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蓼科蓼属植物)

蓼,是蓼科、蓼属(Polygonum L.)植物的总称,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约23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13种26变种,南北各省(区)均有。有些学者曾将蓼属分为11个单独的属,但因彼此间的区别不明显,有些学者仍主张将其归为一属。

蓼(蓼科蓼属植物)

植物学史

自1753年Linn.以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i-folium L.)为模式种建立蓼属以来,世界上许多植物学家相继对它进行了研究,种类约达300余种 。

1817年Rafinesque将蓼属划分为8个组,分别是:扁蓄组(Sect.Avicularia)、拳参组(Sect.Bistorta)、春蓼组(Sect.Persicaria)、头状蓼组(Sect.Cephalophilon)、蔓蓼组(Sect.Tiniaria)、分叉蓼组(Sect.Aconogonon)、荞麦组(Sect.Fagopy-rum)和刺蓼组(Sect.Echincaulon)。

1826年,Melsner就对世界范围的蓼属植物进行过广泛采集,并编写了《ProdromusSystematisNaturalisRegniVegetahilis》中的蓼科部分,他对蓼属种下等级的划分,成为后人对本属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

1926年,Nakai根据对蓼属形态学、胚胎学和孢粉学的综合研究,提出了蓼属分类的新系统,Tzvelev在1987年把蓼属的几个组,如拳参组、春蓼组、头状蓼组、刺蓼组、分叉蓼组、荞麦组、蔓蓼组提升为属,蓼属的范围很小,只包括扁蓄组的一些种。

A.N.Steward是第一位对中国蓼属植物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在1930年发表的“PolygoneaeofEasternAsia”一文中,对中国分布的近130种蓼属植物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某些特征变异类型及其分类价值进行了讨论,为研究我国蓼属植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刘慎谔主编的《东北植物检索表》(1959)把蓼属划分为8个组,《辽宁植物志》(1988)和1995年出版的《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把蓼属分为6个组。

由此可见,蓼属的研究经历了很漫长的阶段,而且一直以来其分类处理意见分歧最大,因此在蓼属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整理、修订。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半灌木或小灌木。茎直立、平卧或上升,无毛、被毛或具倒生钩刺,通常节部膨大。叶互生,线形、披针形、卵形、椭圆形、箭形或戟形,全缘,稀具裂片;托叶鞘膜质或草质,筒状,顶端截形或偏斜,全缘或分裂,有缘毛或无缘毛。花序穗状、总状、头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稀为花簇,生于叶腋;花两性稀单性,簇生稀为单生;苞片及小苞片为膜质;花梗具关节;花被5深裂稀4裂,宿存;花盘腺状、环状,有时无花盘;雄蕊8,稀4-7;子房卵形;花柱2-3,离生或中下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或双凸镜状,包于宿存花被内或突出花被之外。

分布范围

该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在水平分布上,物种数目由东北到西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有6个高密度的分布区,集中沿横断山脉秦巴山脉分布。除首乌属全国广泛分布外,其他各属或组均有其主要的分布区域。在垂直分布上,整个蓼族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海拔5000m以下。在海拔1000~3000m,蓼族植物广泛分布,冰岛蓼属、拳参组、头状蓼组一年生型和神血宁组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扁蓄组、春蓼组、刺蓼组、首乌属、虎杖属、金线草属和荞麦属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

化学成分

酸模叶蓼

酸模叶蓼是平原地区最常见的蓼属植物,分布遍及南北各省区,分布在水沟边、潮湿地,为一年生单株,靠种子繁殖,年年结的果实小而多,撒下来就是一片。花朵小而多集成穗状,在茎顶再组成圆锥形花序,也可叶腋生。它的叶片上面有黑斑,有时斑不明显。叶片下面无毛,有时出现有白绵毛,则为一个变种,叫绵毛酸模叶蓼。酸模叶蓼化学成分主要有山奈酚、二氢查耳酮、槲皮素、异槲皮素等,可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水蓼

水蓼也叫辣蓼、蓼牙菜、柳蓼,叶片有辣味而得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中草药之一。主要含有黄酮类、醌类、二苯乙烯类、苯丙素类、甾体类、挥发油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异槲皮素、β-谷甾醇、熊果酸、槲皮苷、芦、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绿原酸、咖啡酸等。水蓼全草也入药,具有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等功效,可治痢疾、胃肠炎等。

两栖蓼

两栖蓼是蓼科蓼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能水生又能陆生,两栖性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金丝桃甙、槲皮黄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槲皮素、山柰酚、芸香甙等。两栖蓼全草可用于痢疾和疔疮。

扁蓄

扁蓄在蓼属中生命力更为顽强,荒地路边和杂草地都有分布,具有耐旱的特性。扁蓄中含有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等,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杨梅树皮素、胡桃宁、扁蓄苷等。扁蓄是著名的中药,全草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头花蓼

头花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湿中生性植物,喜阴湿环境,适应性强,较耐寒。全草入药,治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其化学成分主要有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植醇、β-谷甾醇、山柰酚、原儿茶酸乙酯、5,7-二羟基色原酮、没食子酸、β-胡萝卜苷、槲皮苷、槲皮、杨梅苷、短叶苏木酚酸乙酯、短叶苏木酚等。

珠芽蓼

珠芽蓼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肥厚的根茎,一般生长不高,约20-30厘米左右,叶长圆形或披针形,该品种要求环境较特殊,多生于高山上。其化学成分有没食子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槲皮素、吡喃果糖苷、槲皮素等。根状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胃病、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局部溃疡等疾病。

蓼蓝

蓼蓝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双重用途,叶片既可入药,名为“大青叶”,有清热凉血、解毒杀菌的功效,可治流行性感冒和肺炎;其叶又可加工成靛青,为著名的染料。

红蓼

红蓼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中国各地。果实入药,有活血、止痛、利尿功效。地上部分含槲皮甙、洋地黄黄酮、月橘素山柰酚等;叶含黄酮类荭草素、β-谷甾醇、牡荆素、荭草甙A、B等;根含氧化甲醛蒽醌。全草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风湿痹痛、痢疾、腹泻、水肿、脚气、痈疮疔疖、小儿疳积疝气等均有疗效。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早在蓼属1753年被命名之前,陈溴子的《花境》就有关于蓼属植物观赏价值的研究,记载如下;“蓼辛草也,有朱蓼、春蓼、紫蓼,香蓼、木蓼、水蓼、马蓼七种。”其中,朱蓼即红蓼;春蓼即桃叶蓼,为蓼类中花期最早者;紫蓼为蓼类中花最美丽者;香蓼叶有香气,形态极美;木蓼即竹节蓼;水蓼即水蓼;马蓼即马蓼。其中所记载的七种植物中有六种是蓼属植物。

目前观赏性蓼属植物大约有26种,如扛板归、大箭叶蓼、长戟叶蓼可作为绿篱植物;卷茎蓼、何首乌、齿翅蓼等可作为垂直绿化植物;蓼子草、长鬃蓼、蚕茧蓼、愉悦蓼等植株不高、花期长、花大且花色艳丽的种类可作为地被绿化植物和观花植物,两栖蓼、酸模叶蓼、水蓼等还可应用于湿地景观,盆栽虎杖,春季嫩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蓼属植物的观赏价值方面的开发应用应结合其观赏部位、生态习性,综合考虑。作为观赏植物,蓼属植物在河沟、山谷、路边、田边都能生长,生境广泛,有耐水湿的、有抗污染的、有耐寒的,花期长,生命力顽强,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属性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我们培育更多的更具观赏性的变种。

药用价值

蓼属植物中有72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药物资源。含有黄酮类、蒽醌类、甾类、萜类、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

生态保护价值

有些蓼属植物在生态保护上面也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如小头蓼具有较强的富集铜的能力适于矿区及重金属污染地区的绿化;两栖蓼对含Zn2+污水有较高的净化和富集Zn2+的能力,戟叶蓼能从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基质中吸收金属离子,酸模叶蓼能净化轻度富营养化水,将其种植在湿地或水边,则对水质的净化改善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针对这些特点,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时,可以利用蓼属植物的抗污染等特性,更好的因地制宜的选用植物。同时,建立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蓼属良种选育机制对我们今后努力实现“适地适种源”、“适地适品种”是十分必要的。

饲草价值

大多数蓼属植物是优良的牧草,如扁蓄为耐践踏、耐干旱,开花期及生育期长,各类牲畜均喜采食,猪最喜食;叉分蓼为多年生优良牧草,产草量高,生长期长,籽实饱满,营养丰富,绵、山羊喜采食,并可栽培刈割,贮备冬春补饲用;圆穗蓼、西北利亚蓼等也为多年生优良牧草,各类牲畜四季喜食其花穗和籽实,尤其是其籽实富含淀粉,是牲畜抓膘的好饲科;兰药蓼、稀花蓼等为一年生,中等牧草,各类牲畜均喜采食。

食品价值

蓼属植物中可作为食用的种类有:生食的有扛板归的叶、虎杖的嫩茎等;作为野生蔬菜的有虎杖、扁蓄、酸模叶蓼等;拳蓼的根状茎、何首乌的块根、红蓼的果、荞麦种子等含淀粉,可提取淀粉和酿酒供食用;腋花蓼、尼泊尔蓼可作为猪饲料;水蓼、愉悦蓼不仅可作为鱼饲料,还可防治鱼类消化道疾病。荞麦为优良蜜源植物,水蓼、红蓼、拳蓼、圆穗蓼、火炭母等是比较重要的蜜源植物,箭叶蓼、何首乌、虎杖等为辅助蜜源植物。

其他价值

蓼属植物大多都具有杀虫、昆虫拒食、驱避活性,如水蓼、扁蓄、腋花蓼、无辣蓼、扛板归等具有杀虫功效。一些植物的提取物对昆虫的幼虫具有驱避、拒食作用,如卷茎蓼的醇和水提取物对白菜毛虫显示强烈的驱避活性,蓼属植物在开发绿色无公害农药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另外,粘毛蓼全草可提取芳香油,蓼蓝叶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拳蓼的根状茎、扛板归的根和虎杖草可提制拷胶;木藤蓼可作兽药。

包含物种

阿萨姆蓼

阿扬蓼

矮蓼

暗果春蓼

白花蓼

白山蓼

抱茎蓼

抱茎蓼(原变种)

扁蓄

扁蓄(原变种)

扁蓄

匾蓄

冰川蓼

冰川蓼(原变种)

蚕茧草

蚕茧草(原变种)

糙毛蓼

草血竭

草血竭(原变种)

叉分蓼

叉枝蓼

长梗蓼

长戟叶蓼

长箭叶蓼

长须蓼

长叶多穗蓼

长鬃蓼

长鬃蓼(原变种)

赤胫散

翅柄蓼

春蓼

春蓼(原变种)

刺蓼

丛枝蓼

大海蓼

大花蓼

大箭叶蓼

大理蓼

大铜钱叶蓼

大叶匾蓄

倒根蓼

倒毛蓼

多穗蓼

多穗蓼(原变种)

多叶蓼

多叶蓼(原变种)

耳叶蓼

二岐蓼

二歧蓼

分叉蓼

伏地蓼

伏毛蓼

匐枝蓼

匐枝蓼(原变种)

杠板归

高山蓼

革叶蓼

谷地蓼

光蓼

光叶蓼

河南蓼

褐鞘蓼

红蓼

荭蓼

狐尾蓼

华蓼

华南蓼

黄点酸模叶蓼

灰绿蓼

火灰母

火炭母

火炭母(原变种)

戟叶蓼

尖果蓼

箭叶蓼

绢毛蓼

绢毛蓼(原变种)

库车蓼

宽基多叶蓼

宽叶匐枝蓼

宽叶火炭母

宽叶蓼

蓝蓼

蓝药蓼

廊茵

丽江蓼

丽蓼

两蓼

两栖蓼

辽东蓼

蓼蓝

蓼属

蓼子草

柳叶刺蓼

毛蓼

毛叶草血竭

密毛酸模叶蓼

密穗蓼

绵毛酸模叶蓼

尼泊尔蓼

平卧蓼

匍茎蓼

普通蓼

青藏蓼

球序蓼

拳参

拳蓼

绒毛钟花蓼

柔茎蓼

柔毛蓼

柔毛蓼(原变种)

湿地蓼

疏花蓼

疏蓼

双凸戟叶蓼

水蓼

水荞麦

丝茎蓼

松林蓼

松叶蓼

松荫蓼

酸模叶蓼

酸模叶蓼(原变种)

酸悦蓼

太平洋蓼

铜钱叶蓼

头花蓼

椭圆叶蓼

洼点蓼

乌饭树叶蓼

污泥蓼

西伯利亚蓼

西伯利亚蓼(原变种)

西藏蓼

稀花蓼

习见蓼

细刺毛蓼

细茎蓼

细穗支柱蓼

细叶蓼

细叶西伯利亚蓼

细叶珠芽蓼

狭叶蓼

狭叶圆穗蓼

显花蓼

线叶蓼

腺点柔毛蓼

腺梗小头蓼

香蓼

小箭叶蓼

小蓼

小蓼花

小头蓼

小头蓼(原变种)

小叶蓼

楔叶蓼

新疆蓼

岩蓼

腋花蓼

荫地蓼

硬毛火炭母

硬毛蓼

愉悦蓼

羽叶蓼

羽叶蓼(原变种)

圆基长鬃蓼

圆穗蓼

圆穗蓼(原变种)

圆叶蓼

窄叶火炭母

粘蓼

展枝蓼

掌叶蓼

针叶蓼

支柱蓼

支柱蓼(原变种)

中华抱 茎蓼

中华抱茎蓼

中华赤胫散

中轴蓼

钟花蓼

钟花蓼(原变种)

帚蓼

珠芽蓼

珠芽蓼(原变种)

珠芽支柱蓼

准噶尔蓼

紫脉蓼

该文章由作者:【一艘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