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汉语词语)

三秋,江南农民根据时令和收、种、管三项农事所定的名称。

释义

(1)指秋收、秋耕、秋播。

(2)指秋季的三个月。

(3)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指三年。

出处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引用详解

(1).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 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

晋 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宋 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

(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晋 陶潜《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

《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李善 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宋 柳永《望海潮》词:“重湖迭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清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3).指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北周 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 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4).秋收、秋耕、秋种的统称。

该文章由作者:【中国鹰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