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园林建筑形式)

水榭是指建于水边或水上的亭台,以供游客休息、观赏风景的中国传统式建筑。这类的建筑设计多出现在一些园林或者古典的旅游景区。作为一种临水式建筑,水榭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与水面、池岸融为一体,风格设计上尽量的协调整体环境风貌。

水榭(园林建筑形式)

简介

水榭:靠水的供游憩的房屋楼阁。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此建筑有时整个复盖平台),建筑的面水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建筑立面多为水平线条,以与水平面景色相协调。例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

北京颐和园内谐趣园中的“洗秋”和“饮绿”则是位于曲尺形水池的转角处,以短廊相接的两座水榭,相互陪衬,连成整体,形象小巧玲珑,与水景配合得宜。

桥的架设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园桥的位置和体型要和景观相协调。大水面架桥,又位于主要建筑附近的,宜宏伟壮丽,重视桥的体型和细部的表现;小水面架桥,则宜轻盈质朴,简化其体型和细部。水面宽广或水势湍急者,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或水流平缓者,桥宜低并可不设栏杆。水陆高差相近处,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沟壑断崖上危桥高架,能显示山势的险峻。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此外,还要考虑人、车和水上交通的要求。

木构架

水榭一般都作成歇山形式,其构架是歇山建筑中,最简单的卷棚式木构架。其中各构件的作用和尺寸,与歇山建筑所述基本相同,现分别垂直构件、横向构件、山面构件等简述如下。

垂直构件

木构架中的垂直构件包括:檐柱、金柱、瓜柱等。

1、檐柱。

一般大式建筑柱高按60斗口,柱径5-6斗口。小式建筑的柱高,按08-1.1倍面阔,柱径为0.077-0.1倍柱高(高值大者取小数,高值小者取大数)。

2、金柱。

当木构架作成带廊结构时,应设置有金柱,金柱柱高按下式计算。

金柱高=檐柱高+檐金步举高。

金柱径:大式建筑按檐柱径加2寸;小式建筑按檐柱径加1寸。

3、瓜柱。

瓜柱一般为矩形截面,但南方多为圆柱形,其方径尺寸较上层梁厚稍窄即可,其高按各梁之间的分举高确定。

4、檩木。

檩木一般均为圆形截面,檩径为:有斗棋建筑按4-4.5斗口,无斗棋建筑按0.9-1檐柱径。带斗棋建筑的挑檐桁为3斗口。

5、檩垫板。

檩垫板依其位置分为檐垫板、金垫板、脊垫板等。其板厚带斗棋建筑为1斗口,板高4斗口;无斗棋建筑板厚按0.25檐柱径,板高按0.7檐柱径。

6、檩枋木。

它是指在檩下的枋木,为矩形截面,带斗棋建筑枋高3.6斗口,枋厚3斗口。无斗棋建筑枋高按0.8檐柱径,枋厚按0.65檐柱径。

横向构件

木构架的横向构件主要有:屋架梁、抱头梁、穿插枋等。

1、屋架梁。

屋架梁分为:月梁、四架梁、六架梁等。

屋架梁的截面,清制是以木构架中七架梁为基础,七架梁的截面宽度按檐柱径加大2寸,高度按梁宽的1.2倍。五(六)架梁截面尺寸按0.8倍七架梁截面尺寸取定。三(四)架梁又按0.8倍五架梁截面尺寸取定。月梁截面与三架梁截面相同。

2、抱头梁。

它只在带廊建筑使用,分为无斗棋建筑的素方抱头梁和有斗棋建筑的桃尖梁。抱头梁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抱头梁长=檐柱与金柱之距离+1檐柱径。

桃尖梁长=檐柱与金柱之距离+斗棋出踩+1檐柱径。

抱头梁的截面按下法确定:

抱头梁高=1.4檐柱径。

梁厚=1.1檐柱径。

桃尖梁高=斗棋耍头底(或昂上皮)至檐檩中心距离。

梁厚=1檐柱径。

3、穿插枋。

在歇山建筑中它与抱头梁配对使用,穿插枋的尺寸,枋长按抱头梁长再加出榫;枋高带斗棋按4斗口,无斗棋按檐柱径;枋厚带斗棋按3.5斗口。

山面构件

山面构件包括:趴梁、踩步金、踏脚木、草架柱、山花板和博风板等。

1、趴梁。

这是指歇山建筑中趴在前后檐檩上的趴梁。趴梁的截面尺寸,高为1.5-1檐柱径,厚为1.2-0.8檐柱径,长按进深。

趴梁的两端做阶梯榫,趴在檩上的阶梯槽口内,踩步金落脚在趴梁上。

2、踩步金。

踩步金正身部分的截面及其尺寸,与相应标高的三(四)梁、或五(六)架梁相同;两个端头的截面及其尺寸,与其所搭交的檩木相同。

3、踏脚木。

踏脚木是承托几根草架柱的横向受力构件,它的底皮为斜面,压在山面檐椽上,其截面尺寸为4.5*3.6(斗口),长与架梁相同。两端与正身部分延伸过来的前后金檩扣接。

4、草架柱。

草架柱是支承歇山部分檩木的支柱,在柱顶凿梳槽以承接脊檩和上金檩,柱脚作榫插人踏脚木卯口内。其截面为矩形尺寸,2.3*1.8,高依其位置按举架的分举确定。

草架柱、踏脚木等是形成水榭歇山山面的骨架,在它们的外皮,用木板封闭起来形成三角形的“山花板”。

5、山花板和博风板。

山花板是歇山山面三角形的封面板,三角形的斜边与各檩木上皮对齐,山花板下底边与踏脚木下皮或上皮平。山花板厚,一般大式建筑为1斗口,小式建筑0.8-1椽径。

歇山山面各檩木,要伸出山花板外皮约0.5斗口或1/3椽径,这伸出的檩头用博风板封堵,博风板的板宽为6椽径,板厚与山花板同,在板厚背面挖檩梳嵌入檩头。

角梁

角梁截面尺寸,老仔角梁截面尺寸相同,有斗棋建筑,角梁高按4.5斗口,厚按3斗口;无斗棋建筑,角梁高按3椽径,厚按2椽径。

与整体空间关系

造园即造景,园林建筑在造型艺术方面的要求,不仅应使其本身比例良好、造型美观,而且还应使建筑物在体量、风格、装修等方面都能与它所在的园林空间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和统一。在处理上,要恰当、自然。

近年来新建的一些水榭容易出现的毛病是“过分”。这种过分,首先是在体量上有时做得过大,与所在水面大小、空间环境的大小不相适宜,超过了环境所允许的建筑体量上的限度,把所在的水面相对来说给“比”小了。其次,在“藏”与“露”的关系上,过分暴露,水榭与山石、绿化结合不够,显得一览无余。在装饰上,也往往作“过”了头,不是恰到好处,不是很自然,而是繁琐堆砌。在风格上,有时南、北不分,互相抄袭、套用,缺少“乡土建筑”的地方特色。这些都与我国园林建筑的优良传统相违背。

当然,现代公园由于大量群众游园活动的需要,已非过去少数文人雅士在水榭中品茗赏景那种需求所能相比拟的。因此,在建筑的规模上适当加大,做得宽敞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不顾及建筑在园林空间环境中应具有的“身份”和恰当的“形象”,而损害了园林的整体性。

南宁盆景园中的一组廊榭建筑设计得比较成功。整座建筑呈“门”字型,中心环抱着曲线形的水池,水榭向池面伸出了宽敞的平台,可供群众活动和节日演出之用,在对岸突向水中的半岛上,是微微起伏的草地和点缀着的热带植物。从整体上看,建筑物扁平低矮,体量尚称恰当,它们穿插于绿荫之间时隐时现,不尽显露;在细部处理上,仿竹的构造,亦觉亲近自然。

该文章由作者:【李一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