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巴黎》是让·雅南执导,让·雅南、尼可·卡芳、米歇尔·塞罗、玛莎·梅赫勒、长冢京三主演的喜剧电影。该剧讲述的是中国派6亿人民解放军进军法国,而法国总统在作了一番战前动员后便逃往美国,因法国人毫无抵抗精神,使得中国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和平占领巴黎,之后留下一帮“合作分子”建立了中法合作共和国。解放军把老佛爷百货大楼作为总指挥部,禁止饮酒,取缔色情业,没收所有的小汽车,出租车全改成人力黄包车,让法国专门负责生产壁炉烟囱,最终中国解放军因没能抵抗住糖衣炮弹的进攻而全线撤退。
剧情简介
法国人1974年拍的,描写中国派了6亿人民解放军进军欧洲,不费一枪一弹和平占领了西欧各国,法国总统逃到美国,留下一帮“合作分子”建立了中法合作共和国,担任首脑的那个老兄竟然酷似希拉克。解放军把老佛爷百货大楼作为总指挥部(现在老佛爷真的也差不多被中国人占领了),禁止饮酒,取缔色情业,没收所有的小汽车,出租全改成人力黄包车,让法国专门负责生产壁炉烟囱。最后解放军没能抵抗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全线撤退。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Régis Forneret | 让·雅南 |
Stéphanie | 尼可·卡芳 |
Madeleine | Macha Méril |
Grégoire Montclair | 米歇尔·塞罗 |
Pou-Yen | 长冢京三 |
Lefranc | Georges Wilson |
Hervé Sainfous de Montaubert | Jacques François |
Frugebelle | 费尔南·勒杜 |
Fonctionnaire/Civil servant | Paul Préboist |
Fontanes | Daniel Prévost |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 Bernard Blier |
Le général moustachu au bérêt rouge | Yves Barsacq |
Un résistant | Paul Mercey |
Le conseiller du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 Lawrence Riesner |
Un résistant | Maurice Vamby |
Un bagarreur | Lionel Vitrant |
职员表
制作人 | Jean-Pierre Rassam、让·雅南 |
导演 | 让·雅南 |
编剧 | Robert Beauvais、Gérard Sire、让·雅南 |
影片花絮
片中解放军的角色给人的感觉都是正襟危坐;态度严肃;机械教条;一丝不苟。而其嘴里嘣出的中文,怎么听怎么有种老外在讲汉语的感觉,不过好在可以听得懂。
为了限制美国市场,所有被我军占领的欧洲国家只能允许发展一种工业。如瑞士只准生产手表,意大利只能出产面条,荷兰只允许生产自行车,而德国只能生产家用电器,让法国专门负责生产壁炉烟囱……
整个巴黎的街道上到处悬挂着马克思、列宁的巨幅画像,革命标语无处不在。
而影片中的音乐也相当具有恶搞精神,比如解放军进入巴黎城区时,背景音乐用的竟然是老贝的'欢乐颂';而法国总统登机逃跑时,'马赛曲'的旋律又不无讽刺地响起;法国人跳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背景音乐是一段极具中国韵味的'卡门';一家性用品商店的老板将牌匾改为杂货店时,响起的音乐竟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部拍摄于1974年的法国电影可以说十分有趣。由于战后法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加之左倾思想占主流的法国,对其社会种种不平等的现象产生极大的困惑!1968年,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之际,巴黎的大街上出现了身穿中国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带毛泽东像章的法国青年,法国报刊当时疾呼:"巴黎街头出现红卫兵"。这些罢课、造反的法国大学生当时并不知道,他们反叛的行为、形式和规模都创造了战后西方社会冲突的新篇章,留下了很多对历史发展意味深长的东西。这场由青年在校大学生发动的"造反"运动最初发生在校园,后来漫延至整个社会,妇女、工人和其它社会阶层也卷入了这场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月风暴"。它对法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投身"五月风暴"的人中,有不少自称信奉"马列主义"的青年。他们模仿中国"红卫兵",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绿军装,戴军帽,在巴黎的大街上挥舞着"毛主席语录"小红书。"文化大革命"表面上提出的反苏联官僚主义、主张自发的群众运动、提倡打碎旧制度的首创精神、要求消灭"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反对旧教育制度、要求以巴黎公社的精神实行群众的直接管理等目标,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了西方的青年。从今天的眼光看,这当然是对那场破坏性极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可笑的、严重的误读。西方的青年误把中国封建主义的余晖错当共产主义的灿烂朝霞来崇拜。中国"文化大革命"与法国"五月风暴"是性质完全不同、取向根本相反、背景全然相悖的两种"造反"运动,尽管在形式上有种种相似之处。而当时的法国青年,正是从表面的相似性中找到了某种"造反"的力量和形式。
音乐原声
场景 | 插曲 |
解放军进入巴黎城区 | 欢乐颂 |
法国总统登机逃跑 | 马赛曲 |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 卡门 |
性用品商店改牌匾 | 翻身农奴把歌唱 |
影片评价
其实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部32年前的电影,可以说影片谈不上丑化中国人,上世纪70年代的法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毕竟有限,其反映和讽刺了法国被占领后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社会各阶层的反应,选择解放军为占领军只是为增加该片的喜剧效果和一定的政治倾向。这当然是对那场破坏性极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的可笑的、严重的误读。
该文章由作者:【苏格拉没有底】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