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翡翠(瑞丽交易翡翠珠宝的场所)

瑞丽翡翠交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傣族勐卯古国。从汉代开始,瑞丽便成为我国与缅甸进行翡翠贸易交往的重镇。翻开《瑞丽市志》,记载于傣文贝叶经里的瑞丽,是勐卯果占壁王国、滇越乘象国、麓川王国的国都,是傣族文化的发祥地。勐卯自古就有珠宝交易。地名姐相(傣语)译成汉语是“宝石街”,是古代进行翡翠珠宝交易的场所。

瑞丽翡翠市场的繁荣,不仅得益于瑞丽独特的地理位置、国家一级口岸和姐告唯一的境内关外政策,还与缅甸政策紧密相关。新版珠宝质检证书的核心就是“天然翡翠饰品检验证书”、“天然翡翠饰品合格证书”、“天然翡翠鉴定合格证”三种,是中国第一份针对天然翡翠量身定做的专用检验证书,其中“天然翡翠饰品检验证书”主要针对高档翡翠饰品出具;“天然翡翠饰品合格证书”主要针对高、中档翡翠饰品出具;“天然翡翠鉴定合格证”主要针对中、低档翡翠饰品出具。

交易历史

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中原内地和东南亚国家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政府通过穿越勐卯傣族地区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玉球翡翠”,与东南亚国家和印度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傣族地区成为经商的必经通道和货物的集散地。丝绸、茶叶、土杂等物由这里出境,换回宝石、玉器等特产,促进了当地和中原的经济发展。

产区

翡翠出产在哪里?据史书记载:“红翡绿翠水玉王,精雕细琢传家宝。均生帕敢”。翡翠产于缅甸密支那以北东经96°3北纬25°8的帕敢地区乌龙江流域。自东汉在腾冲设置永昌郡管辖地域就远达密支那以北的帕敢地区。明朝时设腾越府,《滇黔游记》上有“腾越出碧玉”的记载。所谓“玉出云南”(玉出勐卯,玉出腾越)指的就是出产地密支那北部的龙肯和帕敢地区。这地方原来是中国云南的管辖地。

《中印缅交通史》中述:“自元代开滇以来,数百年间,产于勐养土司(瑞丽勐卯管辖地)之翡翠,红、蓝宝石,玛瑙琥珀等珠宝玉器,因交通便捷,逾为内地人所注目。商人采之,转贩各处。云南地当中介,为重要市场,故购买珠宝者,辄或疑云南为其产地,呼其为‘云南玉’。”直到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后将翡翠产区帕敢一带划入缅甸版图。从此,“翡翠产于缅甸”成了后期的固定说法。

传入中国

翡翠从汉代就传入了中国。据史籍记载,早在东汉永元9年(公元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傲外蛮及掸国王雍“调遣重泽奉国珍宝”。这是缅甸玉石首次进入中国。掸国,即今缅甸西北勐密一带的帕敢地区。

从汉代开始,瑞丽便成为我国与缅甸进行翡翠贸易交往的重镇。当时,从四川成都出发,经宜宾进入云南的昭通,经下关(大理南昭国)到德宏的勐卯(瑞丽)从姐告进入缅甸的木姐、南坎到帕敢、再到中亚;另一道则从德宏盈江县铜壁关进入缅甸密支那帕敢翡翠产区,然后直抵印度、中西亚,形成了一条“南方丝绸之路”。

这条“南方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要早好几百年。当时,沿着这条“蜀身毒路”,马帮、象队(公元前4世纪,傣族统治地区史称“乘象国”,国都在2013年的瑞丽勐卯镇)络绎不绝,贩运大量的玉石毛料。从明代至抗日战争后期的近500年间,缅甸开采的玉石毛料都几乎运入瑞丽(古勐卯王国国都)、腾冲,只有一部分就地打磨加工。接着兵分三路,一部分向东,经大理、昆明;一部分进入四川宜宾到成都,或从宜宾经长江运出,再远销内地和沿海;一部分运到东勐即泰国的清迈。

当时,玉石不仅是勐卯王国的珍宝和生活饰品,还是对西汉、明朝的贡品。那时,这些珠宝玉器还不能作为一般的商品进行交易。这些珍奇的绿色石头,明朝称碧玉,滇西永昌郡称翠生石。中国的王孙贵族视为异宝,竞相佩戴装饰,成为贫富等级的划分。有的还以玉去作装饰,区分官级。直到明代中叶,中国皇帝派太监驻永昌郡麓川(瑞丽),专门采购珠宝玉器。明末熹宗天启《滇志》载:“官给本钱,由民收宝石入于官”。官私合作,使当时大量勐卯翡翠进入中国(当时,缅甸密支那勐养管辖的勐拱、帕敢翡翠产区,均隶属古勐卯王国)。

综上所述,缅甸翡翠产区(勐养)勐拱、帕敢曾是勐卯傣族王朝的管辖地。历史上,瑞丽既是中国翡翠的源头,又是翡翠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和集散地。

重新兴旺

瑞丽珠宝市场重新兴旺发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瑞丽边境贸易日趋繁荣,南方丝绸之路重放异彩。边贸的繁荣同时带动了瑞丽珠宝产业的急速发展。缅籍华人、傣族、景颇族等民族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珠宝玉球翡翠商纷纷从泰国清迈和缅甸各地转向瑞丽珠宝街经营珠宝翡翠。往日古勐卯王国车水马龙的姐相珠宝翡翠街的盛况,今天又真实地重现在世人面前。

集散地

云南的腾冲、大理一度是翡翠玉石的集散地,随着时代的变迁,2013年已换成了瑞丽。如今的瑞丽翡翠市场是我国翡翠交易品种最齐全和最具有人文特色的大市场。经营者有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等国家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在同一块土地上、中国的西南边陲瑞丽经营着同样的珠宝翡翠。

瑞丽翡翠市场的繁荣,不仅得益于瑞丽独特的地理位置、国家一级口岸和姐告唯一的境内关外政策,还与缅甸政策紧密相关。缅甸政府从1998年3月起,正式允许翡翠毛料以边贸的方式进入瑞丽。每年从缅甸进口到瑞丽的毛料约有6000吨左右。今天的瑞丽,仍然是中国翡翠的源头和全国最大的翡翠集散地。

进入21世纪,瑞玉凭借得天独厚的口岸优势,使珠光宝玉帝王翡翠再次大放异彩。其玉雕精品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玉雕作品曾经多次获得大奖。雕刻工艺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如今,瑞丽珠宝交易日渐繁荣和兴旺,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近几年缅甸调整珠宝经营政策,不允许帕敢翡翠产区原石直接经过密支那转向中国口岸盈江的那邦、昔马和腾冲的古永、猴桥等口岸出口,必须将原料运到曼德勒(瓦城)珠宝交易市场和仰光进行公盘交易、纳税。

缅甸最大的珠宝交易中心曼德勒(瓦城)到瑞丽姐告口岸仅390公里,盈江528公里,腾冲650公里。姐告距缅甸最大翡翠交易中心最近。近水楼台先得月,独一无二的地域优势造就了今天姐告和瑞丽珠宝翡翠市场的繁荣昌盛。

源头

2006年11月18日,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亚洲珠宝联合会翡翠研究会、《财富珠宝》周刊共同冠名“瑞丽——中国翡翠源头”之殊荣。2006年11月9日,中国宝玉石协会授予瑞丽为“全国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万分相信,明天瑞丽珠宝翡翠业的发展,将更加灿烂夺目!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与缅甸接壤,是中国四大翡翠玉石集散地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瑞丽市大力发展珠宝玉石产业,积极打造“东方珠宝城”“样样好翡翠公盘”的品牌,发展了5个专业的珠宝玉石交易市场及一个现代化翡翠毛料公盘“样样好翡翠公盘”,形成了原料、加工、批发、零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吸引了来自中国、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的商人在此从事珠宝玉石行业。

云南省瑞丽市是我国重要的翡翠交易集散地之一。世界上95%以上的翡翠都产自缅甸,而缅甸的翡翠大部分销往中国,所以临近缅甸的瑞丽市,占据了地理位置的先机。在1995年以前,瑞丽的翡翠成品销售还都比较零散,到了95年以后开始慢慢兴旺。2013年,在全国的四大珠宝市场中,瑞丽的销售量至少占50%以上。而且由于瑞丽的高端货品较多,吸引了很多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的顾客。

特殊位置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珠宝产业必然成为瑞丽市的特色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瑞丽市制定了大力发展珠宝产业的目标,力邀福建商人叶金国在瑞丽市成立了以“玉球翡翠”命名的翡翠加盟集团公司,并如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翡翠在西方国家几乎没有市场。而相反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爱玉和佩戴玉的传统,而翡翠又几乎都产自缅甸,所以,在缅甸和中国之间,翡翠成了一条割不断的纽带。它的联结点就在中缅边境的瑞丽。2013年在瑞丽有来自缅甸、泰国、孟加拉、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的商人从事珠宝业。

2013年当地从事珠宝经营和加工的商家接近5000户,从业人员达3.5万人,年产值超过20亿元,许多珠宝玉器销售到国外,当地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瑞丽打造成综合性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提升玉球集团“玉球翡翠”翡翠加盟品牌。

保养

翡翠具有较强的韧性,但不要把这一特性误解为不怕摔打,殊不知翡翠同样需精心保养。在佩戴翡翠首饰时,应尽量避免使它从高处坠落或撞击硬物,尤其是有少量裂纹的翡翠首饰,否则很容易破裂或损伤。

翡翠首饰是高雅圣洁的象征,若长期使它接触油污,油污则易沾在表面,影响光彩,有时污浊的油垢沿翡翠首饰的裂纹充填,很不雅观。因此在佩戴翡翠首饰时,要保持翡翠首饰的清洁,得经常在中性洗涤剂中用软布清洗,抹干后再用绸布擦亮。

翡翠首饰在雕琢之后,往往都上有川蜡以增加其美艳程度。所以翡翠首饰不能与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即使是未上蜡的翡翠首饰,因为它们是多矿物的集合体,也应切忌与酸、碱长期接触。这些化学试剂都会对翡翠首饰表面产生腐蚀作用。另外也不要将翡翠首饰长期放在箱里,时间久了翡翠首饰也会“失水”变干。

1、定期修养

定期对翡翠进行清洗:将其浸泡在清水中30分钟,如果因为长期佩戴使其表面出现脏污,只要在浸泡后用小软刷轻轻擦洗翡翠即可。这样腐蚀性的物质就很难长期存在在翡翠表面对其进行损伤,同时又能补回翡翠在夏季高温或你在洗桑那时失去的“水分”。一个月进行一次清洗是很必要的,在酷热的南方,每天都洗澡,注意,如果喜欢洗热水澡还是把心爱的翠翠取下来吧。平常洗澡时就用沐浴液洗也可以。

另外:每次清洗时要注意观察一下挂绳是否有磨损、镶嵌饰品是否有松动,这样及时检修、保养能及时发现送回店内进行维护,避免由于挂绳断裂、镶口松开而造成翡翠摔坏丢失。

2、盛夏保养

盛夏将至,人们流汗量增多,在人的汗液中所含有的盐份与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尿素等物质,会慢慢地侵蚀翡翠的外表。从而使翡翠的“亮度”与光泽遭到破坏。所以,夏季里最好不要将翡翠拿在手中把玩,而那些佩戴在身上与肌肤贴近的饰件,如手镯、挂件等,要经常在中性洗涤液(相信吗,你的中性洗面奶或沐浴液就很好)就用手清洗,个别雕工麻烦的,可以用软毛刷(各种毛笔是不错的选择)轻刷,放在阴凉除吹干即可(我就直接又戴上了)。切记!!翡翠首饰也应切忌与酸、碱和有机溶剂长期接触,例如各种化妆品、香水、美发剂等,都会对其表面产生腐蚀作用。

3、避免高温

翡翠经过烤灼会使其内部分子体积增大,使玉质产生变态,造成翡翠失去温润的水分,使其种质变干,而其颜色也会变浅。因此去日照强烈的沙滩等地游玩时尽量不要佩戴翡翠首饰,避免过强的阳光对其直接照射;还有喜欢蒸桑拿朋友,在进桑拿房前也要将翡翠饰物取下,不要让翡翠长期处于高温湿热的环境下;在烹饪时也尽量避免使翡翠与高温或明火接触,最好是在烹饪时能取下翡翠饰品以防翡翠受到损伤。

鉴别

种的概念

翡翠的种即指其种质,也就是翡翠的成熟程度,翡翠有新山、老山、老种、新老种、新种之分,一般而言,老山、老种较新山、新种质量好,而备受珠宝商青睐。一个有经验的行家,往往根据翡翠的皮壳、沙法的特征来确认该玉的场口,由此判断它的种质,对一块翠料,要求它成熟得透,不返生、不夹生、而又不有过分老化、蚀空、风化、龟裂等现象。

成熟的仔料,经解剖后,呈现出晶莹透亮的玻璃光泽,地子上透出一种清幽幽的蓝色或黑色,使人有一种深邃的感觉,用硬度笔测试,摩氏硬度都在7左右,行家称这类翡料为“种老、种好或种够”,反之,如果翠料光泽暗淡、呆滞、成活后,发毛返生、色调阴暗、沉闷,我们则把它叫作“种新、种嫩、种差”。

除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外,由于翡翠的场口很多,很难确证,加之同一场口产出的毛料,甚至一块料解开后,种质变化都较大,行话称“变种”,所以观察毛料的种分决不能单凭擦口或解开的一个门子和某一特征而枉作定论,而应对整体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决论。

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着述翡翠的文章和讲座延引其它宝石的一般规律,把次生翡翠(水石)笼统说成是种好的,而把山石统统归纳为原生翡翠,说是种差的。笔者认为:且不说把山石统归于原生翡翠是否恰当(因许多山石同样经受了大自然的滚磨跌打)。从大量的实物例证来看,山石种好的也很多,而水石种差的亦比比皆是,所以这种不深人研究,而武断界定的方法是欠妥的。种的老嫩是翡翠成交的重要因素,种好的与种差的价位相差很大,成交率相应也要高得多。

翡翠地子

翡翠整块材料,极少通体带色,绝大多数是色、地相间,而且色少地多,凡翠料无色之处,行内人称之为“地张”,地张不一定是白色,有灰、黄、黑、青、紫、湖、蓝等色,一块好的翠料,除了要求种好以外,还要求地张与色相互衬托,干净清秀,玉质细腻,温润,充满灵气,它是翡翠估价的重要因素。

2013年,在理论界,许多人把种和地的概念混淆起来,以为种即地,这种说法不符合传统的翡翠文化,历来地和种的概念都是有明显区别的,种是指翡翠的成熟程度,可有老嫩之分,而地却是指色的背景,有干净、清秀或是脏、粗与细等分法,民间曾生动地把“种”说成翡翠的“筋骨”,而把地子叫作“玉肉”,这种比喻是十分确切的。翡翠地子的习惯分法如下:

(1)以地子的颜色来分把地子具有均匀色调,而又没有色根的按不同的颜色分成绿睛地、蓝晴地、红春地、藕春地、茄春地、灰地、黄色不正的叫酸地,呆滞的青灰色行话叫猫尿或喷尿,还有油青、西瓜等。

(2)形象分法如把相似玻璃的叫玻璃地,比玻璃地略次的叫冰地,其它还有豆地、菜地、狗屎地、米汤地、瓷地、芋头地、蛋清地、水地等。

(3)以玉质粗糙与细腻分地把肉质粗糙,匀粒表现为横直交错的马牙状的叫“粗马撒地”,石花大的有明显的苍蝇翅状的叫“细马撒地”,结构松散,易碎的叫“粉地”,玉质细腻的叫“糯化地”。

(4)以干净、清秀或脏分地翡翠的地子要求清秀干净,不含有铁锈、癣、绵、色斑、骨髓或甘蔗渣状物等杂质。含杂质太多的叫作“地子脏”或“地子混”,地子不干净的价位很低。

水的概念

水即翡翠的透明程度,透明度好的翡翠称水好,稍次的称水够,透明度差的叫水差或水混。历史上曾有十分水的说法,许多人认为是把一定厚度的翡翠片蒙在写有字体或图案的纸上,用灯光照射,看它的能见度,厚度几分能见到字即几分水。老一辈说十分水的初衷,没有记述,无法考证。

但从实际看,翠片蒙在纸上能见到三分的就十分罕见,何曾有什么十分何况字体还有明暗,灯光还有强弱,这种认为是否有点形而上学可以这样理解,十分是一种模糊概念,十分好、十分完美,这不是一种界定。是否按翡翠的透明程度,把最透明的称为十分,然后按等级逐级降低,这有待于讨论。

翡翠的水头和地子密切相关,如玻璃地必然水足,如芋头地、狗尿地透明度就很差。有的翠料即使开成几毫米的薄片,将它对着强光,能见度也极低,所以衡量翡翠的价位必需看它的水头。

色的概念

翡翠是一种单链状辉石类矿物的集合体,含有各种矿物成分和各种致色的稀有元素,它是一个璀灿晶莹,绚丽多彩的世界。俗语有“千种宝石、万种玉”的说法,常见的颜色有绿色、蓝色、红色还有灰、黄、黑、青紫、湖等色,习惯上把绿色称为翠,红色称为翡,绿色以它那娇翠欲滴的风采为广大珠宝爱好者所喜爱,所以翡翠绿色的多少、浓淡是翡翠估价的决定因素。

翡翠的绿色,能达到宝石级的,老一辈按绿色的深、浅、浓、淡、匀、花、闷、鲜把它分为帝王绿萤火虫,罕见、宝石绿近祖母绿色、白亚堂行种行色、金丝种绿丝放堂、皎多玉水绿色匀、罗锅绿色艳水短,还有水绿、艳豆、黄杨水绿等。

2013年随着相玉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各地叫法不一,除宝石绿、金丝绿、艳豆、黄杨绿等还继续沿用外,又新增了菠菜绿、秧苗绿、鹦鹉绿、江水绿、葱心绿、鸭屎绿、瓜皮绿、鸭蛋绿、匀水绿、丝瓜绿、冬青绿、阳俏绿、苹果绿、油青、墨绿等近四十种叫法,但是在相料时,最好不要硬套哪个叫法,临时用一种相似色来比拟也未尝不可。

另外,在仔料交易市场,还把各种仔料按色和工艺需求分成各种庄口,色比较集中、浓艳,能做戒面等高档饰品的称色料色分布散,稍次的,称“花牌”料或雕件料。其它杂色、无色能加工普通手镯和饰品的称“庄头”料。

翡翠的颜色千差万别,颜色和种、地、水关系密切,尺度的宽严也因人而异。总之,没有完全相同或颜色完全相似的两块料,应该说一块翠料一种色,甚至同一块翠料几种色,所以翡翠颜色的划分不可能象钻石一样制定出严格的等级标准,只能根据从业者不断积累的经验,从它的市场需求,工艺效果,对色级作出正确的判断。

“浓、阳、正、俏、和”是几代人从相翡翠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浓”是指翡翠的颜色要鲜艳,有“绿得能捏得出水来”之说。“阳”是指黄味要足够,“正”是指色泽纯正,不偏蓝、偏灰和夹杂其它颜色,“俏”是十分美丽,“和”是说色彩均匀、饱和度要够,这五个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色彩的精髓。

2013年,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除纯正的绿色外,象黄夹绿、春带彩、五彩玉和种地好的飘蓝花偏庄等也十分畅销。应该说,各种翡翠饰品只要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准,不是“B”“C”货,皆应有一定的价值。

裂绺

翡翠最忌讳的就是裂绺,裂绺太多,就会大大地影响翡翠的价值,但是如果你相玉的时间长一点,就会知道,没有一点裂绺的翡翠是十分少见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裂绺的种类及分布形式、深浅和对色的危害程度,进行深人的了解。下面着重谈一谈翡翠裂绺的种类及分布形式:

(1)裂绺的种类

①夹皮塔在翡翠原石上,即可看到很深的裂痕,开口处有明显的铁锈或其它杂色的物质,这样的裂绺,只需用锤子轻轻地敲几下,即可震开。裂绺的表面常常可见明显的腐蚀风化层。

②跟花塔在绿色或其它色的边缘,按照色的走向有序生长的裂绺叫跟花塔。

③隐形塔在原石上只看到一条水线或没有一点痕迹,解开后却十分明显,这种塔民间叫它“石筋”。

④飘络在原石表面,裂缮呈铲状分布,用灯光照射,有明显的跳口,这种裂缮只要不是层层分布,一般不会太深人。

⑤恶塔在原石表面,即可看到明显的裂痕,且大面积伸展。某些恶塔,还可见到浸润进去的各色杂质。

(2)裂绺的分布形式

①直塔按原石的生长方向垂直分布

②横塔按原石的生长方向横向分布

③曲形塔呈曲线分布

④乱塔呈无序状分布

⑤鹅毛络呈羽毛状分布

⑥十字塔横直交叉,按垂直方向分布

⑦叉塔三角交叉分布

⑧碎塔呈开片瓷状,又名“瓷巴裂”

相关信息

瑞丽宝玉石资源储量大、品种丰富,是业内人士公认的“翡翠之乡”。瑞丽的这种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美玉出瑞丽、真玉在瑞丽、买玉到瑞丽”表明瑞丽与珠宝翡翠的渊源十分深厚,并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云南,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翡翠的代名词,“瑞丽翡翠”、“瑞丽珠宝”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品牌。

2013年,我国玉石文化重新发扬光大,翡翠消费市场持续走高,瑞丽珠宝玉石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翡翠饰品,则在瑞丽珠宝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占云南珠宝市场销量的近90%。在翡翠消费中,消费者对翡翠的真伪问题最为关心,成为消费翡翠考虑的首要因素,权威珠宝质检机构出具的质检证书已经成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最重要的证明。然而,因为对国家标准对珠宝玉石的命名规则不了解,很多消费者在翡翠饰品已经附有了质检证书时,面对检验结论:“翡翠”,依然会心存疑虑:是天然的吗?

2009年3月15日,瑞丽省珠宝质检所正式启用新版珠宝检验证书。新版珠宝质检证书的核心就是“天然翡翠饰品检验证书”、“天然翡翠饰品合格证书”、“天然翡翠鉴定合格证”三种,是中国第一份针对天然翡翠量身定做的专用检验证书,其中“天然翡翠饰品检验证书”主要针对高档翡翠饰品出具;“天然翡翠饰品合格证书”主要针对高、中档翡翠饰品出具;“天然翡翠鉴定合格证”主要针对中、低档翡翠饰品出具。天然翡翠质检证书的推出,得到了商家、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和积极的响应。就在天然翡翠质检证书推出的当天,中国首份“天然翡翠饰品检验证书”就在云南昆明景星花鸟珠宝市场诞生了。

天然翡翠专用检验证书的诞生,是省珠宝质检所对翡翠市场进行专项调研,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响应消费者的要求和呼声,为促进翡翠市场消费的一个重要举措。“天然翡翠”质检证书,从证书名称上就清晰、直观、准确的告诉消费者,此质检证书针对的,就是天然的翡翠饰品。天然翡翠质检证书的推出,打消了消费者的担心和顾虑,促进了云南的翡翠市场消费,强化了云南独有的翡翠品牌,为云南打造翡翠产业大省、翡翠产业强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推动云南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服务企业、服务云南经济建设贡献省珠宝质检所的一份努力。

开采方法

最初缅甸采玉人人无法将大块体的翡翠从土层中挖掘出来,常用火把原石烧透,再泼冷水使之炸裂,然后挑选带色的碎块,对挖出地面的大块原料也常用此法进行破碎。直到现在,大部分仍是沿袭古老的人工挖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的探采设备,挖掘只能凭经验和运气,尽管非常辛苦,却还是年年如故,乐此不疲。

从中国内陆前往缅甸的玉石矿山开发商则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开采模式,开采场面之大、开采数量之多是手工开采所无法比拟的。缅甸矿区的开采时间集中在每年阴历九月至次年的四月。其余均是雨季,坑洞积水,道路泥泞,气候炎热,生活和挖掘都十分困难,即便是开采出来的原石都不能及时运送出来。每到旱季,三五成群的玉工,自发地上山寻找老板,选中场口,用最原始的工具逐层由表及里向下挖掘,人们将这种方法称为“挖洞子”。

另一种是“开塘法”,不再采用纵向的挖掘,而是采取类似露天煤矿开采式的挖掘方法横向挖出浅层的养鱼塘大小的坑口,边挖边寻找石头。此种方法常见在新场区使用。

第三种是“冲苗法”。顾名思义是利用抽水机引水冲淘,看到目标后再有的放矢地挖掘,这种方法适合于地面土层较薄的地区。

第四种是“打捞法”。此种方法的开采颇象古代砚工于深潭中开采砚石一样,由工人潜到水里辨认砾石与翡翠,然后将其打捞上地面,分辨优劣和决定取舍。这种方法,沿伊洛瓦底江的场区场口而今仍在使用。

该文章由作者:【重案组之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