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汉语一级字,读作鸿(hóng),形声字,本意指大雁,后引申出“书信”、“大”等意。相关组合词语较多,表示精明公正,学识渊博,官运旺,中年成功隆昌,富贵之字。鸿运当头,成语,鸿运:一鸿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也作姓氏。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鸟,江声。《说文》作江声,此后这一结构遂成主流,隶变后楷书作鸿,类推简化作鸿。本义是大雁。《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毛传:“大曰鸿,小曰雁。”古有鸿雁传书之故事,遂以代书信。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便鸿致谢,可任伫切。”大雁曰鸿,引申有大义。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十阵》:“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以上读hóng。
联绵词“鸿濛”,指广大貌,或宇宙未开、天地混沌之状,或指东方之野,读hòng。通“洪”,大水。《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杨倞注:“鸿即洪水也。”通“候”,季节。《礼记·月令》:“獭祭鱼,鸿雁来。”《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并作“候”。又通“”,虾蟆。《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闻一多《诗经通义·新台》:“鸿当为之假,即苦。《广雅·释鱼》曰:‘苦,虾蟆也。’”通“蠓”,蠛蠓,小蚊虫。《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司马贞索隐:“蜚鸿,蠛蠓也,非鸿雁也。”
现代释义
(1)鸿hóng鸿图伟大的基业。多指帝位而言。见“宏图”宏大的基业。多指王业帝位。
唐玄宗《幸并州推恩敕》:“兴王始封之地,鸿图创业之初,含育生灵,大造区宇。”《宋史·律历志三》:“太祖生於洛邑,而胞络惟黄;鸿图既建,五纬聚於奎躔,而镇星是主。”明陆采《明珠记·返旆》:“定山河,扫尽妖氛清国步,翠华不日返神都,从今万载固鸿图。”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如:立大志,展鸿图,大展鸿图。
(2)(形声。从鸟,江声。本义:天鹅)鸿运当头,成语,鸿运: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
鸿福,洪福,大福。
《宋史·乐志十六》:“华旦焕尧文,鸿福浩无垠。”明唐顺之《与胡梅林总督书》:“我徼国家鸿福,仗督府胜算,歼尽此二巢,浙直可数年无事。”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你们过得还好么?’‘托大人的鸿福,还好。’”
(3)同本义[swan goose]。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鸿,鹄也。――东汉·许慎《说文》鸿渐于干。――《易·渐》鸿雁于飞。――《诗·小雅·鸿雁》
(4)又如:鸿冥(鸿鸟飞入苍冥);鸿飞(鸿鸟飞翔);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鸿渐(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鸿嗷(鸿鸟哀鸣,比喻灾民的悲号)迨其鸿渐升阶,尚履约而秉杼。――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5)鹄。即天鹅[swan]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按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
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型较雁大,背颈灰色,翅黑色,腹白色。
(6)又如:鸿骞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群杰出);鸿翼(天鹅的羽翼);鸿举(天鹅高飞远翔)
(7)喻指书信[letter]。如:来鸿(来信);鸿稀鳞绝(比喻书信断绝);鸿信(书信);鸿便(信使)
(8)洪水。通“洪”[flood]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汉石经·尚书·洪范》禹有功,抑下鸿。――《荀子·成相》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史记·夏本纪》禹抑洪水。――《史记·河渠书》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孟子·弈秋诲弈》
(9)又如:鸿水(大水。即洪水);鸿泉(洪水的源头);鸿体(洪水的主流);鸿波(洪水)
(10)天地未开时的景象[chaos]。如:鸿洞(混同为一。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鸿墐(天地未开时浑沌的元气);鸿同(即鸿洞)
(11)即豆雁[bean goose]。一种带褐色的欧亚普通雁(Anser fabalis),嘴有一豆形斑鸿。
(12)鸿钧:鸿钧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在小说中称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传说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也有一说鸿钧老祖便是盘古。
(13)鸿鹄之志: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史记·陈涉世家》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那燕子、麻雀怎么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因新《三国》的热播,更因为《陈涉世家》为初中课文,所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已被广为流传千百年的话,被当作目前网络流行的一句语录。
出处
鸿,鹄也。——《说文》案:鹄字从告从鸟。“告”指“告诉”,指“报春”。大雁有春北秋南的迁徙习性。每当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向北飞行时,春天就到来了。
鸿渐于干。——《易·渐》
鸿雁于飞。——《诗·小雅·鸿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卷三十六》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汉石经·尚书·洪范》
禹有功,抑下鸿。——《荀子·成相》
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史记·夏本纪》 鸿誉:名誉、信誉、声誉表示很大信誉度。
常用词组
鸿运当头,成语,鸿运: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
大展鸿图:解 释展:把卷画打开,比喻实现;鸿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计划。谓放手实施宏伟的计划和设想。
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鸿渐: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
鸿嗷:鸿鸟哀鸣,比喻灾民的悲号;
鸿骞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群杰出;
鸿稀鳞绝:比喻书信断绝;
来鸿:来信);鸿信:书信;
鸿便:信使。喻指书信。
鸿水:特指鲁西地区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水系发生的洪水;
鸿泉:洪水的源头;鸿体:洪水的主流;
鸿波:洪水。——“鸿”通“洪”,洪水。
鸿洞:混同为一。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
鸿墐:天地未开时浑沌的元气;
鸿同:即鸿洞。——天地未开时的景象。
鸿冥:鸿鸟飞入苍冥;
鸿飞:鸿鸟南北迁徙飞翔;
鸿翼:天鹅的羽翼;
鸿举:天鹅高飞远翔。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亥集中】【鸟部】鸿
〔古文〕䲨《唐韵》戸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
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
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
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卽上文强是也。杀,卽上文弱是也。
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
又鸿沟。《史记·蘇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
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
又姓。衞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後汉书》。
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
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戸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
又鸿濛,元气也。《淮南子·俶眞训》以鸿濛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
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
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
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濛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
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戸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眞训》以鸿濛为景。《注》鸿濛,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濛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说文解字
【卷四】【鸟部】鸿
鸿鹄也。从鸟江声。户工切
该文章由作者:【世徒】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