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位于全省、全市的中心地带和“十字路口”,地处东经106°29′~47′,北纬26°33′~41′,辖区土地总面积93.57平方千米,下辖17个街道、1个镇,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人口146万(常住人口106万,流动人口40万),是全省国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商贸繁荣,交通便利,人文景观丰富。连续多年荣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全区平均海拔1184米,属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距海洋不远、海拔较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71天。年平均降水量1196.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时数1354小时。森林覆盖率36.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54%,空气优良天数达95.3%。夏季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堪称休闲养生天堂、旅游避暑胜地。
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0.1亿元、增长2.7%;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16亿元、同比增长27.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5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9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财政总收入2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3.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985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全面回稳、稳中提质、逐季向好”的良好态势。
建置沿革
云岩区境,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置顺元路军民宣慰司,属湖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为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末降为顺元路军民安抚司,今区境均属其管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行省。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隶贵州行省。今区境均在其辖下。明隆庆二年(1568年)移程番府入省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今区域是府城附郭。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置新贵县,今区境为其附郭。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贵阳府升贵阳军民府,辖地含今区境。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贵州前卫,设置贵筑县,贵筑县辖9里。其中的红边里、西上里、南隅里等均在今云岩区境域。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贵阳府亲领8保,其中内城东北保、西北保及外城西南、东南、东北、西北等保所辖地范围大部分在今云岩区境域。清乾隆四十六年八月(1781年9月)以贵筑县北门外(今喷水池以北地区)新城日繁,商贾云集,令将贵筑县丞移驻新城,就近稽查(新城在今区域)。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初四日,贵州光复,成立贵州军政府,后改贵州省公署;治所地址一直在今省府路贵山苑小区内。
民国三年(1914年)1月改贵阳府为贵阳县,同年8月将贵州分为黔中、贵西、镇远三道,贵阳县属黔中道管辖,今区境均在贵阳县辖境内。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属于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1日贵阳市正式成立,贵阳设市之初,仍然沿袭旧制,城市治安由警察局管理,警察局之下设5个分局,警察分局有行政职权,分局之下设联保,联保之下设保、甲。当时,警察一分局驻中华北路,警察二分局驻中华中路,警察三分局驻公园北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经贵州省政府核准,将原来5个警察分局下辖的22个联保改为20个镇,各镇建立镇公所。这20个镇当中的毓秀镇等13个镇在今区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将贵阳市的20个镇裁撤,成立9个区,区级政权之下未设乡、镇,区公所直接领管保,这一建置直到1949年11月贵阳解放都未再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2日,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接管贵阳市的一、二、三及七、九区公所隶属今云岩区境。
1950年5月,将原来的9个区划为7个区。
1952年8月,贵阳市郊的五至七区管辖范围又改划为5个乡,36个行政村。
1953年6月,又将郊区的5个乡改为7个乡、8个办事处。
1954年,将贵筑县划拨给贵阳市管辖,原来由贵筑县乌当区下辖的偏坡、雅关、渔安划为乡。将大宅吉、小宅吉、建水、市北村、大洼、桥下等村划归大洼乡;黔灵、香狮、头桥、中寨、黄泥田等村划归头桥乡;东山一带划归东山乡
1954年,贵阳市将郊区的8个街道划归两城区。
1955年8月,贵阳市第一区更名为云岩区,第二区就更名为富水区。
1982年8月,云岩区下辖14个街道及黔灵公社。
1984年6月,撤销黔灵人民公社,建立黔灵乡。
1989年1月,在贵乌路、北京路街道、黔灵乡的大宅吉、小宅吉为主的一部分地区(东至贵乌路的半边街,南至盐务街,西至雅关、南垭路,北到麻冲地区)划出建立宅吉街道。
2000年4月,撤销黔灵乡,建立黔灵镇。云岩区下辖1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镇。
2001年,全区辖15个街道、1个镇,112个社区、13个村。
2009年,全区共18个街道,1个镇,134个社区,19个村。
2012年,全区共1个镇、26个社区。
2020年1月,撤销东山、市西、延中、金惠、蔡关、金关、普天、金鸭、荷塘、黔东、圣泉、北京路、栖霞、中东、中华、三桥、省府、宅吉、金龙、头桥、中天、金狮、贵乌、中环、普陀、威清、水东27个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水东路、渔安、大营路、黔灵东路、文昌阁、盐务街、普陀路、八鸽岩、毓秀路、威清门、市西河、头桥、三桥路、马王、金关、茶园路、杨惠17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3月,云岩区辖1个镇(黔灵镇)、17个街道(水东路街道、渔安街道、大营路街道、黔灵东路街道、文昌阁街道、盐务街街道、普陀路街道、八鸽岩街道、毓秀路街道、威清门街道、市西河街道、头桥街道、三桥路街道、马王街道、金关街道、茶园路街道、杨惠街道)。
政治
云岩区委书记朱刚
云岩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黔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云岩区位于贵阳市南北向“船形盆地”的北部,地处东经106°29′~47′,北纬26°33′~41′。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两大城区之一,是原贵阳老城的主体部分,是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区。全区土地总面积93.57平方千米。
气候
云岩区属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距海洋不远,海拔较高,因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同季;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3℃;多年平均积温为5589℃,无霜期271天。年平均降水量1196.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日照时数1354小时。
地形
云岩区地貌属黔中丘原盆地,中南部地势较低,为贵阳盆地的一部分。最高点在东北部黔灵镇的唐家山,海拔1438米;最低处为东部黔灵镇安井河谷与乌当区接界的南明河出境处,海拔1023米。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全区平均海拔1184米。平坝占全区面积的18.20%;丘陵占52.79%;山地占29.01%。
水文
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为南明河及其支流雅关河(市西河),以及贯城河(沙河),此外有三桥、宅吉、改茶等小河沟。河道总长25千米。区内南明河长7.5千米。雅关河长13千米。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区境内野生动物为类不多,计有野兔、山羊、黄鼠狼、狐狸、野鸡、野猪、斑鸠、穿山甲、乌梢蛇、菜花蛇、蛙类、蝙蝠、猫头鹰、啄木鸟等。主要分布在安井、偏坡等边远地区,数量极少。
植物资源
境内较多的花卉有:常绿乔灌木类的桂花、科青、夹竹桃、含笑、茉莉、广玉兰、杜鹃、大叶黄杨、扶桑、苏铁、栀子花、迎春花;落叶乔灌木类的双桃花、紫薇、蔷薇、贴梗海棠、玫瑰、月季;藤本类的葡萄、金银花、地棉;宿根花卉类的文竹、吊兰、菊花、水仙、大丽花、仙人山蟹爪兰、倒挂金钟、唐菖蒲、令箭荷花、昙花;一、二年生的草花类的一串红、五色椒、大波斯菊、牵牛花、金盏菊等。盆景以树椿盆景为主,主要树种有龙柏、罗汉松、六月雪、地柏、杜鹃等。
境内中草药品种有:山慈菇、四块瓦、淫羊藿、木姜子、木通、白丑、黑丑、三春柳、金钱草、仙鹤草、枇杷叶、响铃草、十大功劳、岩白菜、骨碎补、白芨、鱼鳅串、头昏花、马蹄草、夏枯草、水荆芥等22种。矿物药材有滑石、代赭石、钟乳石三种。兽用中草药有近种,常见的有苦参、仙鹤草、三棵针、白头翁、金银花、独脚莲、地苦胆、地榆、铁筷子等几十种。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9年末,云岩区户籍人数661428人,户数220770户。2019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区常住半年及以上年末总人口96.14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云岩区常住人口为1056819人。
民族
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发展
综述
2019年,云岩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9.03亿元(市评估,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19亿元,同比增长1.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9.24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59.60亿元,同比增长7.2%。人均生产总值为82647元。三次产业比重为0.02:30.81:69.17,与上年0.06:30.86:69.08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0.09个百分点。
2019年,云岩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67.89亿元,同比增长44.4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3.71亿元,同比增长0.9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55.51亿元,同比增长8.8%。
2019年上半年,云岩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5.88亿元,同比增长9.8%,经济总量继续在全省保持第一,占贵阳市的21.0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市0.8个和0.7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7.1%和10.4%;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0.03:18.76:81.21。
2019年,云岩区500万口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2.64亿元(上报数),同比增长0.3%。
2019年,云岩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996元,同比增长8.9%。
2020年,云岩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19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5.84亿元,同比增长0.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4.07亿元,同比增长3.9%。
第一产业
2019年,云岩区农业总产值完成2932万元,同比增长1.6%,农业增加值完成1906万元,同比增长1.8%。
第二产业
2019年云岩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2.34亿元,同比增长6.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96亿元,同比增长5.0%。
2019年,云岩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1.33亿元,同比增长11.1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876.32亿元,同比增长12.52%;安装工程产值完成11.74亿元,同比增长-23.39%;其他产值3.28亿元,同比增长-49.14%;竣工产值完成153.49亿元,同比增长-6.5%。
第三产业
2019年,云岩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94.66亿元,同比增长7.4%;社会批发业累计完成商品销售额519.94亿元,同比增长25.5%;社会零售业累计完成商品销售额372.24亿元,同比增长13.8%;社会住宿业累计完成营业额24.43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餐饮业累计完成营业额32.37亿元,同比增长11.2%。
2019年,云岩区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75.8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6332万美元,同比增长-1.63%;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
2019年,云岩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140.29亿元,同比增长1.14%;房屋施工面积107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2%;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0.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销售额完成93.70亿元,同比增长-5.8%。
社会事业
教育
2019年,云岩区学前毛入园率达9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70%以上。区域内无重点校和重点班,确保起始年级无大班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就近入学。2019年,全区小学新生招生13923人(其中:公办小学招生10608人,含随迁子女2924人;民办小学招生3315人);初中新生招生8297人(其中:公办初中招生5372人,含随迁子女1900人;民办初中招生2925人)。义务教育阶段招收新生共计22220人。招聘教师共计146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引进22人、公开招聘教师53人,免师生24人、特岗教师招聘21人、优秀教师选调26人。2019年云岩区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赛课,获奖70人、其中市级68人,省级1人、国家级1人。
科技
2019年,云岩区区级财政科技研发投入17187万元(截至2020年5月18日,最终财政决算数还未出),较2018年递增17%。
文化
2019年,云岩区全年共组织举行各类大、中、小型文化惠民公益性演出活动82场,公益活动38次。在全国、省、市组织举办的各类重大文艺展演比赛活动,获得各类奖项49个。
云岩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展在云岩区行政中心开展。
卫生
截至2019年末,云岩区有卫生技术人员167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243人、注册护士8009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9.2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17.4张。
2019年,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建成省级重点研究平台贵州省儿童血液肿瘤临床研究中心。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云岩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72万人,比上年增长7.96%。其中在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10万人,比上年增长7.85%,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62万人,比上年增长8.9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2万人,比上年增长16.5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79万人,比上年增长5.2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64万人,比上年增长6.5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86万人,比上年增长-29.30%。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52万人,比上年增长6.23%。云岩区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556人,比上年下降10.2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3%。
旅游
截止2011年,云岩区有文物保护单位69处,其中,2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该区新发现文物35处。
云岩区境内名胜有以“黔南第一山”——黔灵山为主体的黔灵公园,园内有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弘福寺。山北坡有麒麟洞,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曾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此。境内古迹有位于扶风山畔,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41年)的阳明祠,有位于市区内建于明万历37年(1609年)的文昌阁,此阁是中国唯一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的攒尖顶建筑;有位于黔灵湖西岸山峦、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的圣泉,该泉间隙涨落,蔚为奇观。辖区内革命纪念遗址有:中共贵州地下党工委、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旧址、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等。
此外,云岩区还有鹿冲关森林公园、小关湖湿地公园等。
黔灵山公园
黔灵山公园的一侧是1946年张学良与蒋介石的会晤处,一桩黄色的小别墅,屋檐底下成了老年人的麻将桌,能支上三五桌,山上一凉亭则被围棋协会牢牢把控。
2013年,云岩区成为贵阳市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区(县),2014年荣膺“最美中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
特色美食
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贵阳的一种特色小吃,其主要原料是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擀制的鸡蛋面条。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考究,猪大肠越肥越好,先将猪大肠里外洗净,用盐、醋反复揉搓,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然后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属器皿内),把肠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切成片,然后再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血旺要嫩,也可以切成片吃时在汤锅里放一下,配料如脆哨即用猪糟头肉或五花肉,用以鸡蛋面、猪肠、血旺、脆哨四大原料为本,再调放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12道工序,即可完成,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葱花嫩绿,豆芽金黄。
苗侗酸汤鱼
酸汤鱼发源于贵州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店的酸汤是按照地道的苗族制作工艺和多种纯天然的配料精制而成。店鱼类丰富,全部采用来自清水江和乌江的多种野生鱼,如:野生尖嘴、黄腊丁、乌江鲢鱼、江团、角角鱼等。
苗家常言:“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酸食尤以酸汤鱼为最佳,味美爽口。解油腻、健胃、生津、解暑、美容、养颜,老少皆宜,广合城乡,食者赞不绝口。
豆沙窝
豆沙窝是一种油炸糯食,贵阳街头巷尾都有卖,一到清早一张桌子,架一口油锅,现做现炸,人们老远就闻到浓浓的糯米粑香,路人走上前丢下一元钱拿起一个边走边吃,也有买了回家当早餐。外脆里糯,喜甜爱咸都可得到满足,吃完满口留香。
原料和配料:上好糯米500克、菜籽油、红豆250克、盐、姜末、葱花、花椒面、味精、白糖适量。
恋爱豆腐果
恋爱豆腐果简称豆腐果,是贵州贵阳的一城市种特色小吃,属于黔菜,其表面微黄,辣香嫩烫,开胃生津。
其做法是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小块,用无味的柏木锯面作燃料,烤至两面发黄,食用时用薄竹片将豆腐当腰剖开,添进由胡辣椒、生姜米、点葱、蒜泥、酱油、醋、味精等调制而成的佐料,趁热吃下,咸辣爽滑、满口喷香。
丝娃娃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贵州贵阳的一种地方传统小吃,只要在贵阳各地每一条街上,几乎都能看得见,而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
制作方法:烙。面粉加水,盐少许揉匀挪透(水与面粉比例为1:6),平锅烧热刷油、擦干,然后左手抓起面团甩圆并向锅底杵一下成为直径为9厘米的圆薄皮时,右手立即把圆形面皮揭起,这样制作数十张春卷皮,放入蒸笼稍蒸一下使其回软,便于包食。再将绿豆芽、海带丝、芹菜节、蕨菜节用开水氽过,分别装入小盘中,小碗内放入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兑成汁。春卷皮中放入各种素菜丝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黄豆,浇淋兑好的辣椒汁即成。
城市荣誉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86。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66。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该文章由作者:【释迦莲雾】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