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的起源最早在什么时期?
中国古代的玉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出现了精美的玉铲、玉镯等玉制品。玉石不仅有绚丽的色彩,而且温润有光泽,《说文》称玉为“石之美者,有五德”。从考古发现看,中国玉器出现已有7000年历史,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28件玉饰品,主要为璜、块等。沈阳新乐文化遗址中也发现有玉器、玉工具,它的最初表现可能是围绕生产工具而展开的。
我国玉文化的起源?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玉石是怎么来的?
玉石其中大部分来自地下数十公里深的高温熔融岩浆。这些高温浆料沿着裂缝从地面流到地表,在冷却后变成坚硬的石头。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慢慢结晶成硬玉或宝石,它们的形成时间离我们很远。玉的形成条件极其特殊和复杂。
天然玉的形成方式
1、岩浆作用包括岩浆侵入、火山喷溢及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等。
2、沉积作用包括生物残骸堆积、碎屑堆积、化学沉淀、表生淋滤等。
3、变质作用这是玉类最重要的成因,包括区域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热液蚀变等。
4、构造作用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碎。
5、天体坠落物如陨石玻璃(雷公石等)、莫道尔石、陨坑玻璃。
扩展资料:
玉器不是一般商品。虽然它们的价值主要来自劳动力,但并不是绝对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石材质量的影响。它受到艺术家对石头艺术的处理的影响,并受到人们的审美和物质条件的影响。影响,提供给社会的玉石很小,社会需求也很小。这个数量的变化对玉石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玉文化有着长达一万年的发展历史。它具有无限的活力。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标志是一项将古代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相结合的杰出作品。它也是古代和年轻的中国玉文化的有力见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玉石
玉石的来历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的工艺品之一。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据考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辽宁省查海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块。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玉珠、玉管和玉块等。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这还早,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选用那些坚硬和精美的石块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中之美–玉石,经过耐心琢磨,使玉石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是实用品。
中国古时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标志。黄帝曾以玉分赐部落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标志。之后,商周期间,玉为礼天把地之礼器。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春秋战国祟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到了西汉,玉器被说成”辟邪厌胜”之物。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玉器已被当作观赏为主的艺术品了。中国从古墓出土的殉葬品中,发现了许多玉制的装饰品和礼仪用具。如今,在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常见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炉、玉薰、玉鼎、玉杯、玉爵、玉盂等。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世代留下的玉器多如繁星,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世珍品就有2万多件。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了大型玉器。现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一只大玉瓮–渎山大玉海,好似一只大浴缸,乃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盛洒器,可盛酒3000多公升。玉瓮重达3吨半,最大周围长493厘米,高70厘米,瓮膛深55厘米。玉瓮呈椭圆形,四周刻有云涛、蚊龙、海马等,造型精美,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
北京故宫珍宝馆内陈列着一件十八世纪清朝乾隆时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它是以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为蓝本雕琢而成的,这座玉雕高达2.4米,宽约l米,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奋战洪水时的情景。据史料记载,这块大玉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重达5吨多,经三年时间,行程4000多公里才运到北京的。后又经多年才雕琢成这件希世国宝。
中国有四大名玉,即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和湖北绿石。尤其是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誉。翡翠极为珍贵,从前多为帝王或豪富所占有。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或谓玉石”价值连城”。据说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换一块珍贵的和氏壁。玉石如此珍贵原因何在呢?
其一,稀少。物以稀为贵。玉石的形成要在地壳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玛瑙、青金等更加难得。中国古代采玉人骑着耗牛,翻山越岭到山上找玉,靠着牲口的四蹄,把露头或半露头的玉石踏采出来。有的玉石顺山水、冰川冲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捞走了。据记载,古时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体入水捞取。相传古人认为玉为阳精,须用阴气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则难以得到美玉。后来,玉石越来越少,才开始凿山开矿,攻山采玉。采到一块好玉是极不容易的。
其二,坚硬。玉石大致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质地细密坚韧,硬度相当大。如果把金刚石硬度定为10度,那么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则能达到8度、9度。一般来说,硬度在6度以上的称为硬玉。只有金刚砂和金刚钻粉工具才能磨制硬玉,多硬的钢刀之类都是无济于事的,硬玉被琢磨成为玉器,呈半透明,柔润光洁,晶莹美丽,内眼便分辨不出矿物的颗粒了。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为软玉。软玉质地较软,韧性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划,价值就较为低廉了。
其三,色彩美丽。相传,在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丰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红如鸡血、绿如碧海……常见的有白钻石、绿宝石、蓝宝石和变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环等玉器,不退色、不变质、坚固耐用,是高级装饰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几种颜色,称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质地不纯,但一经匠心巧琢,变瑕疵为美点,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虫或树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中国民间说”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质来琢磨玉石,很费功夫。后来才用铁、铜作圆盘,借用金刚砂或金刚钻粉的介质,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目前中国各地均有玉雕厂。玉雕由过去的人工操作逐渐走向半机械和电气化,生产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却越来越少,所以玉器价格仍然是昂贵的。
该文章由作者:【汤姆斯杯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