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石加工工艺步骤(宝玉石加工工艺步骤有哪些)

如何切割玉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五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切割玉石等材料的工艺,古人用麻绳加砂石混在一起,用坚硬并锋利的绳子在玉石上反复摩擦生热从而达到切割玉石的效果,是最原始的线切割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目前主流的切割设备主要有两种:电机连接的圆锯片以及经改进的线切割,切割是玉石加工中很重要的步骤,根据选择的玉石材料对玉石进行形态,形状的设计,便于玉石工匠合理利用,这也是玉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两种切割方法相对来讲,线切割对于材料的损耗更小,且切割面更加光滑、平整。

玉石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礼物,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每一种玉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人们把它雕刻成不同的样子赋予其不同的寓意,俗语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可见玉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那么,如此珍贵的材料该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分解呢,现在最省料,锯口损耗最小的就是用金刚石线切割机,相对于传统油锯或薄台锯(锯片厚度至少2mm),这种机器每6-8刀,就能省一片牌子料出来,因此好的料子都选择用金刚石线切割来进行分解。

翡翠是怎么加工的?

“玉不琢,不成器”从翡翠原料到翡翠成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中国传统的琢玉工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经验和工艺,能充分地利用原料,发挥原料特色,在省料的基础上,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翡翠既有玉石的温润内敛,又有宝石的丰富色彩,琢玉者施以优美的造型设计和精湛的雕刻技法,把它们变成了一件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魁宝。

翡翠的加工工艺,完全继承了传统的玉器加工工艺,琢玉过程和制作工具完全相同。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选料

选料是翡翠加工工艺中的第一步,非常重要。选料的关键要看加工成品的用途,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的成品,其选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做手镯、戒指、戒面或者做摆件、挂件等。原料的特征与成品类型的关系密切相关,如果选择不好,不仅浪费原料,也会导致加工出来的玉器成品亏本。因此,选料环节十分重要,由于翡翠玉料多带有皮壳,内部玉质被皮壳所包裹,难以分辨优劣,故有“赌石”之说,这一特点也是其他玉石所没有的。

2、开料

开料的程序通常是先“擦皮”,以观察玉石的表面特征,如翡翠颜色的分布与走向,裂隙的分布与发育状态,以及透明度(水头)的变化情况。其次是根据翡翠原石的整体特征,初步判断翡翠的用途,即加工成什么类型的玉器。再者就是确定翡翠原料是用整体制作摆件,还是切开原料制作小件首饰和小雕件等。

3用途定位与设计

用途定位是指制作摆件,还是小首饰(如手镯、翡翠戒指、戒面等)和小雕件。任何一件完美的翡翠玉器,都是经过精心的创意设计,琢制而成的。一般情况下,制作小件首饰,需考虑出成率。制作小雕件,即需要考虑原料的特征,尽可能彰显原料的优势,又能符合雕件图案的要求。制作摆件则需依据翡翠原石的色、种、水、形、裂、黑、玉质等特征,进行创意设计,以将原石发挥到最大价值为原则。

4、加工工艺流程

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可以划分为以下步骤:

①切 对于小件首饰来说,根据用途分步切成不同规格大小的片料待用;对于制作摆件的原料,根据设计图案要求,切成大致的毛培。

②铡 用金刚石石砂轮(粗号纱),根据用途和图案造型,进一步打去无用部分制成粗毛培。

③錾 用金刚石石砂轮(中号纱)进一步打去凹凸部分和整个表面无用部分。

④冲 用金刚石石砂轮或圆砣,将上一工序的粗毛培,进一步冲成粗胚。

⑤磨 用各种规格磨砣磨出图案圆雕部分样胚。

⑥雕 采用轧、勾、磨光等工艺步骤,对玉器进行加工。

5、雕刻技法

在翡翠玉器界有“远看造型,近看玉拿起看刀工”之说,所谓“刀工”就是翡翠的雕刻技法。从古至今,琢玉工艺基本上都遵循着“选料—设计—制作—抛光”这几道工序,而“制作”过程中的雕刻技法,主要可以分为浮雕、线雕、圆雕、透雕、镂雕、链雕、俏雕等几大类。

6、打磨抛光

①打磨 包括人工打磨和机器打磨两大类。人工打磨通过磨机,用各形金钢砂轮工具,完成从粗磨至细磨。机器打磨则通过振机用金刚砂完成从粗磨到细磨、精磨个工序。

②抛光 包括人工抛光和机器抛光两类。人工抛光通过抛光机,用各类抛光工具和抛光材料抛出亮光。机器抛光通过振机加抛光材料进行抛光。

7、装潢

①摆件的装潢 配底座是摆件最重要的装潢,摆件配座的材料和款式很多,配的好可达到艺术与价值的提升。

②包装 好的翡翠玉器包装,包括包装、外包装和配套包装,既有装饰美化上档次效果,还有保护与运输之功能。

宝玉石加工工艺步骤(宝玉石加工工艺步骤有哪些)

的翡翠都是怎么加工的

“玉不琢,不成器”从翡翠原料到翡翠成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中国传统的琢玉工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经验和工艺,能充分地利用原料,发挥原料特色,在省料的基础上,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翡翠既有玉石的温润内敛,又有宝石的丰富色彩,琢玉者施以优美的造型设计和精湛的雕刻技法,把它们变成了一件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魁宝。

翡翠的加工工艺,完全继承了传统的玉器加工工艺,琢玉过程和制作工具完全相同。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选料

选料是翡翠加工工艺中的第一步,非常重要。选料的关键要看加工成品的用途,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的成品,其选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做手镯、戒指、戒面或者做摆件、挂件等。原料的特征与成品类型的关系密切相关,如果选择不好,不仅浪费原料,也会导致加工出来的玉器成品亏本。因此,选料环节十分重要,由于翡翠玉料多带有皮壳,内部玉质被皮壳所包裹,难以分辨优劣,故有“赌石”之说,这一特点也是其他玉石所没有的。

2、开料

开料的程序通常是先“擦皮”,以观察玉石的表面特征,如翡翠颜色的分布与走向,裂隙的分布与发育状态,以及透明度(水头)的变化情况。其次是根据翡翠原石的整体特征,初步判断翡翠的用途,即加工成什么类型的玉器。再者就是确定翡翠原料是用整体制作摆件,还是切开原料制作小件首饰和小雕件等。

3用途定位与设计

用途定位是指制作摆件,还是小首饰(如手镯、翡翠戒指、戒面等)和小雕件。任何一件完美的翡翠玉器,都是经过精心的创意设计,琢制而成的。一般情况下,制作小件首饰,需考虑出成率。制作小雕件,即需要考虑原料的特征,尽可能彰显原料的优势,又能符合雕件图案的要求。制作摆件则需依据翡翠原石的色、种、水、形、裂、黑、玉质等特征,进行创意设计,以将原石发挥到最大价值为原则。

4、加工工艺流程

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可以划分为以下步骤:

①切 对于小件首饰来说,根据用途分步切成不同规格大小的片料待用;对于制作摆件的原料,根据设计图案要求,切成大致的毛培。

②铡 用金刚石石砂轮(粗号纱),根据用途和图案造型,进一步打去无用部分制成粗毛培。

③錾 用金刚石石砂轮(中号纱)进一步打去凹凸部分和整个表面无用部分。

④冲 用金刚石石砂轮或圆砣,将上一工序的粗毛培,进一步冲成粗胚。

⑤磨 用各种规格磨砣磨出图案圆雕部分样胚。

⑥雕 采用轧、勾、磨光等工艺步骤,对玉器进行加工。

5、雕刻技法

在翡翠玉器界有“远看造型,近看玉拿起看刀工”之说,所谓“刀工”就是翡翠的雕刻技法。从古至今,琢玉工艺基本上都遵循着“选料—设计—制作—抛光”这几道工序,而“制作”过程中的雕刻技法,主要可以分为浮雕、线雕、圆雕、透雕、镂雕、链雕、俏雕等几大类。

6、打磨抛光

①打磨 包括人工打磨和机器打磨两大类。人工打磨通过磨机,用各形金钢砂轮工具,完成从粗磨至细磨。机器打磨则通过振机用金刚砂完成从粗磨到细磨、精磨个工序。

②抛光 包括人工抛光和机器抛光两类。人工抛光通过抛光机,用各类抛光工具和抛光材料抛出亮光。机器抛光通过振机加抛光材料进行抛光。

7、装潢

①摆件的装潢 配底座是摆件最重要的装潢,摆件配座的材料和款式很多,配的好可达到艺术与价值的提升。

②包装 好的翡翠玉器包装,包括包装、外包装和配套包装,既有装饰美化上档次效果,还有保护与运输之功能。

弧面型宝石的加工方式

弧面型又称素面型或凸面型,也有人称腰圆。它的特点是宝石至少有一个弯曲面,适于玉石或部分单晶宝石特别是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的加工。

(一)弧面型宝石的琢型

弧面型宝石琢型可按腰形和截面形状进行分类。

1.根据腰形分类

有圆形、椭圆形、橄榄形、心形、矩形、方形、八角形、垫形、垂体形和随意形(见图5-1-25)。

图5-1-25 弧面型宝石的腰形

2.根据截面形状分类

有单凸面琢型、双凸面琢型、扁豆琢型、空心凸面琢型和凹面琢型(见图5-1-26)。

1)单凸面琢型的特点是一端为凸面,一端为平面。适用于各种宝石戒面。

2)双凸面琢型的特点为两端都为凸面,但上凸面比下凸面高,适用于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戒面,如猫眼宝石、星光宝石、月光石等。

3)扁豆琢型的特点为两端都为凸面,上下凸面的弧度一样高。欧泊石多采用这种琢型。

4)空心凸面琢型的特点为在单凸面琢型的基础上,从底部向上挖一个凹面。适用于颜色深、透明度差的宝石。这样可改善颜色、增加透明度。翡翠多用这种琢型。

5)凹面琢型的特点为在单凸面琢型的基础上,从顶部向下挖一个凹面。这样可在凹面中再镶一颗较贵重的宝石。如在黑色玉髓上镶一颗钻石等。

图5-1-26 弧面型宝石的截面形状

(二)弧面型宝石的设计和定位

弧面型款式通常适用于下列情况:

1)当透明宝石含有过多的杂质,因而刻面型不能发挥其优势时 如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

2)所有不透明和半透明的宝石 如玉石、玛瑙、绿松石和孔雀石等。

3)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 如猫眼宝石、星光红宝石和蓝宝石、欧泊、拉长石等。

1.弧面型宝石的设计

宝石的设计步骤就是宝石审查和选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一块原石拿来后,首先要对它进行审查,尽量从原石外皮分析到里面的颜色、透明度、有无特殊光学效应,过程如下:

(1)原石定名

宝石工匠都清楚的一点是加工已知宝石要比未知宝石心中有数。

(2)了解宝石的外部特征

包括形状、重量、宝石原料的颜色,外表有无大的裂隙和包体。

(3)分析原石

通过了解掌握的已知情况,推断出未知情况。如颜色是否均匀,裂有多深,里面的裂纹有多少,是否存在特殊光学效应等等。

(4)选择设计方案

对于小粒原石,加工设计可直接参照款式设计。对于大块原石,就应选择设计方案,例如对于同一原石有不同设计方案,选用哪种方案,要视其价值的大小而定。

至于原石磨成哪种弧面型,这要视情况而定。一般具猫眼效应的宝石选用高凸面琢型,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它的猫眼效应,使猫眼变得更细、更亮;欧泊石多采用扁豆型,这与欧泊原石的形状有关;星光红、蓝宝石多采用双凸面琢型,因为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显示星光效应,又可保重;空心凸面型多用于深红色的铁铝榴石,因为这样可减轻色彩浓度。

2.弧面型宝石的定位

对于具特殊光学效应的原石还需要进行如下定位。

(1)猫眼效应

任何原石若包体为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均可磨制成猫眼效应的宝石,猫眼效应只有用凸面型才能显示。一般用单凸面琢型,腰形为圆形、椭圆形。其定位比较简单,根据猫眼效应产生的原理,使琢型的底面平行于纤维包体,如果宝石轮廓为椭圆形,则纤维方向垂直于宝石的长轴方向。为了使猫眼效应显得更细更活,可以适当地加大凸面型厚度,使凸面曲率增大,以便反射光集中于一个窄带内,形成清晰明亮、活灵活现的猫眼光带(见图5-1-27(a)。

图5-1-27 具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的定位

(2)星光效应

这是由显微针状、管状包体沿2个或3个方向分布而产生的反射。一般包体沿2个方向排列的可形成4道星光,如星光辉石;包体沿3个方向排列可形成6道星光,如星光蓝宝石。它的定位方法是让底面平行于各方向包体的排列面,即垂直于Z轴(见图5-1-27(b)。

(3)月光石月光效应、拉长石晕彩效应、砂金效应

月光石月光效应是由于聚片双晶或不同折光率长石的层状结构而产生光的反射及漫反射的现象;拉长石晕彩效应是由聚片双晶面反射光线而产生的干涉;砂金效应是由微细的片状包体成层分布而产生的反射光。这三种具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虽然在形成原理上稍有不同,但它们属于层状结构,因此定位时,应将琢型的底面平行于层状结构。

(三)弧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过程

弧面型宝石材料广泛,一般没有什么特定要求。弧面型宝石的优势在于能充分显示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星光效应),能充分弥补宝石在火彩、透明度和瑕疵等方面的不足。

弧面型宝石材料的种类很多,常用的种类有:翡翠、红宝石、蓝宝石、欧泊、金绿猫眼、石榴石、玛瑙等。

弧面型宝石的加工工艺较简单,分为八道工序:画线、下料、圈形、上杆、预形、细磨、抛光和后期处理。

1.画线

为了下料准确方便和料尽其用,要对片料进行画线。画线是用画笔在片料上画出弧面型宝石的腰形。画线所用的画笔为带有尖端的黄铜棒或铝棒,长度为10~15cm。

为了准确地按一定规格画出腰形,通常要使用模板。模板通常用硬塑料或金属板制成。模板上有许多不同尺寸的圆、椭圆、方形的孔(见图5-1-28)。这些孔是按照生产要求设计的,以便于装镶。

图51-28 模板

在画线的工序里包含着设计的过程。例如在一块有美丽花纹的玛瑙原料上,画线前,如果发现上面有很多细小的微裂纹,则原料就无法利用。如发现有包体、瑕疵或质软的小点,应及时圈出,以免画在弧面型宝石的轮廓内。另外可根据花纹的形状设计出不同腰形的弧面型宝石。

在画线时要注意原料两面的花纹是否一样,即要考虑弧面宝石经磨削成形后,原有花纹的增减或隐没情况。

以上是对低档宝石的大块料进行的工序,如遇到高档宝石的原料或块体较小时,可直接从下道工序着手。

2.下料

下料的方法就是用锯割。即用修边锯沿所画轮廓线锯割,要留出若干毫米的余量,一般为2~4mm。因为有些玉石性脆,切割时易产生裂纹,若距线太近,裂纹有可能伸入轮廓线内。

切割时所用设备为修边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把载石台清理干净,上面不能有碎石屑,否则进料时易发生倾料,损坏锯片和石料。打开冷却水,冷却锯片,以免原料与锯片在摩擦中温度过高。

2)手持原料,用力均衡地把原料推入锯片,开始进料时速度要慢,以锯片不产生火花为宜。

3)原料进入一段后,要沿直线加快速度,但不要突然用力。如发现进料阻力很大,并有火花迸出时,应按原路返回,分析出原因后再进料。

4)原料快锯完时要放慢速度,以免崩口。

5)反复上述过程,切除多余的棱角,达到如图5-1-29的标准。

图5-1-29 下料时毛坯的形状

3.圈形

下料过程完毕后,得到的是一个大致形似设计要求的毛坯,要得到腰形较好的毛坯需经过圈形工序。圈形就是用砂轮圈出毛坯的腰形。

砂轮的直径一般在250mm以上,所用的磨料为80#~100#的碳化硅。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轮磨机和冷却水。

2)毛坯底面朝上,用手捏稳,用力均匀地把毛坯边缘和棱角磨去,所圈形状要平滑、自然呈弧线,与所画轮廓线要等距,留出大约0.5~1mm的余量,所圈腰面要与底面垂直。

3)为了防止底面边缘因尖利而崩口,在圈形完成后,可在底面边缘磨出一小斜面,小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以45。为宜。此时小斜面一边可与所画轮廓线重合,但不要磨去轮廓线(见图5-1-30)。

图5-1-30 毛坯侧视图

4.上杆

圈形后的毛坯在预形成弧面型前要上杆。上杆是指用胶把毛坯和粘杆粘结在一起。对于经验丰富的宝石工匠可直接手持毛坯进行预形,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上杆。因为这样既可以避免伤手,又可以固定宝石。

粘结毛坯用的粘杆是用黄铜或铁杆制成的,也可以用硬木料。长度一般为100~150mm左右。粘杆一端为圆形,作粘结端,其直径大小依毛坯大小而定,一般为6.3~12.7mm。胶一般用黑火漆胶或红火漆胶。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宝石毛坯和粘杆洗干净。

2)将胶弄成碎片,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熔融。

3)将粘杆的粘结端浸入熔融的胶中,浸入深度约10mm,稍停取出备用。

4)用镊子夹住毛坯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此时毛坯要受热均匀,以免炸裂。对于怕热的宝石可隔石棉网加热。

5)将毛坯底面与带胶的粘杆粘结在一起。在胶未完全硬结时,用手扶正坯料,使毛坯底面垂直粘杆。然后自然冷却。

5.预形

预形就是用砂轮磨削出造型。通过预形,毛坯基本获得设计中的弧面形状。预形时所用的工具为轮磨机,它有两个碳化硅砂轮:一个为粗砂轮,直径在300~400mm左右,磨料粒度为80#或100#;另一个为细砂轮,直径为200~300mm左右,粒度为180#或220#。不管是哪种砂轮,其目的都在于磨削毛坯的余量,细砂轮还可进一步磨去部分的划痕和微裂纹,从而提高毛坯表面的光滑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带有粗砂轮的轮磨机和冷却水。

2)手持粘杆将毛坯顶部磨出一个斜面,斜面的边不要超过底面、小斜面的边(圈形时所磨出的小斜面),最好留有余量。磨斜面时,用力均匀,且不断转动粘杆,使斜面尽量成圆环带,圆环带与垂直面的夹角约为10°~15°。

3)在第一个圆环带磨好后,向顶部方向磨出第二个圆环带,并依次向顶部磨出第三个、第四个圆环带,依此类推,使毛坯的顶面由阶梯状的弧面越来越趋近于较光滑的弧面。

4)换用细砂轮,清洗毛坯,防止较粗的颗粒带到细砂轮上。再次打开冷却水。

5)粗砂轮磨削初步预形后,仍有较明显的小面和划痕,换上细砂轮可进一步提高表面的光滑度。操作步骤同前(见图5-1-31)。

图5-1-31 预形的过程

6.细磨

细磨的作用是再次提高毛坯弧面的光滑度。就其本质而言与预形中的细砂轮作用是相同的,只是所用设备不同,因此其磨光精度不同。

细磨所用的工具有多种,有轮磨机、带磨机和盘磨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当受到宝石毛坯压迫时,会自动产生一个屈服面,将毛坯包住。正是这个屈服面增大了磨机与宝石的接触面积,而且这个屈服面的磨削力远比砂轮的磨削力柔和得多,使宝石毛坯的圆滑度大大提高。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细磨时所用的三种设备。

(1)轮磨机

细磨所用的轮磨机在外形上与砂轮相似。其基体用金属或木轮制作,外圈用橡胶皮套粘结在基体上。橡皮厚约10~15mm,内含金刚石粉。这种橡皮轮适于磨削像红、蓝宝石这样硬度高的宝石。外圈还可用皮革代替,所用磨料为240#或280#碳化硅。

(2)带磨机

使用带磨机进行细磨,效率很高。将宝石凸面顶在砂带上,砂带产生屈服面,包住宝石,可增大宝石的磨削面积。

(3)盘磨机

盘磨是较常用的细磨方法。其基体多为金属或硬木料制成,盘面微凸,上面粘结一块5~10mm的毛毡或软泡沫塑料,最外层用呢绒布或细帆布,也可用皮带。磨料为220#~280#的碳化硅。

7.抛光

抛光工序是最见成效的一道工序,抛光以后宝石便可尽展它的光彩。俗话说“十宝九抛”,可见抛光的作用之大。

抛光通常用的工具由木料、塑料、沥青和锡铅合金制成。木盘要在其表面蒙上毛毡、皮革、呢绒、帆布等材料。抛光盘的结构与细盘相似,有凸盘、凹盘,也有平盘。抛光剂一般用钻石粉、红宝石粉、绿粉、玛瑙粉、氧化锡粉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清洗宝石坯料和抛光盘。

2)打开抛光机,用刷子在抛光盘上涂一点抛光剂,量一定要少。

3)宝石在抛光过程中,要用力均匀,从坯料的边缘开始,再渐及其顶,使其弧面光滑。任何抛光工具以接近干燥时效果最佳。对翡翠、蔷薇辉石的抛光一定要用力。

4)在抛光过程中,要随时检查进展情况,是否有漏抛现象,是否把划痕抛去,等等。当发现宝石表面有很多小凹坑时,可能原石具有剥蚀性,应立即改用皮革或木质抛光盘,按以上步骤重新抛光。

宝石坯料是否已经抛光到很亮的光泽度,可拿到强光下缓慢转动来观察。如果还看出有擦痕,或者灯泡上的字反映在抛光面上时线条不分明,则说明抛光度不够。对不同性质的宝石抛光,还应选用不同的抛光盘和抛光剂组合。一般对硬度小的宝石,可用毡、皮革等软盘,抛光剂可用氧化铬、氧化铁、玛瑙粉等;对硬度大的宝石,应使用沥青盘或锡铅盘,抛光剂以红宝石粉和钻石粉最佳,其次用氧化铈和氧化铬等。对几种特殊宝石应采取特定的组合。如水晶用有机玻璃盘和氧化铈抛光效果最佳,冰洲石用呢子和氧化铬抛光效果最佳,等等。其他宝石的抛光组合详见表5-1-3。

8.后期处理

宝石坯料在抛光后,通常要进行后期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拆胶处理 把宝石和粘杆用酒精灯加热,使胶融化,拧下宝石。

2)清洗处理 把还带有少量胶的宝石和粘杆分别放入酒精中,待胶溶解后,把宝石和粘杆取出,用清水洗净。

表5-1-3 常见宝石所使用的抛光盘和抛光剂

3)底面处理 用220#的细砂纸或平砂盘,把底面磨平,磨削量要少,以不磨掉底面的小斜面为宜。若宝石的透明度很好,还需把底面抛光。若不透明,则不必抛光。

4)清洗、上蜡处理 底面处理后的宝石清洗、晾干后,要上蜡,从而填补微裂纹,增加宝石的光洁度。

至此,弧面型宝石的加工完毕。

打磨抛光一件玉器需要几天

根据玉件的具体情况,抛光需要的时间为几天至数个月不等。

玉石用粗砂、细砂及水磨砂纸打磨抛光。

抛光的原理就是用非硬质的材料(比如布)磨。不要太硬,不要太粗糙(太细磨不动,以感觉到摩擦为准)

玉器抛光:一般有两种方式,对光身玉器(如玉镯、玉扣、鸡心、吊胆和戒面)多用手工抛光;对观音、弥勒佛和各种花件等,则下浸机抛光。浸机抛光所需时间长,大约经过一星期左右才能完成,但一次能抛光一大批。

扩展资料:

1、保护心脏

左手离心脏特别的进,所以经常佩戴玉手镯的话,可以对手腕有一个按摩刺激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维持人们心脏跳动的频率,从而达到保护心脏的效果。

2、补充微量元素

玉手镯属于玉石,而玉石是大自然的产物,所以玉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铁,锌等元素。长期佩戴手镯的话可以使玉手镯与人体皮肤发生摩擦,从而使这些微量元素慢慢的深入和吸收到体内,对人们的身体起到一定的好处,有助于维护身体的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8种能够养生的珠宝玉石

宝石怎样加工

您好

1、宝石成品的加工

宝石成品的加工包括从原材料选用至琢磨等环节。

选用材料者必须懂得宝石的各种特性和评价要领。选料标准包括原料的质地、颜色、透明度、硬度、块体大小,形状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目的是看其能加工出何种价值的宝石。

习惯上,宝石界将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猫眼宝石等归为高档宝石;将绿柱石、翡翠、碧玺(电气石)、海蓝宝石、珍珠等归为中档宝石;黄玉、水晶、绿松石、玛瑙、琥珀等为低档宝石。而同一品种的宝石又根据质地、颜色等分高、中、低档,最明显的例子是翡翠,一块艳绿玻璃地的优质翡翠戒面价值万元以上,而低档的翡翠手镯一只也不过数百元。由于宝石的这些特性,故加工时常按品种选料,下料时应由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

选料后一般要对原料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原料的内在质量、裂纹、包裹体、晶体光学方位、解理等情况,确定可利用的部分和需剔除的部分,再依照具体宝石的习性、具体形状、加工习惯来设计切割宝石。宝石形状的设计要有利于宝石对光线的折射、反射或特殊光学效应的显现,使珍贵的宝石能通过一系列的光面和棱表现出其内在的和外观的美,更加绚丽光彩。此外,还要考虑能否最大限度地保持宝石的体积。

款式方面,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研究,国际上已出现了大量流行的宝石设计款式,各种款式中宝石的光面数量、角度、形状均有一定的要求,款式也常有自己的命名,如钻石常被设计成四方八角形、弗罗朗廷(双玫瑰)形、钻圆形等流行款式。

设计好款式之后,要对宝石进行切割、研磨、抛光。切割宝石也叫“开料”,通常用带有金刚砂圆锯的宝石切割机进行。研磨和抛光可在专用的宝石研磨抛光机上进行,该机上有一可以粘信宝石坯料的机械手,机械手可以调节角度、压力;还有一电动磨盘,可以配粗细不同的的金刚石磨片和抛光盘,一般程序是先粗磨后细磨,再加氧化铝、氧化铈或硅藻土等抛光剂进行抛光。虽然现在有半自动化的切磨机械,但宝石加工是很难实行规格化的,主要还是要靠有丰富、良好的切磨技术及一定的宝石学知识的磨工来完成。世界上的一些名宝石,都由名人名匠设计加工。

玉和玉石的加工与一般的宝石不同,它一般被制作成非平面几何形态的各种饰物和工艺品。如翡翠原料(称“仔料”)要由行家开料,尽量能够大块利用,不能大块利用时就要取出价值高(如翠绿)的部分单独加工,或利用天然原料中不同质地和颜色的“翠”和“地”的分布巧妙地设计形象逼真的工艺雕刻品,如绿叶白骨的小白菜等。琢玉的过程包括了选料、设计、粗绘、铡(切割)、錾(凿)、冲(平)、磨(大样)、轧(细部)、勾(纹)、光(上光)等步骤。玉雕师可以用数年时间雕刻规模巨大的翡翠作品,使其成为无价之宝。

珍珠的加工也具有其特殊性。其中圆形且有光泽,可以作宝石用的,只不过占总产量的小部分,称之为原珠。原珠的加工一般有如下的工序:(1)漂白、泡水、浸中和剂;(2)利用灯光进行恒温加热,使其色正发亮,显现光泽;(3)品质分级、大小筛选;(4)穿洞,其中瑕疵少者可钻单洞,用于戒指、耳环等,价值较高;瑕疵多者则钻双洞,用于珍珠串项链;(5)镶嵌或串珠。

2、镶嵌

宝石琢磨成型后,即可以镶嵌在底托上,底托一般为18K、14K、12K等黄金或者白金等。以戒指为例,底托包括腕部(环)、腰部、底座和爪等几部分。底托的制作一般有如下工序;打造胎底(或机铸)、制作零件、焊接、锉磨,最后才能将宝石镶到底托上。

宝石的镶嵌形式变化无穷。若底托中央有一颗较大宝石则称之为“主石”,主石周围可以有小的“伴石”相伴或围绕;也有的没有主石,由多颗大小相同的宝石相伴出现如群星状等等。镶嵌宝石的首饰要讲究搭配,即根据宝石的价值、颜色等光学性质、个体大小、琢型以及流行款式,适当选择贵金属品种和设计首饰款式。考虑到宝石的价值,价格昂贵的钻石应配目考究的底托,也不宜制成佩戴于身体上不显眼部位的首饰;颜色的搭配如浅色的宝石不宜用浅色的底托,颜色太深的宝石宜采用采光量较大的镶嵌款式;宝石的个体大小也要与底托或整件首饰的大小相称,如欧洲人喜欢浑重的戒指,这时戒面的宝石就不宜太小,或需采用多颗宝石、镶碎钻等方法处理;造型方面要求底托的轮廓、线条与宝石形状有一定的配称,若流线型的底托镶上方形的宝石会使人感到不协调;流行款式方面要注意欧美、日本、东南亚及国内消费者口味不同的特点,避免诸如将翡翠这种东方人喜爱的宝石镶嵌到东方人不喜欢的造型或金属用料的底托上这样的毛病。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一些反“潮流”的构思和选择正在不断出现,艺术上的抽象派、现代派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宝石加工上。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该文章由作者:【深蓝空间】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