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huáng b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基本介绍
【别名】黄檗、元柏、檗木、檗皮。
【科属】芸香科,黄檗属
【性状】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3~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
关黄柏厚2~4mm。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骨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鉴别】
(1)本品粉末绿黄色或黄色。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μm,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直径35~128μm,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锐尖,壁厚,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约至2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振摇后,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放置,溶液显紫棕色。(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充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6:3:1。5:1。5:0。5)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树皮。
炮制方法
1、黄柏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
2、盐黄柏 取黄柏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3、黄柏炭 取黄柏丝,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
味苦,性寒。
归 经 播报
肾、膀胱经。
功能
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主治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形态特征
黄檗
落叶乔木,高10-25m。树皮厚,外皮灰褐色,木栓发达,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内皮鲜黄色。小枝通常灰褐色或淡棕色,罕为红棕色,有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短;小叶5-15枚,披针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11cm,宽1.5-4cm,先端长渐尖,叶基不等的广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钝齿,齿缝有腺点,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苍白色,仅中脉基部两侧密被柔毛,薄纸质。雌雄异株;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轴及花枝幼时被毛;花小,黄绿色;雄花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丝基部有毛;雌花的退化雄蕊呈小鳞片状;雌蕊1,子房有短柄,5室,花枝短,柱头5浅裂。浆果状核果呈球形,直径8-10mm,密集成团,熟后紫黑色,内有种子2-5颗。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黄皮树
落叶乔木,高10-12m。树皮外观棕褐色,可见唇形皮孔,外层木栓较薄。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15,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卵形,长9-15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不对称,近全缘,上面中脉上具有锈色短毛,下面密被锈色长柔毛,小叶厚纸质。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毛。花紫色;雄花有雄蕊5-6,长于花瓣,退化雌蕊钻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子房上位,有短柄,5室,花柱短,柱头5浅裂。果轴及果皮粗大,常密被短毛;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l-1.5cm,密集成团,熟后黑色,内有种子5-6颗。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川黄柏
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干皮暗灰棕色,幼枝皮暗棕褐色或紫棕色,皮开裂,有白色皮孔,树皮无加厚的木栓层。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通常7-15片,长圆形至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圆形,上面暗绿色,仅中脉被毛,下面浅绿色,有长柔毛。花单性,淡黄色,顶生圆锥花序。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雌蕊1,子房上位,柱头5裂。浆果状棱果肉质,圆球形,黑色,密集成团,种子4-6,卵状长圆形或半椭圆形,褐色或黑褐色,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关黄柏
与川黄柏的主要区别为树具有加厚的木栓层。小叶5-13片,卵状披针形或近卵形,边缘有个明显的钝锯齿及缘毛。花瓣5;雄蕊5;雌花内有退化雄蕊呈鳞片状。花期5-7月,果期6-9月。
药理作用
黄柏与黄连同样含较多的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亦大体相似,参见黄连条。但含量较黄连低,并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异。
1.抗菌作用:
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但含量较黄连低。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宋内氏除外)、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均有效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对H37Rv、鸟型结核杆菌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可使菌数减少,但浓度达1%时呈现抑菌作用。在用豚鼠接种人型结核菌(H37Rv)作实验治疗时,口服或注射的疗效均很差。对接种牛型结核菌的豚鼠,黄柏提取物的盐酸结晶物肌肉注射时,有一定疗效。黄柏对结核病人的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有好转,且优于黄连。
在试管中,黄柏煎剂或浸剂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水煎剂不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剂量需较黄连大I倍)。在体外对阴道滴虫也有弱的作用。据报道,黄柏酸碱法提取物制成1:1黄柏液,用灌肠法可治疗菌痢,一般2-4天可痊愈。黄柏理疗液用直流电导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总有效率达97.3%。
2.抗真菌作用:
关黄柏和川黄柏的乙醚浸提物对新型隐球菌和红色发癣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作用比制霉菌素强,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比制霉菌享弱。
3.镇咳作用:
黄柏果实的挥发具有镇咳作用,其镇咳成分主要为香叶烯。并从挥发油中分得小檗碱和5,5'-二甲基糠醛醚。
4.降压作用:
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着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颈动脉注射较静脉注射的更强,因此降压可能是中枢性的。对季铵型的黄柏碱加以改变而合成的叔胺型的化合物名昔罗匹林(Xylopinin)亦可引起迅速、显着之降压;在Ⅰ-Ⅱ颈椎间切断脊髓则降压消失,因而也证明降压属中枢性的。
此外,昔罗匹林有较强的抗肾上腺素样作用,对压迫颈动脉、窒息、电刺激大内脏神经引起的升压反应及注射肾上腺素或电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引起的瞬膜收缩反应均受到抑制。
5.抗滴虫作用:
黄柏煎剂,10%浓度与滴虫液1:1混和培养,对阴道毛滴虫有抑制作用。
6.抗肝炎作用:
黄柏煎剂6.25-100%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黄柏碱对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柏煎剂,100%浓度,0.3ml/只灌胃,连续7天,能增加小鼠脾空斑形成细胞数。
临床运用
1.治疗脑脊髓膜炎
用黄柏制成的流浸膏(每毫升相当生药黄柏1g),3岁以下每6小时服3ml,3岁以上4-6ml,成人6-lOml。治疗2O例,年龄最大24岁,最小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8天,全部治愈。轻症治疗后1天即好转,一般约在治疗8天后症状与体征消失,约10天后脑脊液转为正常。治疗同时仍应予水分、营养及常规护理,并辅以一般对症处理。对于呕吐剧烈的患者,有人试用黄柏甘草汤(黄柏1两,甘草4钱,加水煎成100ml)作保留灌肠,首次50ml,以后每次30ml,每6小时1次。待呕吐停止后,改为内服。治疗10余例,其中4例自始至终均采用保留灌肠法,疗效与内服相同。
2.治疗细菌性痢疾
内服黄柏干浸冒(0.13g=生药1g),每次0.4g,每日3-4次,治疗31例,全部治愈。又采用黄柏干浸膏(0.2g=生药1g)每次0.9g,每日4次,连服2-3日,治疗25例,治愈24例。
退热平均为2.3天,腹痛及乙状结肠部压痛消失为4天,里急后重消失为3.3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肉眼为4天,镜检为4.7天,粪培养转阴为4.4天。有用盐酸黄柏小檗碱片(每片含盐酸小檗碱0.04g,相当于生药1g),首剂服0.24-0.32g,以后每4小时服0.12-0.16g,临床症状好转后,改为每6小时给药1次。
治疗菌痢83例,痊愈82例。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天;腹痛消失为4天;里急后重消失为3.8天,便次恢复正常为3.8天;粪检恢复正常为4.8天;粪培养阴性为5.4天。多数病例的临床症状、粪检及细菌培养,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对于慢性细菌性痢疾,可用黄柏皮切碎晒干,研粉过筛,再用10%酒精泛丸。
每次4g,日服2次,7天为一疗程。观察40例,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3例肠腔粘膜糜烂经2-4疗程治愈2例;16例溃疡经第一疗程愈合者10例,第二疗程愈合者5例,第三疗程愈合者1例;3例重度充血者,经第一疗程治愈者2例,第二疗程治愈看1例;14例一般充血者,第一疗程治愈10例,第二疗程治愈3例,第三疗程治愈1例;仅有出血点者4例,于第一疗程全部治愈。
采用黄柏生药每次1.5-2钱,每日3次,煎服,疗程8-10天。治疗菌痢156例,痊愈者90%,基本痊愈者4.9%,大便培养转阴率为96%,阴转时间多为2-6天。其近期疗效似较磺胺为优。
3.治疗肺炎
用0.2%黄柏碱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3ml,每8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2-3天,减为每日注射2次。治疗儿童小病灶性肺炎6例、大叶性肺炎1例,患儿热度均干用药后12-72小时内下降至正常,炎症吸收消散平均为9天。实验证明,黄柏碱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着的抑菌作用。
4.治疗肺结核
用0.2%黄柏碱注射液3-6ml,肌肉注射,每日2次,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0例(其中浸润型26例,血行播散型4例;有空洞者占17例),治后病灶吸收好转者24例,无变化者6例,8例空洞缩小。血沉增高的23例,治后均见减低。副作用有轻微腹泻,注射局部的疼痛,经调整注射液的PH至6.5左右即仅有酸胀感。
一般认为黄柏碱注射液对浸润型渗出为主的炎性病灶有良好的效果,对增殖性病灶则疗效不显。亦有用黄柏干浸膏每日3g,分3次食后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2例,治愈8例,进步和显着进步各2例。一般服药后热度很快恢复正常,咯痰减少,食欲增进,体重增加。
5.肝硬化、慢性肝炎黄柏的图片(20张)
用黄柏小檗碱注射液治疗肝硬化40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死亡3例;慢性肝炎19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5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见副作用。
6.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每晚清洗阴道后,塞黄柏栓剂1枚(每枚重7g,含黄柏碱0.5g),4次为一疗程;对阴道宫颈炎患者,隔日使用1枚。治疗滴虫性阴道炎14例,13例转为阴性;单纯宫颈炎6人,全部治愈。本药对妊娠及未婚吝,均可使用。
7.治疗急性结膜炎
用10%黄柏煎液滴眼,治疗儿童患者474例,每次用1-2ml冲滴,每日2-3次。
由于黄柏质量不同,疗效亦有差别。优质黄柏的治愈率100%(78例),3-4日治愈;劣质黄柏的治愈率为55.8%(158例),在3日内治愈者汉23.96%。
8.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采用20%或30%黄柏煎液(滤过冷藏)滴耳。用时先以双氧水洗净外耳道脓液,拭干,而后滴入药液5-10滴,侧卧15分钟。
所治76例,有41例合并鼓膜中央性穿孔。治疗效果:痊愈59例,进步13例,无效4例。与0.5%金霉素甘油溶液及4%硼酸酒精溶液作对照,疗效相似。黄柏木
9.治疗颈椎病
选粗细适中的黄柏截成30cm左右木段,睡觉时枕于颈椎弯曲处,其黄柏酮酸(Obacunonic acid)通过渗透作用于患处,加之物理作用,对颈椎病有明显疗效,一般坚持使用一至三个月可根治颈椎病。
10.治疗耳部湿疹
用黄柏粉(含小菜碱1.6%)1份,香油1.2份,调成糊状,每日涂药1次。共治疗30例,涂药1-2次后85%以上患者湿烂面干燥结痂,5-7次后均基本好转或痊愈。
11.黄柏过敏性药疹
曾有1例患者用开水冲服黄柏1钱左右,于服药5-6小时后,胸部发痒,继起多个小疙瘩,并蔓延全身,经脱敏常规治疗而愈。事后再用黄柏煎液行皮肤划痕试验,呈强阳性反应。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⑩《纲目》:敷小儿头疮。
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相关配伍
1、《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2、《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3、《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禁忌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该文章由作者:【沃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