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作家具最为优良的木材,花梨木有着非凡的特性。这种特性表现为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易于雕刻、纹理清晰而有香味等,再加上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花梨木家具也就成为古典家具中美的典范了。时至今日,海内外收藏家无不以收藏到花梨木家具绝品而自豪。花梨木家具也成为了“古典家具之美”的代名词。
史料记载
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我国广东、广西有此树种,但数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进口。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侯宽昭的《广州植物志》介绍了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发展历史
在国家具演变史中,明清两代硬木家具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明式黄花梨家具和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紫檀家具是它们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特别是明式家具,其造型艺术和工艺技术领先于世界,且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独特,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明代家具用材很多,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乌木及铁梨木等硬木,也有楠木、榆木、榉木、樟木、核桃木等软木,以及其他杂木。其中以黄花梨产生的综合效果为最好。由于黄花梨木材本身色泽柔和、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又富有弹性,能充分展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因此最受推崇,还被首选为宫廷制作家具的御用木材。
大量使用造成过度砍伐,入清以来,黄花梨木材日趋匮乏,黄花梨家具也随之减少。到了清乾隆时期,紫檀家具取代黄花梨,成为宫廷家具中的主流家具。发生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黄花梨木材缺乏,不能满足宫廷的大量需求,而紫檀、酸枝木在市场的大量出现,尤其是深颜色紫檀制作的家具,逐渐引起皇家重视和使用。另外,社会的空前繁荣和财富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厅堂居室内采光条件的大幅改善,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更能显示紫檀高贵的品质;手工业技术的发达和统治阶级豪奢的心态,生活风尚发生了新的变化,使人们对家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观念。
形态特征
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可能比红木(酸枝木)还要轻工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美丽可人,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
品种分类
海南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原产地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越南黄花梨
越南黄花梨的形态特征是雌雄异株,雌株有较浓的酸香味,容易与产于中国海南的降香黄檀(俗称:海南黄花梨)混淆,雄株则几乎没有味道,且难得一见,因为雄株产量较少,比较为人所忽略,但其纹理多鬼眼,心材颜色和纹路颜色也比较深,原木心材容易有轻微裂纹。一般生长在海拔400-800米的悬崖峭壁上,低于海拔400米的地方很少生长。与越南黄花梨伴生的树种有Moun(条纹乌木)、Kayong(红酸枝)、Taka(黄波罗)。
大叶黄花梨
大叶黄花梨这种材质是木业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一个新的树种,当地土名为Mabiwasa(印尼语意为“比铁还坚硬的木头”),俗称金星黄花梨,印尼黄花梨,黄金黄花梨等,外观酷似香枝(黄花梨)木,具极强的观赏性能。木材花纹美观,木纹细腻,油质感强,强度高,材质优良,干缩性能指标与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接近,比巴西黑黄檀尺寸稳定性好,且强度指标高于降香黄檀和巴西黑黄檀。因此这种材质也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海南黄花梨的替代品。这种材质尚无科学的名字。
缅甸花梨
缅甸花梨,学名大果紫檀,主产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属于《红木》国家标准中紫檀属花梨木,缅甸花梨木的物理特性是:气干密度大于0.93-1.05/cm3,香气浓郁;结构细,纹理交错,以防白蚁出名,生长轮明显,心材红褐色、砖红或紫红色,木屑水浸出液荧光明显。因此,缅甸花梨是红木。有些商家也把一些质量较差的缅甸草花梨、缅甸红花梨、香花梨称为缅甸花梨木,并不符合规范。
工艺流程
第一步:切割木材,原木切割以树心为基点调平,切割有裂纹的中心部位,必须使裂纹平放,割出的板材保证横丝。
第二步:蒸煮板材,蒸煮板材目的是为了软化木材,增加木材的可塑性和含水率,以减小刨切时的切削阻力,并除去一部分木材中的油脂及单宁等浸提物。水煮、浸泡木材可以改变木材颜色;减小木材心、边材色差;保持木材自然光泽;缓解木材初始含水率梯度差;降低木材干燥缺陷发生的机率,同时,煮过之后不容易开裂,也有助于防腐防蛀。
第三步:烘干板材,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生产中一道重要的工序,经过适当干燥处理后的木材,可以提高它的力学强度和木制品的尺寸稳定性;防止发生腐朽、霉变、虫蛀及减少开裂、变形等降等损失;还可提高油漆着色的装饰性和胶合力。
第四步:家具下料,选料、下料时,同件产品须保持颜色、花纹搭配一致并无白边,特别是前脸面板保持颜色、花纹的一致。平料时必须用拐尺做标识,确保木料平整,必要时到指定作业区域用火烤后进行平整。
第五步:家具制作,制作车间工作人员根据设计部出具的图纸制作家具,分为:画线、打眼、开榫、落膀、打型、组装等工序。
第六步:家具雕刻分为电脑雕刻和手工雕刻两类。
第七步:刮磨家具,刮磨时采取顺刮方式,确保刮磨边角到位,做到棱角分明,打磨时用力要均匀,表面平整光滑。
第八步:家具上漆或打蜡,上漆或打蜡是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的最后一个流程。市场上卖的红木家具也有一些是不经过上漆或打蜡环节,家具在经过打磨之后就直接进入市场上销售。但绝大部分都是需要进一步上漆或者打蜡。一般南方制作的红木家具上漆的比较多,北方则习惯上蜡或者打核桃油。上漆的工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都是上好几次生漆,上一次漆阴干吹一次,整个过程下来至少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
收藏价值
收藏的是历史,在收藏界,花梨木收藏其实是对花梨木老家具老古董收藏的一个简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明清家具由于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而成为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使得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把眼光转向它,不少藏家甚至将这些老家具分门别类进行研究考证,以探求中国古典家具的技艺及历史价值。花梨木作为国家珍惜植物,任何盗采行为都是违法的;同时,这些盗采的花梨木属“新花梨”,与收藏中所说指的老料“黄花梨木”并不相同,即使是制作成家具,也因其不具备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而不可能成为藏品,所以更别说是升值空间。
收藏是保护,由于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丽,于是成为明代及清代早期制作高档的家具的首选材质,这使得大量的花梨木受到过量采伐,到了清代中期以前,黄花梨木材急剧减少及至濒临灭绝,而被称为中国花梨之最的海南花梨也正是在那一时期急剧减少面临濒绝。
该文章由作者:【众神进入英灵殿】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