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义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县)

尚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西部。东临张北,南接万全,西南与山西天镇接壤,西、北与内蒙古兴和、商都交界。总面积2621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南壕堑镇。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2011年有19.43万人口。2013年1月18日尚义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尚义县地区生产总值414300万元,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659万元,增长12.2%;第二产业增加值138043万元,下降3.0%;第三产业增加值137599万元,增长8.0%。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6588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5%、33.3%和33.2%。

尚义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县)

简介

尚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区域。全县总面积2632.47平方公里,人口19.0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3万人。辖7镇7乡,17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县分坝上、坝下两个地貌单元,平均海泼1300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6℃,年降水量330—420毫米,无霜期100—120天。

尚义农业基础较好,全县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是理想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白萝卜、生菜等7种蔬菜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燕麦、枸杞、草莓、西瓜、肉鸡等特色农业产业效益显著,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尚义燕麦获得“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尚义白萝卜、尚义莜面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尚义风光资源丰富,是全国最佳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区之一,全县风光电并网总量突破300万千瓦,占全市总量近五分之一。

尚义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境内拥有察汗淖、大青山、石人背、鸳鸯湖、鱼儿山5大旅游景区,“赛羊”“冰雪”旅游品牌效应日渐突显,草原天路得到全面开发,打造了十三号、二道背、马莲渠等一批旅游示范乡村,十三号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河北美丽休闲乡村,入选“2018民生示范工程”。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达到52.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6%,达到30.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是“十二五”末的1.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49亿元增加到3.08亿元,年均增长15.6%,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1%,达到7.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4%、11.7%,达到29744元和11593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6倍和1.7倍。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尚义县户籍总户数80353户,总人口186222人,比上年增加59人,其中城镇人口41777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4%。年内出生人口1206人,人口出生率为6.5‰;死亡人口208人,人口死亡率为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5491人,其中城镇人口60400人,城镇化率为38.84%。

历史沿革

尚义县境,秦时,为代郡北境。

西汉,属代郡且如县(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城西北部);东汉为匈奴、鲜卑游牧地。

三国魏、晋,为鲜卑族;

北魏,为柔玄镇(治兴和县西壕堑一带)地;东魏、北齐为怀荒镇(治今张北县城)地。

隋,为雁门郡北境;

唐,为突厥、库莫奚,契丹游牧地;

五代时,为契丹地。

辽,属西京道奉圣州,金,属西京路宣德州柔远县(治今张北县城)。

元,为威宁县(治今南壕堑一带),属中书省兴和路;

明,属兴和守御千户所及鞑靼诸部落牧地。

清初沿旧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张家口理事同知及抚民府厅,乾隆至光绪年间垦殖日众,渐成村落。

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张北县。

民国四年(1915年),北部划属商都垦务行局。

民国七年(1918年),改属商都县第二行政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把商都县二区及三、五区各一部(今大青沟、大营盘、大苏计、哈拉沟、后石庄井公社)划出,在大青沟建尚义设治局(尚义,寓提倡礼义廉耻)。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被日伪侵占改设治局为尚义县。

1939年9月,伪蒙疆政府成立,尚义属察哈尔盟(1943年)张北县西区(今县境南部、中部十一个公社)划归尚义县,伪县公属由大青沟迁至南壕堑;/n1945年,我军第一次解放,次年战略撤城。

1948年,二次解放,建尚义县人民政府(驻南壕堑)属察哈尔省。

1952年,划归河北省。

1958年,并入张北县。

1960年,划归商都县。

1961年5月,恢复尚义县制至今。

行政区划

尚义县辖7镇、7乡,南壕堑镇、大青沟镇、小蒜沟镇、红土梁镇、满井镇、八道沟镇、三工地镇、石井乡、大营盘乡、大苏计乡、套里庄乡、七甲乡、甲石河乡、下马圈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尚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东与张北县接壤,南以长城为界与怀安、万全县及山西省天镇县毗邻,西部、北部与内蒙古商都县、兴和县交界。地理座标为东径113º49'~114º26',北纬40º44'~41º32'之间。南北极长88.8千米,东西极长55.2千米,总面积2632.47平方千米。

尚义县

地形地貌

尚义县地处尚义——赤城深断裂带两侧。分坝上、坝下两个不同地貌类型区。坝上为高原区,地面开阔平坦,滩、洼、岗、丘交错,海拔1280——1600米,属中朝准地台。坝下为山地,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海拔1050——1500米,临燕山沉陷带西。 [8] 

气候

尚义县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雨热同季,年均降雨量在350-420毫米,多集中于6、7、8月份,无霜期一般为100-120天;年平均气温3.5℃(在0.6-6.2℃之间),特别是7、8月份,平均气温分别只有19.1℃、17.6℃。冬季积雪最深130毫米,昼夜温差较大,作物生长期内的气温相差在11-14℃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土地总面积2632.47平方公里,约合394.8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6.22万亩,“四荒”面积117.84万亩。

土壤类型丰富,适宜农、牧、林各类生产,潜在肥力较高。共有栗钙土、草甸土、盐土3个大类,7个亚类,33个土属,142个土种。其中以栗钙土为主,约358.83万亩,占总面积的94.7%。因地处干旱、半干旱草原生物带,有机质积累过程明显,尤以暗栗钙土有机质最为丰富,最高含量达7.8%。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地平均为1.85%,非耕地平均为2.08%,对农作物种植而言,可谓极具开发价值。

从1990年起,尚义被列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之一,实施了以水、林、草为主的综合开发,现已建成截潜、灌渠、扬水站等大中型水利设施41座,打机井702眼,小机井(小石井)5837眼,建成水浇地16.7万亩,其中高标准的井渠林田路配套高效水浇地就达10万亩。近十年来,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国家、集体、个人一齐投入,对“四荒”进行了规模开发治理,已完成初步治理7.5万亩,尚有91.93万亩具有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风力资源

尚义县处在新西伯利亚和蒙古国冷高压南下的必由风道,再加上尚义县特殊的地形(如山谷、高台、丘陵等)对自然风产生的加速会聚作用,县境内有多处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些区域年均风速可达6.0m/s以上,风功率密度可达200w/平方米以上,年有效风速时数在7200小时以上,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分别为SW和N,且风向稳定。根据国家对风能资源最佳区、较佳区、可利用区、贫乏区的划分标准衡量,我县已被划在内蒙古风源区,属风能资源最佳区,极具开发价值。

2002年11月,尚义县协同北京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大满井一带,选择了6个测风点,建立了6座测风塔,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测风。测风塔的高度分别是10m、55m、65m、80m,分别观测10m、55m、65m、80m四个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风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方向等。为确保测风数据的完整性,测风塔各高度均安装了两个风速传感器和风向传感器,测风仪器选用经检测合格的国产测风设备(ZFJ-1型)。通过有关专家对一年测风数据的处理分析证实,我县风能资源一年四季都很丰富,且风向稳定。

矿产资源

尚义矿产资源丰富,亟待勘探开发。县境内大多是几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地层,为成矿储矿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由于开采资金匮乏,致使绝大部分矿藏至今仍“沉睡”地下。

经地质部门初步勘探,全县共有矿产10大类40多个矿种,黑色金属有磁铁、赤铁、锰、钛;有色金属有铜、铅、钨;贵金属有金、银;稀有金属有铍、铌、钽;冶金辅助矿石有耐火土、石灰岩、白云石、硅石;能源矿有煤、泥炭;非金属化工原料矿有磷灰石、含钾页岩、钾长石、橄榄石;非金属建材原料矿有石棉、石墨、石英石、花岗岩、膨润土、气孔玄武岩、云母、紫砂页岩、硅藻土;宝石矿有绿宝石、水晶石、石榴子石、绿柱石。

现已部分探明且储量丰富的有:无烟煤、烟煤储量4719万吨,远景储量1亿吨;磁铁地质储量120万吨,远景500万吨以上,品位25-42%;赤铁矿初查储量4007万吨,远景储量6000万吨,品位30-50%;金矿地质储量400公斤,远景地质储量2200公斤,矿点较多;石墨储量50万吨,品位3-8%,鳞片大易开采;硅藻土普查储量2600立方米,具有埋层较浅、富矿区集中的特点;花岗岩储量7200万立方米,紫砂页岩储量达2亿立方米,气孔玄武岩(浮石)储量约1亿立方米。目前,对部分矿藏的开发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煤已有50余年的开采史,全县建有煤矿2座,无烟煤出口日本,供应国内各大电厂,开采能力不足,急寻合作伙伴。紫砂页岩的开发初具规模,年产缸瓦6000万片,建有生产线2条,深度开发或规模生产尚待进行。浮石开发产品主要以骨料为主,年产骨料100万立方米,面向京津,服务奥运,以其防潮、隔热、吸音、强度较大的独特优势,已打入北京轻型建材市场。花岗岩、铁矿已有私营企业开发,规模较小,但经济效益良好,有待扩大投资,形成规模优势。尚未开发的矿藏中,硅藻土、绿宝石等前景看好。

动植物资源

尚义县林草面积广阔,植物资源丰富。覆盖度在50%以上的天然草场有14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4.6万亩。年产草量36313万公斤,亩产鲜草350公斤。加上人工种草、农产饲草、林产饲草,可折合60.55万个羊单位。全县草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共有500多个品种,而且品质优良,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适用于发展牛马驴骡羊等畜牧业,是河北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全县有林地面积128万亩,森林覆盖率32%,树种以杨、松、榆、果、杏为主,年产果品150万公斤。全县有草本植物408种,隶属4科250属;木本植物124种,隶属22科44属。其中可以入药的达百种。特别是根茎肥实、质地优良的甘草、黄花、麻黄草、赤芍、防风、蒲公英等中药材产量最大。蘑菇、黄花、蕨菜、地毛、沙棘果等名贵土特产闻名于省内外。

尚义县境内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开发和保护的种类很多。陆栖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以鸟类最多,次为兽类、两栖类、爬行类较少。珍稀特产有黄羊、伶鼬等。按人类使用价值划分,肉用类有野兔、狍子、石鸡、半翅、黄羊等;毛皮类有黄鼬、狐、伶鼬、貂、马夜狐、獾等;药用类有大雁、杜鹃、啄木鸟、刺猥、蝙蝠等。县内养鱼时间不长,品种亦少,主要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青虮子、晰蜴等。

人力资源

尚义剩余劳力较多,劳动力资源充裕。全县农业人口17万人,其中成人劳动力8万人,农民一年中有50%的时间处于农闲期,目前常年外出务工的有3万人,季节性外出务工的有1万人,此外,每年仍有1万人的劳动力需输出和就地消化。

近年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需要向其他行业转移。随着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全县农民的科技劳作水平大幅提高,多数农民掌握了果树栽培、牛羊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栽培等一至两项实用技术。尚义丰富而健康的劳动力资源可为农业开发和密集型加工业提供有力保障。

水资源

尚义水资源丰沛,分布广阔。境内坝上区有大青河、二龙河两条内陆时令河和鸳鸯河;坝下区有三级支流一条(东洋河),四级支流12条,五级以下河道114条,均属海河水系。

东洋河在尚义县境内长44.2公里,其上有瑟尔基河、银子河、永胜地河、勿乱沟河等大支流汇入。境内地表水来自天然降水和东洋河、银子河流入的过境水。全县年均降水量413.6毫米,总降水量10.89亿立方米,除蒸发和渗漏外,平均径流量35.7毫米,自产地表径流量9387立方米/年,可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

由于降水量和地形、植被的差异,地表径流量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总的趋势是坝下多于坝上,中部多于北部。地下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补给,储量为7084万立方米/年,其中可开采量4865立方米/年,地下水质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三个类型。其中淡水分布占全县总面积的61.3%,适宜农灌和人畜饮用。

政治

白建军同志任尚义县委书记

高尚君同志任尚义县委副书记。

经济建设

尚义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3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强县富民主题,艰苦创业,奋力攻坚,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以风力发电为主的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农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初步形成了蔬菜、畜牧特色主导产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城镇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发生了历史上成效最大、群众最为认可的变化;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县上下呈现出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

尚义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总结了历届县委的发展思路,辩证分析、重新审视全县的优劣势,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从地处环京津贫困带,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现实要求出发,确立了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重点发展风力发电、以膜下滴灌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以优质肉类产品为主的特色养殖、规范规模化矿产开发和围绕草场改良发展以私人牧场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五项产业,同时,根据区域位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分类推进南、北、中三个经济集聚区发展。南部是坝下浅山区,围绕红土梁煤矿、集张铁路、白郭公路,发展矿业开采加工和物流业;中部以县城为中心,建设山水型生态城镇,发展风电、生态旅游产业;北部是坝上草原丘陵区,主要发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农畜产品深加工以及商贸流通等。

绿色生态立县,把尚义打造成京津的绿色生态屏障和农副产品基地。尚义县土地资源丰富,随着国家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生态农业等工程的实施,使这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2000年到2005年短短的五年中,这县的林木就发展到了137万亩,相当于从建国初到2000年这50年的3倍,并且林木的保存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植树的同时,这县从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还在林间种植了大量的优质牧草,充足的草资源再加上禁牧舍饲的政策,为这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借助禁牧舍饲,这县大力调整畜种结构,压缩马属畜,淘汰山羊,发展肉用牛羊等优良畜种。

全县以石井乡为改良基地,投资280万元,建起了占地100亩的种羊场,引进澳大利亚的五角倒赛特、萨福克、美丽奴等一批优质种公羊,进行改良,提高了羊的商品率。全县还建起了牛改中心,引进冷冻精液,对乳肉兼用的母牛进行改良。还大力推广“四良”养殖技术,努力推进舍饲、饲草饲料加工进程,积极实施胚胎移植和肉用牛羊改良技术,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通过几年的良改,全县畜牧业的商品率提高到了80%,素称“铁杆庄稼”的畜牧业有了明显的发展。目前,全县牛发展到5.7万头、羊发展到28万只。每年向市场提供食肉1500吨,禽蛋3000吨,鲜奶1600吨。不仅建成了北方重要的肉食品基地,而且大批种羊还实现了外调,畜牧业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5%。大量的林草还发展起了草产业,兴起了草业加工业,每年全县有600吨饲草实现了外销。

香口蘑是尚义及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著名特产,素有“蘑菇王”、“草原明珠”之称,因为它是一种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营养保健食品,菌肉肥厚,香味浓郁,口感滑嫩,风味独特,所以成为极受市场欢迎的食用菌新宠。目前,产品热销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海口等大中城市。

绿色工业富县,大干快上风电业,剑指全国风电第一。尚义县长期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处在新西伯利亚和蒙古国冷高压南下的必由风道上,再加上该县坝上和坝下特殊的地形对自然风产生的加速会聚作用,自古大风甚多,是全国少有的风能集中区。据测风资料显示,全县1500多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上的地域上,10米高空年均风速在每秒6米以上、年均风功率密度在每平方米200瓦以上,70米高空年均风速在每秒7.8米以上、年均风功率密度在每平方米390瓦以上,年有效风速时数在7200小时以上。根据华北电力设计院特邀电力专家组的评估结论,县域所在地属风能资源丰富区,风的品质非常好,绝大多数时间内风速处于可利用范围内,所在地属风能资源丰富区。

2002年11月,尚义县协同北京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大满井一带,选择了6个测风点,建立了6座测风塔,进行了实地测风。测风塔的高度分别是10m、55m、65m、80m,分别观测10m、55m、65m、80m四个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风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方向等。通过有关专家对测风数据的处理分析证实,尚义的风能资源一年四季都很丰富,且风向稳定,年均风速可达6.0m/s以上,风功率密度可达200w/平方米以上,年有效风速时数在7200小时以上,主导风向和次主导风向都很好,且风向稳定。依据国家对风能资源最佳区、较佳区、可利用区、贫乏区的划分标准衡量,尚义县属风能资源最佳区,极具开发价值。

2003年初与北京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开始“对接”,2004年7月国华尚义风电3.45万千瓦一期工程开工,2005年10月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由于风力资源好,合作愉快,北京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和尚义县于2004年6月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举行了又一签订仪式,将规划总容量增加到100万千瓦,总投资达90亿元。目前,该公司已完成了前两期工程累计8.4万千瓦,今年完成三期工程4.95瓦,并做好四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到2020年完成总体目标。

为了加快风电的推进速度,2007年3月8日,尚义县与位列全国五大电力集团之首的中国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总投资50亿元、建设规模50万千瓦的龙源尚义石人、麒麟山风电项目正式签约。今年5月4.95万千瓦的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年底并网发电。目前,尚义风电实现并网发电8.4万千瓦,今年底全县风电总装机规模将达到18.3万千瓦,力争实现20万千瓦。良好的风力资源,已有10使多家具备相当实力的大公司纷纷抢滩尚义风电。目前,已与北京国华、国电龙源、中水投、爱尔兰安粹等10多家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签定了开发协议,总开发规模达485万千瓦,总投资442亿。到2010年全县风电总装机容量达80万千瓦,将成为全国风电第一县。

今后尚义将按照既定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把以“五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有所侧重地抓出特色和亮点,在“两圈”中抢占一席之地。在风能资源开发上,要抢抓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机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引进有实力的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把风电产业做强做大,到“十一五”末,全县风电开发总规模至少达到60万千瓦,力争达到80—100万千瓦,实现“全国风电第一县”的目标;在节水农业上,要在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效节水模式,进一步推广普及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科技节水灌溉技术,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到“十一五”末,膜下滴灌推广面积要达到10万亩,占到全县水浇地总面积的63%,此外,将特色养殖、矿业开发、生态旅游等产业做大做强,使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尚义早日呈现。2020年2月29日,尚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正式脱贫“摘帽”。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极具条件。境内自然风貌南北迥异,以坝缘为界,坝下林壑森秀,山石盘郁,坝上天高气爽,人情醇厚,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于此交融,流漾着独特的地域气息。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北大滩"雄沉宏阔,一望无垠,草丰水美,牛羊肥壮,俨然一幅草原画卷。

境内拥有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生态观光三种旅游类型,近年来,相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五台蒙古营是河北省唯一保持民族语言和习俗的纯蒙民牧业村,周围10万亩草滩野芳争妍,察汗淖尔澄静如练。初具规模的度假村设施齐全,蒙古民族的文化符号一应俱全,在这里纵马扬鞭,听歌赏舞,品食奶茶和手扒羊肉,可充分感受马背民族的剽悍与豪放。坝下贵沟山峰回路转,林木蓊郁,有原汁原味的天然植被。夏秋之季,黛绿参天,幽深莫测,狍、兔、山鸡等野生动物出没于山间,每年约有游客数千人次慕名而至。县境内的大青山属阴山余脉,海拔1919米,孤峰突起,山势险峻,夏秋之季,火红的沙棘、山丹花漫山遍坡,登临者络绎不绝。

尚义县具有浓厚的人文历史积淀,位于大青沟镇贲贲淖村西的新石器遗址,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是坝上地区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遗址,现已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类蚌红陶、泥质红陶和北方近代文化时期的灰陶。明长城蜿蜒于坝下贵沟山南缘,全长2350米,至今保存犹为完好。尚义境内自然景观古厚真璞,保持着完好的原生态面貌,是都市人避离喧嚣,亲和自然的最好去处,同时也是影视外景拍摄的理想场地。每年盛夏,南方炎热难当,这里清风习习,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交通运输

截至2018年末,尚义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5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3公里。截至2016年末,尚义县拥有注册的民用汽车(包括客运、货运和其他汽车)5509辆,公交车32辆,出租车81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尚义县拥有中学5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 1所、初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26人,在校生1244人;普通高中拥有专任教师130人,在校生1262人;初中拥有专任教师263人,在校生2970人。全县拥有小学17所,专任教师752人,在校生5633人。拥有幼儿园27所,在校生1898人。高中、初中、小学百名学生计算机拥有量分别达到2.39台、5.69台、10.15台;人均拥有健康图书分别达到27.7册、31.8册、37.7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3%。

文化事业

尚义居民生活

截至2018年末,尚义县拥有注册的文艺团体5个,全年文艺演出140场,观众达5.2万人次。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63平方米,拥有藏书量达3.8万册。拥有县文化馆1所,建筑面积63平方米,全年组织文艺活动30次。拥有乡镇文化站14个,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全年组织文艺活动64次。拥有剧场和影剧院1个。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205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尚义县有医院卫生院20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69张,卫生技术人员4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0‰,产妇分娩比例100%。 

社会保障

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风光

截至2018年末,尚义县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个,收养性单位拥有床位840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5602人;城镇职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562人,同比增长55.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9810人,同比下降1.7%;城镇职工(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014人,同比下降3.5%。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800人。年末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601人,同比下降9.5%;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120人,同比下降4.1%。五保供养人员1618人,同比增长1.1%。

2018年,尚义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4人。

历史文化

贲贲淖遗址,位于大青沟镇贲贲淖村西300米处,是坝上地区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细石器遗址,地面散布大多为石制品、陶制品,也有铜、铁制品的残片。考古采集到的石制品有打制石器、磨光石器和细石器,陶器有手制红褐陶,火候低、饰粗细绳纹的瓮和罐。该遗址为研究北方细石器时代历史不可多得的人文遗址。

土城子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三工地镇土城子村,为北魏柔玄镇遗址,地处冀蒙交界,其西、东与内蒙古兴和县接壤,纬度跨N41°73′14″-N41°74′16″,经度跨E114°47′75″-E114°48′85″,平均海拔1381米。土城子城址城垣平面呈现不规则的六边形,城池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城墙残高0.5-1.5米,夯筑,呈东西向布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1006米,建筑布局属于北魏风格,与内蒙古怀朔镇的遗址布局相似。  2006年5月25日,土城子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山文化

自古以来,尚义辖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根据考古发现,今县境最早的文化遗存是细石器文化。这种文化遗存,在河北省主要分布于尚义、沽源、丰宁、承德一带。在尚义境内的贲贲淖遗址,是这种草原细石器文化的代表。

贲贲淖遗址,位于大青沟镇贲贲淖村西300米处,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主要文物发现有细石器和陶器,部分细石器标本被天津自然博物馆收藏。曾在尚义后山大石洞拣到一把磨制石锛,石质细腻,间有花斑纹路,十分漂亮,令人格外珍爱,常用来作为写大字时的镇石,可惜遗失于八十年代初,至今引为憾事。现在想来,这把石锛,也属于这种文化的遗存。

目前,中国的考古界,把辽西到内蒙古中部一带的草原文化,称为“红山文化”,这样,我县也处于红山文化的区域之中。殷商及西周时代,今县境为鬼方地。春秋战国时代,今县境内,先后生活着北戎族、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是草原细石器文化的传人。

长城文化

历史上,今县域曾有燕长城、秦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明长城等不同时代的长城。所能看到的,是明长城遗址。燕长城东起满潘汗,西至高柳以北今尚义、兴和交界处止。位置大体在明长城以北,今县境段与明长城呈平行关系,可惜故迹无存。秦代,秦始皇在燕赵长城的基础上,沿今怀安马市口,向东经今尚义、万全、张北等边沿乡镇,逶迤向东,至张北狼窝沟口,转崇礼坝顶、桦皮岭,入沽源,至驻驼嵯坝入承德,修筑了秦长城。

从此,大体上以长城为界,从事农耕的汉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分居长城南北。但是,长城从来也没有隔断长城内外各族人民的文化交融。长城本身,也体现了多民族的融合。这种状况,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了二千年的历史。

汉晋时代,长城的格局与秦长城相一致。北魏,尚义的长城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北史》记载:“泰常八年(公元423年),蠕蠕犯塞。二月戌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这里的长川,即今内蒙古兴和县团结乡一带,赤城,即今河北赤城。北魏长城历经今县南境,成为此后历代长城的基础。

《北史•齐本纪》记载: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北齐皇帝高洋“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今山西大同),九百余里”;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自西河总泰戍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这两次大规模的修筑,均经今县境。

隋朝,又多次修筑长城。其中,曾“诏于翼巡长城,立亭彰。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北史》)”。这次工程路线,经今尚义。唐代及元前各代,尚义无长城之役。

明代,为抵御瓦剌人的进攻,多次修筑长城。其中与尚义长城有关的有四次,因此,形成了尚义今天所能看到的长城的格局。今尚义长城,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实地考察,全长59.07公里,先后修筑于明洪武至万历年间(1368年-1620年),俗称边墙,为砖、土、石结构,宽3米,高4米,从下马圈乡南槽碾村南入境,经下马圈、小蒜沟、甲石河三乡镇,由甲石河乡青杨沟出境,进入张北县境内。位于县境南端和东南端,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围绕长城,流传于我县的文艺作品有当代的《长城谣》。

游牧文化

自古以来,尚义县就是一个游牧文化发达的区域。

秦汉以后,先后有匈奴、鲜卑、敕勒、突厥、契丹、蒙古等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秦汉之际,在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乘楚汉战争战事紧张,无暇北顾之际,入侵燕、代(今河北、山西北部),匈奴“单于王厅直代、云中”,坝上草原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到了西汉初期的六七十年间,匈奴势力最为强大,“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西汉王朝根本就无还手之力。直到汉武帝继位,才对匈奴采取了三次大的军事行动,并取得胜利。从此,匈奴北徙漠北,“漠南无王庭”。这一时期匈奴族在县内的文化遗存已无,只有《失我祁连山》一诗流传于世。匈奴北徙后,鲜卑西进,占据了匈奴故地。今县境时属鲜卑。

公元二世纪中叶(即汉代后期),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立牙帐于弹汗山(今尚义大青山)啜仇水上(即今尚义、兴和一带),建立了一个控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空前强大的鲜卑部军事大联盟。檀石槐把这些地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统帅。今县境属其西部。(《三国志•魏志》引裴注)到了曹魏间,鲜卑神元皇帝力微所部曾居大青山下长川(今内蒙古兴和县团结乡一带),并一度振兴。

东晋,大青山一度成为拓跋鲜卑都城。史载,拓跋鲜卑桓帝中子慧帝在位,“未亲政事,太后临朝,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于东木根山,徙都之。”四年后,迁于大宁。东木根山,即今尚义与内蒙古兴和县的界山大青山,大宁,即今张家口一带。

此后,“五胡十六国”时期和北朝时期,鲜卑族再度振兴,直至建立“代”政权和北魏王朝。从鲜卑“东乡西迁”以来,先后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约三个世纪之久。大青山一带,一直是鲜卑族重要的活动地域。鲜卑族在尚义一带的文化遗存,主要有以下方面:

⑴檀石槐王庭

位于大青山区石房沟的石房遗址,是檀石槐单于庭遗址所在。

⑵鲜卑墓葬

位于大青山区的叭沟。有墓群。

⑶北魏早期摩崖石刻

在大青山西麓离尚义县城10公里处,有一处摩崖石碣。碑石呈馒头状,与群峰浑然一体,质地为花岗岩,通高3米,底宽5米,顶宽3.9米,通厚1.3至1.9米。碑文共发现十一行,为汉字魏书,其中一半属于鲜卑文物,为礼祭北魏先皇列祖刻石;一半属于元代刻石,为至正壬寅年间记事。

碑文如下:

七宝山神大王

大海行灵王

西天宣冥君

昭慧灵显冥君

开天三皇圣祖

观音菩萨建修大碑

至正壬寅年

大南山七宝涧清水泉住坐

阴阳官阎泰

东乡西迁中

大元间兴和路咸宁县

宗教文化

近代县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对尚义来说,是民国以来的事情。然而,尚义境内的宗教活动,却由来已久。

⑴天主教在尚义

据史料记载,天主教传入县境的时间,是在清同治九年(1870)。这一年,西湾子天主教堂两位司铎来南壕堑传教,并于第二年修建教堂一处。

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十五日,新教堂落成,全部建筑面积占地约50亩。这就是塞外著名的“三一堂”。其影响波及京津地区,甚至海外。从清同治九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870-1935),是天主教在县境传播并得以发展的时期。

到民国二十四年,天主教在县境的传播区域,已经由南壕堑一地,发展到大苏计、老虎山一带。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一说光绪二十九年(1903),南壕堑天主堂设立初、高等小学校。

1928年(一说是1927年),改建为“养正中学”,分男子、女子两部。

1947年,迁往张北县。1948年春,再迁到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

1948年下半年迁到大境门外坝岗东街一号,解放后停办。

从民国二十四年到1948年尚义第二次解放,是尚义天主教教务基本定局时期。这一时期,天主教流传区域较前有了很大扩展。这一时期,潘少卿出任“三一堂”首任中国本堂司铎,改写了“三一堂”本堂司铎自清以来一直由外国人担任的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尚义天主教开始复苏和重新发展阶段。

⑵耶稣教在尚义

民国十五年(1926),耶稣教曾一度传入土木路一带,不久失传。当时的情形是:“有教堂一处,中国宣讲一员,教民约二三十名。”信教群众很少,也未能传播开来。究其原因,“耶稣教在张北地界比天主教传教日浅,故入教人民无多”,虽有外国补助经费,最终还是失传了(《张北县志•宗教》一九三五年版)。

⑶伊斯兰教在尚义

史载,县境有组织、有场所的伊斯兰教活动,始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其时,土木路、西城窑各建有1处清真寺,各有1名阿訇,各有200名穆斯林。到了光绪年间(1875-1908),一批宁夏商人在三和城一带聚居,渐成村落。为适应宗教生活需要,他们建起一处清真寺。时有阿訇1名,穆斯林300名。现在,西城窑清真寺保存完好,三和城亦有清真寺1处,惟土木路清真寺已于民国年间毁坏无存。在尚义,伊斯兰教仅传播于回族一族。

⑷藏传佛教在尚义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传播于我国的藏、蒙古、土、裕固、纳西等族地区。在尚义,清、民以后,该教在四台、五台等蒙古族台兵、牧民中有所信仰,但无喇嘛庙建筑。迄今,在蒙古族牧民的丧葬、祭敖包等活动中,仍遗有该教烙印。

敖包,在坝上称作“脑包”,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土、木、石堆。认为是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敖包神被视作氏族保护神,是第一位神。敖包,往往垒在“风水’好的地方。现在,每年夏历五月十三日,尚义县五台蒙古营均要上祭,以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后,每作赛马、摔跤等娱乐以尽余兴。

⑸道教在尚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一词,始见于《老子相尔注》。它把图腾、上帝、祖先、山川等崇拜,全部并到了一起,成为中国各民族原来分散零星的迷信的总称体。尚义境内见于记载的最早的道教建筑,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在乌里雅苏台建造的一座关帝庙。道教在尚义的兴盛时期,是在民国十五年(1926)前数年间。

其时,道教庙宇几乎遍及全县。其中,土木路、大青沟、乌里雅苏台、西城窑、套里庄、狮子沟、毛忽庆、旧庙、下纳岭等地的庙宇,规模较大,系有庙会之地。其时“火居道士”数目,因无史据,不敢臆断。出家道士数目,在所不多,多为一人一庙,且无明确分工。民国十五年后,大部分庙宇毁于战乱,道教的传播宣告中断。现在,全县已无道教信徒。

古代和近代文艺

尚义文化艺术的历史,大部堙没于黄沙白草之间。在仅见的史料中,可知的文艺形式有以下几种:

⑴诗歌

流传于县域的第一首诗歌是匈奴的《失我祁连山》。公元前二世纪,匈奴与汉朝的战争中,失去了“美水草、宜畜宜牧”的祁连山和燕支山(两山都在今河西走廊),此后,在匈奴人中流传着这样一首口头诗歌:

失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书•匈奴传》)

诗歌凄婉动人。流传于县域的第二首诗歌作品,是敕勒族的《敕勒歌》。公元五世纪二十年代,敕勒族在与鲜卑族的战争中失败,全部族沦为拓跋鲜卑贵族的奴隶,被迁徙到漠南西起今内蒙古五原,东到今河北省沽源(古称滦源)一线的广大地区,大体上位于阴山及其余脉山系附近的大草原上(《魏书》)。其地包括今坝上全境。漠南地区因此被称为“敕勒川”。

当时流传下来的那首著名的民歌《敕勒歌》,就是我们这一带畜牧业兴旺发达的情形及敕勒人民勤劳豪放的真实写照: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乐府诗集•敕勒歌》)

《口北三厅志•艺文志》,将诗中的“草低”写作“草底”,可作为《敕勒歌》的又一版本。在张家口的地方典籍中,称《敕勒歌》为张北诗歌,即今张家口以北广大的坝上地区的民歌,是有道理的。百灵鸟是坝上的特产。描写百灵鸟的诗歌,元人最多。著名的有:元代诗人马祖常的《白翎雀歌》,张宪的《白翎雀》,杨维桢的《白翎雀辞二章并序》。此外,明人王玮的《白翎雀图》,清代无名氏的《白翎雀》,高士奇的《白翎雀》,也是传世之作。白翎雀就是百灵鸟,因其身上有白翎而得名。当时,这些诗歌在县域广为传唱。

由此可见,昔日尚义县境诗歌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推移,越来越接近自然,接近生活,现实主义是其发展的主流。

⑵散文

古往今来,与县境有关的散文家,大体上有以下几位:

班彪(后汉):代表作有《拟答北匈奴书并奏》。

蔡邕(后汉):代表作有《谏伐鲜卑书》。

侯应(汉代):代表作有《论匈奴保塞议》。

尹耕(明代):代表作有《弃开平说》。

周伯琦(元代):代表作有《扈从北行记》。

虞集(元代):《威宁井氏墓志铭》。此墓,位于县境大青山区。

孙嘉淦(清代):《请于开平、兴和添驻满兵奏札》。

⑶曲艺

光绪二十年(1894),下马圈开始组织了第一个秧歌剧班。这是县境有记载的第一个文艺团体。到民国年间,县境曲艺形式由少到多,参与活动的民众渐趋活跃。主要的曲艺样式有以下几种:

插花落子

插花落子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本县著名艺人叶禄(艺名拆散人家),在“蹦蹦儿”唱腔基础上,经艺术加工发展而成的一种唱腔形式,在县境流传甚广。叶禄之子叶有全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增加了舞蹈动作设计,使落子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演唱时,板声清脆,丝弦悠扬,荡气回肠,扣人心弦。

戳古董

戳古董是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专门演绎一些图财害命、报复杀人、奸淫破婚、嗜赌惹祸等传奇故事。代表作有《七十二个戳古董》和《三十六个钻空空》。由叶氏父子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开始演唱,内容短小精悍,诙谐幽默,在坝上享有盛誉。

⑷地方戏——尚义东路二人台

“蹦蹦儿”戏班的表演形式,由踩高跷逐步向打地摊发展,并突出道具中的手绢、扇子和霸王鞭的使用技巧,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故称“二人台”。

清末,县域已有人演唱《信天游》、《烂席片》、《爬山调》等民歌,时称“丝弦坐腔”,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加以艺术再创造,发展成“蹦蹦儿”戏。

民国八年(1919),民间艺人叶禄组建第一个“蹦蹦儿”戏班,在境内演唱。当时有4名演员,2名乐手,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著名北派横笛演奏家冯子存。伴奏乐器主要是四胡和锣鼓,具有地方特色。

民国十二年(1923),民间艺人常有禄(艺名愣板头)也建起7人戏班。到了民国二十三年(1934),县域又相继建起10多个戏班,从业人数达到200人。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剧种得到了推陈出新,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均有很大发展。一是不局限于二人演唱,根据剧情需要,设定演员人数;二是伴器方面,配备了扬琴、二胡、笙等乐器。代表作有《打樱桃》、《挂红灯》、《墙头记》、《打金钱》等。到1988年底,全县有34个业余二人台剧团,从业人数约700人。

⑸民间艺术

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有:

吹歌

乐器以唢呐为主,配有笙、管、横笛、箫,有时还配有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俗称鼓匠。

干壳(瓜嘴)

民国十二年(1923),民间艺人常有禄开始说唱干壳。他目不识丁,但聪明过人,能把眼前所见事情即兴编成干壳,出口成章。干壳内容通俗易懂,情节曲折动人。代表作有《地下党员袁为民》。干壳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至今仍在流传。

拳笙

拳笙俗称“吹皮拳”,是由南壕堑镇桃卜山民间艺人韩德明独创的一种民间吹奏艺术。它是在吹口哨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造而逐渐演化而来的。吹奏时,双手合抱,拇指关节稍稍弯曲,留一小孔,用嘴对准孔吹气,形似吹笙,故称拳笙。1960年,韩德明被选送到省参加文艺演出,获得优秀节目奖。可惜,此艺术因技术难度大等原因,现在已经失传。

⑹其它

舞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境内有九头灯舞;五六十年代,民间有顶灯舞。可惜顶灯舞后继无人,业已失传。

社火

社火,即结社闹红火。主要有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舞龙灯、耍狮子等,多于年节举行。与其它地方相比,无特色。

杂技

在尚义县勿乱沟村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曾出土了一块画像砖,画面人物是古代的杂技演出场景。这是有史以来,张家口地区最早的杂技实物史料,说明最晚在辽代,当时在县域居住的契丹人,就已经开始演习杂技了。这也是尚义与国外文化交往的史证之一。(参看《张家口日报》陈朝志文)

水利

史载,太和十二年(488)五月,北魏孝文帝诏六镇各修水田,通渠灌溉。这是本县和张北最早的水利记载。

现代文艺

小说创作

尚义的小说创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得较好成绩。代表作家樊殿武,河北省作协会员。樊氏勤于笔耕,思维睿智,八十年代先后在《钟山》、《飞天》、《河北文学》、《北方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小说,约二十多篇,约二十多万字。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黑潮》、《野山风尘》、《女儿湾》及短篇小说《大泽》、《六月雪》、《茴茴滩》等,其中,《茴茴滩》荣获河北省作家协会文学新秀奖。作者被《当代青年作家名典》收录。

绘画

绘画创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88年,全县100名美术爱好者,先后发表绘画作品500余幅,参加国家、省、地绘画展作品100余篇。代表人物有段孝和段明。全县有1名省美术协会会员,3名市美术协会会员。其中青年画家段明,仅在《中国连环画》上就发表作品300余幅,30多篇作品在省市参展获奖。他的《老妯娌的新话题》入选香港中国艺术大展。段明是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其事迹被收入《当代中国美术家名录》。

书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县内书法人才甚多,但未举行书法展览,埋没了不少人才。八十年代后,涌现出一批书法人才,代表人物有杨世萱和张子义。其中,杨氏字形结构严谨,功力深厚,其作品多次在省地书法展中获奖;张氏笔名羊我,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艺术委员,擅长行书、楷书,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多次获奖,其姓名被收入《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名录》。

摄影

摄影发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全县大约有近1000幅作品在《人民日报》、《大众摄影》发表;200余幅作品参加地、省和全国摄影展。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晓杰、邓秀等人。

1982年,杨氏的摄影作品《蒜农乐》在全国摄影作品展览中展出。1984年,他的另一幅作品《旋律》再次参加全国摄影展,并被选送到日本、新加坡展出。杨氏被辑入《中国摄影家名人辞典》。

报业

有史以来,尚义共办过两种报纸。一种是1958年所办的《跃进报》,一种是1999年所创的《尚义报》。《跃进报》创刊于1958年5月1日,是尚义县有史以来第一张县级报纸。它是尚义县委的机关报,由张子光题写报头,为不定期刊。《跃进报》为单张两版,即八开两版。根据情况需要,有时出增刊(为三版),有时出合刊(为四版),有时彩色套印。

从创刊到是年12月16日停刊,先后发行59期,另有两期《号外》。《尚义报》创刊于1999年国庆节,2003年10月停刊。由县委宣传部主办。为半月刊。报头题字出自赵军湛之手。共出版90期。版面分工:头版为要闻版,二版为新闻版,三版为生活版,四版为副刊。各版细设若干栏目。樊殿武任总编辑。

风景名胜

名称

简介

图片

大青山森林公园

大青山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尚义县西南部的红土梁镇境内,与内蒙古兴和县交界,因远眺色青而得名,有“塞外小天山”之称,是河北省省级森林公园,2017年通过国家级评审,荣获国家级森林公园称号。大青山属阴山山脉余脉,面积5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919米,年平均气温0.6-0.7ºC,夏季平均气温14 ºC。

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

察汗淖尔,蒙语意为白色之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尚义县西北部的大营盘乡境内,总面积5400公顷,其中水面3600公顷,其周边分布着华北最大的10万亩天然草场。察汗淖尔湖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 

石人背地质公园

石人背地质公园位于尚义县套里庄乡境内,占地270多亩,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地质公园,因公园内有一对仿佛大人背着小孩的象形石而得名。山间是2500万年前地震断裂时自然形成的象形石群,石人、石雕、石马、石象、石蛙、石猫、石鼠、石龟、石蛇、石柱等形象逼真,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地方特产

尚义土豆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的特产。尚义土豆俗称“地蛋”、“山药蛋”,肉质沙性强,含淀粉量级高,食用非常可口,特别是在种植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肥料,是难得的绿色食品。

由于口外坝上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加之昼夜温差很大,使这里种植的土豆肉质沙性强,含淀粉量级高,食用非常可口,特别是在种植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肥料,是难得的绿色食品,被称为口外的第二宗“宝”,并享誉京津广大地区。口外种山药已有百年之久,成为群众必不可少的副食。土豆与莜面合起来可做百十种面食,且都别具风味,也可将其单独蒸、煮、烧、炒、炖。

“土豆”被沽源人称之为“山药”(坝上与坝下对土豆的称谓有所不同:坝下或保定沧州一些地区将“红薯”称为“山药”)。口外种山药已有百年之久,成为群众必不可少的副食。还可以做淀粉、酒精。山药与莜面合起来可做百十种面食,且都别具风味,好客的口外人常以“山药鱼”、“蘑菇羊肉汤”来招待贵客。

尚义莜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的特产。尚义莜面,含蛋白质高、热量高,含糖分很低,降糖降压,补气健脾、深受人们喜爱,远道而来的客人赞不绝口。

莜面好吃,它的制做也很讲究,需要淘洗、清净、阴干、焙炒、推碾等,最好选择三九天加工。这样才可长久的存放,三年两载不会霉变。莜面有五大系列,蒸、炸、汆、烙、炒,共有数十个品种,其中蒸莜面常见的就有有窝窝、馀馀、钝钝、饺饺、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17种做法。

莜面有两种吃法,热吃和凉吃。莜面制作方法灵活多变,常在巧妇手下搓、推、擀、卷、花样翻新,由乡村大妈现场制作,明档厨房,食用前观赏一翻民间手艺食欲大增。食用时可用蔬菜及辣汤,冷调、凉拌。并可按各自口味,酸、辣、咸、甜自行调制。夹一筷子莜面,饱蘸自已调配好的汤料,细细咀嚼,一种特殊的莜面香味令你回味无穷。

莜面吃法颇多,风味各有千秋。可以加工成窝窝、储格、拿糕、饺饺、傀儡、丸丸、馄饨、拨面等,也可以加工成炒面、糊糊、燕麦片等,不仅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销的名牌产品。

尚义口蘑以拥有悠久口蘑生产历史而闻名的尚义县又添殊荣,“中国口蘑之乡”、“中国口蘑重点县”授牌仪式日前在该县口蘑中心隆重举行。据了解,该县的口蘑生产已经由科研阶段向产业化经营阶段转化。在龙头企业带动下,2004年全县有两万多农户投入口蘑生产,口蘑栽培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鲜菇产量达到1.44万吨,总产值1.15亿元。目前全县已建成鲜蘑冷藏恒温库1座,基地鲜蘑脱水加工厂房46座,高标准口蘑棚74座,发展口蘑专业村125个,栽培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户已有519户。

著名人物

张砺生(1888——1975年)),原名张秉义,张家口尚义县大西沟村人。张砺生宣化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政法学堂。在校时,组织克复学会,暗中从事反清活动。1910年,参加同盟会。次年,去上海谒见孙中山,并跟随孙中山赴南京参加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不久,竞选国会议员成功。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张砺生在北京和张家口组织反袁事宜。1919年,到广州任“非常国会”议员,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工作。1920年春,张砺生按照孙中山的指示回北方筹建武装,在张家口以办学和搞经济为掩护,开展地下筹军活动。

该文章由作者:【立二拆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