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嘉锵,男高音歌唱家。浙江瑞安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声乐学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专业考评委员、中国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人口促进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任职于中央民族乐团。
个人简历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后任大连化学厂助理工程师。
1956年后任中央歌舞团演员,中国舞剧团、中央民族乐团独唱演员,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
擅长演唱中国古曲诗词歌曲。录有《华夏之声》、《宋·姜白石歌曲》等专辑唱片及磁带。
学习经历
1951年秋,16岁的姜嘉锵从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之后,报名参军抗美援朝,因为身体复查不合格被刷下来。他回到温州,被保送进温州工业学校化工科读书,后来学校搬迁到杭州,改名杭州化工学校(现浙江工业大学的前身)。虽然读化工专业,但他并未放弃唱歌爱好,那时他担任校文娱部部长,组织校合唱队,经常开展文娱活动,曾经参加杭州市大中专学校歌咏比赛,由他领唱的歌还得了第一名。
1954年8月,他从化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大连化学厂基建部工作。远离南方家乡,来到陌生的北方城市,生活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6年国庆过后的一天,他从《旅大日报》上看到中央歌舞团招收歌唱演员的消息,顿时起了报考的念头。回忆报名的经历,姜嘉锵说:“报名要有介绍信,这要经厂里主管厂长批准才能开出条。领导说现在国家搞经济建设,技术人员奇缺,培养一个技术人员不容易,劝我别去。我说,只是试试看,并不一定能考取。他说,同意你去考试,就等于同意你离开。
我一连磨了几天,都没有‘感动’这位厂长。眼看报名期限将到,我心急火燎。当时正厂长是颇为威严的秦仲达,就是后来的化工部部长,平时这位厂长到基建工地上视察,我是正眼也不敢看的。可这回,我这个小萝卜头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在当时全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党委会开会时,斗胆闯进会议室,递上一张与会议内容毫不相干的要求报考歌舞团的申请书。
也许这就是我决定今后专业道路的关键一着,我把平生对唱歌的酷爱,都化做了一股无穷的胆识,才会有此‘壮举’。好像开党委会的人们都理解我的心情似的,我站在门外,未听见里面的争议声,一会儿,主管的姜厂长出来了,他带着笑容操着胶东口音,递给我批准书说:‘去吧,赶紧去报名。’我接过批准的条子,激动得浑身都颤抖了,也不知怎样,腾云驾雾似地跳下楼梯,是从甘井子郊区蹦到市区旅大歌舞团去应试的。那是报名的最后一个下午,好悬!”
经过3轮考试,10月30日,姜嘉锵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中央歌舞团的录取通知书,从此,他成了一名专业歌唱演员。
1956年始,从事演唱专业,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担任合唱《茶山谣》领唱,获金质奖章。1980年在文化部评比演出中获声乐表演一等奖。
1987年被评为“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
他演唱的《枫桥夜泊》(黎英海曲)获“八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并获台湾第九届金曲奖的最佳演唱人奖(1998年)。曾到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匈牙利、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数十个国家,并应邀在日本、新加坡讲学,得到国际朋友的高度赞扬。
1984年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艺术节上的演出被誉为“艺术节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中央电视台以《曲曲动情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声通中外、情达今古》为题做个人专题节目播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多套节目,向世界介绍姜嘉锵的歌唱艺术。
多年来他为电台、电视台、唱片公司、音像公司相继录制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关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钗头凤》、《水调歌头》等及现代题材作品《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草原恋》、《川江无处不飞歌》、《挑担茶叶上北京》、《逛新城》等近五百首歌曲。并为《诸葛亮》、《家反悍秋》等数十部电影、电视片演唱主题歌或插曲。
人物评价
著名音乐家李西安这样评价他:“姜嘉锵先生的演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学派中独树一帜,不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音乐生涯里征服了千千万万的听众,也得到了音乐界、文化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作为声乐家而不是民间歌手的姜嘉锵,为了使全国的人都能欣赏原本地域性很强的民歌,一律不用方言而改用普通话演唱,也不简单地模仿原始的唱法,而是以特有的‘装饰’、‘润腔’以及真假声结合等手法表现特有的地域色彩,正所谓‘妙在淡其形似而得其神似’”。
该文章由作者:【东光太郎】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