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百合科黄精属植物)

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直径1-2厘米。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花序通常具2-4朵花,似成伞形状,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2.5-)4-10毫米,花被筒中部稍缢缩,裂片长约4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2-3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长5-7毫米。浆果直径7-10毫米,黑色,具4-7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根状茎为常用中药“黄精”。黄精食之性味甘甜、爽口,又是很多中药配方的主要材料,秦岭林区具有悠久的采用传统。黄精可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及治疗肺结核、癣菌病等。

历代黄精品种较多,形态较复杂,其分布范围广泛,种类难以区分辨认,同时也易与其他药用植物混淆。

黄精(百合科黄精属植物)

植物学史

源流考释

黄精首记载于《名医别录》,而因其外形相与女萎、葳蕤相似,古籍记载中常常混淆。《名医别录》(220-450年)曾记载:“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长久服用身体轻盈、多年不饥饿。”《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女萎(萎蕤)”:“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鼾,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虽性味都为甘,平,都可延年,不老。但两者的功效主治大不相同。

名医别录》同时记载“葳蕤,无毒主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县痛眦烂泪出。并且《证类本草》记载黄精:“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葳蕤。”指出黄精的根与葳蕤相似,但其功效主治并不相同。故并不能肯定或否定“黄精”即“女萎(萎蕤)”。经查阅历代资料表明即女萎为今毛茛科女萎,葳蕤为今百合科玉竹。故黄精医用记载始于《名医别录》。

名称考证

黄精有许多的别名,本草书籍记录的有“戊己芝”(《五符经》)“救穷草”(《滇南本草》)“米铺”(《本草蒙笙》)“鹿竹”(《本草纲目》)“菟竹”(《抱朴子》)“垂珠”(《抱朴子》)“老虎姜”(《滇南本草》)“鸡头参”(《得配本草》)“太阳之草”(《神农本草经疏》)“仙人余粮”(《本草图经》)“节节高”(《滇南本草》)“马箭”(《本草图经》)“黄芝”(《瑞草经》)“笔管菜”(《本草纲目》)“白芨”(《抱朴子》)“重楼”(《别录》)“鸡格”(《别录》)等别名,《诗经·广雅》中也曾提到“龙衔”这一称呼。

黄精之名取自于仙家用其得土地之精华,故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本草纲目》)。《五符经》又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本草纲目》)。黄精经过加工又可当做食物以饱腹,故《滇南本草》云:“洗净,九蒸,九晒,服之甘美。俗亦能救荒,故名救穷草。”《本草蒙筌》又云:“洗净九蒸九曝代粮,可过凶年。因味甘甜,又名米铺。”

《本草纲目》也曾提到:“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辅。”亦云“其根横行,状如萎蕤,俗采其苗炸熟,淘去苦味食之,名笔管菜。”黄精的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因此也有很多从形态上来命名黄精的名字。如《滇南本草》中的:“根如嫩生姜色,俗呼生姜。”《本草纲目》中曰:“鹿竹、菟竹,因叶似竹,而鹿兔食也,垂珠,以子形也。”

也有因其相似之物而命名,如《本草从新》中也提到:“似玉竹而稍大,黄白多须,故俗呼为玉竹黄精。又一种似白芨,俗呼为白芨黄精。又名山生姜,恐非真者。”可见古人对黄精的命名都由其在外形态而来,同时也有部分黄精是根据其地理位置命名的,而黄精品种繁多遍布很广,究其地理位置进行了浅显的考证调查。

产地考证

历代黄精品种较多,形态较复杂,其分布范围广泛,种类难以区分辨认,同时也易与其他药用植物混淆。《中国药典》2015版中记录了3种常用药用黄精“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经查阅《本草图经》为第一本明确写出古时黄精的道地地点的书籍:“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证类本草》为第一本系统且较详细的总结了药用黄精产地、形态等各方面的书。

据《证类本草》中有关地理位置的整理与记载:“生山谷。陶隐居云:今处处有。《永嘉记》云:黄精,出嵩阳永宁县。《图经》云: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当时就已指出黄精在江苏,河南生长的最好。《本草蒙筌》中也指出黄精:“山谷上肥俱出,茅山、嵩山独良。”故可见古时药用黄精多出产于茅山,嵩山等地。在古代大多黄精以地名命名,可能有相同的品种因地理生长位置的不同而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黄精品种。

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因此“节间”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头有短分枝(中药志称这种根状茎类型所制成的药材为鸡头黄精),直径1-2厘米。茎高50-90厘米,或可达1米以上,有时呈攀援状。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4-)6-16毫米,先端拳卷或弯曲成钩。

花序通常具2-4朵花,似成伞形状,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2.5-)4-10毫米,俯垂;苞片位于花梗基部,膜质,钻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毫米,具1脉;花被乳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2毫米,花被筒中部稍缢缩,裂片长约4毫米;花丝长0.5-1毫米,花药长2-3毫米;子房长约3毫米,花柱长5-7毫米。浆果直径7-10毫米,黑色,具4-7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朝鲜、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东部)、河南、山东、安徽(东部)、浙江(西北部)、江西(铜鼓)等地。生长于海拔800-2800米的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适宜生长环境凉爽、潮湿、蔽荫;土壤为透气、疏松、肥沃的砂壤土;耐严寒。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8月采收黄精果实,立即搓去果肉,用3%的过氧化氢消毒,将种子与湿沙以1:3的比例混匀,沙藏于透气性好的坡地,待种子萌发,按行距10-15厘米条播于畦上,覆盖麦草或遮阴网保湿保温。幼苗出土即揭去麦草或遮阴网,定期锄草,2年后可移栽至大田。

切块繁殖

黄精无性繁殖周期相对较短,产量形成快,是生产中最常见的繁殖方式。10月底黄精收获时,将2-3年生、带有芽头的黄精根茎先端幼嫩部分2-3节切下作为种栽。注意尽量不要把须根去掉,在须根干枯前移栽(若须根除去或干枯则种栽形成新的根茎前不会发新根,若保持原有的须根完好则须根仍可保持活力,且可生出新根)。上冻前在畦上盖一层厩肥,有利于越冬保暖。

组织培养

用组织培养无性繁殖的苗,经炼苗处理后,按照大田种植标准进行栽培。滇黄精组织培养外植体应在3-4月份选择当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以其根茎为繁殖材料。将所选材料的地下块茎用水刷洗干净,去掉叶片和根系,切下根状茎上的芽,切取顶芽2-3厘米,用200毫克/升羧苄西林钠或头孢唑林钠进行浸泡处理5小时,浸泡时进行振荡(26℃,每分钟112转),取出材料后用无菌水清洗2次,接着用75%乙醇漂洗30秒,无菌水清洗一次,1克/升氧化汞灭菌5分钟,再用无菌水清洗3次。晾干后切成0.5立方米左右大小,然后接种子培养基上。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湿润、阴蔽、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疏松、浇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忌连作。前茬种植黄精和育苗的地块不能作为育苗田。在选好的地块上翻耕25-30厘米,整平耙细;开排水沟,沟宽30厘米;做宽1.5米、深20厘米的高畦,畦面整平、压实。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50千克、复合肥25千克。

移栽方法

获得种栽后尽快栽种,越早越好,9月至翌年3月中旬均可栽种(移栽应在幼苗倒苗后、出苗前)。按行株距25厘米×17厘米开沟种植,沟深10厘米,种栽用多菌灵800倍液和生根粉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生石灰粉拌匀,稍晾干后摆放在沟内并覆土5-8厘米。移栽后需浇1次定根水。

田间管理

覆盖:黄精种栽下种后要覆盖一层秸秆或树叶、干草之类的覆盖物,一方面可以保墒,另一方面可以保温,使其在发芽前生根。

锄草松土:出苗后应及时松土除草,保持畦面无杂草。锄草时间一般在出苗期(苗高5-10厘米)、开花前期(4月中下旬),种植第一年需锄3次草,2年以后则无需锄草,只需将长势旺的杂草拔掉。

追肥: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一般可不追肥。若未施基肥或基肥较少的情况下,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第1次在黄精出苗时(3月中旬)结合灌水施提苗肥,第2次在5月上旬施促花肥。

灌溉排水:5月花期黄精需水量较多,如遇干早,土壤墒情较差时,应及时在畦沟放水渗透或喷灌,禁止大水漫灌。8-10月是黄精地下部分迅速生长时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出现积水时,应及时排水。

打顶控旺:打顶时间为展叶期,在黄精展叶8-10节时进行打顶。选晴天06:00-10:00,通过手掐的方法摘除顶芽。

采收加工

黄精采收过早,产量还未形成;采收过晚,则密度过大,养分竞争激烈,影响黄精生长。用种子繁殖的黄精3-4年可以收获,无性繁殖的黄精1-2年可以收获。可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前采收。采收的黄精洗净除去须根、残茎,洗净泥土,去掉烂疤,蒸透,晒干或烘干。

病虫防治

黄精叶斑病

黄精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黄精黑斑病

黄精黑斑病多在春季、夏季、秋季发生,为害叶片。防治方法为: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期喷施1:1:100的波尔多液,每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蛴螬

一是精耕细作,深耕多耙,合理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和灌水。二是播种前或移栽前,每亩可用10%的二嗪磷颗粒剂1-2千克穴施或撒施,不仅可以防治当季作物的地下害虫,而且对潜伏在地里的其他害虫虫卵也有消杀作用,从而减轻下茬作物的虫害发生。三是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蛴螬成虫发生旺盛时期,可以利用成虫趋光趋化的特性,在田间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

主要价值

根状茎为常用中药“黄精”。黄精食之性味甘甜、爽口,又是很多中药配方的主要材料,秦岭林区具有悠久的采用传统。黄精可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及治疗肺结核、癣菌病等。黄精根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糖分、脂肪、蛋白质、淀粉、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生食、炖服均可,既可以充饥,又可以健身。

该文章由作者:【乡秀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