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
1、观察表面。和田玉的籽料长期经过流水的搬运和冲刷,表面会留下大小不等的裂纹和碰撞的小坑,裂纹处的填充物,经过氧化会出现糖皮色,折射出的光泽与外部光泽差别不大,碰撞留下的小坑内壁也是光滑的。人工仿造籽料的裂纹处会有明显的一道线,人为的小坑折射的光泽与外部光泽差别较大。
2、细看碰撞坑。天然的和田玉籽料会带有瑕疵,比如:白色或黑色斑点、结构粗糙、起皮等,摸起来感觉有些阻力,这是和田玉籽料的汗毛孔。人为的和田玉籽料,摸起来会比较光滑,看不到碰撞坑,为了掩盖天然留下的不足,会将籽料通体或局部染色,人为的打磨和染色都会留下痕迹,在鉴定时特别要注意。
3、分析皮和肉。天然的和田玉籽料经过自然的雕饰,皮和肉混然成一体,最显著的特征是,毛孔和皮色像小钉子经过皮插入了肉中,紧挨着皮的肉会有一些过渡色。人伪的和田玉籽料,经过仔细的鉴定和分析,它的皮肉是截然分开的,明显的可以看出一条线。以上这些鉴定方法,都可以鉴定出和田玉籽料的真伪。
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假?
看和田玉籽料真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看皮色本身
看皮色,首先看色根,籽料皮子,不管色泽如何,基本上都有根,如果放大去看,就像树根,扎进籽料的肉里面。这种色根是造假者很难做出来的。不一定没有有色根的就是假皮子。
如果色根不明显,就看它的颜色变化。尤其是对于颜色相对较深的皮色,都会有一种颜色的过度。
注意边缘处黑皮和红皮的过度,有层次感。
在皮色的边缘,你能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从黑到深红,颜色有一个明显的过度。而如果是染色料,通常是一个颜色到底。
皮色厚度与颜色过渡规律一致,颜色浅处厚度浅,颜色深处有色根。
二、看玉质
看皮色要与它的玉质结合来看。
最简单的,玉质较松的地方皮色一般会比较深,而玉质更细腻的地方,皮色会浅。
但也会有其它情况,比如在玉龙河的上游,它所在的河床可供形成皮色的矿物质较少,所以有时候即使玉质较松,也很难有皮色的形成。这就跟籽料的产出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了。
再者就是皮色与玉质浑厚的关系。一般玉质浑厚的料子,皮子也会很老气。比如下图:
最重要的一点,皮色一定是生长在玉质里面的,不能是浮在表面。即使是很薄的皮色,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也能看到皮色是在玉质里面,像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像染色的料子,涂抹在玉质的表面。
三、看毛孔
皮色与毛孔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是分辨皮色真假的很重要一方面。
籽料的毛孔有很多不同,有的毛孔偏大,有的毛孔较小,还有很多是凹进去的小坑。如果经常观察皮色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皮色,尤其是洒皮,它的皮色很多都是分布在籽料的小坑里面。这是籽料皮色一个比较常见的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测,籽料的表面有一些比较疏松的地方,经过长年的冲刷,这些疏松的表面会被冲刷掉,留下这些大小不一的小坑,而这些小坑更容易附着上颜色,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
玩家们要牢记这一点,看坑装表面的皮色,是分辨皮色的重要一点,尤其是撒皮。有皮色的地方多是有下凹的。
四、看瑕疵
瑕疵是分辨皮色真假很重要也是最为直观的一点。从瑕疵分辨皮色,首先就是找裂。
这块料子是从裂切开,可以看到明显的钉子纹、水草沁。如果一块料子的裂上有钉子纹、水草沁,那么就几乎可以断定这部分是真皮色了。而如果不明显的话,就要看裂处的颜色。
的
很多比较大的裂,干脆裂口处是没有颜色的,越往里颜色越深。而如果是造假,往往在裂口处颜色极深,但颜色不会有一种长年累月沁入的感觉。
其次就是看水线,水线一般是在玉中密度最大的地方产生的,如果一条水线正好在籽料的表面,那么比较明显的就能看出,在水线部分是不会有皮色的(或者颜色极淡),看起来就像是把皮色一分为二。而如果是染色的料子,水线的部分也会染出颜色,而且会与其它部分的颜色不同。
五、看形状
很多人会说,皮色与形状之间有关系吗?其实是有的。
皮色的走向与籽料的外形配合的天衣无缝。造假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此外,皮色与弧度也有一些关系,皮色交界处的色脚分布与籽料的弧度有对应关系。
当然,籽料的皮色有着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籽料的皮色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很难判断它的真假,比如一些新料的皮色,比如皮色艳丽的料子,比如干河床的料子等等。所以看皮色一定要综合来看,从它的颜色到分布到它与玉质等各方面的关系去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
很多玩家说,看皮色我就是凭着一种感觉。
确实是这样,一些资深的老玩家看皮色有时候确实可以略过这些步骤,仅仅从感觉上,就能察觉出皮色的对于不对,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看皮色还是要从它的规律及特征来观察。而且看皮色的真假一定要多上手,多看真东西,只有当你看的多的时候,才能对皮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看真假才能有所把握。
和田玉籽料的鉴别方法
方法一:表面观察
和田玉籽料表面光滑,温润,光泽度强,在河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碰撞,多会留下大大小小的裂纹及碰撞坑。裂纹处一般都被氧化物填充或经氧化形成糖皮(氧化面)。仿籽料外型和和田籽料差不多,但光滑度、光泽度都较低,表面的裂纹及碰撞坑多带有人工的痕迹。
方法二:反光光泽观察
对着日光观察反光面(边角部分),和田籽料在转动过程中及放大检查看不到打磨面及打磨痕迹,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均匀无变化,仿籽料放大检查可以观察到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
方法三:碰撞坑的观察
和田籽料表面的光滑度达不到人工打磨的程度,如果表面的光滑度高,看不到碰撞坑,则为造假。如果能看到碰撞坑,光泽度必定低于和田籽玉。
方法四:碰撞坑光泽的观察
籽料碰撞坑内平滑,光泽度与外部光泽度基本一致,造假滚料的人为坑中光泽度与外部的光泽度相差较大。
方法五:皮与肉的观察
观察籽料皮下紧挨着的“肉”。由于真籽料的皮色和毛孔等都是经历很长时间形成的,紧挨着皮的肉,不可能一点影响不受。如果看见一块籽料的东西,皮和肉是截然分开,没有一点“过渡”的感觉,那么就值得怀疑了。真籽料的皮色,在紧挨着皮的肉也会有一点点过渡色的,当然,这个要在截面才好观察的。而且,更重要的真籽料特征是:毛孔和皮色会像一根根小钉子一样延伸到紧挨着皮的肉中。
方法六:裂纹观察
和田籽料90%以上都会有大小不等的裂纹,裂纹处颜色深于附近颜色,但颜色差别不大,为渐变过渡状。仿籽料裂纹处颜色与附近颜色差别大,不完全沁染,有时可见具方向性,近似网状。要注意一些在裂纹处及附近的二次染色,裂纹中心的颜色放大检查可见颗粒为通体所染的颜色,裂纹附近的颜色没有渗透深度,颜色边缘有涂抹感及漂浮感。
假皮比较肤浅,颜色较鲜艳。有裂缝的地方颜色深一些,其他地方相对淡些。
人工磨光料的裂纹往往只是单纯的一道线,线里并且有沁色,这些沁色一般都是外重内轻,而籽料的正好与之相反。
方法七:杂质部位观察
有些和田籽料有一定的杂质,比如:白色斑点、黑色斑、起皮、结构较粗等缺陷。为了掩盖这些缺陷,在杂质部分进行染色。染色后一般都会通体染色或只留下局部质地较好的部位,而且所染颜色都较深,较艳,留下没有染色部位与糖皮接触带整齐,清晰有时呈直线状。
方法八:糖皮部位观察
真糖皮是因为和田籽料中含铁经天然氧化而形成的氧化面,质地不同渗透程度不同,颜色自然与和田籽料融为一体。和田籽料中的糖皮都存在于裂纹处及附近结构较粗部位。所有糖皮有光泽度,结构越细部位光泽度越强。仿籽料染色糖皮一般都在裂纹处或在结构粗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容易吸收染料,糖皮表面光泽度低或没有光泽度,表面粗糙,是因为染色过程中加热使水分缺失的原因。还有一些对产品进行激光上色的要特别注意,所有部位质地都好,只有有颜色的部位质地粗,放大检查表面呈近似颗状。还有一些产品,有些糖皮光泽度强,有些糖皮光泽度弱,是因为糖皮处没有进行抛光或染色,糖皮在高温抛光过程中褪色引起的。
方法九:触感
天然籽料的表皮抚摸起来会有一种阻力感,这就是玉石中的“汗毛孔”与人手摩擦。而滚筒籽料手摸会更光滑平整,有种滑手的感觉。
怎么判定和田玉的好坏
高低主要从8个方面来看:颜色、质地、外形、皮色、棉、绺裂、净度、死石…..不管您是收藏,还是选购,学会如何评判,区别玉质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按照和田玉的同等级来说,子料最为贵重,山流水次之,山料又次之。
1.颜色
和田白玉:以白色为佳,而羊脂白玉具有的“白、润、细、韧”四大特点中,“玉色白润”排列第一。所以行业中多用形象称呼,如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象牙白、糙米白、鸡骨白、羊脂白等白色又分为:一级白、二级白,其次青白等等。乾隆时期的青白玉扳指,价值还是比不过现代羊脂玉的扳指。白固然好,但是如果 没有油性,没有润度,死白、干白、水白,这样的籽料价值也不会太高
2.质 地
和田籽料的质地:由其内部结构所决定的,细腻程度、透明度,和油脂光泽是反映好玉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好的籽料坚硬细密,反映在感性认识上,一是外观很细腻,二是坚硬不吃刀。质地细腻的美玉一般密度较大,有明显的沉手感
和田玉并不是越透明越好,玉质细腻往往结构紧密,凝重感强,呈现的效果是半透明 或者是微透明的。和田籽料就有这些优质条件,而青海白玉山料质地相对松,其透明度就偏高
玉质细洁紧密,它的油脂度就强。反之,如果质地相对松,它的油脂度就弱,如山料。好的籽料要体如凝脂,给人的感觉应该像羊脂、像羊油。又油又糥又酥,“精光内蕴”,十分具有内涵
3.外 形
形必须得是天然形成的,表面自然,握在手里有天然籽料的随和感。如果后天加工,无论是滚筒,还是打磨过的,都破坏了籽料的那份天然美,价值都会降低
1)浑圆或者椭圆,这种形状籽料拿在手里感觉饱满、踏实
2)有些形状和皮色奇特的,像风景或者动物头像的等等。
3)或者握在手里感觉舒适则可,可把玩,也可以雕琢。
4)因人而异,只要是真货,喜欢就好
4.皮 色
有人说:最好的籽料,是没有皮色的光白籽,宝玉姐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和田玉是天然形成的玉石,里面有太多的未知,不可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同一件玉石还有阴阳面的情况,好皮好肉的料子还是有的,但这样的极品太少了
皮子种类有:乌鸦皮、鹿皮、秋梨皮、桂花皮、洒金皮、枣红皮、虎皮等等很多品种,其中最名贵的为“桂花皮籽玉”和“枣红皮籽玉”。而“芦花皮”和“粗地红皮”籽料多性不均,质地较粗。
5.棉
棉是玉质的瑕疵,对玉的品相有较大的影响。玉以无瑕为优,有棉就是有瑕疵。绝大多数的和田玉都有棉,一点棉都没有的比较少。一般来说,一个玉件上有几个点状棉或者片状棉,或者在玉的表面而不是深藏在肉内,加工时就很好去干净,如果遍身都有棉,或者棉藏在肉的深处 不好去除干净,那么这样的和田玉的加工价值就不大。
6.裂 绺
绺裂,泛指玉石上所有的裂纹,按照行话讲,小的裂纹称绺,隔,大的裂纹称裂,合起来称“绺裂”玉料的绺裂,有的是成玉过程中构造运动造成的,有的是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加工时产生的,一般分两大类:死裂和活裂
死绺裂:指绺裂明显,它的粗细、长短、深浅都不相同,长而深的碰头绺,两边浅 而中间深的抱洼绺,玉内部的胎绺等活绺裂:指细小的绺裂,有各种各样的,如主要分布在表面上如甲状的指甲缝,由表到内呈鱼鳞片状的火伤性,多呈一致方向细致裂纹的细牛毛性等
死绺好去,活绺难除一般除胎绺裂难以预测外,其它绺裂均好判断。如遇不好判断是否侵入内部的绺裂,只需在堵头表皮切一平面,死、活绺裂即可一目了然
7.净 度
净度:是指白玉中绺裂的程度,和白玉中含杂质的情况,以没有,或少有绺裂、杂质为净度最好。籽料中有裂缝 会直接影响玉的价值,这点最为重要,玉中的黑点 或白点都是杂质,以尽可能没有最好,但是少些没太大关系,多了则影响玉的品质,我们来看下下面的两块原石
第一块完美的籽料,白度可以,形好,块大,无绺裂,无杂质
第二块底部有裂,肉质的浑厚感差一口气,而且还有很多玉花,虽说同是籽料原石,但是比起上一块籽料的价值,可以说是天地之别
玉石的价值 主要取决于品质的高低
8.死 石
籽料玉肉里的死石,是同玉质合为一体的,就是纯粹的石头,也称之为僵,这样的籽料,一半是石头,一半是玉。一般情况下,打手电看透明度,没有透明度的 说明籽料里的石性比较大,价值就不高
如何鉴别和田玉籽料的好坏啊?
1、内看结构。
结构以致密为好。用一支强光手电,光打到籽料上,透过光线,可以部分看到内里的结构特征,光线发散越柔和,光度越统一,证明籽料结构越致密。
2、外品油脂。
用手揉弄籽料的皮壳,越糯性,越油腻的感觉,则越好。和田玉温润的追求,其实都由玉质决定,而玉质与料子的密度、油脂息息相关。
3、整体观完整性。
所有籽料,都有程度不一的皮裂,有的裂纹大,裂得深,这样的料子做不了大器,只能局部做成小物件,价值自然要低些。反之,裂纹越浅,完整性好,越适宜加工成手镯,牌子之类的值钱物件,价值自然越高。
4、比色度。
和田玉,终究是以白为美,以黄为尊的,但是鉴于天然明黄色和田玉料非常罕见,通常籽料的白度越高则价值越高,也可以理解为就越白越好了。
扩展资料:
和田玉不论山料、子料、山流水料还是戈壁料都有上品。子料的品相未必就一定胜过山料、山流水等,对广大的收藏者来说,只要色泽纯正,质地细腻,就是值得收藏的。
譬如著名的“95于田料”(产自新疆于田),其手镯毛坯山料就高于一般的子料价格。同理,上乘的脂白山料的品相也未必就输于子料。
和田玉收藏应该多看、多学、多赏、多玩,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审美观与喜好。只有这样,才能从当今堪称浩瀚如海的玉雕作品中,寻觅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块“有缘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和田玉收藏知识 四重四轻
如何鉴别和田玉籽料
1、质地细腻。手摸起来没有颗粒感,和田玉籽料是经过 河水上千万年的冲刷、磨蚀而形成的,因此和田玉籽料的质地比山料细腻。
2、籽料块度不大,且棱角全无,像鹅卵石一般,这是因为河水的力量将玉料中质地较疏松部分带走,并且将磨平。可以说留下的部分都是玉石中的精华,因此籽料质地坚韧而细腻,结构均匀紧凑。
3、籽料的裂纹,河水给籽料带来的也不全是正面的,河水使玉石受到剧烈的碰撞,往往上面有较多的绺裂,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十籽九裂”的原因所在。
4、籽料皮色。真籽料是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自然受沁,只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纹的地方颜色比较深。这种皮色是相当的自然,也就是大家总讲的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里面的玉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
该文章由作者:【史蒂芬】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