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黄原石珍品图片(白田黄原石拍卖成交价格)


田黄石是什么有收藏的价值吗?

田黄石(Field-yellow stone),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寿山石优良品种。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广义的田黄石是指其化学成分相同的一类印章石石材的统称。

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田黄石的由来: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而言之,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已开采殆尽,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英文名称:larderite(tian huang)主要矿物为:地开石[1]、高岭石、珍珠陶土、伊利石、叶蜡石等。

主要化学成分:多种矿物集合,其中地开石:Al(Si4O10)(OH)8。

常见的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黄色田坑石称为“田黄”。

它的光泽: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解理:无,具贝壳状断口。

多色性:无。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通常无。

放大检查:致密块状构造,隐晶质至细粒状呈显微鳞片状结构,其中田黄或某些水坑石常具特殊的“萝卜纹”状条纹构造。

特殊光学效应:无。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独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其石质来说,仍以纯净为贵。

田黄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可依此来鉴定。田黄石的真伪鉴定,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还可以根据上述外观特征基本可以辨别清楚。

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理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

田黄石的价值: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0元。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它是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璞,无脉可寻”的石材。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冻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枇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大多产于此坂。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田黄石的传说:

田黄的使用始于明代的万历,却盛于清代的乾隆,有坊间传说为证。一天晚上,天高云淡、月明星稀,乾隆皇帝做了一个梦,天上的玉皇大帝踩着祥云来到乾隆跟前,说了些有关国泰民安,治理国家的话,说话间,还递给乾隆一块黄色且很温润石头。乾隆惊醒,依稀记得玉皇大帝的话中有“福寿田”三字,余者已模糊不清。

早朝后,皇帝留下数位包括和?在内的心腹大臣,将自己昨晚做的梦说了出来,要求大臣们解一解。和?搜肠刮肚也没找到答案,倒是一位福建籍的官员答得十分圆满,皇帝龙颜大悦。这位官员说,福就是福建,寿就是寿山,田就是田黄,您手上那块黄色的东西一定是产自福建寿山的田黄。隔天早朝,这位官员献上了家藏的上好田黄一块,乾隆认为与梦中所见几乎一般,从此,田黄不仅是文房用品,据说皇帝祭祀时还供上了象征国泰民安、长寿富足的田黄。

白田黄原石珍品图片(白田黄原石拍卖成交价格)

这个是白田黄吗?

您好,我在产地福州经营寿山田黄多年,可以负责任的肯定:这件不是白田黄。

我手里的寿山白田黄照片您多多参照,比较一下:

堪比黄金的田黄如何收藏?

12月3日,北京匡时2017年秋拍“田帝玄黄——田黄石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本场是今年秋拍的特设专场,共有129件精品上拍。其中,万众瞩目的寿山田黄石“九龙戏珠”,以咨询价格上拍,4500万起拍,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9500万元落槌,加佣金109,250,000元成交,打破世界最贵田黄纪录。

这件田黄九龙玺为当代已知的最大田黄玺印,不仅体量硕大,方章成材,兼且质地温润凝腻,萝卜丝纹清晰,而其浓郁的色泽,隐隐有皇家之气。

本田黄玺印出自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郭祥忍之手,郭祥忍充分发挥石材的质地颜色进行创作,在印台之上雕刻九头姿态各异的苍龙,彼此的结构丰富中不乏呼应,彼此均聚焦于印钮顶部白色巧雕的圆珠,构思与工艺之精奇令人赞叹。正方印章巨大的体量,尚佳的质色,精美的雕工,无一不是世所罕见,而这些特质完美的融于一石,更见难得,即便称为“当代寿山石第一玺”也不为过。

“一两田黄一两金”

随着开采量的激增,田黄的存储量越来越少,真可谓是“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一般50g以上田黄算是成材,体积越大价格越高,一般250g以上的就相当稀有了,价格通常得上翻数倍;一般质、色上乘的重量高达100g以上的,价格基本可达到百万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千万,像如此品相、重达1709.5g的田黄能拍出如此高价也是预料之中。

此外,本专场中还有寿山红田石原石(一对),以700万元拍,最终以1250万元落槌,加佣金14,375,000万元成交,创造了寿山红田石原石每克拍卖最高纪录。

这两颗原石均为田黄原石,石形饱满圆润,硕如鹅卵,皮色虽斑驳,但油润质感透皮而出,足见质地之好。其中一颗原石略开小窗,黄皮黄心,一颗有自然剥落,肌里红润,为罕见红田。田黄已采掘数百年,现今资源枯竭,小粒原石已属难得,这两颗皮、丝、色、质、形俱佳的田黄原石,非大家旧藏而不可得。

“石中之王”的特征

田黄作为我国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我国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产量极其有限,被誉为“石中之王”。其质地细腻、温润,手摸有滑感,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并常有石皮、红格、萝卜纹等标志。在收藏界,田黄石素有“一寸田黄三寸金”、“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等说法。民间还相传,田黄石是女蜗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戴在身上可驱灾避邪,藏者能延年益寿。

田黄石的传奇故事

传说以前在寿山一片竹林里,住着一个年轻的樵夫,棋艺非常高超.某日,天上的武曲星和文曲星路过此地,想与樵夫对弈一决高下.便变成两位白发老者,在山顶的一块大石上摆开棋盘,等候樵夫路过。不一会,樵夫挑着担子走过此地,二老便邀其对弈。文曲星道:若能赢了他们,便以五彩棋子相赠。几番较量之后,二仙虽棋艺精湛,却均不敌樵夫,只好认输。只见二仙手捻长髯,驾着祥云,大笑而去,留下五彩棋子。这时一阵大风刮过,五彩棋子被吹入山涧。樵夫寻迹掘宝,结果挖出了美丽的田黄石。

田黄石的历史渊源

诗人王贤镇《长律十六旬有颂寿山石》诗曰:“寿山岩洞萃精华,品格高超自古夸。面桃花谁更艳,冰心鱼脑两无邪。联环坑冻遗珠在,破晓天兰恶梦赊。清白水晶尊君子。孤峭独石放奇葩。美蓉不受污泥染,艾叶何曾翠抽琏。老岭青枝修竹院,月洋紫气贵人家。杜陵多彩描新阿,太极浓装醉晚霞。最是田黄王者相,而今声价厦天涯。”

清朝皇亲国戚更视田黄石为珍宝,据陈伯亮在《说田黄》中记载:“旧藏清贤亲王的田黄石双风章,古旧苍润,世无其匹。”又道:“尚古斋有恰郾田黄六方,其中两方成对,大如皇帝之玺”,上镌“和硕怡亲王宝”、“冰玉道人之章”。

由于田黄石倍受皇帝之宠爱,所以历有“田帝”及“石中之王”等尊称。古常以“一两田黄一两金”来比誊田黄石之珍贵。然而如今上等之田黄石,一两何止值一斤金。2016年6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大清恭亲王珍藏的一对田黄印章成交价格达到7143万元,创当时世界最贵田黄记录。

龙章3.33.38.6cm

凤章3.33.38.8cm

成交价:7143万元

如何品鉴田黄石

由于多年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价格猛涨。古时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两三年前,报价还按两计,大概一两5万元至10万元,如今好的田黄报价一两已达50万元,格外上等的远不止此数。田黄买卖的计量单位也从本来的一两降到了半两、三钱。

田黄一般为几十克至几百克,超过千克的非常罕见,几公斤的田黄应值得警惕。因此,如何品鉴上品田黄石材或田黄印章就成为田黄石藏家必须掌握的要领。

“无皮不成田”“无纹不成田”这是鉴别田黄的格言。皮指石皮,田黄的皮有些是黑色的,称为“乌鸦皮”,有些田黄的石皮粗劣,石质不会很好。纹指萝卜纹,举凡田黄皆有“萝卜纹”,反过来,有“萝卜纹”的却不一定是田黄。

塑料仿田黄,色均匀,内外一致,无萝卜纹、红格纹或红筋。天然田黄有萝卜纹、红格纹或红筋,用热针探测,塑料仿田黄软化,贴于面部,塑料仿田黄有温热之感。

染色寿山石,假色浮于表面,不自然,裂隙间见色团。用棉球蘸丙酮擦拭,棉球着色。用小刀刮削石粉呈黄色,而天然田黄用小刀划削,石粉呈白色。

不断创造成交记录的田黄石

近年来随着顶级田黄不断创造成交纪录,寿山石市场的发展态势备受收藏家和投资者的瞩目。1993年在香港中国文物馆的寿山石展览会上。一件重750克的田黄石雕件《寿星》,以售价1200多万港元被吕先生收藏,创下了田黄石价销售额之最。1997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台湾蔡先生以134万港元拍下一方旧田黄石章;1998年朵云轩曾推出一件薄意雕山水物田黄石,以58万元成交;1999年北京翰海推出了清田黄石螭龙方印章,以104.5万元拍出;2001年秋季,在上海敬华拍卖会上,一方重173克的云龙纹田黄石章,以88万元人民币成交;2003年7月7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清康熙御用田黄玉石印章一套十二方”以2262.44万元成交,这是田黄拍卖价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17世纪田黄石雕螭龙纹印章以126.5万港元成交。

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明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以4089.28万元成交,被著名华人收藏家曹兴诚拍下,平均每克高达20万元。这件田黄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雕刻大师杨玉璇的作品。同为杨玉璇作品的还有排在第六名的拍品“明末清初田黄冻达摩面壁像”,于2010年5月16日由中国嘉德以1568万元拍出。

而随着市场的有效推广,田黄石的市场表现日益强劲,顶级田黄更是不断创造成交纪录。2017年秋拍伊始,寿山田黄石“九龙戏珠”便以1.09亿元成交,创最贵田黄纪录。在接下来的几家拍行2017年秋拍中田黄石又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白田黄石鉴别绝对方法有哪些?

1、测量石质。运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石质进行测试,以确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以及样品的密度。

2、观察石形。山石仿造的田黄砾石形态通常为单调的浑圆状,表面光溜,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大小不规则状凹坑与沟槽。

3、观察石皮。仿制的石皮质地较干涩,皮色较鲜艳、均一,不自然;而天然石皮质地较细滑,色泽较柔和,颜色不十分均匀,非常自然。

4、观察石色。经染色处理的田黄仿制品总体上颜色较均一,有些过于鲜艳,有些过于色浓,不够柔和。

注意事项

对于田黄石的养护,表皮千万不可涂油,否则油浸日久,淡色调的田黄石就会被染成了黄色,甚至会出现外部是黄色的包裹,内心还是淡淡的原色,形成了所谓夹心的印石,失去了纯洁,导致贬值。

田黄石只要防止撞击磕碰,不要近酸碱物,不要长时期放在阳光和强烈的灯光下照射,不要让周边的温度过冷或过热即可,无需其他保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田黄石

田黄原石的唯一特征是什么?

田黄原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石形、石皮、石色、石质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

田黄原石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外表常有皮层包裹,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

田黄原石的成因

数千万年前,福州寿山一带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喷发的熔岩渗入岩石裂隙,并与四周围岩交融凝结晶化,形成最初的寿山石矿。而田黄石的形成,起因则要追溯到寿山溪上方矿脉的矿石剥离母矿滚入溪中的神奇经历。此后溪水冲刷,棱角磨圆,杂质洗净,遂成最初的卵形田黄石胚胎。

再往后深埋溪谷,土壤浸渍,水份哺育,石头胚胎逐渐染色;直至最 后沐浴日月光华,成为自然界中至为珍 稀的尤物。

该文章由作者:【疗伤烧肉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