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评价标准
珍珠作为“珠宝皇后”十分珍贵。多年来,人们逐渐形成了下述几条评价珍珠价值的标准:
1.颜色
指珍珠的体色、伴色以及晕彩的综合特征,它包括:
(1)体色:珍珠对白色光选择吸收所产生的颜色。
(2)伴色:漂浮在珍珠表面的一种或几种颜色。
(3)晕彩:珍珠表皮或表皮下形成的可漂移的彩虹色。
对颜色的描述应以体色为主,伴色和晕彩为辅。
人们习惯上认为银白色带浅粉色晕彩者为上品。但是,金色、紫色、红色、蓝色等特殊色,因稀少而更为人们所重视。黑珍珠中,习惯上以呈孔雀蓝晕彩者为上品。实际上对颜色的喜爱可因个人喜好,及对珍珠饰品设计的要求而有所不同,无须强求划一。一般概念上人们不喜欢黄颜色的珠子,所谓“人老珠黄”。但是,最近日本人推出了一种染色的“黄金珠”,价格甚至高于一般的白色珠,由此可见“特殊色”的作用。
2.大小
即单粒珍珠的尺寸,一般以最大直径为准。珍珠以大小而不以重量作为评价标准,这是与其他珠宝不同的地方。因为珍珠的单位重量区别不大。因此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小习惯上以毫米(mm)来表示。
3.形状
珍珠的形状系指其外观形状。多年来人们习惯上以为珍珠应该是圆形的。所以正圆形珍珠最受推崇。实际上某些形状奇特的异形珠因十分难得而更受人们的喜爱。比如,十字形珠或奇特的、怪异的珍珠。高明的设计师可以将其设计成独特的首饰。因此价值往往更高。
4.光泽
光泽是指珍珠表面反射光的强度以及映像的清晰程度。
5.光洁度
光洁度系指珍珠表面由瑕疵大小、多少以及颜色、位置而决定的光滑、洁净的程度。
6.皮层厚度
即珍珠层的厚度。尤其是某些有核珍珠,珍珠层很薄。珍珠层厚者为贵。
7.匹配性
这是对由珍珠组合成的首饰的评价标准。大多数情况下指珍珠串。因此,珍珠的匹配性就是指饰品中各单粒珍珠之间在形状、光泽、光洁度、颜色以及尺寸等方面的协同性。例如,一对珍珠耳坠所使用的珍珠是否匹配,自然会影响其价值。
上述几条评价珍珠的标准,原则上应综合使用,而不应该特意强调某一项。
珍珠项链是怎样分等级的?
第一步:珍珠鉴定和分类
依据GB/T 16552《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3《珠宝玉石 鉴定》检测样品,进行鉴定和分类定名:
根据生长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天然海水珍珠和天然淡水珍珠
根据生长水域不同,可划分为海水养殖珍珠和淡水养殖珍珠
根据有无珠核,可划分为有核养殖珍珠和无核养殖珍珠
根据是否附壳,可划分为游离型养殖珍珠和附壳型养殖珍珠
珍珠根据产出机制分为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同时根据产出水域分为海水和淡水,养殖珍珠根据国家标准GB/T 16552-2003 珠宝玉石名称,可以简称为珍珠,但英文名称仍为CULTURED PEARL。
第二步:质量因素级别评价
从颜色、大小、形状、光泽、光洁度、珠层厚度(有核珍珠)等6个方面质量因素进行评价。
1.颜色
珍珠的颜色分为白色、红色、黄色、黑色及其他5个系列,各系列包括多种体色。如:
白色系列:纯白色、奶白色、银白色、瓷白色等;
红色系列:粉红色、浅玫瑰色、淡紫红色等;
黄色系列: 浅黄色、米黄色、金黄色、橙黄色等;
黑色系列:黑色、蓝黑色、灰黑色、褐黑色、紫黑色、棕黑色、铁灰色等;
其他:紫色、褐色、青色、蓝色、棕色、紫红色、绿黄色、浅蓝色、绿色、古铜色等。
珍珠可能有伴色,如白色、粉红色、玫瑰色、银白色或绿色等伴色。
珍珠可能有晕彩,晕彩划分为晕彩强、晕彩明显、晕彩一般。
颜色的描述:以体色描述为主,伴色和晕彩描述为辅。
2.大小
正圆、圆、近圆形珍珠以最小直径来表示,其他形状养殖珍珠以最大尺寸乘最小尺寸表示,批量散珠可以用珍珠筛的孔径范围表示。
测量珍珠大小(根据计算可得出珍珠圆度是正圆、圆或是近圆)
3.形状级别
4.光泽级别
5.光洁度级别
经过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後,有可能会得出具有下列瑕疵情形:
6.珠层厚度级别
目前检测方法包括X光照相法、OCT光学相干层析法珠层厚度检测方法和直接测量法
第三步:确定珍珠等级
按珍珠质量因素级别,用於装饰使用的珍珠划分为珠宝级珍珠和工艺品级珍珠两大等级。
1.珠宝级珍珠质量因素最低级别要求
光泽级别:中(C)。
光洁度级别:最小尺寸在9mm(含9mm)以上的珍珠:瑕疵(D)。
最小尺寸在9mm以下的珍珠:小瑕(C)。
珠层厚度(有核珍珠):薄(D)
2.工艺品级珍珠
达不到珠宝级珍珠要求的为工艺品级珍珠。
第四步:多粒珍珠饰品中珍珠分级
包括总体质量因素级别确定和疋配性级别确定两项内容。
a.确定饰品中各粒珍珠的单项质量因素级别;
b.分别统计各单项质量因素同一级别珍珠的百分数;
c.当某一质量因素某一级别以上的百分数不小於90% 时,则该级别定为总体质量因素级别;
d.疋配性级别确定:(见下表)
第五步:珍珠分级结果表示
1.珍珠分级结果各质量因素级别的英文代号表示
珍珠分级结果应按形状、光泽、光洁度、珠层厚度(如果涉及)、疋配性(如果涉及)顺序连续表示
例如:某件海水珍珠项链的质量因素级别的中文表示是:
形状级别: 圆 A2
光泽级别: 极强 A
光洁度级别: 无瑕 A
珠层厚度级别: 中 C
疋配性级别: 很好 A
质量因素级别的英文代号连续表示是:A2AACA
2.珍珠分级标识明示内容至少包括:
(1)名称(应标明海水珍珠或者淡水珍珠);
(2)珍珠等级;
(3)大小;
(4)形状、光泽、光洁度、珠层厚度(如果涉及)、疋配性(如果涉及);
(5)生产厂名、厂址;
(6)执行标准编号。
NGTC为珍珠进行分级出证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为珍珠原珠及饰品设立珍珠分级检验业务,出具珍珠分级证书(见图),证书中提供有关珍珠类型、珍珠分级六大质量因素的级别、珍珠等级等信息,将为消费者明确了解所购珍珠各方面质量级别信息,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购买、购买後也放心。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珍珠【珠宝知识系列之二】
这是珍珠项链大小尺寸的一个比较图,大家可以参考下。 一 珍珠项链: 2-3mm的米珠项链,5-6mm的小颗粒项链,最多的7-8mm的正圆项链,8-9mm适中尺度的珍珠项链,比较适合mm平时上班带,可以根据个人的体型进行选择,较瘦的mm选择小一点的,较丰满的mm选择大一点的尺寸。多层项链的搭配,非常的高贵典雅,用了3-4mm,7-8mm,9-10mm三种不同大小的珍珠项链混搭,手链是12-13mm大小的珍珠,戒指也是12mm大小。 8-9mm,9-10mm,10-11mm,11-12mm甚至更大的珍珠项链,适合两类人群:一是适合40岁以上丰满的妈妈、阿姨们带,二是适合mm们出席隆重的场合佩戴,比如婚礼,晚宴。
上图mm佩戴的就是9-10mm大小的珍珠项链,我个人体型比较丰满,所以平时也会选择9-10mm的项链佩戴。 所以,8-9mm是一个分界线,8-9mm,9-10mm的项链,尺度虽然只差一个尺度,但是大小就相差非常大,如果说8-9mm以下的珍珠项链,令人感觉温婉,雅致的话,那9-10mm以上的项链就会令人显得圆润,贵气,通常这样大尺寸的项链更适合丰满的mm,呵呵。 二珍珠吊坠 吊坠适宜的人群非常广泛,不论是年轻的mm,还是三十而立的咱们,或是咱的妈妈婆婆,都可以带吊坠,不过怎样选择也有规律可循。 首先要讲一个颗粒珠的概念,吊坠和耳钉一般是选择最好的颗粒珠做成的,所谓颗粒珠就是成千上万的珍珠中,挑选出的最优质的5%,按颗粒出售的宝贝。剩下的再做成成串的珍珠项链,或者手链进行销售。 对于珍珠吊坠来讲,10mm是个分界线,10mm以上的珍珠,每大1mm,价格翻一倍,14mm以上的珍珠,就可以称为是珠宝级的了(可以收藏压箱底的那种了)。神秘的大溪地黑珍珠吊坠 对于单颗的珍珠吊坠来讲,比较瘦的MM,可以选择10-11mm,或者11-12mm大小的珍珠,带着人会显得很秀气,10mm以下的珍珠就不建议单颗粒佩戴了,实在是太小了。7-8mm,8-9mm大小的颗粒珠,更适合做耳环,耳钉。 体重正常的,或者丰满一点的,像我,一定要选择11mm以上的珍珠,越大越好,我个人最中意的是一个14.5mm的南洋白珠,哈哈。 对于妈妈们来讲,最好佩戴12mm以上的,正圆的大珍珠吊坠,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大溪地的黑珍珠,或者南洋珠,镶嵌钻石,非常的高贵迷人。 根据珍珠种类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选择,多彩的淡水珠,神秘的大溪地黑珍珠,高贵的南洋金珠,典雅的南洋白珠,每一个种类都有独特的气质,合适不同的人群。
珍珠的档次怎么区分
; 一般以珍珠的大小、形状、颜色、光泽、珠层厚度、光洁度来区分珍珠的档次,其中大小是判别珍珠级别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珍珠粒径越大,价值越高,在民间素有“七分珠、八分宝”之说,一般珠宝级别的珍珠粒径至少达到9mm以上。
珍珠的档次怎么区分
珍珠的形状分为正圆形、圆形、椭圆形和异形(即不规则形状)四个级别,宝级别的珍珠一般要达到圆形以上。
珍珠的颜色比较丰富多彩,有类白色、黄白色、浅粉红色、浅蓝色等。
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珍珠的存在历史非常悠久,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珍珠了。
怎样鉴别珍珠的优劣等级?
珍珠以其所特有的典雅外观,彩色的晕光,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养殖珍珠及珍珠仿制品鱼龙混杂已进入市场,因此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鉴别区分。
1.珍珠的物理化学性质
珍珠的成分:主体为碳酸钙CaCO3(约占82~86%),矿物名称为文石(又称霰石),珍珠角质10~14%,水2%。珍珠的色调:以白色为主的,可出现奶色、亮黄色、亮玫瑰色、杂色等;以黑色为主的,可出现灰、古铜、暗蓝、蓝绿、绿等色调。有色珍珠,是指除白、黑色以外的珍珠,通常为蓝色的,此外,还有红、紫、淡黄、丁香紫、绿等色的。珍珠的光泽:具有变幻不定的晕色(晕彩)。天然珍珠硬度为2.5~4.5,相对密度为 2.6~2.78。人工养殖者,相对密度为2.72~ 2.78。珍珠溶解于酸,滴稀盐酸起泡。珍珠的发光和吸收光谱:在紫外线长波或短波照射下,天然珍珠发荧光(亮蓝、淡黄、淡绿、粉红等色),养殖珍珠有时发荧光(与天然珍珠相同),有时不发荧光。
2.天然珍珠、养殖珍珠及仿制品的特征
①天然珍珠天然珍珠是由珍珠母质在珍珠蚌类软体动物体内,围绕某种刺激物沉积而形成。当外界刺激异物进入珍珠蚌体内,接触到外套膜通道时,珍珠质便一层一层地将它包裹起来,形成珍珠。珍珠层主要是由角质和文石晶体垂直层面互相重叠排列呈同心圆状的生长层组成的,所以,珍珠是一个由两种物质构成的放射状小球体。当光线照射到珍珠层上时,由于重叠的角质和文石折光率不同,反射出的光波就会互相叠加,产生光的干涉效应,造成珍珠所特有的柔和又带虹彩晕色的珍珠光泽。
②养殖珍珠养殖珍珠始于中国。现最大的养殖珍珠生产国为日本,中国其次。养殖珍珠分为海水养珠和淡水养珠。海水养珠均采用有核培殖珍珠法。其方法为将母蚌的触脚切开一条沟,放入一颗作珍珠母的小珠子和一片包珠子的织物,由母蚌分泌珍珠质,将珠母包裹而形成圆形珍珠。谈水养珠分为有核养珠和无核养珠。核养珠和海水养珠相同,淡水无核养珠是由日本人首创,称为琵琶湖珠。方法是在小片珍珠蚌体内取出外套膜,切成5mm方形膜片,插进育珠母珠的外套膜内,膜片在育珠母蚌的组织液中成活。待膜片和母蚌外套膜长在一起后,就形成没有缝隙的珍珠囊,母蚌分泌的珍珠质在囊内逐渐生长而成。无核养珠而成的珍珠的中心是空的,一个育珠母蚌可产珍珠数十粒。淡水养珠和海水养珠的主要区别是,在淡水中每个蚌体能生产很多珍珠而且没有固体核,相同点为养殖珍珠中文石晶体多平行排列。
③珍珠仿制品市场上大批销售的珍珠仿制品主要有三种类型:充蜡的玻璃、实心玻璃和塑料镀层仿制珠。这些仿制品浸在“东方香料”中都能产生像珍珠一样的光泽,这种香料通常是一种硝酸纤维中的鸟嘌呤悬浮液。利用这种方法使得仿制品在外观上非常像天然珍珠。 3.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仪器鉴别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鉴定是比较困难的,两者外表特征基本相似,单凭肉眼观察很难区分,用仪器鉴测也是复杂的。目前已有比重法、锥孔法、内窥镜法、X射线照相术和X线荧光组合法等,而且单使用一种方法也较难断定,其中x射线照相术和x射线荧光组合法是一种具有结论性的检测,但鉴定成本太高。个人购买的珍珠,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鉴别。下面介绍几种比较令人确信的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的鉴定方法。
3.简易方法鉴别珍珠
齿磨法:代用珍珠的表面较为光滑,如果用牙轻磨,则会感觉滑溜,而天然珍珠的表皮是一层层的碳酸钙覆盖而成,用牙齿磨就有沙沙感,但这种方法,非业者所认同使用,因牙齿会损伤珍珠表面。
眼观法:用肉眼或十倍放大镜观察,可看出代用珍珠表面的光滑,而珍珠都有微许的不规则或瑕疵,且代用珍珠是一批塑料原料压模制成,每颗相当整齐,但珍珠的表面就不尽相同,体色或光彩都有少许的不同。
秤重法:海水珍珠的比重2.54——2.78之间,淡水珍珠在1.77——1.86之间,而代用珍珠材质是塑料,比重为0.95,因此,用手秤秤看时,可感觉粗代用珍珠较轻,而珍珠较重。
任何用来模仿珍珠的珠子,无论质地、化学成分如何,都称为模仿珠或仿制珠。有些商人误称仿制品为[人造珍珠],这名字有误导成分,因为大部分的仿制品与其天然的伙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都大有不同。仿制珠的历史悠久,有天然珍珠的时候便开始有仿制珠,所以勿以为古董首饰没有伪珠子。质素高的仿制珠往往被人们传宗接代地遗留下来,其历史及作为古董的价值远比仿制珠本身的高。模仿得相像的珠子,离远看来,不易被察觉。仿制品种类颇多,最主要的几种列出如下:
玻璃珠:早在17世纪,玻璃已被用来模仿珍珠。一位法国玫瑰珠厂家Joquin发现洗过鱼的水留下一种闪亮光泽的物体,他便用这些物体浓缩而制成珍珠颜料。1656年,祖坤便开始做仿制珠。他是用空心的玻璃珠子浸入酸性气中,将玻璃的光泽除去,然后用他发明的珍珠颜料在珠子内部髹上,再放入蜡或胶使珠子的重量增加,这类仿制品在古老的首饰中常有出现。
胶珠子:倒模的胶珠子,比重非常轻,所以戴上颈时有轻飘飘的感觉,而且每颗样子都一致,很容易给察觉是仿制品。此外,表皮的颜料与玻璃珠的差不多。
实心玻璃珠:用这种玻璃做珍珠的仿制品有多种,但最常见的无疑是西班牙发明的麦左烈卡珠(Majorca)。这种珠子是用奶白色的玻璃造成,然后在表面涂上珍珠颜料,质优的仿制珠,涂上颜料多至30层,每层在不同时间涂上,而层与层之间都用手打磨,因为制造方法是将铁线浸入溶了的玻璃液中,再拿出,重复这个程序多次才形成圆的玻璃珠,弄至表皮上有微少瑕疵,看来更像真的养珠。Majorca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岛,Majorca珠子其实是由巴黎转入,公司命名Perlas Majoricas。此公司以制造仿制珠闻名,它的大厂位於Manacor,吸引不少游客参观。公司用1年的珍珠颜料需要1亿条鱼的鱼鳞才能制成,其生意兴隆的程度,可想而知。如果你见到Majorica或Majorca,便知道是[名牌仿制品],不要误以为是[名牌真养珠]才好。
贝壳珠:用贝壳磨成珠子,然后在珠子表面涂上珍珠颜料,便制成这种贝壳珠。有些公司甚至叫这种珠做半养珠,又说是天然贝壳出产的,误导消费者。常用的珍珠颜料用颜珠母粉末及橡胶混合而成,令珠子闪闪生光。在太平洋岛上你只要花2美元便可以向岛的原居民购买一串贝壳珠。曾见过香港的商店叫价300、400港元,真令人咋舌!我其中一个学生更在珠宝展览会中用128美元买了一条10毫米的贝壳珠,满以为找到便宜货,是[天然半养珠]!
*如何辨别养珠、天然珍珠及其仿制品
牙齿测试:这是最传统及有趣的测试方法,既可用於一颗单独镶嵌的珠子,亦可用於已串好的珍珠。方法简单容易,又不需要特别仪器,因为每人都有天赋的本钱–牙齿!
用珠子轻轻地在门牙边缘上磨擦,真正的养珠及天然珍珠都会给你有磨砂及粗糙的感觉。仿制珠因为在大部分都是被涂上颜料,所以感觉光滑,当试将仿制珠与你的门牙磨擦,你会有滑动的感觉。在测试一串珠子时,最好每颗珠都做同一测试,以防奸商[鱼目混珠],将仿制与真养珠混合串在一串珠子上。如果你有一串珠子,又觉得用牙齿做实验不大卫生的话,可以用两粒珠互相轻轻磨擦,也会有以上的效果。珍珠的硬度只有3至4,所以切勿拼命地用力磨擦,以免令珍珠层受损(或仿制品的油漆表皮脱落),从而影响其价值。牙齿或互相磨擦测试,可以给你一个强烈的讯息,显示你的珠子是真品或伪品,但不能辨别出它是天然珍珠还是养珠,因为二者的外面都是碳酸钙,所以感觉是一致的。这个测验方法虽然容易,但并不代表完全准确,应该与其他测试一起并用,将试验结果一并研究,才作出最后决定。
放大测验:用十倍放大镜或显微镜,细心观察珠子的表面。养珠及天然珍珠的表面有鳞状、弯曲的微小线纹,像迷宫一样混乱地分布。这些弯纹可能需要强而直接的光源,例如纤维光(Fiber-optic)才可清晰地看到,如灯光不够,当试将珠子从不同角度移转,细心观看。这些鳞片状物体体是方解石及文石的小板片造成的现象。仿制品通常有粒状的表皮,皱纹、褶也非常普遍,因为油漆干后收缩,形成皱纹。气泡间中也有被混在油漆中。如果将仿制珠放大50倍来看,其表皮粗糙,有粒状及气孔,看来并不平滑。有趣的是磨擦仿制珠时会感觉光滑,但其实放大下观察,会看见其质地粗糙,并不如养珠和天然珍珠的平滑。牙齿测验中的磨砂感觉,是由於那些微小的鳞状物体的质地所造成。
4A级珍珠是不是珠宝
只要是珍珠,都是珠宝,其实现在珍珠行业也没说哪颗珠子一定是哪个级别的,你要参考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大小是影响价格最大的因素
其次是圆度
再来是瑕疵
再就是光泽度
一般珍珠行业都是AAA
标准
4A应该是某个单位自己的鉴定标准,用来吸引眼球的方式吧
该文章由作者:【喻文波】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