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偏信(汉语成语)

偏听偏信,汉语成语,拼音是piān tīng piān xìn,意思是片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出自《潜夫论·明暗》。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语资料

【相反词】兼听则明

【押韵词】连州跨郡、反躬自问、左右亲近、又作别论、相亲相近、除恶务尽、纷纷议论、蜣螂抱粪、过庭之训、格杀无论

成语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宰相,他问魏征怎样才能成为贤明皇帝。魏征说尧舜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就贤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说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偏听偏信,不去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就亡国。唐太宗认为言之有理。

成语举例

1、他总是乐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不偏听偏信。

2、沧县工商局某些领导干部不深入调查,偏听偏信,对庞振江采取了一系列的错误做法:一是无理吊销执照、拿走股金账。

3、你这偏听偏信的聋子的耳朵。

4、部分失败的悲剧纠究其原因:求富心切的农民,忽略了药材种植的基本知识,才盲目地偏听偏信广告中的"高价收回"。

该文章由作者:【红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