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彪(1954年-),上海人,张丽玲执导纪录片《含泪活着》中的主人公。丁尚彪早年经历了上山下乡,后举债来到北海道阿寒町,开始了十五年妻离子散的奋斗,终于供养女儿留学纽约、完成学业。
人物经历
出生于上海的丁尚彪于一九八九年举债赴日留学,希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困境。可是当他来到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偏僻乡村阿寒町的日语学校后,才知道受骗上当,这里根本没有条件边学习、边打工。为了还债,丁尚彪只能离开阿寒町,前往东京打工,但也因而失去就学签证,成了一名“黑户口”。
在日本完成学业的理想破灭了,丁尚彪将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从此以后,丁尚彪开始为女儿的未来打工,好让她日后能到美国去留学。
丁尚彪小心翼翼,整天生活在可能被拘留的阴影下,同时更抓紧时间打工,有时每天奔波于三个地点打工。从大楼清扫到建筑工地,从塑胶制品工厂到餐厅厨师,丁尚彪任何脏、累、苦的活儿都干过。他在东京各区奔波,风雨无阻,披星戴月,有时甚至不眠不休,而住的却是破旧板房,连基本的洗澡设施也没有。
有梦最美也最残酷,最苦也最快乐。十五年来,丁尚彪没和妻女团聚,放弃天伦之乐,最终以自己的“搏命钱”,实现了女儿进入美国医科大学留学的梦想。含辛茹苦一幕幕的真实场景,令日本观众与电视中的丁尚彪一家共同悲喜、热泪盈眶。
人物影响
《含泪活着》
三十五岁的家庭主妇铃木纯子在网页上写道:“我含泪看完《含泪活着》,丁尚彪能够如此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为女儿,让我太感动了。”
二十岁的女大学生山崎洋子在留言中说:“中国的父亲真伟大。”
大学生竹下明在博客上写道:“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丁尚彪竟能如此顽强,忍受艰难,这种勇气和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我也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家庭主妇村上泷子写到:“不负责任的北海道学校把丁招来,令他‘非法滞在’,吃了不少苦。但最后丁尚彪回国前还特意到荒凉的阿寒町的学校去默默地鞠躬道谢,这种以德报怨的谦虚令我敬佩。”
四十八岁的渡边太郎说:“我非常惭愧,不久前刚被公司辞退,并曾产生自杀念头。看到丁尚彪能为家庭和女儿作出如此伟大奉献,相比之下,我无地自容,真是太胆怯、太不负责任了。”
与张丽玲合作多年的日本富士电视台著名纪录片制作人横山隆晴对《亚洲周刊》说,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主人公丁尚彪的情感,这部纪录片以中国语配日语字幕的形式播出,是日本全国性电视台播放史上首次。
泪流不止看完《含泪活着》,许多年没这样哭了!脑子里对中国人的反感偏见被泪水洗刷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对中国人的崇敬。中国人丁先生一家深切的爱,为理想锲而不舍前仆后继,历经不幸但含泪追梦的人生态度,都是现代日本人不应忘记但却忘记了的东西。中国人丁先生是当代男人的楷模,丁先生的妻子是女性的典范,丁先生的女儿是年轻一代效仿的对象,希望《含泪活着》发行DVD永久保存版。
2000年看了富士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小留学生》大受感动,之后的《年轻人》、《我的太阳》、《来自中国的瑰宝》……张丽玲女士的纪录片每部必看,每次都获益匪浅。这次我召集全家一起看《含泪活着》,丁先生十几年含辛茹苦,但他清澈温和的目光、为理想视死如归的身影,他妻子对丈夫和女儿的无私奉献和对感情的忠贞不渝,他女儿对父母的期待以实际行动的回答……令我全家泣不成声!这部纪录片让我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决定去中国留学。
星期五晚上,我和妻子偶尔从电视上看到《含泪活着》这个纪录片。两个多小时里,我们被牢牢地钉在电视机前。播完后,浸满泪水的纸巾在茶几上堆成小山。片子结尾时妻子握着我的手哭出声来,结婚17年来看电影电视从未有过。我也是有生43年来第一次这么感动爽快地流泪!《含泪活着》给我们面对困境的勇气、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追求等启迪,无法用语言概括。向片中主人公中国人丁先生和他妻子、女儿以及纪录片制作者张丽玲女士脱帽致敬!
剧情简介
经历了十年动乱,知青丁尚彪和妻子返城回到上海,学业中断,身无一技之长,令他在这个充满变革的社会里举步维艰。在朋友的鼓励下,丁尚彪于1989年6月飞往彼岸的日本,开始了求学创业之路。在北海道的阿寒町,他和一众同胞为了未来努力学习,最后却不得不迫于生计逃离这里,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在此期间,他的想法发生转变,眼见自己的学业无望,于是丁将全部心血花在女儿身上。拼尽全力打工,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15年的日本岁月,一家人天各一方,辛酸、喜悦、误会、理解,万般情感,言语难尽……本片为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收官之作。
该文章由作者:【文渊阁大学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