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30年的龙川县立乡村师范,1935年3月经广东省教育厅同意,学校易名为广东省立老隆师范学校;“文革”期间学校停止招生,1973年学校恢复招生;1976年9月,学校恢复广东老隆师范学校校名;200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老隆师范学校升格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1年8月,学院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3亿元,设有7个教学院部,开设48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670人,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3352人。/n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历史沿革

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老隆师范学校升格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同年9月面向全省招生。

2002年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学院为副厅级事业单位,同年成立学院党委,下设机关、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学生四个党支部。

2003年5月经河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学校内设八个副处级处室: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处、继续教育处。

2004年3月学校新校区动工兴建,校址设在市区东环路东江河畔,同年9月新校区落成招生。

2005年9月,老校区迁至市区,新老校区合并。同年12月学校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

2007年底,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下半年,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0054人,正式踏入万人校园行列。同年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2010年学校成为全省首批15所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院校之一。

2011年,成为广东省三二分段招生试点院校之一。

2012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建设立项单位。

2013年正式成为第二批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7年底,省教育厅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对我校项目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省示范校项目建设,大大提升了我校综合办学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使我校成功跨入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办学条件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学校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大楼、老隆师范纪念楼、学生公寓、师生饭堂、图书馆、实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荟萃湖、贤能广场、萧殷广场、铭德榕、桃李园、双馨园、书香园等人文景点蕴寓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为莘莘学子求学修身、磨炼技能的理想场所。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5个二级学院,开设48个高职专业。

二级院部

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智能技术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安全健康与环保、工业设计、食品营养与检测、工业机器人技术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物业管理、会计

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

人文学院

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小学教育、文秘、新闻采编与制作、法律事务、商务英语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

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园林技术、学前教育

师资力量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731人,其中专任教师54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0人,博士、硕士共361人,双师素质教师477人;截至2018年12月,学院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南粤优秀教师1名,省级技术能手1名,市级技师工作室5个。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工商管理专业优秀教学团队、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教学团队 

南粤优秀教师:伍新蕾

省级技术能手:黄文汉

市级技师工作室:黄文汉模具设计师与制造技术工作室、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作室、王晖快速成型技术工作室、张兴安汽车电子技术工作室、河职院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技术工作室 

教学建设

课程名称

级别

立项时间

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测试

国家级

2010

WEB应用技术

省级

2008

数字电子技术

省级

2008

Java程序设计

省级

2014

电子电路分析

省级

经过长期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优异成绩,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6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项目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5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在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决赛中共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2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第3。学校荣获“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n

省级示范性专业:文秘、旅游管理;/n

省级重点专业(培育):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运用技术。

/n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市级技术应用研究院2个。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粤东北山区3D打印快速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粤东北山区安全与环保科技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低压电气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粤北山区(河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粤北山区特色药食同源植物科技创新中心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不全):河源市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机器视觉检测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开源型教育机器人及其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河源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市级技术应用研究院: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研究院、快速成型技术应用研究院

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牵头组建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主动服务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建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9个,其中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河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个,河源市技术应用研究院2个。

学校秉承“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面向河源市“五县三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培训,为企业和社会承担维修电工、数控铣床操作工等47个工种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企业培训员工数6万多人天。近三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26项,科研经费到款990万元,获国家专利授权60项。/n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藏书60多万册,电子文献6000多GB,保留刊2万册,视听资料1.5万张(盒)。现刊1000多种,报纸110种。/n

学术刊物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季刊。设有文类、理工类、管理类以及艺术体育等主要栏目。

合作交流

学校稳步推进对我市7所中职学校以及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的对口帮扶工作,深化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友好合作关系。

选派2名教师赴国外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访问学习,与台湾11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与美国的康涅狄格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开展“3+1”、“2+2”模式的联合人才培养,学校的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学校校徽以“河源”拼音首字母“H”作为主创图形与基本元素嵌于六边形中,将六边形分割为一个“工”字和两个向着两侧的指示箭头,“工”字凸显学校作为高职院校,致力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指向两侧的箭头,象征学校办学的开放性、引领性。

校旗

释义:校旗为黄色长方形(比例为3:2)旗帜,中央印有学校校徽中文名校名。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强技、奋发、敬业

学风

好学、慎思、勤练、致用

教风

方正、博学、允能、创新

校歌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校歌》

词曲:赖小景

承载着光荣和梦想 从战火中走来

沐浴着雨露阳光 我们是青春一代

客家古邑铸就钟灵毓秀 万绿河源孕育博大的爱 厚德强技是不懈追求 不懈追求

奋发敬业谱写精彩 谱写精彩 合:啊…啊…

我们的激情像东江之水

汹涌澎湃

铭记着母亲的嘱托 立志栋梁之才

胸怀着远大的理想 把热血融入时代

智力基地推动经济腾飞 人才摇篮展现职业风采 厚德强技是不懈追求 不懈追求

奋发敬业谱写精彩 谱写精彩

啊…啊…

我们的激情像东江之水

汹涌澎湃

啊…啊…

我们的前程像东江之水

奔向大海

我们的前程像东江之水

奔向大海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韦荣

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德清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叶国英

党委委员、副校长

赖小景、王小宁、张国勇

副校长

袁光华

/n

该文章由作者:【半个时辰】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