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玉石雕刻教程图片(手工玉石雕刻教程图片视频)


玉石雕刻入门

一般玉石雕刻过程都需要这样几个工序:选料、挖脏去绺、设计(画活)、粗雕(出大形)、细雕(精雕细琢)、微调修整和打磨抛光等。

1、选料、挖脏去绺

玉料尤其是经过河水磨蚀过的砾石玉料,往往表面都有一层氧化层,此外裂和纹理如何延伸,雕琢前需要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做好玉雕设计。当然玉石好的表皮,不能随意剥去,有时可以利用玉石表面不同的颜色进行设计雕琢好了可成为玉器的俏色,提高玉器的价值。

2、设计(画活)

一般说来,设计者往往是根据玉料的颜色、玦度、纹理和形状来设计雕琢题材,选择适合玉料特征的题材,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根据玦度和玉料外形设计,不能浪费玉料;利用好颜色,使其产生最佳效果;尽量摒弃玉件上绺裂,脏等暇疵。

3、粗雕(出大形)

粗雕也可称为做出胚,即按照设计要求将玉料雕琢成形,初步达到设计玉雕的基本造型。粗雕非常重要,这一工序是整个玉雕是否成功的基础,玉料一旦雕琢,消减的部分是再也添不回去的,真可谓是”覆水难收”所以下刀之前要慎重。

4、细雕(精雕细琢)

细雕,顾名思义就是仔细雕琢之意。粗雕出整体轮廓后必须经过细雕,才能完成作品雕琢的重要过程。细雕的目的就是对玉雕造型进一步精细处理;使雕刻图案刻画的清晰,达到各部分需要的雕刻效果,各部分不同的质感塑造。

5、打磨,抛光

打磨抛光是玉雕中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环节。无论你如何精雕细磨,玉件表面始终都是粗糙的,显示不出玉石晶莹剔透的美丽,只有完美的抛光才能使玉石表现出温润光洁的外表,才能使玉器具有高贵的气质,才能展现玉石作品的真实价值。

6、微调修整、刻字和落款

最后的修活不是必须的,但是有时确实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毛病没有被发现,需要在抛光后修补。此外设计制作者或许需要在玉雕作品上落款刻字,一般都需要在作品完成后处理。

玉石如何雕刻

玉石雕刻:

1、先用铅笔在玉石或者玉牌上画出图案,保证图案的精美。

2、然后用切割机切除边框的脚料,保证玉牌光滑。

3、用电动雕刻刀雕刻出图案,并用小钉砣打磨中间部分,使图案更有层次。

4、用打磨机将周围打磨光滑,然后成品出炉。

注意事项:在打磨的过程中要仔细小心,不然会损失损坏玉石,注意安全,不要被机器弄伤。

手工玉石雕刻教程图片(手工玉石雕刻教程图片视频)

翡翠雕刻入门基础教程

先说手工雕刻。一般纯手工雕刻的翡翠,料子总体肯定是好的,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就需要玉雕师根据料子进行设计创作。可以说,一件赏心悦目的玉雕作品,是料子和雕刻师的彼此成就。以下内容借鉴张炳光大师和一些顶尖玉雕师的一些资料。

翡翠设计雕刻,不是简单的画个图,然后雕一下,雕得越满、越复杂、越有立体感就是好的。在创作过程中,还是需要留有意境的,像水墨画一样,传神,给人以想象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雕刻技巧,对翡翠进行调种、调水、调色,使翡翠的品质得到升华和质变。可以说,在我们普通人眼里的翡翠料子和玉雕师眼里的翡翠料子是完全不一样。

调种,就是雕刻技法,对翡翠的种质进行归集,使翡翠的质地得统一和提升。

调水,就是调整翡翠的通透度和水润感,让翡翠具备珠宝的水润和光泽。

在高档翡翠,调种和调水相近,使用雕刻技法,让翡翠的颗粒、致密度、通透度、光泽度等得到和谐统一,呈现出独具韵味的设计感和精致的美感。

调种、调水,不一定就是挖脏去棉,棉也可以很好地利用。

古代人是怎么雕刻玉器的?

古代人雕刻玉器图解如下:

一、捣沙研桨

看图片,站着的玉工用手拿着杵,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细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仿佛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能够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能够把石沙依照颗粒大小分类。

院子里还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将筛好的沙再用水泡着,泥巴之类的杂质就会随着水漂流出去了。经过捣沙和研浆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颗粒均匀的石沙。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解玉沙】、【磨玉沙】。

二、开玉

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它的表面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玉璞表面其他的石头削掉。

在这张图里,有两个玉工,坐在大树下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一个大玉璞。他们各拿着“大法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的拉着条锯。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只是一条钢丝。

三、扎碢

即是应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雏形

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构造颇复杂。这组工具适用长木棍(又叫木轴)的一端,装上圆形的钢盘,这个钢盘就叫做“扎锅”。钢盘的周缘很薄,像刀口一样十分尖利。木轴上缠绕着两根绳子,绳子下端各系一片木板。这两片木板叫做“登板”。

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番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尖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四、冲碢

应用“冲碢”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分“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又叫做冲碢),配着喝了水的红沙,渐渐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型了。

五、磨碢

应用“磨碢”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外表。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锅”有些类似。但扎锅是薄而锐利的,而磨锅厚约二、三分(大约0.6到0.9公分)。能够把玉的外表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呈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

此时就得由最富经历的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假如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是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锥头渐渐揣摩,掏空玉器的内膛。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碢,又称丁子,在玉器的外表磨琢花纹。

不同的轧碢方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例如,中厚缘锐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线条,常常端较窄浅,中段较宽深。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线条就有这种情形,因而有人揣测,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曾经过开端运用碢具琢碾玉器。

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相似牙医所运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而挪动相当灵敏、随意。

八、打钻

这是关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佣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能够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

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非常擅于应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盘旋转机处流利丰满的效果。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时,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依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由于普通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勒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清分明楚,不会被水洗掉。

距今5300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已呈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开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到达技法的巅峰。

十、打眼

这是特地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件而又有固定外形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

由于这类玉器太小,不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装置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外形就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外形相同。不同外形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外形孔洞的木板。

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重复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技法逐步提升后,桯钻与管钻取而代之。穿孔如是两面对穿,则常有接头不整的痕迹。

十一、木碢

木碢是磨光的碢,普通是用葫芦瓤做的。把已雕琢好的玉器表面认真的磨光。这时运用的工具构造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而这步骤用的圆盘,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拟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七度)来细细磨光。

十二、皮碢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详细呈现玉色。

古时的砣碾不像用砂轮那样可为所欲为。查看各时期的做工,其实碾玉之法,源自远古人对石器加工经历的长期积聚,原始水凳的应用开端了砣碾玉器。

用砣加带水的解玉砂来碾玉,其难度超乎想象——基本看不见要砣的位置,全凭手感,靠不上碾不到,稍鼎力靠则可能损坏砣轮或令它停下。这种技法至少需要特别的对手/臂以至全身的控制要领和长期的特地锻炼,才可能初步具备。

任何一件玉雕作品都包含着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古人治玉的技法,与任何古代手工技艺相比可说是难度最高的

玉石手工打磨方法

首先是去粗磨细,其次是罩亮,再次是清洗,最后是过油、上蜡。

玉石手工打磨方法:

1、玉石如何打磨抛光之磨细,又叫“去糙”,即用“胶碾”将玉雕的半成品的表面打磨得更细腻平整,这是抛光前的一些简单的准备。

2、玉石如何打磨抛光之罩亮,用特制的抛光粉进行抛光。抛光所用的抛光剂,一般使用红粉子(氧化铁粉)、绿粉(氧化铬粉)和天然钻石微粉。抛光剂用适量的水和油汁调好,涂在柔软的材料——毛毡、皮革、棉布、木材、葫芦壳制成的砣轮上,再在玉器表面上作较慢速的摩擦,转动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得光滑洁润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玉器表面。玉石的材质美、玉器工艺的技艺美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3、玉石如何打磨抛光之洗,是把抛光后的玉件清洗干净。

4、过蜡,就是将石蜡擦在烤热的玉件上,冷却后用布擦拭表面,使玉件表面有晶莹的亮度。

5、玉器抛光分“硬亮”和“胶亮”两种。“硬亮”的光亮度高,发强闪光;“胶亮”的光亮度较低,发弱。从工艺上看,“胶亮”比“硬亮”少一道工序,是制作仿古玉器时才采用。

扩展资料:

“艺术玉雕”最早于2011年河南省宝协副会长陈朋旭先生与由南阳考古研究所韩斝先生、独山玉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富建先生、文心读玉文化顾问刘源远在文心读玉艺术馆品茶时初次提出。

之后,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在2013年10月,在陈朋旭的策动下,韩斝与刘源远商榷后为其赋于了“以文化引领艺术,以艺术改变玉雕”的解释。至此,“艺术玉雕”的概念正式确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玉雕艺术

该文章由作者:【徐元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