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火爆的鉴宝节目中,《华豫之门》和《华山论鉴》哪个节目更靠谱?
收藏类节目看了不少,但留下深到印象,觉得过瘾长知识的还是王刚主持的那个节目。华豫与华山相比收视率要高一些,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主持人不宜太多,问话调侃也不宜太多。华豫有3个主持人,显得累赘。二是主持人要谦虚,不要一上来就说,我是xx,似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似的。其实说,我是本栏目的节目主持人XX,更符合实际。三是要努力营造现场鉴定的氛围,不要把人家拿来的东西没看上一两眼,就开始长篇大论地发表鉴定言论,显得都是事先准备好了的,这只是在表演。四是专家的鉴定要就物品谈物品,不要扯得太远,好象什么都知道似的,这个方面要向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的专家学习。
这些鉴宝栏目各地有不少电视节目,但是举办这些节目的初衷是什么?观众只是看热闹而已,真正的是 娱乐 ?还是鉴赏?还是把藏友需要出手的东西变现,我想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都不会知道,预选中每件藏品100元价格优惠好而不贵,要出手的,成功成交的寥寥无几,再一个也是最致命的就是河南,陕西这些鉴定专家的结论到外地形同虚设,别人不认同,我曾经买过一件河南电视节目鉴定为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到香港鉴定为不到代瓷器,还有一个骇人听闻的诈骗案,专家刘岩鉴定河南兄弟一幅画为高仿品,以17万元的价格成交,自己买了,时隔一年多在香港拍卖八千多万,为此官司打了几年没有结果,等等,所以这些节目看个热闹围观一下可以不要太认真,有好东西自己觉得真品可以委托上拍,赝品就放家里当个摆设行啦!谢谢阅读。
华豫之门和华山论鉴的专家都可以,只不过专家也是人,也有失误率,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主持人陈琨入行早一些,田甜稍晚一些,俩人都不错!
我不知道华山怎么样,华豫之门己经变味了,我年前去了一次海选,收二百快钱鉴定费,是银锭,那个狗屁砖家看了不到半分钟,说是铁合金,说这个东西是真的话,个人手里没有真家伙,掏了鉴定费了,做个样子拿手电和仪器给检测一下也行啊,满嘴喷粪,胡说八道,真他妈的混蛋,全国各地大老远去了,也付款了,耐心给看看,如果真的假,咱心服口服,思来想去真后悔,娘希匹
华豫之门和华山论鉴就节目本身都是靠谱的,但海选都是坑爹的,海选本身就是这两个节目设计中坑爹赚钱最重要的一环,试想如果一场鉴定下来,真品几百件,节目怎么做,割韭菜割一次就完事,所有的参与者,专家,节目组钱从何来?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一个商业活动的终极目的!至于说里面的专家,半斤八两,都是比葫芦画瓢的主,也都是利益团体教唆下的帮凶,他们也是这个节目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一环,他们也是没节操,认钱不认人的主,他们的判定结果不必在意,真假他们说了如同放屁,如杨实,陈建明,崔凯等这些巡回演出走秀的主,不要把他们当专家,都是砖家一枚也!
华豫之门的鉴宝节目最不靠谱,这些砖假去过甘肃的一些城市,对他们的影响及坏,藏友去鉴宝时,每件藏品砖假看一件收100元,从早上九点开始看到下午5点钟,整看了两天,全市没有一件真品,不说真也不说假,光收钱,最后发真品证书,发给北京人送来的两件破素面破玉壁,成为该市民间国宝,也不说是什么文化,从北京送来的烂八块破玉壁抢走了该市的民间国宝民声,该市人整两天给他们这些别有用心的砖假,不知交了多少鉴定费。
2012年我两人抬着74斤重的中华玻璃陨石到华豫之门参加海选,砖家扫一眼就说是玻璃圪瘩,说明他既不懂陨石,也不了解玻璃。看这有着多晶体结构的能是玻璃吗?
不要以为它们是为民服务的,说的好听!其实都是利用节目影响力,最终是抱团取暖弄钱的。这次华豫之门在上海的所为拍卖征集就彻底明白了,只要是年份高的东西都说仿,一般都看一,二秒钟,尤其瓷器更惨。也不想与它们理论了,不会有结果的,反正以后不会再上当,愿广大收藏者要掂量掂量,不要太善良太相信了!问问它们这次在大上海征集到了什么东西就明白了,估计赚了几十万大家分分,高兴死了。我估计华豫之门也快要晚节不保了!彻底推翻了对此节目的好感。以后千万千万勿去上当了!!!
我有件古董想让大家给看看是否假冒
这个盆子就是标准的传说中的柴窑,宝主说是金代钧窑,华豫之门专家说是新烧。欢迎评论!

华豫之门的鉴宝专家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杨宝杰籍贯: 北京
青铜类和杂项类专家
玉器专家、杂项专家
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
杨宝杰——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从事文物工作20余年。先后参加编写《首都博物馆藏古玺印》《首都博物馆藏印选》《玉器之美》《首都博物馆藏砚选》《北京文物大系青铜卷》《首都博物馆藏铜佛》《中华古砚》等书。从事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
籍贯:山东 淄博
中国收藏家协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中国航班》杂志特约专家委员、资深玉器收藏及鉴赏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从事玉器收藏研究工作。
丁钐 1998年始步入收藏领域,独爱玉,拥有较丰富的藏品。1999年至2007年,远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考察和学习海外收藏的中国古玉,在玉石收藏文化的研究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心得,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鉴定理论,受到广泛认可。曾任《荆州楚玉》编委,多次参与《中国民间精品藏玉集》的整理及征集,多次受邀参加全国玉器研讨会及各类考古工作。
点评风格:直抒胸臆 见解独到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曹宏志籍贯:天津
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古玩公司总经理。
鉴定方向:瓷器、杂项
天津古玩公司总经理,拥有近30年的古玩市场实战经验
点评风格:气势澎湃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黄鼎
籍贯:福州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同时兼任国内多家艺术品经营机构的艺术总监或鉴定顾问工作。《上海证券报》、《美术报》艺术品鉴藏专栏的专栏作者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浙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书画鉴定专家之一
点评风格:激情、严谨
黄鼎,福州市人,1961年生,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同时兼任国内多家艺术品经营机构或艺术总监或学术顾问等职。从事中国画创作和名家书画的鉴定收藏专题研究近廿年,1992年(三十一岁)即出任香港朵云轩版的《陆俨少书画藏品集》一书的学术顾问。1994年又应约担任国内西泠印社版的《陆俨少作品精粹》《陆俨少课徒画稿新编》二部画册的特邀编辑。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大展并获奖。近几年发表于《美术观察》、《收藏家》、《新美术》、《艺术》、《荣宝斋》与《香港视艺》等海内外专业期刊上的书画鉴定学术论文达三十多篇,已撰写出版《名家书画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我说书画作伪》学术著作二部。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王育成
籍贯: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杂项鉴定专家
点评风格:儒雅、缜密
王育成生于北京,籍贯山东淄博,197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先后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师、馆员、副研究馆员。1992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2000年任研究员,2002年任日本早稻田大学道教研究所客员研究员。
王育成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文化史及军事文化史,代表性著作、论文有:《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精装大16开带书套本,200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明代彩绘全真宗祖图研究》(精装大16开带书套豪华本,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火器史话》(200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从两周金文探讨妇名称国规律》(江汉考古、1982年1期)、《中国父系氏族时代战争问题探索》(中国史研究、1986年3期)、《东汉道符释例》(考古学报、1991年1期)、《中国古炮考索》(中国史研究、1993年4期)、《明武当金龙玉简与道教投龙》(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3期)、《文物所见中国古代道符述论》(道家文化研究、1996年第9辑)、《略论考古发现的早期道符》(考古、1998年1期)、《唐代道教镜实物研究》(唐研究、2000年第6卷)、《道教文物艺术与考古发现》(法国汉学、2002年第7辑)、《考古所见道教简牍考述》(考古学报、2003年4期),等等百余篇。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王立军
籍贯:南京青铜器、佛像鉴定专家
2008年度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之一,
点评风格:率直 、幽默
王立军 ,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综合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从事青铜器鉴定三十五年。 著有大量专著和论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王立军的“藏宝语录” :
手里的藏品到底真不真,这可能是所有藏家心中最“纠结”的话题。答案在市场中,也在鉴定师们的口中。 《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毛晓沪 籍贯:北京
瓷器鉴定专家。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从事瓷器鉴定四十年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陶瓷鉴定家之一,从事鉴定40余年。
点评风格:睿智 、犀利
毛晓沪男,1951年生于中国上海,古董投资专业顾问,是当代中国古陶瓷界著名人士,擅长瓷器鉴定、古陶瓷修复。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在古陶瓷鉴定、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高深造诣。 生于1935年,河南卫视鉴宝栏目《华豫之门》专家组成员。有30多年的收藏历史,专门收藏和研究高古瓷。是天雅古玩城顾问、文物投资收藏资深评论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收藏家,本身是音乐家出身,离休前曾经担任过中央乐团的第一提琴。
收藏古陶瓷超过30年,有丰富的藏品和许多独到的收藏经验。曾经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发表过:关于古代艺术品保护和收藏问题的演讲。曾经多次出任北京市文物局举办的古陶瓷培训班的授课老师,与故宫、国家博物馆的顶级专家同台授课。是非官方的古陶瓷专家。高古瓷收藏是业余嗜好,孜孜以求30年,家里简直是一个小型的陶瓷博物馆。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摊贩和北京古玩城的老板们几乎都认识杨先生,他们叫他“杨老师”。这不只是因为他每周未都风雨无阻地去转几趟,也不只是因为他平易近人,关键的“眼力好”在圈内几乎是公认的。连古玩城老板们拿不准的都要找他来看看。“说”收藏、“说”投资、“说”陶瓷,自然与众不同。 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央视《鉴宝》栏目玉器鉴定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栏目玉器鉴定专家、江苏国际频道《甄宝坊》栏目玉器鉴定专家、江苏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鉴别古玉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的清的,要经过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还要门路对。有些人,玩了几十年,因为门路不对,依然是外行。当然玩玉要有经济实力,要跟对人,能进入主流圈子。有些人穷其一生,花了大价钱购买的玉也许就是假的。
投资市场上的玉石中,比较珍贵的是古玉,即清代以前的玉石。与新玉相比,投资古玉更有升值空间,因为古玉有限,而想买的人越来越多,供求决定了它的升值空间,但“投资玉,求真为前提”,提醒我们,投资玉要特别谨慎。一些新入市的投资者看到便宜货,觉得买入价低,升值空间大,其实玉的“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尤其是古玉不可能只卖几百块钱。 徐鸿,《华豫之门》专家团成员,实力派陶瓷鉴赏家,尤擅明清瓷器鉴定。在收藏圈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曾师从耿宝昌老先生学习瓷器鉴定,底蕴深厚,是圈内公认的实战派鉴赏家。
崔凯鉴定怎么联系
联系电话:0371-56039988。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崔凯,以古陶瓷鉴赏为主要研究方向。被多家电视媒体聘为专家,现为河南省电视台《华豫之门》瓷器组鉴定专家、陕西卫视《华山论鉴》栏目瓷器组鉴定专家、广东广播电视台《岭南鉴宝-九州寻珍》栏目组瓷器专家。
该文章由作者:【飞翔的荷兰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