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或是法租界同业之最,他们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历史沿革
淮海路是自东而西相继筑成的。东路先筑,中路次之,西路最后。三段道路的修筑,都与法租界有关。它是全上海公认的最美丽、最摩登、最有“腔调”和情调的一条街。现代化建筑林立,时尚名品荟萃,紧随世界潮流。
上海开埠以前,城市重心在县城,今卢湾区及其以北、以西地区,皆为溪涧纵横的农田,三数村落,散布其间。从芦家湾、淡井村(今永嘉路东段)、顾家宅(今复兴公园)这些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地名中,我们还能依稀想像出当年的田园风光。
1843年,依据中英《南京条约》,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法国人取得在上海等通商五口居住贸易、租地建屋的特权。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与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商定《上海土地章程》,上海英租界设立。1849年4月6日,上海道台麟桂在与法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敏体尼(LouisCharlesNicolasMaximilienMontigny,1805-1868)磋商后,同意辟设法租界,其四至为: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褚家桥,东至广东潮洲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这是法租界的最初范围,面积986亩。以后,上海县城以北、以西地区逐渐城市化,但到十九世纪末,今淮海路地区仍较冷落。
法租界建立以后,多次扩张。1898年,法租界强占四明公所,激起寓沪宁波人强烈反抗,酿成血案。官司打到北京,经法国驻华公使毕盛(S.J.M.Pichon)与总理衙门交涉,达成协议,其中一条规定法租界当局可以在四明公所地面上开筑交通上所需的道路。四明公所地在小北门外,今淮海东路东端、永寿路以西(今大境中学校址),是寓沪宁波人暂厝灵柩的地方。1900年1月27日,法租界西界推至顾家宅和关帝庙浜,即今重庆南路一线。这年1月30日,上海道余联沅与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宝昌,达成解决四明公所事件协议,言明法租界可以按照原定线路修筑宁波路。宁波路即今淮海东路。其后,法租界顺宁波路西进,筑西江路、宝昌路,其交接处在今重庆路,东为西江路,西为宝昌路。1906年10月10日,西江路、宝昌路统称宝昌路,是为今淮海中路。法租界有以人名为路名的习惯。宝昌为法租界公董局重要人物,从1881年至1907年连任15届董事,其中任总董5届。
民国初年,法国再次谋求扩大租界。1914年,袁世凯政权以法方允许中国警探在法租界内自由逮捕人犯(实为革命党人)等条件为交易,满足了法方扩界要求。这年4月8日,交涉员杨晟与法国驻沪总领事甘世东(GastonKhan)签订上海法租界外马路划分警权协定。至此,今重庆路以西、华山路以东淮海中路地区,均被划入法租界管理范围,城市化速度也由此大为加快。1915年6月21日,宝昌路更名霞飞路,以法国名将霞飞命名。1943年10月8日,更名泰山路。1945年10月,更名林森路,以纪念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867~1943),以西藏路为界,分别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1950年5月25日,更名淮海路,以纪念淮海战役的胜利。西藏路以东部分称淮海东路,以西至华山路部分称淮海中路。
淮海西路东起华山路,西迄凯旋路,始筑于1925年,系法公董局越界所筑,原名乔敦路(JordanRoad),以英国驻华公使名命名,1933年改名庐山路,1945年更名林森西路,1950年更名淮海西路。
淮海路初筑时(西江路、宝昌路)均为泥石路面,后来陆续铺设块石。1902年起,遍栽从法国引进的悬铃木树作为行道树,上海人习称“法国梧桐”。1908年,开始行驶2路有轨电车,这路电车通行整整60年,到1968年才停驶。20年代,淮海路改建为柏油路面。1926、1927年,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相继开通30年代,改建水泥路面。50年代以后,屡加修建,提高路面,加大排水功能。1960年开通26路无轨电车(今126路前身)。1992年,因营建地铁工程,地下管线全面重铺,并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
法国三军统帅霞飞
1852年一1931年,法国元帅和军事家。出生在法国比利牛斯省里沃萨尔特城一个皮匠家庭。1870年由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投笔从戎,作为一名工兵少尉参加普法战争。战后考进陆军实习学校,187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工程部队任职。1876年任营长,负责建造明达利防御阵地。此后,相继参加侵略印度支那、中国台湾和非洲塞内加尔的战争,得到一次次表现自己的机会。1901年返回巴黎,晋升为旅长,1905年升任师长,1908年又被提为军长。1911年法、德两国为争夺摩洛哥而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新上任的法国陆军部长梅西米举荐贤才,把当时并不出众,但比较年轻,而政治上属温和派的霞飞推上高位,让他当了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霞飞从此圆了统帅三军之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出任法军总司令。他在边境交战中接连失利;但在马恩河会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阻止了德军的进攻,粉碎了德军以“速战速决”为基础的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使西线战争从机动作战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保卫了巴黎。1916年2月,德军在东线取得对俄作战胜利后,决定在西线重点进攻法国的凡尔登要塞,把该要塞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霞飞采取“以磨盘对磨盘”的战术,决心集中兵力死守凡尔登。经过6个半月的拉锯和争夺,法军终于转守为攻,夺回了失地,德军的战略企图落空。当时有“绞肉机”之称的凡尔登战役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霞飞因此赢得了很大的荣誉。1916年12月,他被免去实职,改任法国政府军事顾问,同月晋升元帅。1917~1918年任法国驻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后又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1918年12月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22年任法国政府国防委员会主席。1931年1月12日在巴黎病逝。遗有《战争准备与战役实施》和《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著作。
相关词条
霞飞
上海
法国梧桐
该文章由作者:【重案组之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