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的神奇传说 新疆有和田玉还有什么玉

中元节到了,为什么说佩戴新疆和田玉可以辟邪?

今天翻看日历,发现明天就是中元节了。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民间俗称鬼节。

中元节这天,传说是鬼门大开的日子,阴曹地府中的魑魅魍魉会纷纷涌向阳间,在阳间停留数日。

所以这几天是阳间阴气最重的。

人们为了驱邪避邪,会举行祭祀活动,或点河灯、或烧黄纸,寓意都是为了超度那些孤苦亡魂,为它们照亮回去的路。

除了祭祀活动,人们还会佩戴一些能够辟邪的饰品,比如新疆和田玉。

为什么新疆和田玉这么一块小小的石头可以辟邪?

首先和田玉在历史上最早是作为祭祀用品出现的。

用和田玉做祭祀最早可以追述到殷商时代,这个习俗持续了长达数百年之久,见证了许多朝代的更换。是和田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之所以用和田玉做祭祀,是因为和田玉的独特质地、外观,和以往所见的任何石头都不一样。人们认为和田玉是一种宝石,是有神奇魔力的东西。拥有通灵性等能力。

除了做祭祀用以外,和田玉作为挂件把件摆件等时,也都会雕刻上吉祥的纹饰或造型。

一句“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可以说明人们对于玉的特殊理解。

在人们心目中,和田玉是神圣高贵的,它不仅仅是一块宝石,还是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寄托。

当然,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大多数人们已经相信,那是一种封建迷信。

和田玉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宝石,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力。

但现在的和田玉依旧还延续着“寓必吉祥”的准则。

和田玉真的能辟邪吗?

只能说这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相关的事件足以证明它的真实有效性。

人们依然相信玉通灵性也是因为几千年来的文化信仰。

所以虽然并看不到实质性的好处,但人们依然对此坚信不疑。

新疆和田玉的神奇传说 新疆有和田玉还有什么玉

新疆和田玉的来历.

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地区南傍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而和田玉就分布在和田地区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苏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绵延1100多公里。在高山之上分布正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和田玉的子玉。

在古代,人门就认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它高大雄伟且盛产美玉,故受到极大的崇拜。昆仑山还是古代有独特地位的神话中心,传说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举止之地,山上有壮丽的宫阙,有奇花异木和珍禽怪兽,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和诸仙食用的玉。这一美丽、奇妙的神话世界,引起后世人的莫大兴趣和深厚的崇敬之情。

中国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书》中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编《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述:”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玉泉瑶池”。

《周穆王转》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在昆仑山欢宴对歌的动人故事,”已丑,天子西王母与瑶池之上”。瑶即美玉,瑶池即昆仑山产美玉的水池,西王母是昆仑山母系氏族社会首领的代表。

上述记载虽非信史,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如昆仑山虽长不到2500公里,但是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座之多,是世界屋脊之一脉。西王母虽然不是指某一指定人物。而是指西域一带部族的女首领。说明西域古时很看重妇女,妻子的话是丈夫行为的依从。因此,上述神话故事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也说明了昆仑山的先民早就发掘和使用了美玉,和田玉的存在也是昆仑山更加著名。

西昆仑山及阿尔金山自古产玉,但古代是以”水产”为主。人们首先发现和利用河流中下游的从及和田玉,继而沿河采集,上溯发现了原生玉矿。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地质工作的开展,原有和田玉矿山恢复了开采,新的矿床也陆续被发现,现已知原生和田玉矿床及矿点有18处。新疆虽然有着丰富和田玉矿产资源,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开采和挖掘之后,产量逐年减少,所以和田玉亦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和田玉的名称由来

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上与其他地区的玉石一样,多是以产出地点名称来命名的,战国时期开始成为昆山玉,晋时期成为于阗玉,清代时称为和阗玉。1959年汉字简化改称为和田玉,一直沿用到今天。

战国和秦朝时期,把昆仑山产的美玉称之为 “昆山之玉” , 这是以产玉的山—-昆仑山来命名的。

“于阗玉”的名称,是以古代西域产玉的于阗国命名的。这一名称最早开始于何时,有待研究。比较早的古代文献是《晋书》和南北朝时期的《齐书》、《晋书》中说:“贵夫人,夫人,贵嫔三夫人佩于阗玉。” 以后,这个名称传了下来,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产玉之处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于阗国是古代西域著名的大国之一。该国的建立充满了神奇的传说。从《史记》开始到《清史稿》都有于阗国产玉的记载,历代宫廷都求玉于该国。其中的 “玉邑“,恰巧与当地产玉相吻合。玉邑说就是指于阗是以产玉得名,称为玉城或玉邑。

于阗国2000多年历史中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到了清代康熙时,将于阗改为和阗,于阗玉也相应改为了和阗玉。乾隆时期平定了准噶尔,统一和阗,设和阗办事大臣。他多次在诗中赞誉和阗玉,如《御制和阗玉》诗中说:“和阗昔于阗,出玉素所称。”

1959年汉字简化将和阗改称为“和田”。所以,如从康熙时期算起,“和阗玉”这一名称已使用了340余年。

该文章由作者:【呼哈】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