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打一耙(汉语成语)

倒打一耙,汉语成语,拼音是dào dǎ yī pá,意思是比喻不仅拒绝对方的指责,反而指责对方。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历史词典解释

比喻不仅不承认别人指责的坏事或错误,反而乱咬别人一口。杨沫《青春之歌》一部一八章:“得啦,你不要倒打一耙!我真是为你好。”

倒打一耙歇后语解释

导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n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n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n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近义词

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混淆是非.

反义词

以德报怨、是非分明.

倒打一耙的上一句歇后语

堵八戒爬墙头 ———— 倒打一耙

孙悟空打猪八戒 ———— 倒打一耙

猪八戒败阵 ———— 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武艺 ———— 倒打一耙

猪八戒抡家伙 ———— 倒打一耙/n

该文章由作者:【大修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