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策,汉语词语,拼音是chóu cè,意思是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亦作“筹筴”。
解释
1.亦作"筹策"。2.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3.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
出处
《老子》:“善数不用筹策。”高亨正诂:“筹策,古时计数之竹筳也。”
《战国策·魏策四》:“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筴之臣无任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
《南齐书·祖冲之传》:“加以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氂,心穷筹筴,考课推移,又曲备其详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晏婴对曰:‘筹策庙堂,威加万里,负将相之才者数十人;若血气之勇,不过备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为齐轻重哉!’”
清·钱谦益《南征吟小引》:“当其(袁可立子)督饷辽左,历览关塞,指雇毳幕,筹策表饵,欲以尺组系单于,故其诗纵横顿挫,若田僧超临阵作壮士歌,使人有车驰马骤,投石横草之思。”
清·吴伟业《临江参军》诗:“去年羽书来,中枢失筹策。”
该文章由作者:【左岸】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