墒情(土壤含水量指标)

墒情是指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

简介

【墒情】(soil moisture status)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

墒(shāng)有2种含义:

(1)耕地时开出的垄沟,例如墒垄或墒沟。

(2)土壤里的湿度,例如墒情、保墒、验墒、抢墒、墒土等。

所谓保墒即是设法减少耕层土壤水分损耗,使存贮在土壤中的水分尽可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最常见的保墒方法就是在农田表面铺设复盖物(如秸秆、塑料薄膜等)。

验墒即是检查或测定土壤的湿度。

抢墒即是趁土壤湿润时突击播种。

墒土则是指刚翻耕过的湿土。

墒指土壤的湿度。

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

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

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

根据土壤的相对湿度可以知道,土壤含水的程度,还能保持多少水量,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土壤湿度大小影响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

在野外判断土壤湿度通常用手来鉴别,一般分为四级:

(1)湿,用手挤压时水能从土壤中流出;

(2)潮,放在手上留下湿的痕迹可搓成土球或条,但无水流出;

(3)润,放在手上有凉润感觉,用手压稍留下印痕;

(4)干,放在手上无凉快感觉,粘土成为硬块。

站点

墒情站

检测田间或牧场等土壤墒情的水文测站。分为国家站和地方站。按监测目标分为基本站、试验站和巡测站三类。

作用

反映作物在各个生长期土壤水分的供给状况。并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与收获。

因此,研究分析墒情在作物根系层的分布、变化规律,开展墒情预报。对防旱、排水除涝、调节土壤湿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农业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补给来源主要是降水量和灌溉水量,它消耗于陆面蒸发(包括土壤蒸发和植物蒸发)及深层渗透。

墒情年内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候、土壤、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不同类型土壤含水量有很大差别,而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墒情是否适合要视作物需水量、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否协调而定。

预报方法

区域墒情预报主要采用单站综合的方法:/n

(1)如气候区内作物、土壤和地貌特征相近时,各单站土壤含水量预报关系线相当接近,加以综合即可进行区域预报。/n

(2)对同一地区内单站消退系数的关系曲线进行综合。若同一分区内下垫面土壤、植被、地形、地质条件不同,单站综合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较好的方法是按有无灌溉设施分别进行区城水量平衡计算。/n

(3)为及时指导防旱抗早,也可将实测或预报的各站墒情点绘等值线图,用以判别各地的适应程度,但需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条件,进行合理性分析

适墒程度表达形势

(1)中水分平衡指标法:以生长期内实际供给作物的总水量与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总需水量的比值作为指标,比值接近于1,表示为供需平衡。

(2)雨量指标法:按农时划季,以超过或少于某一量级的雨量大小来反映。

(3)土壤含水量指标法:根据当地土壤、作物、气候条件实验求得。当土壤含水量小于田间持水量时,作物生长比较适宜。如小于稳定调节湿度,则为严重缺水。

该文章由作者:【谢向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