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原中文系)初创于1960年,为广西民族大学首届招收本科生的院系。2000年由原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研室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6年更名为文学院。文学院目前有4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国际教育、壮语言文学、瑶语言文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美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个研究所:生态美学研究所、岭南民族文学研究所、壮侗语言文化研究所、广西古籍研究所。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广西民族大学坐落在南宁市西郊,始建于1952年。校园内有一泓清澈秀丽的湖水,湖畔是一片茂密的相思树,风景十分迷人。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老诗人谢觉哉到广西民族学院(即今广西民族大学前身)视察时,即兴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句:“还从湖畔觅相思。”相思湖便因此得名。半个世纪以来,文学院伴随着相思湖诞生、成长、壮大。

文学院(原中文系)初创于1960年,为广西民族学院首届招收本科生的系。次年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归并到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增招师训班。

1963年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分出,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其文科教师归入中文系。

1964年南宁师专又分出。

2000年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研室合并为中文学院。

2006年,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为适应新的形势,中文学院更名为文学院。

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著名学者十分关怀重视广西民族学院的成长。20世纪60年代初,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到广西民族学院视察时,对院系领导说:“你们有这样优美的环境,应该多出诗人、作家。”郭沫若常与中文系教师朱棠通信,并接受朱棠的请求,为广西民族学院题词。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曾来中文系讲学。中国著名诗人藏克家为学生社团组织相思湖文学社题写刊名。

师资队伍

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28人。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二级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7人。

在院学生

开办60年来,培养了一万多名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一万多名函授生。2019年9月,学院有在校学生1803人,其中本科生1493人,硕士生261人,博士生49人。学生总数中有外国留学硕士生30人、留学博士生24人。学生来自27省(直辖市、自治区)24个民族。留学生来自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巴西、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办学成绩

近半个世纪以来,文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优秀的各类建设人才,孕育了引文坛瞩目的“相思湖作家群”。文学院就像相思湖一样,在祖国南方乃至东南亚一带颇具影响。2003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为广西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壮语言文学)为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写作学、古代汉语、民间文学三门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为“十一五”期间自治区重点学科,生态审美与文艺学研究基地为“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人文社科基地。2008年,获批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学院培养和涌现出了一大批颇有成就的教授、专家、学者、党政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大批诗人、作家、评论家的广泛影响,形成了令文坛瞩目的“相思湖作家群”。2003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目前,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走特色发展道路,积极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学研究型文科院系。

学院荣誉

继1997年获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模范小家”光荣称号以后,2003年文学院又获“全国五一奖状”

1994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模范职工小家

2000-2001年度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2001-2003年度“先进党总支”

2002年度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200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授予的“广西五一巾帼标兵岗”光荣称号

在五十周年校庆活动中获“先进集体”称号

2017年1月被评为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9年1月被评为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该文章由作者:【小纯洁】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