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乐器编磬一套多少件,尺寸各多少。
编磬为古代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编磬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 编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磬发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清代的编磬,主要用于皇帝与王公大臣庆典的“丹陛大乐”、宫中大型宴会的“中和清乐”和“丹陛清乐”。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编磬,16枚为一套,大小相同,厚度有异,采用新疆和田碧玉,其形与特磬一致,只是体积较小,每次演奏时全套都要使用,随乐曲旋律击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 1790,乾隆皇帝还用黄金制作了一套金编磬,和它一起使用的还有一套金编钟。 特磬 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 清代,特磬和编磬在宫廷音乐中用途颇广。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时演奏的乐器。 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个月各奏一个调的乐曲,如正月用太簇,……十一月用黄钟,十二月用大吕等,所以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单独悬挂在木制磬架上。它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黄钟”,最小的为“应钟”,演奏时,只需换上相应调的特磬,合奏时,在每一乐句的末尾各击特磬一下,起加强节奏的作用。 云磬 云磬为寺院所用的法器,常用于宗教音乐。 云磬:又称“引磬”。打击乐器。外形与仰钵形坐磬相同。形体很小,磬身铜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径只有7厘米,置于一根长木柄上端,全长约35厘米。木柄旋以条纹为饰。 云磬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于宗教音乐中。演奏时,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执细长铜棍敲击,发音清脆,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我也帮你查了一下尺寸,但是没办法,他的组合很多,尺寸也是大小不一
一套保存完好汉代和田玉编钟能卖多少钱?
一套保存完好的,汉代和田玉编钟,至少在千万以上。
因为一是历史久远。二是独一无二。三是品相完好。足以称得上国之重器。
前提是,一定要是到代的真品古董。
编磬、编钟的介绍
编磬是古代打击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十六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扩展资料
编钟起源: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编钟象征: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曾侯乙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磬
该文章由作者:【新婚之夜抄党章】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