石化学成份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测翡翠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 若要成为特级硬玉——翡翠,还须具备以下条件,翡翠围岩必须是高镁高钙低铁岩石。这种环境产出翡翠更纯净,少铁使底不发灰。尽管低铁但还是有铁存在,要翡翠十分纯净无杂质,还须在强还原条件下,即在还原环境中生成。因为在缺氧环境中,它所含的Fe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而不进入翡翠晶格内,可使翡翠绿更正。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后地质作用及多次强烈热液活动,把翡翠改造得绿正、水好、底纯的特级翡翠。翡翠成色过程是伴随着热液活动进行的,为多期强度不同成色过程。而且缓慢分解成铬离子的致色元素,要长时间处在150-300℃,最佳温度是在212℃左右下,铬离子才能均匀不间断地进入晶格,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翡翠绿色非常均匀。完全生成特级翡翠后,还不能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否则将会产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裂纹而影响质量。以上各条件很难同时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特级翡翠稀少原因。珠宝市场上优质翡翠大多来自缅甸雾露河(江)流域第四纪和第三纪砾岩层次生翡翠矿床中。它们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山地,南北长约240 km,东西宽170 km。1871年,缅甸雾露(又作乌尢,乌龙、乌鲁)河流域发现了翡翠原生矿,其中最著名矿床有4个,它们分别是度冒、缅冒、潘冒和南奈冒。原生矿翡翠岩主要是白色和分散有各种绿色色调及褐黄、浅紫色的硬玉岩组成,除硬玉矿物外还有透辉石、角闪石、霓石及钠长石等矿物,达到宝石级的绿色翡翠很少 除了缅甸出产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产的国家还有危地马拉、日本、美国、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这些国家翡翠的特点是达到宝石级的很少,大多为一些雕刻级的工艺原料。 目前市场上商业品级的翡翠玉石95%%以上来自缅甸,因而翡翠又称为缅甸玉

翡翠手镯颜色有哪些呢?都是什么构成的?

翡翠手镯主要有白色,红色,绿色,黑色,黄色,紫色。白色。基本上不含其它杂质元素。红色。含化学元素铁〈俗称为翡〉。绿色。含2%以上的铬。黑色。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黄色。含元素钽。紫色。含元素铬〈Cr〉铁〈Fe〉钴。楼主可以去。我查询过里面的资料很是齐全,不妨去看看。

翡翠主要成分是什么

翡翠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

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在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

扩展资料:

产地分布

珠宝市场上优质翡翠大多来自缅甸北部的雾露河(江)流域第四纪和第三纪砾岩层次生翡翠矿床中。它们主要分布在缅北克钦邦地区,南北长约240 km,东西宽170 km。

除了缅甸出产翡翠外,世界上翡翠出产的国家还有中国、危地马拉、日本、美国、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哥伦比亚。这些国家翡翠的特点是达到宝石级的很少,大多为一些雕刻级的工艺原料。中国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也出产少量翡翠矿石。

缅甸的玉石成交额极高,非法走私活动亦时有发生。据201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仅2011年,缅甸的玉石成交额便高达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0亿元)。

翡翠的原产地很少,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危地马拉、缅甸、中国等几个国家,而缅甸是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国家,所以翡翠也被称为“缅甸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翡翠

翡翠怎么形成的?

翡翠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翡翠的好坏的判断或者在缅甸玉的鉴别与翡翠的形成原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环境下形成的翡翠在结构上、质地上有很大的差异。

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或者认为是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进一步变质成硬玉而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干帕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玉岩中含水一甲烷一硬玉三相包裹体,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认为这种熔体源于300~400千米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翡翠的形成-1

抛开其地质成因,翡翠属一种集合体,是玉石。其矿物组分既可以很纯,如单矿物的纯硬玉岩,也可以是多矿物的,如以硬玉为主富含其他辉石、角闪石以及斜长石等的硬玉岩、辉石岩等。因此,翡翠质量的优劣就必然与其矿物组分之间的结合方式、结合紧密度、颗粒度等密切相关,也正是这些内在的因素决定了翡翠的结构、透明度等诸多外在的表现。严格地讲,绝大部分的翡翠达不到宝石级,只能称它们为岩石,真正的翡翠是指达到了宝石级的钠质辉石岩,其中质量最优的纯硬玉岩就是收藏最热门的老坑玻璃种翡翠。因此,缅甸优质翡翠原生矿的形成就必然经历了成岩与成玉阶段,还有的甚至经历了成矿后期次生改造的第三个阶段。

翡翠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的条件下(板块碰撞缝合带相对高压低温的成岩环境),形成翡翠中最重要的组分矿物——硬玉的晶体。由于初始温度相对较高,形成的硬玉晶核数少,晶体粗大,导致晶间孔隙也较大。这时所形成的矿物集合体远达不到宝石级,只能称为硬玉岩。

显微镜下的翡翠晶体

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分和结构构造的硬玉岩,在板块缝合带西侧形成断裂,并受印度板块挤压影响右行走滑。受挤压走滑产生的定向压扭性应力影响,早期形成的硬玉岩开始接受动力改造。变形的初始阶段硬玉晶粒发生塑性形变,由于位错滑动而产生亚晶粒,并在亚晶界上出现细粒的动态重结晶,形成糜棱一超糜棱岩;同时压熔作用导致硬玉晶粒沿垂直压扭应力面的方向定向生长,各晶粒间孔隙被很好地填补,透明度得到大大改善,翡翠最优的种分逐渐形成。

显然,翡翠种分的优劣与其所受后期动力地质作用改造的程度密切相关。受到的改造越强烈,质地细化、种分优化的效果也越明显。此后花岗岩脉沿断裂带的侵入带来了致色元素Cr3+,在适当的温度下均匀地进入硬玉晶格,替代A13+而形成翡翠诱人的绿色。

翡翠的形成-2

成玉的翡翠有的还要经历后期的改造。原矿曝露于自然界,遭受风化作用的剥蚀,脱落出来。矿体上部的翡翠长期在水岩反应的作用下,质量较好,它们最先遭受剥蚀而被搬运至山下堆积,再经过磨蚀等风化作用,就在翡翠的表面形成了特殊的风化皮壳,即翡翠的水石,而在原地则留下了结构松散的翡翠,即翡翠的山石。因此后期的改造作用很可能是导致翡翠水石质量普遍高于山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翡翠是在特殊的构造背景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过程形成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数以万年的形成与改造过程成就了令世人爱不释手的优质翡翠,是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世间翡翠的绚丽多彩。

该文章由作者:【罗文江】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