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河南沈丘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当事人)

王娜娜生于河南省沈丘县新安集镇新西行政村。2003年高考后,因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

2015年,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被人顶替读。2016年7月,涉及王娜娜事件的13人被罚的依据公布,其中3人移交司法机关;

11月,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以找不到法律法规依据、无权恢复学籍为由,拒绝王娜娜的学籍恢复申请。2017年9月18日,王娜娜接到来自洛阳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

事件经过

2003年高考后,河南省沈丘县新安集镇新西行政村王娜娜(时年20岁)因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

2014年,申请小额贷款,在同等条件的申请人中王娜娜没有被批准。

2015年5月,王娜娜申请银行大额信用卡,再次被拒,被告知是因为“个人信息不实”,银行在审查时查出其拥有大专学历,但其提供的资料上填的却是高中。

2015年,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但被人顶替读了,找到顶替者后,对方愿付钱和解,但被王娜娜拒绝。

2015年底,在周口市教育局信访办的协调下,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同意让我与“王娜娜”到学校对证。

2016年1月26日,王娜娜见张父,张父坚持赔钱了事,而王娜娜则要求张莹莹必须先注销学历信息再谈其他,两边无法谈拢,因为对张父来说,注销学历就意味着女儿将失去工作。

2016年2月25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并向有关院系等发出紧急通知,要求13年前当事人协助调查,通知称,学院以党委副书记赵振然为组长成立专题调查组进行调查。

如果查证属实,坚决按程序注销虚假学历信息,追回毕业证书。如果学院工作人员有徇私舞弊行为,坚决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绝不姑息。

2016年2月27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证实王娜娜被顶替事件属实,具体情况在调查中。

2016年2月27日晚,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注销了假王娜娜学历信息。学院表示,事件中是否有人存在故意违法乱纪行为,仍在调查中。

2016年3月2日,王娜娜回应称:不愿公布对方照片:不想影响她生活。“她也是个母亲,我也是个母亲,现在网络舆论这么厉害,一旦把她的照片啥的公布了,也许她都无法正常生活了。我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但这和我要争取我的正常生活是两回事。”

2016年3月19日,调查结果公布,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属实,9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

假“王娜娜”(原名张莹莹,周口川汇区人,其父母均为下岗职工)学籍、学历信息已被河南省教育厅按规定注销,毕业证书被宣布无效,假“王娜娜”被河南省商水县教育体育局解聘。

2016年4月3日,王娜娜分别向周口市人民政府、周口市公安局第五分局太昊路派出所寄发了信息公开申请表,正式提出信息公开要求。

2016年4月15日,周口市人民政府决定延期15天作出信息公开答复。

2016年4月29日,“王娜娜事件”最新的调查报告出炉,首次详细披露了王娜娜当年的录取通知书是如何到了别人手里的。

2016年6月24日,河南省政府发出行政复议决定书,责令周口市人民政府在收到决定书15个工作日内,就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申请信息公开一事作出答复。

2016年6月29日,王娜娜收到河南省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书。

2016年9月14日,王娜娜向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邮寄《学籍恢复申请》。

2016年10月18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出具回函称:“在2003年规定时间内,王娜娜已经持录取通知书到校报到,当年录取通知书已经完成使命……

你被冒名顶替上学的事实已公之于众,相关责任人已有相关部门处理……找不到恢复你入学资格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无权恢复你的学籍。”

2016年11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表示,未接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申请恢复王娜娜学籍的报告,如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同意王娜娜入学,即可按有关规定为其恢复学籍。

2020年6月,河南17年前被顶替上大学的王娜娜,经过3年专科学习,如今从洛阳理工学院顺利毕业。37岁的她仍希望能圆教师梦,但因年龄、学历原因,只好报名西部支教。因被冒名顶替了13年,她向顶替者索赔13元,目前正等待开庭。

调查报告

2016年4月29日,周口官方公布了13年前“王娜娜事件”的详细经过。从第一次发布的简单处理通报,到现在详细的调查结果。除了媒体和网友的追问,也离不开王娜娜本人对真相执著的逼问。

如果不是自己的身份被冒用,冒名事件举国皆知,王娜娜可能不会变成现在的自己。一年前的她几乎不上网,对外界的事不甚关心,全部生活都围绕着丈夫和孩子。

不爱惹事,怕麻烦的她奉行着“差不多就行”的生活态度。现在,王娜娜已经是一个自信并善谈的女人,她已经熟悉如何去面对媒体、律师和政府官员。她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开始关注法律,跟律师探讨“公民的权利”。

4月29日,“王娜娜事件”调查报告出炉,首次详细披露了王娜娜当年的录取通知书是如何到了别人手里的。

官方发布调查报告的时候,王娜娜正在公交车上,她收到了律师的信息:“调查结果已经出来,当年你的通知书确实是被交易了。”

王娜娜忍不住就在公交车上刷起了手机。“真相终于还是被逼出来了,这是我今天最开心的事情了!王娜娜,好样的!”王娜娜习惯地刷着新闻后的评论,看到这名网友的留言和几个拇指的表情,“心里突然软了一下,忍不住点了个赞,回复谢谢”。

以前“网友”这词离她很远,现在却是支撑她坚持的力量。不过,对于这份详细的调查报告,王娜娜依然不满意。

她公开表达自己的异议,认为调查结果里电话无人接听这个说法“不负责任”:“难道一个打不通就不能打第二个,再说还有地址,如果漠视,总是有很多种借口不是么,而且打不通就能卖掉我的通知书么。”

她从容回复媒体的提问,针对调查里提到要给她提供法律援助的说法,她决然地拒绝,“我有律师了,我很信任他,也不需要其他的法律援助”。

她淡定面对政府的人员,早在4月28日,周口官方仍然有人短信告知她,要求与其见面,沟通有关情况,王娜娜表示因为正是节假日,希望律师在场沟通,对方告知,只需要与她沟通,她没有再回复。

4月30日送完孩子,王娜娜又接到了沈丘县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想见见她,通报一下周口市政府的最终调查结果。

“电话里我就直接说我不见了吧,结果在网上都看到了,也不方便说什么,所有的事情都有律师来处理。”然而对方电话里恳切地说都是老乡,也是受领导委托,希望还是能够见一下。

后来王娜娜在家见到了这些人,“那就见吧,也就是通报结果,说有三个人涉嫌违法,有13个人要被严处。”王娜娜送走他们,继续干店里的活儿,然后接受预约的媒体采访。

而在一年前,王娜娜还没有从容应对各种人的能力。

最开始的努力

在2015年5月之前,家住洛阳的王娜娜过着从家到小广告店“两点一线”的生活,她不爱惹事,怕麻烦,全部生活围绕着丈夫和两个孩子。

那时,似乎一切对王娜娜来说都可以“凑合”,生活上奉行着“差不多就行”的态度,随着王娜娜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上学,这一切都开始改变。

2003年,王娜娜20岁,她参加高考,却没等来录取通知书。但直到2015年5月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当年并不是没考上,而是有人冒用了自己的身份,夺走了本该属于她的上学机会。

她找到了那个“假王娜娜”,这个人名叫张莹莹。

王娜娜只跟张莹莹通过一次电话,对方说“一个破学校你折腾啥,就算你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当老师”。后来张父面对媒体时解释,这是当时女儿很慌张时说的话。

对于为此事已经奔波多日的王娜娜,这种说法无疑是火上浇油。

今年1月26日,王娜娜见张父,张父坚持赔钱了事,而王娜娜则要求张莹莹必须先注销学历信息再谈其他,两边无法谈拢,因为对张父来说,注销学历就意味着女儿将失去工作。

王娜娜最后拨打了河南本地媒体的电话。今年2月24日,报道刊发,引起了轩然大波。

“没有想到媒体报道后的效应。”2月25日,在报道后的第二天,几家媒体的记者涌入王娜娜家中。那时,王娜娜虽然很有表达欲望,但却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那时候的采访好多是半推半就的,然后看到记者报道,无论那些报道怎么写,我都会有后悔的感觉。”王娜娜说,她当时会想张莹莹会受到什么样的压力,会想她的工作还能有么,她会不会被网民“人肉”。

网友对假王娜娜的谩骂,一度让她怀疑自己说出这些事情的意义,但是“难道我是该沉默的么?”

“有媒体问我要她的照片,我拒绝了,我不想这样。”王娜娜一心期待张莹莹可以跟她道歉,“总是会看短信,看手机,看到来自周口本地的未接来电都会打回去,想着会不会是她。

那时候我觉得这还是两个人的事,她偷走了我最宝贵的入学机会,不应该好好面对我,跟我道歉吗?”

王娜娜一开始似乎并不想把这件事情“闹大”,可王娜娜始终没有等来张莹莹的道歉,也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们是来还原事件真相的。”在2月24日媒体报道此事之后,周口方面来了“娘家人”,希望调查清楚事情真相。那时候,周口已经成立了调查组,要彻查此事。

王娜娜说,她把能想得起来的所有事都说了,连续说了几个小时。那段时间她拒绝了媒体的采访,一心等待官方给她正义。

“3月19日,有个记者打电话问我30万的事情,说结果出来了,官方确定我曾经要过30万。”王娜娜赶紧打开手机看,“一看就蒙了,先是说我不能申请贷款的情况不属实,又说我要过30万,然后公布了9个人被处分。”

与此同时“骗子”、“唯利是图”等一系列网友的指责,都涌到王娜娜的眼中,在她看来,30万元只是两方协商时,自己面对学校要求写具体金钱诉求时顺手填的。

且是基于注销学历信息的基础,而且这是最初的诉求,她向学校提交的新诉求上,一个字也没有谈钱。“那几天都很恍惚,晚上睡不着,经常想着想着就哭了。”

这次调查结果,王娜娜不满意,网民跟媒体也不满意。周口官方回应媒体称,此事经办人是张莹莹的舅舅,人已去世,线索中断。

王娜娜说,这是她跌到谷底的时候,“我觉得现在就算我说什么也没人信了,那么交给法律会不会好一点”。她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她决定去寻找那封被媒体报道中引用的“张莹莹”本人的道歉信,再决定之后怎么办。

“一开始学校不想给,我说那到底给谁道歉。”王娜娜说,在媒体的陪同下跟学校周旋很久,才拿到了这封道歉信,她要原件,学校不给,给了她个复印件。

“整篇只有139字的道歉信,还有错别字,只说对我造成了影响,学校还拒绝给我原手写信。”王娜娜说,拿到信的那一刻,她决定接下来的一切交给法律。

见律师,签协议。她很快宣布,自己有了律师,并会配合律师申诉自己的权利,“人情应该是知冷暖的,而不是一再用来伤害。”

娘家来的人们

“现在的调查结果,更像一个处理通报,而不是调查报告,如果在王娜娜的要求下不能公开,那么我们会向当地政府申请要求公开。”

王娜娜的代理律师李文谦在3月24日公开向媒体表示,调查报告必须要公开,并且提出了包括要求张莹莹本人道歉、追责等一系列诉求。

随后,王娜娜娘家的村干部追到了洛阳来见她,问她有什么诉求。“都是邻居,算起来我还得叫舅,不见不合适,见了话怎么说,人情的面子怎么办。”

王娜娜说,最终是她的公公见了对方。4月2日,王娜娜根据律师要求,向周口官方邮寄了信息公开申请书,要求公开调查报告。

4月4日,她再次收到这位舅舅的短信,告知县里面的领导想来见她,她没有回短信。但是之后远在老家的母亲打来电话:“你上次都没见,这次不能不见,你要不见,他们也会叫上我去,你总不能不见我吧。”

王娜娜说,母亲当年卖菜养猪含辛茹苦送她去上学,“我又出嫁了,照顾家里又少,我不想让我妈伤心。”即使是这样,她仍然告诉母亲,不想见,也不想再说什么。

这期间,她的四个舅舅分别给她打过电话,“都是老家的父母官,你还是见见吧,算是给我们面子”。王娜娜说,她觉得得罪了娘家的亲人,明明是自己的事情,牵扯一堆人进来,“调查期间我见了,结果是怎样呢?”她一问这句话,亲戚们就不说话了。

第二天,王娜娜老家沈丘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还有村干部,直接出现在她的广告店门前。“还是问我诉求,我说我的诉求早就通过律师公布了。”

王娜娜的律师李文谦说,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曾直接找到他在北京的工作地点,希望了解王娜娜的诉求。“本身这些都是基于法律申诉的诉求,也不可能更改。”

李文谦说,他还是见了对方,明确表示现在走法律途径给她公道,是对王娜娜最好的补偿。

4月15日,王娜娜收到了信息公开延期的答复通知书,表示事件仍在调查,延期15日答复。“这15天很平静,这份盖了公函的通知书让我意识到,法律真的可以替我说话。”

王娜娜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求助者,在律师的帮助下,她正变得自信,学会自己去争取合法权益。

公民的权利

4月29日,详细调查结果公布的第二天,这是王娜娜忙碌的一天。

当天下午,王娜娜一边对电话那头的记者说着“抱歉、稍等”,一边飞快而用力地敲击键盘。

电脑的另一边,是她小广告店的客户,她在QQ对话框里飞快地回复:“好的,设计完了,我马上就做好展板”、“我老公已经去送了,不会耽误你们五一用”。她甚至一边敲打,还忍不住念出来。

这次采访一直断断续续,直到王娜娜的孩子跑来埋怨,“你们不要打电话了,我想出去玩。”王娜娜很为难,对面的记者却主动对她说“陪女儿重要”,王娜娜回答说“谢谢”。

这已成为王娜娜最近生活的常态,她每天要接很多电话,记者的、政府人员的、律师的,她已经变成了一个自信并善谈的女人,她很清楚该用什么样的措词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不再感到无力和委屈,甚至已经很认真地计划去“读一次大学”,圆一下自己的梦。

王娜娜注册了微博名字叫“王娜娜本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加V,粉丝很少”,但还是有网友知道是她,也有人问询她如何维权,表示佩服她的坚持。

“如果没有惩罚,人们做错事总是没有任何代价就总是会循环,不是么?”在写给网友的回复中,她热情地分享自己的每一步,感受每个人对自己的肯定。

“我的律师那天跟我讲到公民的权利,我以前只知道自己是人民,我觉得好奇,就查了下意思。”王娜娜一字一字念道,“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她对这个说法感到新奇。王娜娜问律师,她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一个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李文谦对她说是,这是她应该得到的,也是因为她的坚持不放弃,才有了如今的结果。

人物评价

网友评价

梦想航海2010:假王娜娜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如何可以有这般的能耐?本案的调查结论,犹抱琵琶半遮面哦。

CFYY陈封:个别人的徇私舞弊改变了真王娜娜的青春轨迹。谁来赔偿她的青春梦想和人生追求?

刘小样忙忙忙:真王娜娜失去了人生,假王娜娜失去了工作,只剩那些真正的始作俑者受了些无足轻重的惩罚。

网友:“王娜娜事件”,谢绝语焉不详。

快乐生活着365:民众关注的是这样的事是怎么在那么多部门的把关下还能发生,并“通行无阻”的成为事实多年而无人监管、查处,公布这个违规链条的细节就那么难吗?

烦恼的名字J:问题是,这9个人根本就不算是被处分,“严重警告”“诫勉谈话”这是个什么处分?害了人家姑娘一辈子,谈谈话就完事儿了?不是我们抓着不放,但是这样的处罚结果实在是太糊弄人!

媒体评价

真假王娜娜事件“水落石出”,却依旧迷雾重重。9名责任人虽受处分,但调包如何发生?涉事人员怎样做的手脚?语焉不详。公众注视一个“大专生”的多舛命途,无非是在拷问社会公平的机理,诚信良知的基座。我们痛恨公正底色被遮蔽,我们期待一个完整的真相。(人民日报评)

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终于有了官版结论。农村女孩的命运被“系统内”的“编剧们”无情篡改,而这些人收到的最大罚单只是“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警告”处分。官方结果没说明事情来龙去脉,没有致歉的诚意。(光明网评评)

该文章由作者:【史东鹏】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