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学步鞋就是指宝宝在学行阶段(6-18个月)时穿的鞋子,如果宝宝能在没有大人的扶持下独立在外面行走的时候,就不需要穿学步鞋而是要穿硬胶底的童鞋或者机能鞋了。
基本知识
由于宝宝的个体发育是有很大差异的,基本上每个宝宝学走路的时间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宝宝学走路是在出生后7个月-14个月这个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宝宝一般能走得很稳当了而不需要穿学步鞋了,但有时候有些宝宝会提前或者延后这个时间段,这要靠妈妈们对宝宝的观察了。
例如说有的宝宝是在出生后7个月就学走路了,但在12个月的时候就走得很稳当了,所以在12个月的时候就不需要穿学步鞋而穿童鞋了,这个宝宝穿的学步鞋的阶段就是7-12月的时间段;但有的宝宝就可能是9月的时候才学走路,在1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走得很稳当了,同样的这个时间段是9-13月。即使是宝宝晚点学走路也没什么。
经常有妈妈把买大人的鞋的观念套用在买宝宝的学步鞋上,这是错误的。妈妈们要知道1个尺寸学步鞋适合宝宝穿的时间段一般来说是45天左右,因为宝宝的脚长得快,再长一点的时间鞋就不大合脚了。例如说宝宝现在穿11CM的鞋子刚合适,但有的妈妈就打算买13CM的鞋子想着能穿3个月,呵呵,要知道鞋子买回去以后宝宝是不能马上穿的,还是要放一段时间宝宝才能穿的上啊。
另外学步鞋在欧洲还有一个别称是“星期鞋”,意思是说这种鞋子一般是穿1个星期左右,因为欧洲的习惯是学步鞋脏了就不会洗,把学步鞋扔掉重新买,所以他们的学步鞋的是穿1个星期左右的。实际上由于出于保护宝宝的小嫩脚,所以决定了做学步鞋的材料是不能太硬的,加上宝宝的脚有长得快,所以学步鞋得设计寿命一般3-4个星期左右,这还要取决与宝宝穿学步鞋的环境和次数是否频繁的情况,例如在木地板和在水泥地上学步鞋的寿命是相差很大的。
尺寸问题
学步鞋的码数标识是比较乱的,大致分三种:欧洲的品牌是按宝宝出生月份标识学步鞋的码数的,0-3,3-6,6-9,9-12,12-15,15-18,全部是6个码数。国内的是按学步鞋的外长10.5CM=12码,11CM=13码,11.5CM=14码,12CM=15码,12.5CM=16码,13CM=17码,13.5CM=18码,全部是7个码数。出口非洲的一般是0,1,2,3,4全部是5个码数,大致也是按欧洲的分段。但无论是什么码数标识的学步鞋,全部的生产规格是最小是10CM(0-3月的宝宝穿的),最大是13.5CM(15-18个月的宝宝穿的)。成用CM数来划分,比较没有那么容易误会,怎样量宝宝脚尺寸呢?先找好白纸,笔,尺子;最好能让宝宝站在纸上(这样最准确),在脚的前后划2条杠,然后用尺量量有多少厘米就可以了!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如果是冬鞋款式的最大的外长(就是鞋底的长度)是13.5CM,但有些凉鞋的款式是内长13.5CM,外长已经是14.5CM。
材料介绍
大致来说学步鞋的材料分4大类:PVC(中文名称为聚氯乙烯,一种塑料),棉布,PU(中文化学名叫聚氨酯),真皮。棉布和真皮的材质相信不用我多说,妈妈们也能很容易的分辨出来。
PVC和PU在外行人看来区别不大,下面我说说PVC和PU的区别:PVC是塑料,表面看上去比较鲜亮一点,PU是俗称的人造甲,表面上看比较暗色和高档一点,由于技术的发展,现在的PU已经是接近真皮的质感了,也比较耐用。一般由于PU的优良性质和生产过程中比较环保,欧洲的品牌商几乎全部是在鞋面的面料是选择PU的,鞋底就选用有防滑胶粒的PVC,出口非洲的一般是鞋面和鞋底都是PVC的。
妈妈们也不能单纯的以为棉布的学步鞋成本的就一定会比真皮和PU材质的学步鞋要低很多,看要达到什么要求而已,例如说欧洲一个顶级品牌的生产的学步鞋,它对棉料的印染要求是除了色牢度要高以外(就是不容易掉色),还要求绝对环保,通俗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这种鞋子就算是给宝宝咬进嘴里,也必须没有给宝宝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这种棉布生产的成本可想而知,国内的印染厂家暂时还没有能生产出符合上述要求的棉布,学步鞋的生产厂家要去香港才能买到这种棉布的。
真皮材质的学步鞋就不是很多,因为由于收入水平和使用需求的限制,一般来说只是北欧的国家如瑞典、丹麦等会需要这种真皮材质的学步鞋,毕竟那里的天气在9月已经非常寒冷了,宝宝靠袜套和其他材质的学步鞋是不能达到御寒的目的的。
选购方法
宝宝越来越大了,已经不满足于整天呆在妈妈怀里了,他也渴望用自己的小脚丫慢慢的来了解这个新奇的世界了,这时给宝宝挑选一双适宜的学步鞋是非常重要的。
1.买鞋最重要的就是尺寸。正确量好宝宝的尺寸很关键。在鞋店有专门的量脚器,在家可以用尺子。购买的时候可以向有经验的售货员请教,一般而言,学步鞋适宜的大小应该是鞋长于宝宝大脚趾的12—16毫米,宽度是所有脚趾平躺的距离。宝宝最长的脚趾与鞋尖之间应该有约两厘米的空隙,或宝宝脚趾碰到鞋尖,脚后跟可塞进大人的一个手指。
2.学步鞋的质量要牢固,面料要柔软。布面、布底制成的童鞋既舒适,透气性又好;软牛皮、软羊皮制作的童鞋,鞋底是柔软有弹性的牛筋底,不仅舒适,而且安全。父母在给宝宝挑选鞋子的时候,可以用手摸摸看鞋底,按压一下是否柔软,太过硬底的鞋不但穿着不舒服,还会妨碍小脚丫的正常发育。至于人造革、塑料底的童鞋尽量不要选择,因为它既不透气,还易滑倒摔跤。
3.刚学走路的宝宝,穿的鞋子一定要轻,鞋帮要高一些,最好能护住踝部。会走以后,可以穿硬底鞋,以胶底、布底、牛筋底等行走舒适的鞋为宜。
4.宝宝宜穿宽头鞋,以免脚趾在鞋中相互挤影响生发育。鞋子最好用搭扣,不用鞋带,这样穿脱方便,又不会因鞋带脱落,踩上跌跤。尽量不要选择有跟及造型奇怪的鞋子,宝宝的骨骼、关节都很柔软,不合适的鞋型会压迫宝宝的脚,从而导致变形。
5.定期更换鞋子。在4岁之前,小脚丫都是以每年长1厘米的速度飞快成长。因此每3个月要为宝宝测量一次脚的尺寸,或是按压鞋的前部,感觉宝宝的脚趾头顶到鞋头了,那就意味着这双鞋该“下岗”了。
6.给宝宝买鞋时,同样应试穿、试走,让小脚丫自己体会鞋子的舒适程度,宝宝的第一反应便是最好的尺度。
注意事项
宝宝要学走路了,用到小脚丫的时候越来越多了,这时您可以给宝宝的按摩一下脚底。宝宝的底部,分布着与身体脏器相关的血管和神经,还有许多穴位,按摩脚底可以疏通经络,预防疾病。你可以在宝宝每次沐浴后,给小脚丫一次按摩的享受。
1.用一只手托着宝宝的脚后跟,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摩脚底。
2.用另外四个手指的指肚沿着脚后跟向脚趾头按压移动。循环几个回合。
3.依次轻轻转动宝宝的脚趾头。
4.重复上述步骤,按摩宝宝的另一只脚。
注意:给宝宝脚底按摩时,力道要控制好,手法不可太重。
相关误区
误区一:鞋帮、鞋面越软越好
由于儿童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如果太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以减少脚在鞋内的活动空间。童鞋的鞋面(尤其是头部)如果太软,会难以抵抗硬物对脚趾的冲撞,加上宝宝走路有用脚踢东西玩的习惯,过软的鞋面既不结实,又不安全。不过,脚背处的鞋面还是要柔软些,以利于脚部的弯折。
误区二:鞋底的弯曲度越大越好babybubbles鞋子1/3处弯曲
童鞋鞋底要有适当的厚度和软硬度,但过软的鞋底不能支撑脚掌,易使宝宝产生疲劳感。其实,鞋的舒适感除了来自合适的软硬度外,还取决于的鞋底的弯折部位,很多童鞋的弯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脚的腰窝处,这样容易伤害宝宝比较娇弱的足弓。科学的弯折部位应位于脚前掌的跖趾关节处,这样才与行走时脚的弯折部位相符。
误区三:厚底鞋舒适防震
在行走时,鞋随着脚部的运动需不断地弯曲,鞋底越厚,弯曲就越费力,尤其对于爱跑爱跳的宝宝来说,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脚的疲劳,并进而影响到膝关节及腰部的健康。另外,厚底鞋为了表现曲线美,往往加大后跟的高度,这会令整个脚部前冲,破坏脚的受力平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脚部的关节结构,甚至导致脊椎生理曲线变形,严重者将使大脑、心脏、腹腔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儿童鞋适宜的鞋底厚度应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应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间。
误区四:有弓型鞋垫的鞋保健舒适
许多童鞋在鞋垫的脚心部位装有一块凸起的软垫,妈妈们一般认为它能托起足弓,令宝宝感觉舒适,并具有保健作用。其实,这种鞋比较适合成人穿着,对于儿童来说,它却缩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间,使正处于发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锻炼,长此以往可能会令宝宝变成扁平足。
该文章由作者:【苹果姐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