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史称“甲邑”,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古称“池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全县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7万亩,辖1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141个行政村、9个居民社区中心。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渭城区常住人口为357250人。
三原为古京畿之地,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置县,已有1570多年历史,明、清属西安府。1913年属关中道。1939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16日,三原县解放,中共三原县委、三原县人民政府机关正式入城。1953年,县改隶渭南地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84年,咸阳地区改市后,三原县为咸阳市辖县至今。
2020年,三原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7.76亿元,同比增速-4.1%。2020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847万元,同比增速4.2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70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56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0元,同比增长8.1%。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元和郡县志》卷1京兆府三原县:“以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丰原,北曰白鹿原”,故名。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移龙桥镇,即今三原县治。
建制沿革
汉池阳县地,东汉时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
前秦苻坚于县西北今淳化县固贤置三原护军,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故名。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置三原县,永安元年(公元528年)三原县治由今淳化县固贤迁今城关镇西北15千米清水谷。
北周析东北部设华池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销华池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迁治清水谷南故任城,并更名池阳县;武德六年复迁治故地更名华池县,并析县境东北地另置三原县,属泉州;贞观元年(公元624年)撤销另置的三原县,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属雍州;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属鼎州,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属雍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属京兆府。
五代梁属永平军。
五代唐属耀州。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原县治迁唐高祖献陵附近。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迁治龙桥镇(今城关镇)。
明、清属西安府。
1913年属关中道。
1939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16日,三原县解放,中共三原县委、三原县人民政府机关正式入城。
1953年,县改隶渭南地区。
1956年10月改由省辖。
1984年,咸阳地区改市后,三原县为咸阳市辖县至今。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周代初,三原县是焦获的组成部分,猃狁族定居之所。
秦汉至西晋,与泾阳同为一域,治所先名泾阳,后曰池阳。秦属北地郡、汉属左冯翊。
前秦苻健皇始二年(352)设三原护军;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罢护军置三原县,属北地郡。三原之名始于前秦,护军幕府县治治所在今马额乡以北的耀县境内。
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诏析北地郡之三原县为建忠郡,属北雍州。《北史·毛遐传》载:“明帝以鸿宾兄弟所定处多,乃改北地郡为北雍州,鸿宾为刺史。诏曰此以昼锦荣卿也,改三原县为建忠郡,以旌其兄弟”。
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528),于三原县(境内)置北雍州治所。因永安年筑城,故名永安。故城在今淳化县小豆村。《陕西通志》:“毛鸿宾义栅即永安故城,有唐贞元间碑载此地遗事;今地属淳化,嘉靖间淳化人磨作儒学碑矣”。《贺志》:“毛鸿宾义栅在县西北六十里小杜村”。据此可知小杜村在淳化境内,今名小豆村;与三原县城北11千米之杨杜村实非一地。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以县隶雍州,后属京兆。县治在永安镇(今富平境内淡村一带)。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又徙(隋)故所,改华池县,仍分治三原县(《新唐书》作“析置三原县”),隶北泉州。“分治三原县”,即华池与三原并列,南北分治。华池县治在北,三原县治在南。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省(撤销)泉州,改华池县为三原县,隶雍州。《新唐书》载:“贞观元年,……华池改为三原县,永康陵在北十八里,献陵在东十八里,庄陵在西北五里,端陵在东十里。”按此方位,唐初池阳及贞观后之三原县治当在今西阳镇东北不远处。附近有城南管、城南李村可做参考确定县治处所;又据康马堡一带老辈居民回忆,民国时期当地有“古池阳”残碑一方,农人曾用作打土坯基石之用,所打土坯之上“池阳”二字,赫然在目。
五代梁朝,三原县属西安府,县治仍在西阳镇东北之故任城。
五代的唐、晋、汉、周时、三原县改属耀州,县治在故任城。
宋、金、及元初,三原县仍属耀州府。县治在故任城。
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县治迁徙至龙桥镇,即今之三原县城。历七百余年。
明代,三原县先属耀州;后因西安省府公文、差旅,反溯倒行,实为不便,弘治三年(1490)改属西安府。清承明制,县名、隶属均无变化。
民国时期,先实行省、道、县三级建置,后废道,在省、县间设行政督察区。三原县属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第十区)。
1949年5月14日三原解放,县人民政府迁入城内。县城设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专员公署,辖三原、泾阳、高陵、富平、耀县、铜川、淳化7县。1950年5月撤销三原分区,县隶属咸阳地区。
1953年县改隶渭南地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
1958年12月,泾阳、三原、高陵、淳化四县合并,统称三原县。合并的县人民委员会设在三原城关镇,辖14个公社;另设三原城市管区,辖城关镇。1961年8月国务院批准陕西省调整专县行政区划,撤销泾、三、高、淳大县建制,恢复三原县制,隶属咸阳地区。
1984年,咸阳地区改市后,三原县为咸阳市辖县。
区划详情
三原县辖城关街道办事处、渠岸镇、陂西镇、鲁桥镇、大程镇、西阳镇、嵯峨镇、新兴镇、独李镇、陵前镇,1办9镇所辖141个行政村。
镇、街 | 行政村数量(个) | 行政村 |
城关街道办事处 | 24 | 东关村、水津村、五一村、油房道村、南关村、西关村、七一村、新庄村、新立村、大李村、南道村、土官村、龙桥村、五四村、西社村、麦刘村、周肖村、申家村、八里焦村、丁留村、汤官村、西秦村、罗李村、和平村 |
渠岸镇 | 9 | 兴隆村、名林村、渠岸村、惠家村、大吉村、大村王村、吴村盖村、黄毛村、仇阳村 |
陂西镇 | 21 | 陂西村、渠家村、木赵村、大华村、西贾村、西邓村、王化村、庙东村、东尧村、大门村、南李村、三桥村、庙张村、蔡王村、山西庄村、东毛村、共富村、雁北村、荣合新村、安乐村、桃余新村 |
鲁桥镇 | 10 | 楼底村、民联村、孟店村、东沟村、坊南村、峪口村、东里村、惜字村、武家村、桥头村 |
大程镇 | 19 | 东刘村、王店村、小王村、义和村、吴家村、金尧村、太和村、屯王村、荆中村、大程村、西张村、等桥村、朱家湾村、桃沟村、老庙村、福音村、毕家沟村、苟家村、永合村 |
西阳镇 | 9 | 东寨村、五泉村、西北村、正风村、光明村、武官坊村、马张村、西南村、五联村 |
嵯峨镇 | 7 | 嵯峨村、杨杜村、大盘村、天井岸村、屈家村、冯村、洪水村 |
新兴镇 | 13 | 岩尧村、张家坳村、和平村、五四村、焦寅村、红旗村、新兴村、南社村、五爱村、里寨村、牛安村、柏社村、塔凹村 |
独李镇 | 10 | 新庄村、北李村、张刘村、仁里村、赵渠村、刘官村、王马村、南仵村、王店孙村、黄李村 |
陵前镇 | 19 | 柴家窑村、长坳村、曹师村、陵前村、甘涝村、墩台村、口外村、上河村、铁家村、肖家村、大寨村、焦村、邓家村、新邵村、郑家村、明星村、马额村、高文村、蒙家村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渭河以北,为省会西安市的北大门,距西安约30千米,咸阳约40千米,距咸阳国际机场22千米,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北魏置县,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和白鹿原而得名。东与临潼、富平、阎良相连,南与高陵接壤,西邻泾阳、淳化,北靠铜川新区、耀州区,总面积57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褶皱带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362~1409米之间,南北以四十里原坡为界,东西以清河相隔,自然分割成三个明显不同的地形地貌形态,即南部平原、北部台原和西北山原。整体地貌以平原、台原为主,占总面积的72%。河流主要有清峪河、浊峪河和赵氏河。
气候
三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和极地变性大陆气团的影响,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春季热带暖湿气团逐渐增强北进,气温回升快,降水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易成春旱。同时冷空气活动亦较频繁,故多有寒流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炎热多雨,常有雷暴和冰雹出现,夏旱也常有发生。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影响,初秋多处于副高压带边缘,常有连阴雨。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县境内除嵯峨山有少量奥陶系、二迭系、三迭系基岩出露外,其余大部地区均为第四系覆盖,矿产资源除石灰岩和少量的花岗岩、红砂石外,至今尚未发现其它种类。县境内分布最广的第四系全新统黄土状砂质粘土、亚粘土,是烧制砖瓦的优质原料。
植物资源
本区林用地20619亩,其中有林地8287亩,占40.2%;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907亩,占4.4%。森林覆盖率为7.8%;树木覆盖度为2.5%,天然草地面积较大。
乔木主要有栎类、侧柏、榔榆、河北杨、山杏、山桃、杜梨等。
灌木主要有酸枣、连翅、密刺、蔷薇、橡子等。
草本植物有白草、菅草、艾蒿、铁杆蒿等及药用植物板蓝、何首乌、葛藤、金银花、丹参、防风、远志、苍术、茵陈、柴胡、地榆、穿山龙、紫花地丁、车前、马兰、蒲公英、苦参、漏芦、五加皮、麦冬、南沙参、黄精、麻黄、翻白草、艾叶、野菊花、黄芩、续断、杜仲、黄柏、山萸、甘草、射干、百合、甘遂、白头翁、天南星、仙鹤草、天麻、西洋参等共50余种。
动物资源
野生兽类主要有狼、豺、豹、豹猫、獾、狐、野猪、青羊(野羊)、狍(羊鹿子)、松鼠、仓鼠、鼢鼠、田鼠、黄鼠狼(黄鼬)、水貂、旱獭、野兔、蝙蝠等。
野生鸟类有鸬鹚(水老鸦、鱼鹰)、苍鹭、池鹭、黑鹳、鸳鸯、野鸭、老鹰、黄鹂(黄莺)、石鸡(嗄嗄鸡)、鹌鹑、雉(野鸡)、岩鸽(山石鸡)、斑鸠、大杜鹃(布谷鸟)、雕雀鹰(鹞子)、猫头鹰、夜鹰、燕子、麻雀、喜鹊、乌鸦、啄木鸟、山雀、山麻雀、蜡嘴雀等,主要分布沟壑崖缝或林中。
人口民族
唐,宋人口较为稳定,元代锐减。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原县始有户口确数,查实3.27万人。清康熙诏“圣世滋丁,永不加赋”,鼓励人口增长。清末到民初,战争连年,灾疫交加,人口锐减。泾惠渠修成和陇海铁路通车,使三原县人口较快增长,基本稳定在10万左右。
建国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较快。1965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收效甚微。1975年后,切实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得到一定的控制。
1990年三原县总人口36.01万,比1949年净增2.5倍。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6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基本达到国家限定的指数,成为省、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2007年,三原县人口总户数为131047户,总人口为4066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2077人。农业人口324581人,非农业人口8207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9.82%和20.18%。迁出人口4470人,迁入人口57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迁入2915人,迁出1816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58‰,死亡率为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8‰。
2010年,三原县户籍总人口为420316人,其中农业人口333437人,非农业人口86879人。总人口中男性212156人,女性208160人,人口性别比为101.92。总户数141196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人。全年出生率9.82‰,死亡率5.35‰,人口自然增长率4.47‰。
2012年,三原县户籍总人口为423591人,其中农业人口279820人,非农业人口143771人。总人口中男性214144人,女性209447人,人口性别比为102.24。总户数143136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96人。常住人口40.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1‰。
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16035人,其中城镇人口210830人,乡村人口205205人。总人口中男性210100人,女性205935人,人口性别比为102.2。年末全县总户数136588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04人。年末常住人口41.2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7‰。
2018年,全县年末总户数132905户,户籍总人口408165人,其中:城镇人口206879人,乡村人口201286人,年末常住人口41.71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06584人,女性201581人,人口性别比为102.8。全年出生4234人,人口出生率为9.1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以女孩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2‰。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三原县常住人口为357250人。
经济
综述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7.76亿元,同比增速-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3.06亿元,同比增速3.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8.76亿元,同比增速-8.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95亿元,同比增速-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9:47.5:36.6,与上年相比,一产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二产占比下降4.6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23.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9.50%。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06亿元,同比增速6.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57亿元,同比增速9.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5.6%。全年施工项目461个,其中:本年新增项目363个,续建项目98个;年末竣工项目358个,项目竣工投产率77.65%。
2020年,全县资质以内房地产企业1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11个,完成投资额14.32亿元,同比增速177.5%,商品房销售面积26.88万平方米,同比增速475.96%。
财政收支
2020年,全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7847万元,同比增速4.23%;全县总税收收入完成28924万元,同比增速-1.68%;全县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82681万元,同比增速1.1%;其中投入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25.4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38%。
人民生活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270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56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0元,同比增长8.1%。
第一产业
农业
2020年,三原县力促农业丰收,制定出台设施蔬菜改造提升、旱腰带特色产业发展、奶源地建设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年粮食产量达19.92万吨,实现“十七连丰”。全县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个,现代农业园区达到30个,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97个。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63.51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29.59亿元,同比增速3.6%。
2020年,三原县耕地资源525914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99700亩。2020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01万亩,总产19.92万吨,其中:夏粮33.30万亩,总产10.63万吨;秋粮23.71万亩,总产9.30万吨,其中玉米23.31万亩,总产9.20万吨。
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34.89万亩,总产117.61万吨。油菜1.04万亩,总产1565吨。果园总面积15.16万亩,总产17.08万吨。其中:苹果10.81万亩,桃2.35万亩。
2020年末,三原县牛存栏9335头,其中奶牛存栏4233头,猪存栏2.80万头,羊存栏2.65万只,家禽存栏141.52万只。肉类总产量4613吨,其中:猪肉1922吨,羊肉428吨,牛肉584吨,家禽产肉量1648吨,禽蛋产量1.15万吨,奶类总产量4.01万吨,其中牛奶产量1.87万吨。
2020年末,三原县乡村从业人员177373人,其中从事农业83154人。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三原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70亿元,同比增速-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9.973亿元,同比增速-5.81%。按属性分,重工业完成260.4亿元,轻工业完成209.6亿元。支柱产业中:食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12.05亿元,占比为23.84%;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99.03亿元,占比为21.07%;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45.5亿元,占比为9.6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56.7亿元,占比为12.0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26.88亿元,占比为5.72%。造纸和纸制品业制造业完成产值26.39亿元,占比为5.6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38.55亿元,占比为8.2%,塑料制品业完成产值24.27亿元,占比为5.16%。全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比达到83%。
建筑业
2020年,三原县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02亿元,同比增速-19.03%。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速-23.1%。
第三产业
招商引资
2020年,三原县共引进合同项目52个,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21.1%。
国内贸易
2020年,三原县努力消除新冠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94亿元,同比增速-4.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71亿元,同比增速-2.1%。按行业分,批发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亿元,同比增速-9.71%;零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3亿元,同比增速-2.31%;住宿业零售额1.98亿元,同比增速-3.73%;餐饮业零售额16.06亿元,同比增速-11.52%。
旅游业
2020年,三原县共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
电信
2020年,三原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4516.89万元,本地电话年末用户19258户,住宅电话年末用15406户,乡村电话用户10014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8048户。
邮政
2020年,三原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5051.79万元,同比增速-1.5%,其中,国内函件量11392件,集邮邮票枚数253540枚,国内包裹快递业务量536102件,同比增速25.35%,全年实际投递里程实现415532.76公里。
金融业
2020年,三原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较年初均呈现上升趋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4.56亿元,较年初增加存款20.72亿元,同比增速14.22%;各类贷款余额83.36亿元,较年初增加13.30亿元,同比增长18.98%;存贷比达到38.85%,比上年同期减少0.54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三原县普惠性幼儿园达到90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1.8%;全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9.58%;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668人,二本上线率达到80%;职业教育全县招生506人;义务教育段“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起始年级学生人数全部控制在55人以下。
2020年末,三原县共有各类学校87所,其中小学68所,初中16所,高中3所(含职校);年末共有各类专任教师4042人(含幼儿园),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96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81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2448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14584人,初中9429人,高中5155人。
科学技术
2017年,三原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6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7项;申报国家专利84项,授权118项;全县共有6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三原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项,其中: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4项;申报国家专利86项,授权46项;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个。
2020年,三原县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4项,市级项目11项。
文化事业
2020年,三原县组织各类文艺活动416场次,举办培训活动171场次,举办艺术演出86场次,举办展览26次。成功举办“人文池阳•大美三原”书画展、“初心守廉,清风同行”廉政文化走基层大型文艺演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0陕西省文化惠民演出、“我要上全运”“乒动三秦”2020年“秦绿•池阳北府杯”陕西省大众乒乓球公开赛(三原站)、“百场马拉松2020陕西·三原庆元旦微型马拉松赛”。
医疗卫生
2020年,三原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3个,其中: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村级标准卫生室达到340个;床位数1944个;卫生技术人员数4233人,其中职业(助理)医师870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02人,全年总诊疗人次数达到155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20年,三原县城镇新增就业373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08人,困难群体再就业3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好于4.2%的全年控制目标。全县贫困劳动力累计实现转移就业96834人,公益岗位安置690人。
2020年,三原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8万人、工伤参保参保人数4.66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22.58万人。
交通运输
2020年,三原县公路总里程数达到1322.70公里(不含省级干线),其中:县道达到171.72公里,乡道达到145.68公里,通村路达到1005.29公里;拥有国道110公里,省道25.2公里。
历史文化
2018年,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活动595场次,举办培训活动700余场次,举办艺术演出50场次。全县141个行政村共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3个,达标率为75.3%。在83所学校开展爱国教育片放映124场次,参加观影学生2.5万人;放映广场、社区电影169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205场。在全县范围开展“走进新时代、文化进乡村”惠民系列演出活动145场次。赴港澳圆满举办了三原书画作品展及交流活动,承办了国际自行车邀请赛、全国红拳大赛、省十六运乒乓球赛等10余场大型赛事,荣获了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县称号。中国工农红军三原地区出师抗日81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红色电影《三原一九三七》顺利杀青,“红色渭北,人文三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民间社火
春节期间,民间有耍社火的传统习俗。社火内容以狮舞、走马、旱船、龙灯、大头和尚、高跷较为普遍,个别地区有独特的形式。民间社火由农民自由结社,大多以村为单位,也有数村(称社)合作者,领头的叫会首,春节前由会首组织排练节目,筹措经费。演出前给邻村或商号、富户下红帖,演出后收帖者需付赏钱或食品。50年代以后,民间社火由乡、村组织,费用由集体开支。
民间工艺品
剪纸
窗花剪纸艺术,最早流行于北部原区,适于窑洞装饰,其历史不下千年。过年或结婚,剪纸贴窗,必不可少。其种类多为各种双喜、花卉、翎毛图案,精巧者有“喜鹊闹梅”、“凤凰戏牡丹”等。从事剪纸工艺者多系农村妇女。建国后剪纸被列入美术绘画序列。
刺绣
刺绣是农村妇女的一种手工艺,北原一带较为流行,与剪纸流行历史相近。一般用于儿童和妇女的鞋头,小儿背搭、枕头、门帘、信插等。所绣多为花、鸟、鱼、虫。明、清及民国时期,龙桥铺面有几家丝绣、专门刺绣裙裾、戏装。建国后70年代发展为缝纫机刺绣,种类又有门帘、床围、被罩等。
地方特产
疙瘩面
系光绪年间城内“悦来馆”的伙计,绰号“帽盖李”者创制。其特点是:面条细长柔韧,臊子油而不腻,浇酸而香。细品慢咽,回味悠长。该品食用的方法也很讲究。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鲜。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约50克)。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倒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放回原碗,浇上臊子。
三原泡油糕
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包好放到花生油锅里炸,等面上一起泡,就捞出来,吃起来味道酥甜可口。面粉烫熟,加入辅料,入油锅炸制而成。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
蓼花糖
三原县蓼花糖,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三原县蓼花糖,其外表包裹有白糖粉与芝麻仁两种。系用新鲜优质糯米,上等黄豆、白糖、植物油等为原料,佐以熟芝麻。其加工工序,经选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面、擀片、搓条、制坯、阴干、贮存、发坯、油浸、炸制、浇浆、挂皮等24道工序制成。一般冬季制坯,四季加工成品。从投料到出成品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风景名胜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
文峰木塔
文峰木塔位于三原县城东南10华里的安乐乡中王堡,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陕西唯一一座木质古塔。塔共三层,六角攒顶,四重檐,冀角高挑。塔高24米,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塔基之上,塔台与北侧大殿之间有砖筑坡道相连。塔内设有扶梯,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层。
古龙桥
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横跨于三原南北两城间的清浴河河谷上,由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的建筑设计采用三孔拱桥形式,桥长110米,宽11米,桥身用石条铁钳构成,桥面青石筑铺,两侧石雕栏杆,上刻人物花卉,桥体造型宏伟壮观,是陕西现存的一座古建石拱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是对古龙桥的形象描绘。
于右任故居
于右任故居是中国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居所,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于右任经常在回忆中提及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落及其伯母房太夫人居住过的院落,已全面维修恢复、对外开放。通过参观故居展出的于先生生前用过的器具及图文等,将更加感受先生一生发展家乡教育业、兴修水利、兴办农场等造福桑梓的乡情。
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9华里的鲁桥镇东里堡,是驰名渭北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48亩,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树,更有鱼池,石舫、假山、奇石、“关中八景”缩影等建筑景观合理布于园内,使整个园林步移景异。1918年,靖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1930年始,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在此居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
著名人物
李靖(571~649年),字药师,唐代著名军事家。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他生长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朝任过刺史,父亲李诠在隋朝担任过郡守,其母韩氏通书画。李靖自幼受母亲薰陶,喜习经史,工书法,尤其喜欢学习兵法战策。
王恕(1416~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明代大臣、学者,陕西三原县人。王恕于正统十三年(1448)中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评事,进左寺副。至弘治六年(1493)退休,为官46年,刚正清廉,始终一致,家居时专心著述,编集《历代名臣谏议录》124卷,耄而好学。深得全国百姓敬仰。于正德三年(1508)四月去世,终年93岁。他平日饭量很大,临终时略有减少,闭户独坐而死。他的著作有《玩易意见》、《石渠意见》、《王端毅(谥号)文集》等。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刘自椟(1914~2001),号迟斋,男,汉族。生于圣哲辈出、文风极盛的于右任故里三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协主席,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他“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书法四体具佳,尤以篆书为最。沈鹏、谷溪先生所撰《刘自椟书法选·序》中评:“刘自椟以刚与柔与渴三种因素互相渗透奠定了他成为当代颇有成就的篆书家的地位。”出版《刘自椟书法选》、《刘自椟书法艺术颉英》等。
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历史上确有其人。周莹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但她一直信守承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历经坎坷终于建立起了陕西吴氏“商业帝国”,而她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周莹终生未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她广济百姓的义举和远见卓识的经商理念至今还被当地人们广为流传。
温纯,字希文,三原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等职。《明史》载:“(温)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允称名臣”。他一生为创建地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虽三朝为官而家无积,是三原古龙桥的倡建者。
荣誉称号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三原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该文章由作者:【最近比较烦】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