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八段锦是少林寺众僧最早演练的健身功法之一。据传,早在唐朝时,少林寺高僧灵丘善练八段绵,寿达109岁。八段锦有舒筋活血,调理气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功能,久练可以健壮体质、抗疫祛病、延年益寿。呼吸时,要既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又如春蚕吐丝相连无间,使人神清气爽,体态安详,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
简介
少林八段锦教学视频 健身气功(完整示范带口令)舞姿优美,生动活泼而且简单易学,容易上手,比较适合大众学习。视频后面附有动作分解和教学。视频可以下载到电脑中长期保存。少林八段锦教学视频 健身气功(完整示范带口令)帮您留住健康美丽,是健康减肥,时尚生活的必选舞蹈之一。
少林八段锦口诀
双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
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
攒拳怒目增力气,
两手攀足固肾腰,
背后七颠百病消。
少林八段锦意守的重点部位介绍如下:
预备式——意守丹田,宁静心神,调整呼吸,端正身型。
双手托天理三焦——意想三焦通畅,两掌上托气从关元提至天突,两掌下落气从天突降至关元。
左右开弓似射雕——开弓劲达脊背,意至食指商阳。
调理脾胃须单举——意想丹田,伸拉两胁,吸入清气,呼出浊气。
五劳七伤往后瞧——旋臂刺激手腕原穴,后瞧转动颈部大椎,展肩劲达脊背,蹲身气沉丹田。
摇头摆尾去心火——摇头放松大椎,摆尾转动尾闾,呼吸取其自然,意念守在涌泉。
双手攀足固肾腰——摩运膀胱经,畅通任督二脉,意念守在命门,气息沉至丹田。
攒拳怒目增气力——左右拧转脊柱,气力发于丹田,旋腕用力抓握,两眼怒目睁圆。
背后七颠百病消——脚趾用力抓地,百会向上虚领,放松肢体下颠,吸气呼气想丹田。
收式——气息归元守丹田,静养一会再还原。
八段锦之呼吸及架势
一. 呼吸
(一) 种类: 顺腹式呼吸:
吸气时凸出下腹,收缩上腹
吐气时收缩下腹,凸出上腹
逆腹式呼吸:
吸气时收缩下腹,凸出上腹
吐气时凸出下腹,收缩上腹
注:除第六段锦「双手攀足固肾腰」采顺腹式呼吸外,其馀各段锦皆采逆腹式呼吸。
(二)方法:用鼻孔吸气和吐气,呼吸时要柔、细、慢、长。
(三)要领:
手由下向上举时慢慢吸气,手放下时吐气要细要长。
伸开的手移近身体时吸气,手向外伸出时吐气。
身体伸展时吸气,弯曲时吐气。
二. 基本架势
自然站立:
左右脚掌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上身伸直,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
马步:
自然半蹲似骑马状。
手诀:
食指朝上拇指横向张开九十度,馀三指曲卷,手掌、手臂尽量曲折成九十度。
阴掌:
手臂垂直向地伸直下压,掌心朝地,指尖向前,手掌与地面平行,即下压掌。
阳掌:
手臂垂直向天伸直上托,掌心朝天,指尖向内侧举在头顶上方,即上托掌。
平拳:
双手握拳,拳心朝上,腕近腰际,挺胸平视。
竖拳:
双手握拳,拳眼朝上,拳停胸前,如持重物。
站式少林八段锦练法
1、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2、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热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
3、调理脾胃须单举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劳七伤往后瞧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两眼目视左后方,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后方稍停顿,转正。如此十数次。
5、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横开,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下,稍向前探,两目平视,双手反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尖;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反复十数次。
6、两手攀足固肾腰松静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劲。稍停顿,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右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7、攒拳怒目增力气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刀步"。双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击出,顺势头稍向左转,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随后,收回左拳,击出右拳,要领同前。反复十数次。
8、背后七颠把病消两足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掌指向前。随后双手平掌下按,顺势将两脚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顿,将两脚跟下落着地。反复练习十数次。
动作要点
/n1.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低上,双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臂,上体中正。/n
2.呼吸徐缓,气沉丹田,调息 6~9次。/n/n 易犯错误/n/n
- 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斜向地面。/n/n
- .塌腰,跪腿,八字脚。/n/n
纠正方法/n/n
1.沉肩,垂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n
2.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越脚尖,两脚平行站立。/n/n
功能与作用/n/n
宁静新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与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
习练要领
一、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的法则。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形体上的放松,是指关节、肌肉及脏腑的放松。放松是由内到外、由浅到深的锻炼过程,使形体、呼吸、意念轻松舒适无紧张之感。静,是指思想和情绪要平稳安宁,排除一切杂念。放松与入静是相辅相成的,入静可以促进放松,而放松又有助于入静,二者缺一不可。
自然,是指形体、呼吸、意念都要顺其自然。具体来说,形体自然,要合于法,一动一势要准确规范;呼吸自然,要莫忘莫助,不能强吸硬呼;意念自然,要“似守非守,绵绵若存”,过于用意会造成气滞血淤,导致精神紧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自然”决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需要习练者在练功过程中仔细体会,逐步把握。
二、准确灵活
准确,主要是指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在学习初始阶段,基本身形的锻炼最为重要。本功法的基本身形,通过功法的预备势进行站桩锻炼即可,站桩的时间和强度可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状况灵活掌握。在锻炼身形时,要认真体会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和要领,克服关节肌肉的酸痛等不良反应,为放松入静创造良好条件,为学习掌握动作打好基础。在学习各式动作时,要对动作的路线、方位、角度、虚实、松紧分辨清楚,做到姿势工整,方法准确。
灵活,是指习练时对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高低、用力的大小、习练的数量、意念的运用、呼吸的调整等,都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特别是对老年人群和体弱者,更要注意。
三、练养相兼
练,是指形体运动、呼吸调整与心理调节有机结合的锻炼过程。养,是通过上述练习,身体出现的轻松舒适、呼吸柔和、意守绵绵的静养状态。习练本功法,在求动作姿势工整、方法准确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好姿势的高低和用力的大小,对有难度的动作,一时做不好的,可逐步完成。对于呼吸的调节,可在学习动作期间采取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再结合动作的升降、开合与自己的呼吸频率有意识地进行锻炼,最后达到“不调而自调”的效果。对于意念的把握,在初学阶段重点应放在注意动作的规格和要点上,动作熟练后要遵循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原则进行练习。
练与养,是相互并存的,不可截然分开,应做到“练中有养”“养中有练”。三分练七分养,特别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数量,把握好强度,处理好“意”“气”“形”三者的关系。从广义上讲,练养相兼与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将有助于提高练功效果,增进身心健康。
四、循序渐进
“少林;八段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和运动强度。因此,在初学阶段,习练者首先要克服由于练功而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如肌肉关节酸痛、动作僵硬、紧张、手脚配合不协调、顾此失彼等。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和数量的习练,才会做到姿势逐渐工整,方法逐步准确,动作的连贯性与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对动作要领的体会不断加深,对动作细节更加注意,等等。
在初学阶段,本功法要求习练者采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动作熟练后,逐步对呼吸提出要求,习练者可采用练功时的常用方法——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后,开始注意同动作进行配合。这其中也存在适应和锻炼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最后,逐渐达到动作、呼吸、意念的有机结合。
由于练功者体质状况及对功法的掌握与习练上存在差异,其练功效果不尽相同。良好的练功效果是在科学练功方法的指导下,随着时间和习练数量的积累而逐步达到的。因此,习练者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好运动量。
该文章由作者:【夏威夷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