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师大,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国培计划。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500余万册;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万余台件,总值2.87亿元;有18个学院、87个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有博士500余人(含在读博士)、硕士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40余人。
历史沿革
1974年,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建立。/n1978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n1981年,学校获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8年9月,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n200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n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名次。/n2009年,学校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n2010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另外拥有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2个附属学校。
学院设置 | 专业名录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广告学、 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师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理学(师范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翻译、日语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师范兼非师范)、绘画、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
法学院 | 法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学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面) |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历史学(师范)、社会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园艺、环境生态工程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 |
教育学院 | 特殊教育学(教师教育类)、公共事业管理(教师教育类)、 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类)、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
建筑学院 | 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 |
足球学院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5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0大学科门类。博士立项建设一级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古典文献学、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立项:材料科学与工程/t2017年,学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汉语言文字学 |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
中国古代文学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
理学 | 数学 | 基础数学 |
计算数学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应用数学 |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
化学 | 无机化学 | |
分析化学 | ||
有机化学 | ||
物理化学 |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生物学 | 植物学 | |
动物学 | ||
生理学 | ||
水生生物学 | ||
微生物学 | ||
神经生物学 | ||
遗传学 | ||
发育生物学 | ||
细胞生物学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生物物理学 |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应用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材料学 | ||
材料加工工程 | ||
软件工程 | – | |
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英语、音乐) | ||
教育史 | ||
比较教育学 | ||
学前教育学 | ||
高等教育学 | ||
成人教育学 |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
特殊教育学 | ||
教育技术学 | ||
心理学 | – | |
体育学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历史学 | 中国史 | – |
艺术学 | 美术学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00余人、硕士学位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0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4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教学名师31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级教坛新秀3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人,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6人。省级教学名师:杨一军、郝文清、刘结平、孙登明、黄保军、邓道贵、王家云、朱昌杰、张海军、张茂林、李勇、赵先卿、陈士夫、魏仕民、卓翔芝、宋万干省级教坛新秀:孙宜晓、路洪艳、马艳芳、刘永亮、高轩、魏振中、李莹、任荣、王飞、吴晓敏、徐祖迎、张坤颖、潘亚丽、李军全、仇多利。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中国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名称 | 授予时间 | 主持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2004 | 桂 翔 |
计算机基础 | 2004 | 陈国龙 |
有机化学 | 2005 | 王 磊 |
物理化学 | 2005 | 陈士夫 |
学校管理学 | 2005 | 李福华 |
离散数学 | 2005 | 魏仕民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 2006 | 马建 |
世界现当代史 | 2006 | 赵志辉 |
数学分析 | 2006 | 侯为波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2007 | 傅 瑛 |
无机化学 | 2007 | 邓凡政 |
大学英语 | 2007 | 高玉兰 |
细胞工程 | 2007 | 薛建平 |
中国古代史 | 2009 | 刘亚中 |
语言学概论 | 2009 | 周有斌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009 | 张彧 |
动物生物学 | 2009 | 邓道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012 | 董强 |
高等教育学(研究生) | 2009 | 李福华 |
美学研究(研究生) | 2009 | 王政 |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10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1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5个省级“六卓越、一拔尖 ”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0余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校园风光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理学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特色专业:美术学(师范)、生物工程、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英语、电气信息类、应用化学、音乐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电子商务、统计学、日语、材料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通信工程、学前教育/n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音乐表演淮北花鼓戏实习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验实训中心、化学工程实训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计算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路与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校园风光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教师教育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NIIT(无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会计学专业校企合作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威尔士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幼儿教师、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 、卓越体育教师、卓越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化学教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物理学专业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会计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中学英语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养计划。/n
学校荣誉
2017年6月20日,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4月,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中国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第十届、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多次获评为中国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29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智库;设有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研究室、文学研究所、水彩画艺术创作与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绿色材料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含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资源植物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清洁能源及绿色循环重点实验室、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先进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n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n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高聚合织物传感器的井下人员生命体征安全监测研发创新团队省级智库:安徽高校管理大数据研究中心、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近5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省级特等奖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统计调查文件显示,2014-2017年,淮北师范大学的科技经费共12076.9万元,科技课题共1591项,发表的学术论文共1461篇,成果获奖5项。/n
学术资源
2016年,学校新购置纸质图书9.09万册,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203.7万册,可使用电子图书折合总量291.15万册,其中,电子期刊66.23万种,可供师生使用数据库共49个。截至2020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 500余万册。《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点开设栏目有:人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世纪皖籍名家研究、百年新诗、中学语文新教材研究探讨、百年史学研究等。《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体育、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科学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简讯;辟有综合评述,专题探讨等栏目;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古籍研究》是淮北师范大学与安徽大学、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联合主办的期刊,主要刊发与古籍整理和研究相关的各种专门性论文,入选2012—2013年度CSSCI来源集刊目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4月,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49所院校(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签订具体合作协议。近4年,学校派出14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参加访学研修、学术交流和学习;自2016年起,接收日本合作高校学生短期留学;2019年,正式启动外国留学生(学历生)招生培养工作,共已录取18名外国留学生。
文化传统/n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外圆上方是“淮北师范大学”字样,下方是学校英文大写。内圆是三本书的叠加,代表学校历经发展的不同阶段,“1974”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圆形证章。/n学校校旗左侧为反白标准校徽,右侧为反白标准中英文全称校名,旗面底色分别为蓝、白、红、绿、浅蓝五种颜色,长宽比例为1.5:1。学校校歌是《淮北师范大学校歌》,剑声作词,孙建国作曲。
精神文化
校训:博学慎思、励志敦行/n学校精神: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甘于奉献、追求卓越/n校风:敬业、奉献/n教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n学风:知行合一、学做真人校训石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陈士夫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姚佐文 |
党委副书记 | 朱德顺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蔡雷 |
副校长 | 余敏辉 |
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 李福华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曹灯明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长 | 陈岩 | 1979年3月-1983年7月 |
邱尚周 | 1983年7月-1988年2月 | |
王彦坦 | 1988年3月-1999年8月 | |
马建 | 1999年8月-2004年6月 | |
王磊 | 2004年6月-2010年3月 | |
淮北师范大学校长 | 2010年3月-2012年9月 | |
王建刚 | 2012年9月-2016年6月 |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赵凯 | 1979年3月-1980年7月 |
郭福善 | 1986年12月-1989年5月 | |
宋福帧 | 1989年5月-1995年9月 | |
马建 | 1995年9月-2008年11月 |
该文章由作者:【哈里路亚】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