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盘骨玉化
现在的文玩物件儿的种类可太多了,文玩圈有一句话“万物皆可盘”,无论价格高低、新奇与否,只要能盘好,都能盘得漂亮。不过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还是菩提、木质手串和玉石之类的,今天我们说说一种比较特别的文玩——骨制文玩。
骨制文玩,材料比较常见,有猪骨、羊骨、牛骨、马骨、驼骨等等,但是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入手难度也比较大,但是,盘玩成功之后的效果也是惊人的漂亮。

新手如何处理?
1
猪骨
猪骨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想要制作一件品相好的猪骨文玩,选择猪骨很重要,在猪全身的骨头当中,猪的后腿骨上的棒骨最好:结实、块大、密度大、硬度合适。
选择好材料之后,我们就需要清理猪骨了,首先,将猪棒骨的两端去掉,然后用筷子将猪骨中间的骨髓捅出来,再把猪骨内外的肉和油脂都去掉,可以上锅煮,将猪骨表面都清洗干净。

下一步是脱脂的过程,猪骨是必须要经过脱脂处理的,不然盘玩一段时间之后,不但颜色会变黑,气味也会非常难闻,选择漂白剂或者双氧水都可以,把猪骨放漂白水里浸泡24-36小时,然后猪骨就会变白。

将脱脂后的猪骨从溶液中取出、晾干,就可以按着自己的要求来进行切割了,如果是想制作成扳指,那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环,如果是制作成无事牌、手串,也切成相应的形状,然后用500-5000目的砂纸依次打磨、抛光。

抛光之后,手串直接串起来就行,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再制作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可以制作成素面扳指,如果是有雕刻功底的玩家,还可以制作雕刻件, 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骨制品。
其他骨制品基本都是这样的步骤处理,选择骨制品部位——清理干净——脱脂——抛光制作——开始盘玩。
2
羊骨
羊骨也可以用上述方法制作成各种文玩,只是羊骨比较薄,骨头密度比较低,抗打击能力相对弱一点,可以选择比较坚硬的羊腿骨进行处理。


羊骨手串
3
牛骨
市面上的牛骨制品多为白色,是脱脂漂白所致;半脱脂时为黄白相间,有竖向生长纹,纹粗,明显。牛骨脱脂比较费功夫,如果脱脂不彻底,氧化后会发黑。

有些牛骨是染色了的,一是高温烤色,烤过的地方呈棕黄色甚至深棕色,这种上色方法通常颜色都不会很均匀,切面处有明显色差。二是浸泡染色,颜色均匀,没有深浅变化,这种染的颜色就多了,但是多数不适合佩戴和把玩,毕竟化学的东西对身体不太好。
真正把玩出来的牛骨颜色自然,类似深一点的芒果的黄色,深浅颜色过渡自然。

4
马骨
马骨比较少见,它的密度油脂都比牛好一些,料子比较大。马骨的马臼可以做珠子,马腿做无事牌等等。


马骨配饰
5
驼骨
驼骨也很少见,好一点的驼骨一般不便宜。驼骨的颜色比牛骨稍黄一些、密度大一些、摸上去更光滑一点,比牛骨压手。珠子或指环类的物件一般不宜出现白黄色差,大物件倒是常见,驼骨染色的不多。


上品驼骨扳指
驼骨密度较高,所以相较牛骨来说比较不容易上色,多年把玩变色也不太明显,但是手感油润,与玉石一般不二。

驼骨佛珠
如何盘玩?
所有骨制品的盘玩基本差不多,如果追求好品相就上手盘,只要手不脏,也不必刻意洗手。每天把玩,不玩的时候就带在手腕上。夏季人爱出汗,这时候尽量少玩,避免沾太多汗液,有了汗液及时擦干。避免沾水、避免暴晒、避免接触酸性物质。
建议不要给骨头上油,这样出来的品相容易发乌,难以把骨头盘成晶莹剔透带玉质感的自然光泽感。可以适当先用布盘稍作抛光,也不要过度,把骨头弄太光了反而失去了骨头的原始感,也失去了骨头本质包浆挂瓷后那种诱人的光泽。

鱼骨
注意哪些问题?
1
开裂
开裂多是快速脱水导致,所以洗澡游泳泡水时尽量别戴。万一不小心泡水了,别见风,用卫生纸吸干后阴干。冬天的时候最好离暖气火炉什么的远点,热烤也是快速脱水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避免短时间内的大温差变化。
2
积淤
如果骨上有骨密质,就是那种星星点点的小窟窿、小眼的,推荐先布盘,挂瓷后上手,盘前洗手。等有一层薄包浆后晾干一周后再上手。否则非常容易积淤,而且那种小眼里面的黑泥还没法清理。

3
放置
如果长时间不佩戴的话,把骨制品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刷上一层薄薄的油放置即可。

总之,骨制品油性大,长期盘玩会有很美的玉质感,只要你有耐心,肯花时间。最后说一句,虎骨、象牙、犀角、鹤顶红等珍稀动物最好不要玩,违背了咱们盘玩一件文玩的心境啊
怎么鉴别玉扳指 和玛瑙等玉器的真假
是看真假这是比较简单的鉴定真假的方法!
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表面,而且烧黑了拿水一洗就恢复原来的颜色。不过我们一般不用这种办法,这样对玉石不好
如何鉴定和田玉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分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那么,如何鉴别真假美玉呢?一看材料。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二辨造型。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三鉴纹饰。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和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四析工艺。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然集之。五品艺术。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值,反之,图具形骸,一味摹古者都是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六观创新与仿古。玉器含有的两大类艺术形态:创新与仿古,从艺术创新的角度看,有新意的玉器固然值得收藏,但对于受现代化思潮影响的玉器收藏要慎重对待,以免陷入“惟新”的误区,然而对仿古玉器也不能全盘收罗,应视具体情况而论。
和阗玉介绍
和田玉,是我国软玉的代表,开发利用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产于我国的新疆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一带。在绵延800至1100公里的山上,分布着20余个矿床点,资源比较丰富。和田玉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岩组成,属于低铁富镁的矿物。其摩氏硬度6—6.5,坚韧而有韧性,折光率为1.62。光泽度比其它玉类和叶腊石都高。密度为每立方厘米2.9—3.1克,放在手里有厚重感。和田玉分为子玉、山料和山流水料。颜色以白色为主,有纯白、月白、灰白色、青白色;也有青色、璧色、糖色、黑色及黄色等。以纯白色为上品,黑色的墨玉和黄色的玉也是比较稀少的。因其矿物质颗粒极细小而又成纤维状,与隐晶质微粒集合体组成,抛光后呈现出油脂光泽,当地人称之“油性很大”。特别是白色的子玉加工后像炼制好的羊脂肪,故称“羊脂玉”,系和田玉中的精品。制成的各种玉器看上去赏心悦目,摸起来有温润的感觉,在灯光下晶莹剔透。
“子玉”是山上的原生矿随着雨雪水和山洪的冲刷,滚入玉龙喀什河(汉名白玉河)、喀什喀拉河等,经过数十年数百年至上千年的自然滚动和筛选,棱角磨圆,杂质挤掉,结构致密,形成了类似鹅卵石状的优质和田玉。这种因特殊的生成条件所决定的子玉兼纯白和油性的优点,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尚未发现,也是我国其它地方的玉种和矿物所不可比的。
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玉从远古时就输入到内地。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氏璧究竟是什么玉种,因为没有真品传下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但认为是和田玉的人比较多。因为书上有记载,和氏璧是块“璞玉”,璞玉是和田玉受风化、氧化后在玉表面生成的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古人以玉比人,以人比玉。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温润如玉,洁白如玉”之美谈。清朝也是白玉最鼎盛的时期。
有讲头的玉器
谈到和田玉就少不了说子冈牌。子冈是一个人的名字,姓陆名子冈,是明朝苏州人,他是个很好的玉雕师傅,喜欢在自己雕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子冈”。据载因为他的玉雕在当时比较有名,所以皇上就让他为自己作一把玉壶但是不能在上面留名,陆子冈说不留名字就不雕。皇上说那就是抗旨要被砍头。无奈陆子冈接了圣旨。玉壶做好以后,呈给皇上看。皇上很仔细地看了一边,发现上面没有落款,而且做工非常精细非常满意,就随身带着。有一次皇上一时兴起非要自己来冲洗这把壶,皇上在洗的时候,摸到里面有一处感觉不平有点磨手,就拿到阳光下仔细观看,觉得磨手的地方像是有字,再仔细一看发现里面确有“子冈”的落款。皇上特别生气,就把陆子冈宣了来以欺君之罪将其推出斩首。一个玉雕大师就这样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后来清朝有一个如意馆是专做玉雕的,其中里面子冈款的玉坠最多,也是人们为了纪念陆子冈。
和田玉的“汉蝉”,它是来源于红山文化时期的器形。北方的女真满族老祖宗们盛行的“含蚕”。在满族数千年前的生活中,除游牧之外,蝉是唯一既能食用又能纺织的东西,可以说是衣食两全。故人死后,“在口中含蚕”,有保子孙丰衣足食之意。
板指,是游牧民族驰马拉弓的专用品。这样可以保护手指不会受伤。也是满族先人的生活习惯。板指源于长白山周围的民族。后来到了清朝,板指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权贵和身份的象征。在清朝的时候,白玉做成的扳指最多,有全素工的也有在扳指上雕刻上吉祥意义图案的。
和田玉俏色巧雕,白玉中有白色、糖色也有皮,玉雕师傅们利用一块玉上的多种色彩来设计玉的图案,这样做不但显示工艺的精细,也不浪费天然的玉料。有的是利用色彩雕上莲叶或是雕成鲤鱼的图案;也有的雕刻上生动活泼的人物,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玉雕师傅的奇思妙想。
与和田玉相近的玉种及冒牌货
阿富汗玉比重较轻,属于白色石英岩,质地比和田玉松散,光泽较亮属玻璃光泽,颜色一般都是纯白色的,价值比较低。
青海玉比和田玉的比重略轻,质地接近,光泽较亮,没有和田玉的油性。如果仔细观察内部结构就能发现与和田玉的内部结构不一样。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是属于一种矿脉,区别不大,价格相当。
岫玉即蛇纹石玉中的白色玉有点接近和田玉,但是硬度较低,容易区别。
现在有所谓的韩国玉,四川玉……都属于合成白色石英岩,冠以好听的名字。比如冒充翡翠的马来玉(马来西亚玉),实际上马来西亚并不产此玉,马来玉属于人工合成的染色石英岩硅化玻璃。
和田玉的选购诀窍
诀窍第一招:不能贪图便宜,更不能听这些不道德的生意人给天花乱坠的讲故事。也不要以为自己很高明能把卖东西的给蒙了。白玉的产量很少,原料面临枯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白玉的人也越来越多。天然的好白玉价格自然就比较高,所以在购买的时候,有的人为了贪图便宜买到了赝品。中国有一句老话:一分价钱一分货。很简单的道理,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赔钱的买卖谁会做。比如说800元进来的物件,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谁都不可能700元卖的。
诀窍第二招:在买东西的时候稍微为物件计算一下成本,就不会上当。白玉的雕工主要是人工借助于雕刻工具。现在也就是在工具上可以用科技产品。雕刻还主要是人工来完成。白玉的雕工要求非常高,所有的细微之处,都是玉雕师傅手工制作而成,打磨到细致圆润为止。所以白玉的加工费也是不可少的成本,在加上玉料钱。比如白玉方形牌子的工钱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随形玉坠的工钱也要在百元以上。所以东西方太便宜了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件东西的价值连工钱都不够的话,它可能是真的吗?不要交不必要的学费。
诀窍第三招:白玉的质地非常细致,手感也很温润,光泽是柔和的。将一件玉器放在手中掂掂是否有沉重感,再看看这件白玉的光泽是否是蜡质光泽,里面有没有气泡。用手感觉一下是否有温润的感觉。另外,最好在店里买,不要到流动商贩手中买这些东西。
没有电动工具的古代人是怎么雕刻高硬度玉石的?
玉的硬度很大,用现代电动工具轻轻松松搞定,古代人当然有他们的智慧,主要靠铁、石头、水,弓等来雕刻。
这些技艺都需要长久的磨练,其中的步骤非常多:
一、捣沙和研桨。一位工人用石臼把石沙弄碎,另一位接上去用筛子筛选石沙颗粒。
二、开玉。两位工人把石头架起,然后用自制的铁丝拉锯,用来除去玉料外面的部分石头。
三、扎碢、冲碢、磨碢、。玉经过各种设计后,进入下一流程。工人坐在旋车前,用滚动的钢盘边缘来裁去多余玉料。可以想象缝纫机的样子,再把马鞍形形状替换成大轮盘。工人还要不时用上红沙和水,来分解和打磨玉料。慢慢地把玉料变成块状,然后变成圆,最后再用厚厚的锅来把玉表面磨柔滑。
四、掏堂。就是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里面,让玉器跟一根圆柱一样。
五、上花。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在玉器的外表留下花纹。
六、打钻。用弓和轧杆来把玉钻出一个洞,当然实际起作用的是杆尖所嵌的金刚钻。
七、透花。用搜弓来回拉锯,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根据图纸上的线条来切割镂花。最后用石榴皮的汁来勾勒出要透雕的图案。钢丝刻印在玉片上,很难被水冲洗掉。
八、打眼。扳指之类的玉器太小,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配上不同外形的孔洞木板,用“绷弓”来在玉器上钻出洞。后来用桯钻与管钻的办法来操作。
九、木碢。用圆盘,磨光的碢来给雕琢完毕的玉器磨光。
十、皮碢。用牛皮做的皮碢给玉器抛光上色,呈现玉色。
该文章由作者:【行政管理考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