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共和国(俄罗斯西南部的自治共和国)

克里米亚共和国(又译作克里木,俄语:Крым,Республика Крым,克里米亚鞑靼语:Къырым, Къырым Джумхуриети,乌克兰语:Крим,Республіка Крим,英语:Crimea Republic)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是一个自治共和国。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俄罗斯人占主体,乌克兰人居次,还有少数克里米亚鞑靼人和白俄罗斯人等。当地居民主要说俄语。首府为辛菲罗波尔。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该地区存在主权争议。俄方实际控制。乌方将当地划为自治共和国,区域与俄方行政区完全重叠,有关机构设在赫尔松。

克里米亚半岛毗邻黑海和亚速海,拥有许多著名的海滨疗养城市,如雅尔塔和米斯霍尔等。总理:谢尔盖·瓦列里耶维奇·阿克肖诺夫,2014年2月任命。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与苏联时期

公元1443年后,这里建有克里木汗国,克里米亚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1783年被俄罗斯帝国吞并。1918年,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苏俄)。1921年10月建立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仍归苏俄管辖。194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命令,将原“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撤销建制,并降格为克里米亚州。1954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州划归当时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统治时期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与俄罗斯、克里米亚地方政府之间就半岛归属问题不断产生纠纷,曾长期困扰俄乌关系。克里米亚要求独立或重返俄罗斯的呼声不断。在克里米亚独立倾向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克里米亚实行自治的决定。1992年2月,克里米亚州更名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同年5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先后通过“克里米亚国家独立法”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此后,由于乌克兰政府的反对,该宪法被取缔。

1992年1月,俄罗斯联邦会议(即议会)曾通过决议要求重新考虑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同年5月,俄议会通过决议,宣布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议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并要求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三方就半岛地位问题展开谈判。乌克兰则予以强硬反击,宣布俄议会的决定无效。

1992年6月1日,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就克里米亚的地位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组成部分有权自主地利用其地理位置发展对外开放经济,同其他国家建立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

1994年7月,随着奉行对俄友好政策的列昂尼德·库奇马当选乌克兰总统,有关克里米亚半岛归属的争执渐渐趋于沉寂。在库奇马总统执政十年期间,乌中央政府取缔了克里米亚宪法和总统制,并将克里米亚政府置于中央政府直接领导。此外,乌总统还通过克里米亚议长提名直接任命克里米亚政府总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克里米亚的控制。

1997年5月,俄罗斯与乌克兰正式签署俄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确立双边友好关系,原则上为解决克里米亚归属等问题奠定了基础,确认克里米亚半岛归乌克兰所有,双方的紧张关系才得以缓和。

俄罗斯联邦统治时期

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就自身地位举行全民公投。全民公投筹备与执行委员会主席马雷舍夫17日宣布,对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表明,全克里米亚半岛超过96%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2014年3月17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决定,克里米亚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命名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当天,有100个席位的克里米亚议会有85位议员参加表决,决定获全票通过。克里米亚议会还向俄罗斯联邦提出建议,以新的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克议会同时决定,自即日起,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一切政府机构要向克里米亚共和国移交权力和设施。

议会新闻处发布的新闻稿称,克里米亚共和国愿在平等、和平、友好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立关系。

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18日,普京批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草案并与克里米亚共和国领导人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条约。克里姆林宫在一份声明中说:“克里米亚共和国自条约签署之日起就被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俄方表示,将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亚人民的选择。然而,乌克兰当局宣布克里米亚议会举行公投的决定非法,将当地视为“临时敌占区”。由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表示将不承认公投结果。

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亚采纽克17日表示,乌方不会承认“所谓的克里米亚全民公投”。

这次公投是克里米亚半岛历史上第三次。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1991年和1994年分别进行过两次公投,内容都是关于更大的自治权和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取向。

2016年7月28日,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南部联邦管区和克里米亚联邦区合并改组为新的南部联邦区。

2018年5月16日,横跨刻赤海峡、连接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塔曼半岛和克里米亚共和国刻赤市的克里米亚大桥公路部分正式通车。

地理位置

克里米亚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拥有许多著名的海滨疗养城市,如雅尔塔和米斯霍尔等。克里米亚主要港口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叶夫帕托里亚等,其中塞瓦斯托波尔是一个深水不冻港,是俄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

克里米亚共和国向北克里米亚半岛与欧洲大陆通过一条仅数公里宽的地峡相连。半岛的东部是刻赤半岛,它与大陆隔刻赤海峡相望。刻赤海峡连接黑海和亚速海。

克里米亚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在半岛西北部上是卡尔基尼海湾,在半岛西南有塞瓦斯托波尔和巴拉克拉瓦等良港,在半岛东北部有刻赤海湾、东南部有费奥多西亚海湾及同名良港。

北、中部为平原。东南部的刻赤半岛为低丘陵,富铁矿藏。南部克里木山地,长150千米,宽50千米。北坡平缓,南坡陡峻,最高峰罗曼科什山海拔1545米。山区多处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克里木山南麓滨海地带长约150千米,宽2-8千米,属亚热带气候。半岛上河流短促少水。分布地中海型植被。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乌克兰最大的疗养、旅游胜地。南部克里木山地是一长150公里、宽50公里的中山。山区栎、山毛榉和松林茂密,山顶为草地,多处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克里木山南麓滨海地带长约150公里,宽2-8公里。冬季温和,1月平均气温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西部山地达1000-1200毫米。

平原地区主产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山区养羊业较盛。南部狭长的滨海地带广种葡萄、亚热带果树、香精油料作物和烟草等。有采矿、化学、机械制造、食品等工业,大型企业多集中在铁矿开采中心刻赤。气候宜人,景色优美,交通便捷,旅游、疗养区和城镇呈珠状分布,为前苏联最大疗养、旅游胜地。

政治

2014年10月9日,2014年3月并入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共和国议会举行行政长官选举,克里米亚代理行政长官阿克肖诺夫正式当选。

现任代理行政长官、统一俄罗斯党人阿克肖诺夫当天获得全部75张议员选票正式当选。他随后在议会宣誓就职,表示将遵守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宪法,执行俄罗斯总统令和政府令,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忠实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各族人民服务。

9月14日,克里米亚共和国举行议会选举,统一俄罗斯党获得75个议席中的70个。根据克里米亚宪法,行政长官由议会投票选出,其任期为5年,不得连任两次以上。

人口民族

俄罗斯人占60%,乌克兰人占约24%。此外,这里还生活着少数鞑靼人和白俄罗斯人等。

2018年克里米亚共和国常住人口为1913731人,其中城镇人口比例为50.94%。

民族组成

2014年各民族人口及比例如下表:

民族组成

民族

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

俄罗斯族

1188978

62.86%

乌克兰族

291603

15.42%

克里米亚鞑靼族

229526

12.13%

鞑靼族(塔塔尔族)

42254

2.23%

白俄罗斯族

17919

0.95%

亚美尼亚族

9634

0.51%

阿塞拜疆族

3738

0.20%

乌孜别克族

3265

0.17%

克里米亚鞑靼人

2310

0.11%

希腊族

2646

0.14%

摩尔多瓦族

2573

0.14%

犹太族

2543

0.13%

波兰族

2435

0.13%

罗姆族

2381

0.13%

德意志族

1648

0.09%

楚瓦什族

1529

0.08%

保加利亚族

1506

0.08%

土耳其族

1413

0.07%

莫尔多瓦族

1334

0.07%

格鲁吉亚族

1280

0.07%

塔吉克族

798

0.04%

马里族

723

0.04%

克里木查克人

500

0.03%

其他民族

10469

0.55%

民族成分未定

67773

3.58%

总计

1891465

100.00%

附注:1.克里米亚鞑靼族在人口普查时称自己为鞑靼族。2.划分标准为俄方标准,与国内标准有所出入。

语言

当地母语为俄语的人占84%,为克里米亚鞑靼语的占7.9%,为鞑靼语的占3.7%,为乌克兰语的占3.3%。此外,79.7%的乌克兰族、24.8%的鞑靼族、5.6%的克里米亚鞑靼族以俄语为母语:0.1%的俄罗斯族以乌克兰语为母语。

各国态度

俄罗斯

2014年3月17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关于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的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市)为主权独立国家。

俄总统新闻局当晚证实了这一消息。总统令称:鉴于克里米亚人民于2014年3月16日进行全民公投所表达的意愿,现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市)作为主权独立国家,拥有特殊地位。

总统令自签署之日起生效。

美国

当地时间2014年3月16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电话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不承认克里米亚地区的公投结果。奥巴马还警告称,美国政府准备就克里米亚危机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白宫在声明中称,“他(奥巴马)强调称,俄罗斯的作法违背了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欧洲盟友的协同下,美国准备让俄罗斯因其行为而付出更多代价。”

白宫表示,奥巴马告诉普京此次危机仍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奥巴马也说俄罗斯军队需要首先停止对乌克兰的“入侵”。

中国

针对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中方高度关注克里米亚局势发展,希望各方保持克制,尽快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途径,尊重各方合理关切和正当权益,实现克里米亚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

相关历史

【俄黑海舰队】

俄罗斯黑海舰队是俄海军四大舰队之一,从苏联时期就一直驻扎塞瓦斯托波尔港。塞瓦斯托波尔是克里米亚的一个深水不冻港,是俄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苏联解体以后,黑海舰队被分割。根据俄乌双方达成的协议,俄黑海舰队以租用基地的方式继续在乌境内驻扎。根据2010年4月双方签署的协议,俄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期限为2042年,到期后俄乌双方还可决定是否再延长5年。克里米亚回归后,俄方接管基地管理权。

【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又称东方战争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与黑海控制权,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等联手抗击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决战。最终,塞瓦斯托波尔陷落标志着俄罗斯战败。

【弗洛伦丝·南丁格尔】

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没有护士且医疗条件极差,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2.2%。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战争结束后,她被视为民族英雄。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克里米亚半岛旅游城市雅尔塔迎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这里举行的雅尔塔会议确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

该文章由作者:【习惯就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