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料和缅甸翡翠的区别是什么?
1.真实性的不同地位。缅甸翡翠是传统翡翠的主要来源,很多翡翠爱好者都认可缅甸翡翠是有历史沉淀的正宗翡翠。虽然危险的翡翠早在玛雅帝国时期就存在,但并不广为人知。由于危险品结构松散、颜色较深,2018年前后在中国市场被点燃,后被叫停。2021年,由于国内缅甸翡翠供应紧张,缅甸翡翠价格一直在陆续上涨,性价比高的危料又开始受到市场关注。2.商业价值不同。目前国家标准对翡翠的产地没有要求。只要矿物成分和物理特征符合国家标准,就是翡翠。从危料翡翠的成分、折射率、结构特征来看,危地马拉翡翠是符合国际标准的翡翠,因此可以出具权威的鉴定证书。而且蓝色害料和蓝水翡翠很像,不容易看出薄高绿害料的特征,有的害料也是雪花棉。有害物质的绿色不明显,多为灰色,质地油腻,缺乏刚性,结构松散,变异概率大。消费者更愿意投资收藏缅甸料,而危料的终端价格只有缅甸料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将危料冒充缅甸料销售,从而获取不当利润。
请问翡翠危料是什么意思啊?
危料和缅料的区别在于产地。一个是危地马拉,一个是缅甸。
都是天然A货翡翠,都能出证书,但是由于产量不同,价格差别比较大。危料翡翠要远远的价格低于缅料翡翠。
听说翡翠源头的很多商家都接受危料了,是真的吗?
翡翠作为一种交易的商品,商家比一般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危料翡翠否能卖出去赚钱。只要明示产地销售可以销售出去回笼现金,他们当然乐意去销售翡翠,而消费者在明知这件翡翠是危料以后,依然愿意以合理的市场价格购买,这是双方自愿成交的结果。
但由于危料也可以跟缅甸翡翠一样,都能出具检测结论为“翡翠”(天然翡翠)的鉴定证书,这给部分不法商家提供了谋取不当得利的操作空间。他们想方设法把危料包装成缅甸翡翠出售,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缅料价格购买危料。
翡翠商家卖危料并不可怕,但消费者如果想买到正宗缅甸翡翠,应当去正规的、可提供产地鉴别保障的缅料销售渠道或平台购买。
翡翠危料的证书上会写结论?
危料也是翡翠,鉴定证书上会写结论为“翡翠”(天然翡翠)。因为根据《珠宝玉石 鉴定》国家标准GB/T 16553-2017里规定的翡翠材料性质,缅甸翡翠与危料的材料性质相同。
据研究危料的相关论文显示,危料密度为3.32-3.34g每立方厘米,相对于缅甸翡翠密度略高,但也在翡翠理论值3.33-3.34g每立方厘米里。危料折射率为1.66-1.67,缅料折射率为1.65-1.67,危料与缅甸翡翠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峰形一致,危料和缅料都有绿辉石、硬玉和硬玉到绿辉石的过渡形态的图谱。其主要致色元素,绿色品种危料为铬离子致色,蓝色品种危料为铁离子致色,结晶状态都为晶质结合体纤维交织结构。
目前国家标准对翡翠的产地没有严格定义,翡翠的产地不参与命名,无论一件翡翠是缅甸翡翠还是危料,只要它是A货,在鉴定出证时鉴定结论都是“翡翠”(天然翡翠)。因此GID翡翠实验室采用企业标准来定义“产地特征”,在探索中给消费者提供参考意见,详情可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阅GID翡翠实验室发布的《GID翡翠产地特征》企业标准Q/GIDCD001-2021,有关于产地特征的详细说明。
请问你们可以出翡翠的危料证书吗?
危地马拉翡翠目前不能出具鉴定证书,但可以出《GID产地意见书》。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珠宝玉石的产地不参与命名,是指珠宝玉石样品鉴定出证时,产地不参与命名。例如翡翠,只能定名“翡翠”不能定名“缅甸翡翠”,标准中出现宝玉石基本名称包含地名时,此地名不具产地意义,如“和田玉”“岫玉”均不具产地意义。
GID翡翠实验室采用企业标准来定义“产地特征”,在GID翡翠实验室发布的《GID翡翠产地特征》企业标准Q/GIDCD001-2021里,明确定义了翡翠产地“具危地马拉特征”和“具缅甸特征”的企业标准,以及采用的何种鉴别方法。
但“见危料产地特征”跟“产自危地马拉”不能划等号。翡翠“见危料产地特征”,是表明送检的样品有危地马拉翡翠典型特征,但不能因此说明这件翡翠就一定产自危地马拉。有部分缅甸翡翠也具有危料特征。具有危料特征和产自危地马拉概念不同,有危料特征只能说样品产自危地马拉的概率较高。
新厂料翡翠能出国检证书吗
是的,新厂料翡翠可以出国检证书。翡翠产品出货前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并由检测机构颁发出国检证书,以保证其质量合格。
该文章由作者:【甜涩】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