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钧窑瓷器 东缘文化鉴定有高招
钧窑最大的特征就是其丰富多变的曜变釉色,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对于其它窑口的单色釉瓷器来说,。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禹州,在古时候是属于均州,故名钧窑。钧窑在出窑之前,是没有人知道它将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开始的时候钧窑的釉色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出窑之后才能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几点钧窑瓷器的特点,有助于钧窑瓷器的鉴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钧窑瓷器胎体
1、胎质:坚实细密,胎骨坚硬
2、胎色:褐紫色,俗称“猪肝色”另外有浅灰色,漏胎处为芝麻酱色。
二、钧窑瓷器釉质
1、釉料:均釉的呈色剂为氧化铜,在还原气氛的烧制下所表现的颜色深浅不一,从而造成了万紫千红的曜变釉色。均釉施釉很厚,釉面凝结之后再烧制会有裂开流动的痕迹,这就在釉面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痕迹——蚯蚓走泥纹。
2、釉色:钧窑最大的特点就是就是其釉色,其釉色大多不单一,是一种混合颜色,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紫色。
三、钧窑瓷器器型
钧窑器型和其他五大名窑窑口一样,大多仿青铜器造型,主要器型有:出戟尊、敛口尊、香炉、鼓钉洗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盆。
四、宋代钧窑瓷器纹饰
钧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很少有纹饰。
五、钧窑瓷器款识
宋代钧窑器物很少带有款识,但有很多从一到十的数字款识的器物存世,另外还有一些带有奉华、省府字样的款识。
望采纳,谢谢
钧瓷怎么鉴别
鉴别钧瓷好坏第一步:
到手一件钧瓷,首先我们从做工上观察是否存在瑕疵,一旦存在明显的瑕疵的,价格也就不会太高,价值就无从谈起,这也是钧瓷珍品少之又少的原因(十窑九不成),那么常见的钧瓷瑕疵有哪些呢?(这里的瑕疵指的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无需放大镜):
1.器型变形明显(比如歪、口部或耳饰变形);
2.器型表面明显出现泥渣、坯泡、疙瘩的,用手抚触感觉明显的(因厚釉形成的局部釉面突起为正常现象,而非瑕疵);
3.釉面流足超过足底1/2(二分之一)的(钧瓷讲究釉不过足);
4.表面出现明显漏出胎体的凹坑(即脱釉、缩釉形成的暴露胎体的现象);
5.表面出现明显影响艺术效果的小孔的;
6.表面出现明显缺釉漏出胎体的;
7.表面出现明显的突出的杂质的;
8.釉面出现明显的划手的破裂气泡或开裂的;(注意区分开片与开裂:什么是钧瓷开片?)
9.胎体出现明显的炸裂的;
10.出现磕碰造成的釉面破损的;
如果存在以上任何一项瑕疵且非常明显已至严重影响艺术审美效果的,则为次品,无价值或价格从低论
鉴别钧瓷好坏第二步:
看是否是名师名窑作品:具体通过钧瓷器型底部的底款来判断,大师作品一般是手签款(在泥胎未烧前手工书写的字),名窑底款一般为窑口名称的印章或相应文字,钧瓷名师名窑作品价格一般高出同类市场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几十倍。大师又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认证的大师,相应价格也有悬殊!
鉴别钧瓷好坏第三步:
看钧瓷烧制工艺判断其价值:钧瓷的烧制工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柴烧钧瓷 ≥ 煤烧钧瓷 碳烧钧瓷 气烧钧瓷,在同师同窑产品下,价格从左至右递减。主要还是不同的烧制工艺其烧制成品率(市场存有率)不一样及艺术效果差异影响价格。
然而:对于没有钧瓷收藏经验的朋友,很难直接辨别一件钧瓷作品到底是煤烧、柴烧、还是气烧,这就需要在观察钧瓷的釉色上有一定基本功,这里需要使用放大镜观察相应釉质、釉色、气泡、开片、纹路等特征,不同烧制工艺相应特征各有区别,也是钧瓷鉴定技巧所在!)
鉴别钧瓷好坏第四步:
看钧瓷釉色窑变效果、意境:到这一步已经说明这件钧瓷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了,奇特的窑变画面或意境将再次升华此件钧瓷作品的价值。
首先看窑变色彩是否丰富、窑变色彩间过渡是否自然(使用放大镜观察更为美妙),如果出现钧瓷少见的窑变色彩也是其加分的因素。
再看整体突出的窑变意境,简单来说,就是看到这件瓷器的整体色彩,你第一眼是否能联想到什么画面?比如大河儿女电视剧中的龙凤盘,比如任星航的凤凰涅槃,看上去其窑变画面非常神似一只凤凰展翅的画面,正因为如此,他的凤凰涅槃(钧瓷龙凤盘)已有人出到无法触及的价格高度,名窑钧瓷网曾珍藏一直钧瓷赏盘(龙凤和鸣)也已被有缘人高价收藏!
鉴别钧瓷好坏第五步:
最后说下作品烧制年代,其实一直认为现代钧瓷无所谓年代,清末至以前的出土钧瓷非常稀少,少到就不可能出现在民间,更不可能出现在古玩市场,真正的出土完整的钧瓷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而近代也就是七八十年代禹州一厂、二厂的新工艺钧瓷,虽然收藏火热,价格持续攀升,但不乏人为炒作的可能,对于不懂或不能识别七八十年代新工艺钧瓷的朋友,还是寻找较为有价值的现代钧瓷比较靠谱!
如何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
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其作旧及辨别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该文章由作者:【沙奎尔奥尼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