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汉语汉字)

瑞(拼音:ru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包山楚简。瑞本义指一种信物,通常用玉制成,其作用相当于印信,即古代的公章。瑞字后引申指好的兆头。

瑞(汉语汉字)

文字源流

瑞,战国竹简文字,由“玉”,“耑(duān)”二字构成。左部所从“玉”,表示此字的本义与玉石有关。瑞是古代君臣和宾客相见时所执作为凭证玉器的总称,持瑞玉以示信,故字从玉。这是没有异议的。右边的“耑”字,有人认为是形旁。“耑”,《说文解字》训为“初生之题”,义为开端。召臣宾客相见,首先出示作为凭证的玉器,故瑞字从玉从耑会意。也有人认为“耑”是声旁。“耑”“瑞”二字的普通话读音虽然相差很远,但是,“耑”的上古音属元部,“瑞”的上古音属歌部,歌、元二韵阴阳对转,是有一定相似度的。由于古今音变的缘故,普通话里已看不出声旁“耑”与ruì音的关系。

《说文解字》讲,瑞字意思是“以玉为信”,即用玉作为符信、凭证。“瑞”作为玉器,不仅可以当发兵的信物,还是祭神的信物。据段玉裁说,瑞是祭神玉器的总称,仅《说文解字》所载就有十五种之多。祭神在当时是一种信仰,而瑞就是这一信仰的信物。祭神是希望得到神的福佑,而瑞玉就起到加强或保证神佑的作用。由此引出祥瑞的意思。所谓祥瑞就是前人把某些现象认为是吉祥的预兆。就像拿瑞玉做兵符能召来兵马一样,祥瑞也能带来吉祥。这一吉祥的征兆也可称为符瑞。

现代释义

词性

释义

例句

名词

 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

《尚书‧舜典》:“(舜)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请瑞焉,以命其徒攻桓氏。”

吉祥的征兆。

汉·王充《论衡‧指瑞》:“王者受富贵之命,故其动出见吉祥异物,见则谓之瑞。”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璿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

指吉祥的事物。

汉·扬雄《剧秦美新》:“玄符灵契,黄瑞涌出。”

《宋史‧五行志二》:“帝曰:‘朕尝禁四方献瑞,今得西川麦秀图,可谓真瑞矣!’”

(Ruì)古州名。唐置。故址在今辽宁省绥中县北。

(Ruì)古州名。宋置。故地在今江西省高安市。

(Ruì)姓氏用字。

形容词

吉祥。

《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动词

使获吉祥。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神之营之,瑞我汉室,永不朽兮。”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一上】【玉部】是伪切(ruì)

以玉为信也。从玉、耑。

说文解字注

以玉为信也。《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注云:“人执以见曰瑞,礼神曰器。”又云:“瑞,节信也。”说文卪下云:“瑞信也。”是瑞、卪二字为转注,礼神之器亦瑞也。瑞为圭、璧、璋、琮之总偁。自璧至瑁十五字皆瑞也,故总言之。引伸为祥瑞者,亦谓感召若符节也。

从王,耑声。耑声在十四部,而瑞、揣、圌字音转入十五部。《唐韵》是伪切,又入十六部。

广韵

是伪切,去寘常 ‖耑声歌3部(ruì)

瑞,祥瑞也。符也。应也。《说文》曰:“以玉为信。”又姓,出《姓苑》。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部】瑞 ·康熙笔画:14 ·部外笔画:9

《唐韵》是伪切。《集韵》《韵会》树伪切。《正韵》殊伪切。竝音倕。《说文》:以玉为信也。《玉篇》:信节也。诸侯之珪也。《书·舜典》:辑五瑞。《释文》:信也。《周礼·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注:玉,公侯伯子男所执圭璧。又《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注:人执以见曰瑞。瑞,符信也。

又《韵会》:祥瑞也。天以人君有德符,将锡之以历年,锡之以五福,先出此,以与之为信也。《春秋左传》杜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唐书·百官志》:礼部郎中员外郎掌图书祥瑞,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猿、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二十八。苍鸟、赤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二。

又州名。本唐筠州,以土产篁竹名。宋改瑞州。

又姓。

该文章由作者:【暴躁猫】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