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是由,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彼得·威尔执导的一部励志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于1989年6月2日在多伦多首映 。
剧情介绍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内向的托德·安德森和阳光开朗的尼尔皆就读于此,二人因为都热爱文艺,成为好友。一日,班上迎来了新教师——约翰·基廷。基廷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也受到了托德和尼尔的追捧。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罗宾·威廉斯 | John Keating |
伊桑·霍克 | Todd Anderson |
罗伯特·肖恩·莱纳德 | Neil Perry |
乔西·查尔斯 | Knox Overstreet |
柯特伍德·史密斯 | Mr. Perry |
劳拉·弗林·鲍尔 | Ginny Danburry |
科林·欧文 | Chet Danburry |
亚历桑德拉·鲍尔斯 | Chris Noel |
梅罗拉·沃特斯 | Gloria |
杰米·肯尼迪 | (uncredited) |
Gale Hansen | Charlie Dalton |
Dylan Kussman | Richard Cameron |
Allelon Ruggiero | Steven Meeks |
James Waterston | Gerard Pitts |
Norman Lloyd | Mr. Nolan |
Carla Belver | Mrs. Perry |
Leon Pownall | McAllister |
George Martin | Dr. Hager |
Joe Aufiery | Chemistry Teacher |
Matt Carey | Hopkins |
Kevin Cooney | Joe Danburry |
Jane Moore | Mrs. Danburry |
Welker White | Tina |
Steve Mathios | Steve |
Alan Pottinger | Bubba |
Pamela Burrell | Directing Teacher |
Allison Hedges | Actor |
Allison Hedges | Fairy |
Christine D'Ercole | Titania |
John Cunningham | Mr. Anderson |
Debra Mooney Mrs. Anderson | Mrs. Anderson |
John Martin Bradley Bagpiper | Bagpiper |
Charles Lord | Mr. Dalton |
Kurt Leitner | Lester |
Richard Stites Stick | Stick |
James J. Christy | Spaz |
Catherine Soles | Stage Manager |
Hoover Sutton | Welton Professor |
Simon Mein | Welton Vicar |
Ashton W. Richards |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
Bill Rowe | Dormitory Porter |
Robert J. Zigler III | Beans |
Keith Snyder | Russell |
Nicholas K. Gilhool | Shroom |
Jonas Stiklorius | Jonas |
Craig Johnson | Dewey |
Chris Hull Ace | Ace |
Jason Woody | Woodsie |
Sam Stegeman | Sam |
Andrew Hill | Senior Student |
Barry Godin | Language Teacher (uncredited) |
Nancy Kirk | Parent (uncredited) |
Robert Gleason | Father of Spaz |
Newton Gilchrist | Teacher in Teacher's Room |
James R. Stoddard | Father (uncredited) |
职员表
制作人 | 保罗·乔恩格·威特Paul Junger Witt、Steven Haft、Duncan Henderson、Tony Thomas |
导演 | 彼得·威尔 |
副导演(助理) | Alan B. Curtiss、Brian Fong、John Rusk、B. Thomas Seidman |
编剧 | Tom Schulman |
摄影 | 约翰·希尔John Seale |
配乐 | 莫里斯·雅尔Maurice Jarre |
剪辑 | William M. Anderson |
选角导演 | Howard Feuer |
艺术指导 | Wendy Stites |
美术设计 | Sandy Veneziano |
布景师 | John H. Anderson |
角色介绍
在封闭的时代,他是叛逆者。在学生的记忆里,他是灵魂的拯救者。来到一所传统的贵族学校,中途接班,教授古典文学,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撕掉诗集扉页上的导言,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激情、包容,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他的课堂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生命的张力、自由的气息、思想的碰撞。他让孩子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几何代数。然而在那个时代,他超前的状态不被身边的死寂所包容,最终,他被学校开除,但自由之花已经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 |
贵族学校的班长。帅气、古典、睿智的英国大男孩。影片制造出一个压抑的环境,孩子们在教条中生活,一切都被安排得细密非常。直到基丁老师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潭死水。班长是学生们的代表,对这位独树一帜的老师,他由质疑到观望,由观望到接受,由接受到赞同并被其深深影响。从托德的目光中,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教师的春风化雨。当老师被开除时,他带领班上的一些同学站到桌子上高诵“噢,船长,我的船长”,那一刻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真正的有灵魂的人。 |
音乐原声
序号 | 曲目 |
1 | Carpe Diem |
2 | Neal |
3 | To The Cave |
4 | Keating's Triumph |
5 | The Mosquito Coast |
6 | Main Title |
7 | Building The Barn |
8 | Wayang Kulit / Death Of A Child / Kwan / Enchantment At Tugu / Kwan's Sacrifice |
幕后花絮
在原著中,基廷老师是死于白血病的,但导演认为影片关注的主体应该是孩子们。
导演彼得·维尔选择按照年代顺序拍摄本片,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孩子们和基廷老师之间的友谊关系的进展,以及对他与日俱增的敬仰之情。
电影拍摄于美国东部的特拉华州,位于安德鲁斯大街的一所寄宿学校。
Liam Neeson原先是把导演的权利交给Jeff Kanew,但在罗宾·威廉姆斯加盟该片后,使得彼得·维尔成为该片的导演。
彼得·维尔在悉尼的一所名叫Scots College的私立男子中学读书,影片中很多场景都是再现了学校的风貌,如制服、纪律以及对学校的整体感觉等等。
约翰·基廷这一角色曾经考虑过达斯汀·霍夫曼来扮演。
《死亡诗社》里的诗:
影片中对诗歌的巧妙运用及精彩的台词设计也令人叹为观止。写在诗社“宝书”的扉页上的那段话来自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基廷老师朗诵的《哦,船长!我的船长!》出自惠特曼的《草叶集:纪念林肯总统》;另外还有莎士比亚的《第18号十四行诗》和拜伦的《她在美中步履姗姗》,当死亡诗社山洞里来了两个女生时,两个男生为恭维她们说出的漂亮句子就是来自于这两首传世佳作。
获奖记录
时间/名称 | 奖项 | 获奖人 |
1989年,英国电影摄影师协会 | 最佳摄影奖 | John Seale(提名) |
1990年,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8] | 最佳原创剧本 | Tom Schulman(获奖) |
最佳影片 | Paul JungerWitt Tony Thomas(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Robin Williams(提名) | |
最佳导演 | Peter Weir(提名) | |
1990年,第47届美国金球奖 [8] | 剧情类最佳影片 | 死亡诗社(提名)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Robin Williams(提名) | |
最佳导演 | Peter Weir(提名) | |
最佳编剧 | Tom Schulman(提名) | |
1990年,第43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8] | 最佳影片 | Paul JungerWitt Tony Thomas Peter Weir(获奖) |
最佳原创电影配乐 | Maurice Jarre(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Robin Williams提名) | |
最佳导演 | Peter Weir提名) | |
最佳剧本-原创 | Tom Schulman提名) | |
最佳剪辑 | William M. Anderson(提名) | |
1990年,第43届意大利大卫奖 [8] | 最佳外国电影 | Peter Weir(获奖) |
最佳外国男演员 | Robin Williams(提名) | |
最佳外国导演 | Peter Weir(提名) | |
1990年,青年艺术家奖 | 最佳影片奖 | 死亡诗社(获奖) |
1990年,美国编剧工会 | 最佳原创剧本 | Tom Schulman(提名) |
1990年,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 | 最佳外国导演 | 彼得·威尔(获奖) |
1990年,华沙国际电影节 | 观众奖 | 彼得·威尔(获奖) |
1990年,意大利大卫奖 | 大卫奖-最佳外国电影 | 彼得·威尔(获奖) |
大卫奖-最佳外国男演员 | 罗宾·威廉姆斯(提名) | |
大卫奖-最佳外国导演 | 彼得·威尔(提名) | |
1990年,约瑟夫高原奖 | 最佳外语片 | 死亡诗社(获奖) |
1990年,美国导演协会 | 最佳电影导演 | 彼得·威尔(提名) |
1990年,美国铸造学会 | 最佳造型设计 | Howard Feuer(获奖) |
1990年,电影电视音乐奖 | Top Box Office Films | Maurice Jarre(获奖) |
1990年,第16届法国凯撒奖 [8] | 最佳外国电影 | Peter Weir(获奖) |
1991年,阿根廷影展 | 最佳外国电影 | Peter Weir(提名) |
1991年,德国艺术院电影公会奖 | 最佳外国电影 | Peter Weir(获奖) |
1991年,Golden Screen,Germany(Golden Screen) | Warner Bros(获奖) |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电影剧本根据作者托马斯·舒曼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一所位于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男子预备学校)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影片中基廷老师的角色灵感来自于康涅狄格大学的英文教授萨缪尔,是作者托马斯·舒曼曾经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读书时的老师。电影的另一个灵感来自于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再见,基普先生》,该书至少4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 [1] 。
拍摄过程
影片从1988年11月14日开拍至1989年1月15日结束,历时两月整。故事虚构了一所位于佛蒙特州的威尔顿预备学院,而影片的实际拍摄地是位于特拉华洲的圣安德鲁学校。
原著中故事的结尾,佩里先生控告基廷毒害了内尔的心灵,要求学校赔偿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托德和其他死亡诗社的成员联合起来为基廷老师进行辩护。此时身患白血病的基廷老师病情日益严重,孩子们也被留校察看,最终基廷老师死于白血病,但是却对孩子们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导演更改了原著的结局,更加突出了孩子们的个人成长经历,但他同时表示他希望当时遵循了原著的意思。为了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孩子们之间友谊的微妙发展,以及他们对基廷老师日益增长的敬佩之情,导演特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拍摄。
演员选角
在选演员时,比尔·莫里和达斯汀·霍夫曼都是基廷老师的人选,但是杰夫·凯纽打算执导这部电影后,就让罗宾·威廉斯出演了该角色。事后达斯汀·霍夫曼对罗宾的试镜大为赞扬,认为他一定会比自己演的更加出色。
罗宾·威廉斯饰演一位50年代的英文老师基廷,他热爱文学、爱好诗歌,鼓舞年轻人发挥个性。他尽量收起一贯的搞笑伎俩,但他的即兴幽默已经深深融进基廷老师的教学风格当中,他出色的表演为本片增色不少。
伊桑·霍克饰演一个害羞、缺乏自信的好学生托德,并在片中大放异彩。在采访时他对导演彼得·威尔盛赞有嘉,认为导演对他的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对导演的第一印象是“他讲话很有意思”,尤其是当时伊桑还没怎么遇到过澳大利亚人,但是他很快明白了导演想要的效果,他也交出了自己完美的答卷。
制片发行
票房信息
全美首映票房:340456美元
全美累计票房:95860116美元
海外累计票房:140000000美元
上映信息
上映国家 | 上映时间 |
美国USA | 1989年6月2日 (limited) |
加拿大Canada | 1989年6月2日 (多伦多) |
美国USA | 1989年6月9日 |
澳大利亚Australia | 1989年7月20日 |
阿根廷Argentina | 1989年9月21日 |
英国UK | 1989年9月22日 |
西班牙Spain | 1989年11月22日 |
瑞典Sweden | 1990年1月12日 |
法国France | 1990年1月17日 |
荷兰Netherlands | 1990年1月19日 |
西德West Germany | 1990年1月25日 |
奥地利Austria | 1990年1月26日 |
芬兰Finland | 1990年1月26日 |
主创公司
公司类型 | 公司名字 | 国家 |
制作公司 | 试金石影片公司 | 美国 |
Silver Screen Partners IV | ||
发行公司 | 华纳兄弟公司 | 法国 |
CBS Television | 美国 |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 日本 |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 荷兰 | |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国 | |
Buena Vista Home Video | 荷兰 | |
Cinema, The | 日本 | |
Gativideo | 阿根廷 | |
Pioneer LDC | 日本 | |
Touchstone Home Video | 美国 |
影片评价
我一直以为,《死亡诗社》的出现为那些不懂诗歌的孩子启开了一道自由的大门,尽管它只启开在黑夜中。我也一直相信,诗歌是手术刀,割除了那些思想的肿瘤,也淬炼了那些久已沉默的心。(时光网评)
该文章由作者:【萨尔那加】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