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汉语汉字)

领(拼音:lǐ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据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代可能更早。古字形从页令声。领本义指脖子,脖子的位置与衣服的衣领位置一致,因此“领”引申表示衣领。由本义又可引申出“重要、首要、带领”的含义,由带领引申指接受,又引申为为人表率的人。

领(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领”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未见记录。最早的古文字材料是战国时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文字(图2),它是由图1的小篆演变而来的。小篆的“领”是形声字,左部是声旁“令”,指示读音;右部是形旁“页”,“页”表意,表示人头。“领”字虽不见于西周金文和战国早期文字,但见于《诗经》。如《小雅·桑扈》:“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小雅》最早为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的作品,说明当时已经有领字。汉隶、楷书文字均由小篆演变而来,字形变化不大。

领的本义是指脖子,所以“领”从“页”。“引领而望”即伸长了脖子观望。脖子的位置正好与衣服的衣领位置一致,因此“领”引申表示衣领。这个意义现代也很常用。

脖子在人体中很重要,有桥梁的作用,而且位置靠前,和人的脑袋直接相连,“领”从而引申出“重要”“首要”“在前面”的含义。例如有“领袖”“领头”“领路”等说法。被领的人或事物是接受领袖者的意愿的,因此引申出“接受”的含义,例如“领会”“心领”“领教”等。再进一步引申就有了“管辖”“领土”“统率”的意思,于是就有了“统领”“领空”“领域”等等说法。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领(領)lǐng(ㄌ一ㄥˇ)

⒈颈,脖子:引领而望。

⒉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领。领口。领结。领带。领章。

⒊事物的纲要:领袖。要领。提纲挈领。

⒋带,引,率(shuài):带领。率(shuài)领。领头。领衔。

⒌治理的,管辖的:领海。领空。领土。领域。占领。

⒍接受,取得:领奖。领命。领款。领教(jiào)。招领。

⒎了解,明白:领悟。领略。心领神会。

⒏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领席。

⒐古同“岭”,山岭。

详细释义

領lǐng

〈名〉

(1)(形声。从页(xié),令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脖子)

(2)同本义[neck]

领,项也。——《说文》

领,项也。——《广雅·释亲》

领如蝤蛴。——《诗·卫风·硕人》

缅然引领南望。——《国语·楚语上》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

(3)又如:领门儿(衣领;领口);领鬃(鬃毛);领颚(下巴);领腰(脖子与腰部);领圈(项圈)

(4)领子,衣领[collar;neckband]

若挈裘领。——《荀子·劝学》。又如:领抹(领系、领戏。外衣领上的系巾);领口;领盘儿(托领);领章;领结

(5)要领[outline;mainpoint]。如:提纲挈领

(6)山道,山坡。后作“岭”[mountainridge;slope]

舆轿而逾领。——《汉书·严助传》

词性变化

領lǐng

〈动〉

(1)统领,居上领导指挥[lead]

各领万人,与备俱进。——《三国志·吴主传》

(2)又如:领盘(主持定婚仪式);领家的(妓院老鸨);领护(统治);领御(统率支配);领衔;领袖

(3)带领;引导[lead;guide]

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

(4)又如:领道(在前引路);领首(带头);领工(带领从事劳动)

(5)兼任[holdconcurrentposts]

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6)治理[administer]

领恶而全好者欤。——《礼记·仲尼燕居》

(7)又如:领牧(治理,管辖);领理(治理);领职(守职,治理政事);领料(管理、照料)

(8)理解,懂得[understand]

领父子君臣之节。——《礼记·乐记》

(9)又如:领悟;领略;领解;领会;领览(领会,理解);领握(领会掌握);领悟(明白,理解)

(10)接受,受取[receive]

李典领命,自去典兵埋伏。——《三国演义》

(11)又如:领命(照指示办);领诺(答应,领命);领纸(向公家领取钱物的收据)

領lǐng

〈形〉

通“令”。美好[fine;good;desirable]

君子纯终领闻。——《汉书·扬雄传》

領lǐng

〈量〉

表示数量,通常用于地席、草席、席[amat]。如:一领席

常用词组

领班、领唱、领带、领导、领导、领地、领读、领队、领队、领队驼、领风骚、领港、领海、领航、领会、领教、领巾、领空、领口、领扣,领扣儿、领款、领路、领略、领诺、领情、领取、领圈、领示、领事、领水、领条,领条儿、领头、领土、领悟、领先、领衔、领袖、领养、领域、领章、领主、领罪。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頁部】良郢切(lǐng)

(领)項也。从頁令聲。

說文解字注

【卷九】【頁部】

(领)項也。按項當作頸。《碩人》《桑扈》傳曰:“領,頸也。”此許所本也,《釋名》《國語》注同。領字以全頸言之,不當釋以頭后,若《廣雅》:“領、頸,項也。”合宜分別者渾言之,其全書之例類皆然矣。衣之曲袷謂之領,亦不謂衣后也。《仲尼燕居》注:“領猶治也。”《淮南書》高注:“領,理也。”皆引伸之義,謂得其首領也。《龜策傳》用領爲蓮,異部假借。

从?,令聲。良郢切,古音在十二部。

广韵

良郢切,上靜來‖令聲耕部(lǐng)

領,理也。録也。《說文》:“項也。”良郢切。六。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部】領;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5。

《唐韵》良郢切。《集韵》《正韵》里郢切。《韵会》里整切。并音岭。《说文》:项也。从页令声。《释名》:领,颈也。以壅颈也。亦言总领衣体,为端首也。《诗·小雅》:交交桑扈,有莺其领。传:莺莺然有文章也。领,颈也。《荀子·劝学篇》:若挈裘领。

又《广韵》:理也。《韵会》:方氏曰:承上令下谓之领。《礼·祭义》: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又《乐记》:领父子君臣之节。注:领,犹理治也。

又《仲尼燕居》: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欤。注:领,犹治也。

又《韵会》:统领也。《前汉·魏相传》:总领庶职。

又《广韵》:录也。刘公干诗:沈速簿领书。注:领,录也。

又楚官名。《左传·昭二十七年》:鄢将师为右领。

又晋官名。《晋书·职官志》:中领军将军,魏官也。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二年》:樊顷子奉王以追单子及领。注:领,周地。《前汉·王子侯表》:蒲领侯嘉。又山道,与岭通。《前汉·严助传》:舆轿而逾领。

又《正字通》:受也。

又叶离贞切。音邻。韩愈《田氏庙碑》:嶪嶪魏土,婴儿弄兵。吏戎愁毒,莫保首领。

该文章由作者:【虎步关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