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1,翡翠古董不需要再加工,翡翠古董最大的忌讳就是再加工,如果进行了再加工就是现代翡翠而不是古董翡翠了,会严重影响古董翡翠的经济价值。
2,古董翡翠要避免接触酸、碱、化妆品一类的物质,否则会腐蚀翡翠表面的结构。另外要保持正常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强光过度照射和过度干燥对翡翠色彩造成伤害。
3,古董翡翠不能用洗涤剂类物物质清洗,如果古董翡翠脏了,可以使用软布或是羊皮擦干净。
扩展资料
翡翠品种:
1,黑冰水墨画种
黑冰是灰黑至深黑色的翡翠,98%以上为硬玉,属单矿物岩,结构紧密细腻。黑色是在地表下在翡翠形成时形成的,常由有机碳渗入而成。
2,红翡
颜色鲜红或橙红的翡翠,在市场中很容易见到。红翡的颜色是硬玉晶体生成后才形成的,系赤铁矿浸染所致。其特点为亮红色或深红色,好的红翡色佳,具有玻璃光泽,其透明度为半透明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翡翠
翡翠的专业知识是什么
一般翡翠的专业知识上来讲的话就说,首先你要有最基本的鉴别翡翠的一个知识点,也就是说,翡翠的一个种类,翡翠的一个级别,基本的真假翡翠的一个分辨方法,还有就是说呃老坑了天坑的一个区别。我首先的话,翡翠在颜色上可以分为红翡绿翡,呃一个透明的翡翠,还有紫翡翠带这个回去了一个,总体上可以分为玻璃种。冰种,糯米种。都是翡翠的一个分类景点,还有就是一个翡翠的真假的一个区别的话,大于北侧的一个冲动给退了,一个是密度,还有翡翠的一个内部的。哦,一个有没有气泡,还有翡翠是否掉色都是分区分翡翠的一个三角的一个重要标志。
翡翠的相关常识
评价翡翠有“地”、“好水”、“翠得好”等术语。“地”指翡翠中其他颜色,地少翠多为上品;“好水”指翡翠质地细嫩润滑,通透清澈,晶莹凝重,碧亮喜人,也称之为“俏”,反之称“水差”;“翠得好”当合“浓、阳、正、和”四字,“浓”是指浓而不淡,如雨后冬青,“阳”是指鲜艳明亮,“正”指无杂色、邪色相混,“和”是指翠得均匀无深浅之分,反之则称“淡、阴、邪、花”。
翡翠的地子
玻璃地
完全透明,玻璃光泽。翡翠的透明度与宝石不同。好的玻璃地镯子看上去透明如水晶,无杂质。
水地
透明如水,玻璃光泽。与玻璃地相似,有少量的杂质。
冰地
冰地次于玻璃地全物通透如冰,即通明中如有一层薄雾,似净水封冻、凝滞。
蛋青地
质地如同鸡蛋青,玻璃光泽。半透明,但比较纯正,无杂质。
鼻涕地
质地如同青鼻涕,玻璃光泽。半透明,但比较纯正,少量杂质。
青水地
质地透明,但泛青绿色 是带青绿色的水地品种,因色干扰,不如水地品种。
灰水地
质地半透明,但泛灰色。因有灰色,质量又比青水地又差。
紫水地
质地半透明,但泛紫色调。与紫罗兰不同的是强调透明,实际上是半透明的紫罗兰。
浑水地
质地半透明,象浑水。透明度差的水地。
细白地
半透明,细腻色白。如果光泽好,也是好的玉雕原料。
白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白色。不细腻的细白地。
灰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灰色。不细腻的灰色白沙地。
豆青地
半透明,豆青色地子。质地像豆腐渣一样。
紫花地
半透明,有不均匀的紫花。为颜色不均匀的紫罗兰。
青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有青色石花。质地不均匀,只适合做玉雕。
白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质糙亦有石花
瓷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白色。
干白地
不透明,白色。
糙白地
不透明,粗糙,白色。
糙灰地
不透明,粗糙,灰色。
狗屎地
褐色,黑褐色。 有句行话叫“一种二色三工艺,手镯看种,挂件看色”,可见,种、色、工艺 是选择翡翠的最基本三大要素,其次是大小重量,均度,净度,柳裂及美观感。
1.看种水
“种好遮三丑”形象的说明了,翡翠种的重要性。
水头,即透明度,指翡翠透过可见光的能力。有句行话:“手镯看种,挂件看色”。可见翡翠手镯水头的重要性。水头好的手镯可以使女性显得更加年轻有朝气。
种等级从高到底为:老坑玻璃种,水种,冰种,冰糯种,糯种,其它种,其它种高低主要看色了。
2.辨颜色
翡翠的颜色有很多种,但上好的翡翠一般都以阳绿色为主。然而,绿色对不同年龄、身材、气质的女性来说,意义大不相同。选购时应依照自身偏好来选择。年轻女性最好选择色调较艳且水头好的手镯,显得年轻朝气、充满活力﹔老年女性则应挑选颜色稍深点的手镯,显得尊贵大气、庄重沉稳。
颜色等级从高到低为:绿(帝王绿、正阳绿、苹果绿)、红、黄、紫。
3.看工艺:有句话叫“料工各半”,就是说一个好的作品,料和工的价值各占一半;工艺的好坏与象徵的意义都对价格有影响。
4.其它:大小、厚度即相同品质的玉石当然是以大而厚的价格较高;均度即水、色分均匀无水差色差为好;净度即无瑕疵无其它杂色越干净越好;柳裂即没有裂纹为好;美观感即翡翠物件多方面的的总体感觉,也因人而异。 翡翠成品加工分为光身成品和雕花成品两大类。
光身制品对原料要求较高,不能有裂纹,因为一有裂纹就很容易见到。有裂纹的翡翠,大都用来做花件,通过雕刻手法可以掩盖裂纹。
因此在评价光身成品与花件时,在同样质量的情况下,光身制品要贵过花件雕品,当然有特别精湛的雕玉则例外。 1、透明度:半透明则最佳,太透或不透明都不好。
2、结构:颗粒越细越好。
3、净度:无瑕疵的最佳。
4、切工:“玉不琢不成器”设计,雕琢的造型,抛光,款式新颖。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点翠。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饰。 赌石的技巧与学问已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无非是把握以下几点。
场口辨别:缅甸北部亲敦江支流乌龙河流域是优质翡翠矿场范围内共有新老矿场(坑)数以百计。地形为丘陵及河谷平地,林草茂盛,雨量充沛,年降雨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质量好、产量多,很受商家重视的新场口,其深部产出之石以红蜡、黑蜡和白黄蜡壳为显著标志。应该指出,翡翠场口众多,每个场口都可能产出。
此外,裂隙有大小有开合等种类,这对估价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是翡翠一大缺陷。业内人士说,不怕大裂怕小绺,宁赌色不赌绺。在赌石交易中对大绺外绺注意观察如夹皮绺、大绺、恶绺等,对小绺、内绺观察相对薄弱,必须慎之又慎。专家经过研究指出,应用绺的颜色可以判断其破坏程度,呈白色是一般破裂,如果呈红、黄、黑色则为严重程度。这些是开口裂的特征,无明显颜色者属于微开或合口裂。成品和明货(开门翡翠)则应仔细观察内裂小裂如蹦瓷裂、马尾裂等,尤其是随绿裂、错位裂对其定价销售有着直接影响。
1、造假开口:在无色、水头差的低档赌石上切小口粘贴高翠薄片,以劣充优。鉴定时应仔细检查开口(门子)周边粘合痕迹,缝隙形态和温差变化对其影响。
2、造假皮壳:将次料、废石、假货粘上优质翡翠皮壳,再放在经酸、碱浸过的土壤中埋上,使之变为相似“真皮”,掩盖了人工痕迹。鉴定时首先要水清洗干净,检查皮壳每个点面,不放过细小孔、缝、洞并对比颜色、粒度变化。
3、做假颜色:用炝色、染色使无色淡色料,变成鲜艳翠绿色还有涂蜡、涂漆、深泥等方法。鉴定时用滤色镜看炝色变成红色,用放大镜看色的分布变化人工着色在细小裂绺中色重,其它部分淡或无色。洗刷、稍加温后再观变化。
4、造假心子:将高档翡翠挖心取出一部分,留下靠皮部分高翠再注入铅等物质后密封好切口。鉴定时测重量过重过轻都可能是假心货。对外皮的可在疑点用链子、刀子划度有无软性物,寻找粘贴迹象。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 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关于翡翠的基本知识大全
翡翠的基本知识大全如下:
一、翡翠的成分
翡翠主要是由硬玉矿物或含硬玉分子较高的其它钠质辉石构成的集合体,也称钠铝辉石,同时还伴生少量的其它辉石,闪石,钠长石等矿物。成分:NaAl(Si2O6)。英文为:Jadeite,硬度6.5~7,比重3.33左右,折射率1.66。
二、翡翠的颜色
1、艳绿:绿色纯、正、浓,但不带黑色调。
2、蓝绿:绿色中微带蓝色调,以宝石学观点称之为绿中微蓝。正因其绿中微蓝之色调使其看起充满冷静之神秘感,给人较“沉”的感觉。
3、翠绿:绿色鲜活,若生于玻璃地中,如绿水般摇晃欲滴,颜色较艳绿浅,为标准绿色之代表。
4、阳绿:绿色鲜阳,微带黄色调,也因其那份黄味,故绿色中带有亮丽之生命感。
5、淡绿:绿色较淡,不够鲜阳。
6、浊绿:颜色较淡绿色为深,但略带混浊感。
7、暗绿:色彩虽浓但较暗,不鲜阳,唯仍不失绿色调。
8、黑绿:绿色浓至带黑色调。
三、翡翠的工(共4级)
在这个分级标准中“工”是指一件翡翠成品的形状、做工、以及重量3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翡翠成品在设计师、工艺、文化内涵、制作年代、体量等方面的差异每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详细的分级是无法做到的。
翡翠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翡翠(Jadeite),从古至今均为“玉石之王”,最为高贵。在翡翠玉石里有红色者为“翡玉”之别。只因地壳里的翡玉甚少,加上具翠绿色的翠玉又特别美丽,故世人总是习惯性地将“翡翠”用作“翠玉”的专门名称,且沿用至今。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人早就把仅外观像翡翠的各种绿色矿物,其中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玉石,统统称为“翡翠”。只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著名的法国矿物学家A·德穆尔才发现,传统中的“中国玉”包括两种:一种是由极细小的纤维状角闪石所组成的“角闪石玉”,称“软玉”(Nephrite);另一种是由极细粒碱性辉石所组成的“辉石玉”,称“硬玉”(Jadeite,翡翠)。因此,国外传统意义上的“玉石”主要包括软玉和硬玉两种。而现今的玉石品种则大为增多,翡翠只不过是天下玉石中之至姣者。
多年以来,人们总是把“硬玉”与“翡翠”等同起来,硬玉即翡翠,或翡翠即硬玉。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
基本特征
传统地质学和宝玉石学中的“翡翠”为符合工艺美术要求的“硬玉”。但实际上,硬玉为矿物学上的称呼,它在地壳里虽有单晶体,而主要为集合体。翡翠则为色泽艳丽、质地致密细腻坚韧的优质“硬玉岩”,又可称“翡翠岩”(几乎均匀为矿物集合体),具有许多突出的特征。
颜色翡翠质纯无色者或呈白色,含杂质者呈翠绿(彩图12—42至12—44)或祖母绿色,以及绿、苹果绿,黄绿、褐、红(彩图4—20)、橙、紫、紫罗兰、灰、黑等色。通常有“红者为翡,绿者为翠”之说。
一般将红色翡翠称“红翡”,紫色者称“紫翠”,白色者称“白翠”,绿色者称“翠”或“绿”。如果红、绿、紫三色在一块翡翠上同时存在,则更显得美丽异常,被称为“福禄寿”或“桃园三结义”。如果从价值而言,当然以呈翠绿色者为最高昂。
光泽及透明度
翡翠通常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有时还可见到绿色闪光。质优者透明,即“水头”(“透明度”的俗称)好,或称“水头长”、“水足”。一般者半透明至透明,质差者微透明或不透明(水头短或水头差)。
瑕疵
地壳里的翡翠总是多多少少地存在着瑕疵,进而不同程度影响或有损于其质量。现知其中主要有黑斑、石花、绺裂等。
(一)黑斑
黑斑是指存在于翡翠的绿色之中、形如斑点或条带等形态的黑色杂斑。按其形态、颜色、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分为黑点、黑丝、黑带等类型。民间将其总称为“癣”。
黑点是指翡翠的绿色之中存在的斑点状黑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形状和大小,常分布于呈浓艳绿色、水头足的翡翠中。那种单独存在的黑点,或各黑点之间距离较大者,一般就称为“黑点”。稍大一些的黑点叫做“苍蝇屎”,有闪光特征者叫做“黑星”,其内有包裹物者叫做“砂钉”,磨破后形如一小砂洞者叫做“砂包”。在那些种份好(绿色浓艳、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而透明的翡翠中所存在的白色点状物叫做“白钉”,黑点或白钉成群联片、密集出现时叫做“痱子”。还有一种深色的点状物叫做“绿点”。工艺美术家认为,“有黑点的翡翠材料,种份老”。这里的“种份老”,除了质地致密细腻、“水头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绿色浓艳。也就是说,老种绿色的翡翠材料容易出现黑点。
黑丝是指存在于翡翠之中的黑色丝状物。有时为单独而短小的黑丝,有时则为或宽或窄的小丝片状。而有时竟密集在一起,从小范围观察是黑丝,大范围内则为脉状。不过,黑丝并非完全单独出现,而往往与绿丝相互缠绞在一起。二者的界线可以分明;也可以不清楚;色深者黑,色浅者绿。
黑带是指存在于翡翠之中的黑色带状物或脉状物,俗称“黑带子”。如果黑物呈现为聚集形或不规则状,此即为“黑疙瘩”。黑带常与呈绿色的带子平行排列,有时为一层黑色紧裹着一层绿色,有时则为一层黑色的两侧为绿色,并有多条黑色与绿色成互层者。黑疙瘩与绿色之间常为依附或包裹关系,绿色常附着于黑色的外部。
(二)石花
石花是指存在于翡翠绿色或其他颜色之中的星散状、棉絮花、团状“白花”。因其外形、分布特征待主面的差异,故常有不同的名称。那种较硬和较死者叫做“石脑”,经较散碎者叫做“芦花”,较软且绵者叫做“棉花”或“棉花性”,白花与绿花相互掺杂者叫做“韭菜花拌豆腐”。石花与翡翠的“翠性”有一定的联系:翠性大和表现明显时,石花就会显得突出;翠性小而不明显时,石花也就不明显,或隐而不露。有时人们也把粗大的翠性叫做石花。所谓“翠性”是指组成翡翠的矿物晶粒表面所呈现出的肉眼可见的片状闪光,其外观与小雪片相似。
(三)绺裂
绺裂,简单的说,就是存在于翡翠中的裂纹或裂痕。它是天然翡翠最为突出的缺陷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以致常常影响或有害于翡翠的质量及对其加工、销售、利用。通常按大小或规模的差异被分为大型绺、小型绺,按开裂开程度的不同被分为开口绺、合口绺。工艺美术界根据其大小、裂开程度、形态特点、展布方向、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常给以不同的名称。
在观察和研究悲翠的各种绺裂时,有两点还需注意:①绺裂的颜色,一般为白色。但如果呈红、黄、黑等色时,则说明翡翠的绺裂已经很严重。如果白色绺裂表现得很明显,说明它已经开裂,形成“开口绺”。那些颜色很淡或察觉不出其颜色特征者,被认为是轻微的“合口绺”。②处绺和内绺的特征,通常用人眼能直接看到的翡翠绺裂称为“外绺”,如夹皮绺、恶绺、大绺等属之,一般容易被人重视。存在和隐藏于翡翠表层或内部,人眼不易或不能看到绺裂称为“内绺”,如小绺、小十字绺、蹦瓷绺等便是。常给翡翠带来危害的就是它们,人们对此绝不可漠然视之。
品种
按物质成分、结构及构造、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来划分天色翡翠的品种,已从简单变到了相当复杂的境地。尤其是在长期的资源开发、加工、销售和利用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和系统的经验,从而更使翡翠品种的划分变得十分繁杂。诚然,其中人们注意最多的仍然是翡翠的质地和工艺美术特征,以及与此有关的经济价值。这里仅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述。
工艺美术界按产同状况,将天然翡翠分为山料和仔料(子料)两类。山料就是没有因受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外层包皮,而是从原生矿床直接开采出来的翡翠新材料,中国南方称之为“新山”。仔料则是具有因受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外层包皮,多为残积原地或经搬运至河床及其他地方堆积或沉积而成的翡翠材料,中国南方称之为“老山”。
颜色品种
翡翠的颜色是人们在其资源开发、评价、加工与销售、利用过程中首要考虑和注重的因素,也完全可以说是其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国内外总是按颜色的差异来划分和确立不同的翡翠品种。
(一)绿色翡翠
绿色是翡翠的各种颜色中最为重要和珍贵或“至高无上”的颜色。如果一块翡翠全部呈浓艳、纯正、均匀的翠绿色或祖母绿色,无瑕疵及其他任何缺陷,则这块翡翠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高翠”或“高绿”(彩图12-44、12-47、12-48及6-224、6-225等),售价极为高昂。
(二)红色翡翠
此指“红翡”,呈红、淡红、红褐、褐等色,有的呈铁锈色。一般愈红愈佳,但纯红者极罕见。
(三)紫罗兰色翡翠
翡翠呈紫罗兰色、浅紫色,而呈浓紫色者极少。那些比紫罗兰更淡者,称“藉粉色翡翠”。
(四)黑褐色翡翠
此又称“狗屎地”色翡翠。其外皮似“狗屎”,其内部却能出现浓艳的翠绿色,有“狗屎地子出高绿”之称。
(五)黑色翡翠
此指天然翡翠很脏或称“苍蝇屎”者,因其外观很暗,故名。
(六)白色翡翠
此指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无色或呈纯白、浅灰色、淡绿白等色的翡翠,其中半透明至透明者居多,质优者透明度很高。有的还杂有一部分艳色。
(七)“福禄寿”翡翠
此指具有红、绿、紫三色的翡翠,或在白色地子上出现三色,素有“桃园三结义”之美称。极为罕见。
地子品种
狭义的“地子”又称“底子”,为“底色”之意,中国南方称之为“地张”。对翡翠来说,其地子是指除绿色以外的其他年有部分。
广义的“地子”指质地,它包括由物质成分和内部结构所决定的玉石色泽艳丽程度、透明度、致密细腻坚韧程度等。对翡翠来说,其地子则指除颜色以外的其他所有性质。
翡翠的地子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绿色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观察、研究和评估翡翠的质量时,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地子与绿”的关系。其基本特点是:地子没有绿色的翠,而翠则是有绿色的地子。地子好时,绿也好;地子不好时,绿也不好。
地子与绿色之间还有一种重要的“照映”关系,即“地子吃绿”和“绿吃地子”。实际上,它们都是地子与绿色二者之间的照映、融合、渗透等关系:①地子“吃”绿,指地子的存在影响了绿色的分布,甚至对绿色造成一定的损害。绿色既不能与周围的地子相融合,也不能将本身的艳色照映到地子上去,进而扩大其绿色的范围。这样,绿色就发展不好,尤其是在绿色不足时,其损害就更大。甚至有时地子很透明,而绿色却仍然不能把挨近的地子照映得绿一点。②绿“吃”地子,与上述地子“吃”绿恰恰相反,由于绿色柔和而不过于强硬,致使它能够把周围的一部分地子“吃”过来,或者说把周围地子也照映得绿起来。这实际上是绿色能够与地子相互融合,进而增加和扩大了其艳色的范围。其结果不仅使具有照映特点的翡翠绿色变得更加娇艳、匀润,而且亦可由此提高翡翠及其制品的艺术及经济价值。
根据颜色、质地的致密细腻坚韧程度、透明度及其他工艺美术特征的差异,工艺美术界划分和确立出了如下翡翠地子品种:
玻璃地
水地
蛋青地
鼻涕地
青水地
灰水地
紫水地
浑水地
藕粉地
豆青地
细白地
白沙地
灰沙地
紫花地
青花地
白花地
瓷地
干白地
糙白地
糙灰地
糙豆青地
石灰地
狗屎地
资源分布
世界上出产翡翠的国家主要是缅甸,其次为前苏联、美国、危地马拉、巴西、哥伦比亚、新西兰、日本等。
中国历史上曾出产天然翡翠,当然也确实有翡翠产地。但当今中国有无翡翠资源?似乎仍无定论。相传在与缅甸北部相接的西藏东南边境已有翡翠发现,惟亦未见到可靠的科学报道。这里仅简述在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所发现的硬玉或与硬玉相似的玉石,抑或其矿化现象。
青海硬玉质玉石分布于北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北祁连山发现的硬玉类玉石为暗绿玉,它产于蓝闪榴辉岩中。
质量要求及评价
工艺美术上要求天然翡翠呈绿翠色,光泽强,透明,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无杂色、杂斑、绺裂及其他缺陷,块度大。用工艺美术界的行话来说,优质翡翠应达到“五好”:
(1)翠好
一切优质翡翠均应呈浓艳的翠绿色或祖母绿色,从古至今,中国民间流传的“家有万斤翡翠,贵在凝翠一方”即为其真实和生动的写照。但是,各地翡翠的翠绿色不仅不完全相同,而且还各有千秋。工艺美术上则要求翡翠必须是“翠得好”的“好翠”,即达到浓、阳、正、和(或“匀”)四大标准。
(2)地好
地好是指翡翠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及质地等均好,亦称“地子好”。
(3)种好
种好是指翡翠的玉质好。
(4)水好
水好是指翡翠的水头好或水头长、水足,即透明度好。
(5)完美度好
完美度好是指翡翠没有杂质、杂斑、绺裂及其他缺陷,块度大。
根据上述质量要求、实际存在的工艺美术特征、瑕疵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天然翡翠分为特、一、二、三共四个等级。
鉴定
欲识天然翡翠的本真,从古至今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但因当今世界的作伪手段日益“高明”,市场上全假或半真半假的翡翠普遍增多,某些地方这种假货甚至占有优势地位,因而翡翠原石及其制成品的鉴定工作就显得更加复杂和因难。
(1)天然翡翠的鉴定
未经人工处理的天然翡翠世称“A货”,其中当然又有原石与制成品之分。产于原生矿床里的翡翠原石一般带棱带角,相当新鲜,比较容易鉴别。而产于砂矿、特别是冲积砂矿中的翡翠原石(仔料),一般都有良好的磨圆度,外表常常包裹着一薄层皮壳(璞),故鉴定起来难度较大,素有“赌石”或“赌货”之称。原来,在翡翠贸易活动中,由外皮包裹着的仔料内部玉质之优劣或好坏,谁也不容易说清楚,只能靠运气去“赌”。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终于认识到,要正确鉴别和确定仔料内部玉质之优劣,非“打开”或切开看不可。古人称之为“理璞”,今人称为“开门子”(彩图12-42)或“开天窗”。一般在靠近其外皮之处切开一个适当大小的口子,以让人们审视和鉴定。显然,翡翠原石的鉴定可以是有损伤鉴定,也可以不是。科学地鉴定天然翡翠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成分测定通过化学分析或采用其他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硬玉型翡翠的化学成分。
结构观测
性质观测标准的翡翠以呈翠绿或祖母绿色为特征。
(2)天然翡翠及与其相似宝玉石的鉴定
地壳里与翡翠相似的宝玉石较多(表12-13),它们与翡翠的根本区别仍在于彼此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内部结构(包括晶体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如果对此不易或不便测定,则可根据它们各自的色泽、透明度、折射率、吸收光谱、硬度、比重及其他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鉴别之。
若兰美玉翡翠
翡翠专业知识培训心得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用一首五言小诗来总结。
种水色工形,
物美价揪心。
发展靠专业,
培训仔细听。
虚高不为过,
价贵理分明。
玉里乾坤暗,
钱途有真经。
该文章由作者:【麦香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