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地藏、观音、普贤、文殊四大菩萨的寓意是什么?
地藏菩萨既能度幽冥世界离开苦痛和黑暗,也能度人间世界远离疾苦。他的“大愿”就是希望人们可以穷尽一生,远离罪恶。
普贤菩萨更是躬身于善事,为众生谋福祉。因此,在“四大菩萨”南红玛瑙雕件的寓意中,也就包含着期望世人像二位菩萨一样,远离恶念,潜心做善事。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以期众生可以拥有无私的念头,永远将大众利益置于首位。
观音菩萨,则是以大悲为本愿,其是大家口中救苦救难的典范。所以“四大菩萨”南红玛瑙雕件也集合了无私奉献和救人于苦难的寓意。
总的来说,“四大菩萨”实为四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其中,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象征愿力、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象征实践、文殊菩萨代表大智,象征智慧、观音菩萨代表大悲,象征慈悲。因此,“四大菩萨”南红玛瑙雕件的寓意,自然就与上述这四种人格各自相匹配。
普贤菩萨的寓意和象征
普贤菩萨的寓意和象征如下:
普贤菩萨(梵文Samantabhadra),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曾译为遍吉菩萨,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的化身
关于普贤的身世,有以下几种说法:
1、普贤是诸佛之子。《华严经》说:“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
2、普贤是阿弥陀佛的第八子。《第二菩萨经迹》和《悲华经》皆称: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有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化佛号宝藏如来。时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即阿弥陀佛,本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
3、普贤是妙庄王的二女儿。《小乘经》说;“妙庄王三女,长文殊,次普贤,次观音,一子即地藏。”这是中国化的说法。
4、普贤将来成佛。据《悲华经》说,在无量劫的删提岚世界,其主宰宝藏如来赐给无诤念王第八子泯图名字为“普贤”,并为其授记曰:于未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祗劫,入第二恒河沙等僧祗劫末后分中,于北方界,去此世界过六十恒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知水善净功德,如当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普贤菩萨代表什么 普贤菩萨有什么象征意义
普贤一词的意思:德周法界曰普,位邻极虚曰贤。
四大菩萨,佛家常称为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大悲观音。
其中普贤菩萨,是以十大愿王的无尽行愿著称于世的。
普贤菩萨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长子,也是一切秘法的总源头——金刚手菩萨。
普贤菩萨即是毗卢遮那佛的“具像化”,是百分之百的“形相化”的佛——法身佛。
两类佛教经典中,文殊类经典的语言模式及思维模式属于“破”的模式,而普贤类的经典,其语言模式及思维模式,属于“立”的模式。
在佛家的视野下,生灭同等,生也是虚妄的生,灭也是虚妄的灭,而儒家偏重歌颂“大德曰生”。同理,空有不二,破立不二,而普贤主“立”、主行,其意趣正同于儒家的“大德曰生”。
普贤菩萨站立姿势吊坠好还是坐着的挂坠好
一样好。站立姿势吊坠很坐着的挂坠寓意其实是一样的,都寓意着福泽延绵,庇佑佩戴的人福气满满的,大福大贵。
普贤菩萨代表着什么?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
中国的普贤菩萨信仰:
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此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项。普贤菩萨以此十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相传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主要事迹:按《悲华经》记载,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第八王子名为泯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不净世界修菩萨行;“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宝藏佛由此为泯图授记,改号为普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普贤菩萨
该文章由作者:【哈特费尔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